番茄霉病的防治
番茄霉病的防治
1)采用健株无病果留种。
(2)种子消毒处理。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将种子放入10%磷酸二钠溶液中浸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连续晒种子3-4天。
(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剪去病枝,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
(4)加强田间管理。在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深沟,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5%芸苔素75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用药一次,连用3-4次。同时,要重点防治好蚜虫,因为蚜虫是病毒病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可用10%吡虫啉或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植株来防治蚜虫。
西红柿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西红柿苗期如何防治病害
番茄病害种类多样,在番茄整个生育栽培期均有各类病害发生,其中需较早且重点防治的是其苗期病害。番茄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生理性沤根等。防治番茄苗期病害不能仅仅依赖化学药剂,应该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意提高栽培管理措施,综合防治各类病害,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对症用药,适期用药。
番茄苗期主要病害猝倒病,猝倒病多于苗床前期发生,幼苗子叶消耗殆尽而新根仍未扎实时最易发病;患病幼苗基部初呈现水渍状病斑,后变褐缢缩,倒伏死亡,湿度较大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苗床连续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雨水较多或灌溉不合理会导致病菌蔓延和再侵染。苗床光照不良,通风透气较差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立枯病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主,病苗茎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或定植后5~10d,病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病株白天萎蔫,夜间复原。病斑逐渐凹陷,并继续扩展,绕茎1周后茎基部缢缩变细,地上部的茎叶萎蔫干枯,不倒伏,呈立枯状。定植后发病,湿度大时组织腐烂,病部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层,后期形成菌核。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区别病状:较显著的特点是立枯病是站着死。而猝倒病是幼苗猝倒而死。立枯病开始产生椭圆形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后来病斑扩大,绕茎一周,病部缢缩,最后叶子萎蔫枯死。病症:将立枯病苗拔起,潮湿时可看到浅褐色蛛丝网状的霉,而猝倒病的病菌是白色絮状物。
番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技术
1)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施,选择无病苗移栽。
(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用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施,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
(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进行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稀释喷施, 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碧秀丹( 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38%恶霜菌酯600倍加果宝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1000倍液均匀喷施病叶或病果,或38%恶霜菌酯1000倍液均匀喷施,50%速克灵l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菌核净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500倍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每10—15天掺加1次1000倍“天达-2116”,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芸豆病害有哪些
1、根腐病、茎基腐病。主要苗期发病,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病,防治措施同1.5缓苗期管理的介绍。
2、炭疽病。主要苗期发病,危害叶片、根茎、荚果。低温高湿适宜发病,一旦蔓延,危害相当严重。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病,近几年呈加重发生趋势。防治措施同1.6幼苗期管理的介绍。
3、叶斑病。主要是轮纹病,危害叶片,甩蔓期开始发生,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叶片脱落。防治药剂可用百菌清600倍+甲基托布津600倍、或代森锌600倍+甲基托布津600倍,连喷2-3次,效果较好。
4、菌核病、灰霉病。甩蔓期就有发生,开花结荚期更加严重。菌核病、灰霉病防治方法:A:开花坐果后及时摘除凋谢的残花,可有效控制菌核病、灰霉病的初侵染。因为凋败的残花是灰霉病菌的初侵染主要部位。总结为及时摘除残花。B:调控环境,菌核病、灰霉病菌喜欢低温高湿的环境,通过温湿调控,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病菌生长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是防治菌核病、灰霉病的关键。浇水后易引起病害的大发生,烂果严重,所以要先喷药,第二天再浇水。喷药的重点是花和果,并且浇水最好在晴天上午,浇完后立即闭棚提温,高温闷一小时后再放风。C:喷、熏结合综合防治,菌核病、灰霉病病菌孢子量大,喷雾难以全面杀死病菌孢子,在连续阴雨天气下,喷药不仅效果差,而且易加大棚内湿度,更不利于防病。用烟雾剂杀菌全面,也不会加大棚内湿度。阴雨天时用烟雾剂熏施,晴天时喷药防治。防治效果才会好。可选用速克灵、百乙霉威、甲基托布津、菌核净、嘧霉胺轮换喷药防治;烟雾剂可选用爱地森冷烟2号或3号。
5、锈病。收获后期始见发生,可用乙醚酚、三唑酮、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防治。
番茄煤霉病与叶霉病的区别
其种植的番茄病害发生较重,叶片上长黑色霉点,病斑不规则,农户按照叶霉病防治几次均不甚见效。亮甲店农技站技术员们及时到棚室内查看病情,确诊为番茄煤霉病。煤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之一,田间有时与叶霉病混发,症状易与叶霉病混淆。
两者的主要区别为番茄叶霉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退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而番茄煤霉病在叶背产生淡黄绿色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斑面上生褐色绒毛状霉,条件适宜时霉层扩展迅速,可覆盖整个叶背,叶正面出现淡色至黄绿色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逐渐变褐色,发病严重时病叶枯萎。茎和叶柄染病,产生退绿色斑后被一层厚密的褐色霉层覆盖。
两者都可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适宜发病的温度都在25℃左右,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易染病。
番茄煤霉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地块实行与非茄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提倡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好排水沟系,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棚外深埋或烧毁。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如何防治番茄病害
1、因地制宜选择商品性好、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比如秋冬季节选用以色R2608、得宝UP1868、美丽2号等,早春选用以色R2688、得宝UP1878等品种。
2、种子处理:利用高温或化学物质对种子进行处理,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消毒方式。
(1)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度热水中,维持水温均衡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早疫病等。
(2)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个小时,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3、苗床消毒:
(1)福尔马林消毒,一般用0.5%福尔马林喷撒床土,拌匀后堆积,再用塑料薄膜密封5-7天,然后撤膜,待药味挥发后再使用。
(2)代森锌和多菌灵消毒。用65%的代森锌,每立方米床土用药60克或用50%多菌灵粉剂,每立方米用药40克,混合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然后撤膜,待药味挥发后使用。苗床消毒可杀死土中多种病菌。
4、安装防虫网:棚室的放风口用50目的防虫网封闭,防治昆虫传播病害。
5、适当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综合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
6、尽可能的采用膜下灌溉技术,减少空气湿度,保护地尽可能的多通风,发病初期及时的摘除病叶和病果。
7、合理密植,实施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注意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性。
8、对土壤进行深翻冬垡,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番茄灰霉病的发治疗方案
(1) 品种关
品种间抗病性尚待对比验证调查,但已知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如:瑞丽、玛格丽特、以色列189、台湾百利等。推广应用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基础。
(2)清园处理
重点是抓好3点:一是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菌源;二是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利用夏秋休闲高温季节,密闭大棚。霉、止70毫升加-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多年经验证明,温棚番茄灰霉病防治需要把好六道关,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4)阴雨天管理关
温度20 ℃左右,阴雨(雪)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
(5) 阴天过后治疗关
阴雨(雪)天过后,发病期用根据发病轻重连续2 ~ 4次,建议上述药剂要交替、复配使用,提高药效。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阴雨(雪)天过后喷药治疗是控制病害的重要环节。
(6) 田间管理关
温棚番茄要大力推广起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下浇水等措施,降低温棚空气湿度,不仅有效控制灰霉病,而且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加产量。要改善温棚透光条件,要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造成中下部通风透光不良;及时整治打杈,摘取下部老叶;经常擦洗棚膜,保持棚膜洁净,提高透光率。
番茄花皮的防治
1)番茄花皮物理防治
高温消毒土垠:利用三夏高温期间进行。春保护地拉秧后,先清洁田园,把病残株、病叶、病根消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每亩施石灰50~100千克和碎稻草(或麦秸)1000千克,均匀施在地表上;深翻土垠66厘米,超高垄33厘米,灌水,使沟时始终装满水;铺盖地膜和密闭棚室7~10天,可防治黄瓜枯萎病、疫病、根结线虫等。
小苏打或高脂膜防治白粉病:白粉病刚刚发生时,喷小苏打500倍液,隔3天1次,连喷5~6次,既防白粉病,又可分解出二氧化碳,提高黄瓜产量。或用27%高脂乳剂80~100倍液,6天喷1次,连喷4次。(3)黄板诱蚜或银灰膜避蚜。
(2)番茄花皮生物防治
防病:对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初现个别病斑时,可喷2%农抗120或农抗B0-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4~5次,还可兼治灰霉病,霜霉病。细菌性病害,如角斑病发生初期,可喷农抗751水剂100倍液,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虫:黄瓜蚜虫发生时,可喷韶关霉素200倍液,加上0.01中性洗衣粉,或用0.65%茴蒿素200毫升,加60-80千克水进行喷洒。茶黄螨可喷20%复方刘阳霉素800-10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3)番茄花皮药剂防治
对于已发病的保护地番茄,可选用高效低素残留的农药,进行适当防治。晚疫病可用60%百泰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灰霉病用5%灭霉灵粉尘或50%灭霉威或湿性粉剂或50%万霉灵2号1000倍液;角斑病用5%防细菌粉尘或细菌灵;黑星病可用防黑霉粉尘或40%福星乳油;炭疽病用8%克炭灵粉尘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蚜虫、白粉虱可用防蚜防虱粉尘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怎样防治番茄青枯病
从外表上看,番茄青枯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植株萎蔫。
发病后表现为好天的白天顶上部萎蔫,以后下部然后到中间,也有的一侧枝先萎蔫,也有的整株萎蔫。
出现萎蔫症状的番茄,假如削开它的茎基部,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维管束已经变成了褐色。正是由于这些维管束遭到了破坏,使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向上输送,才会使番茄出现了萎蔫现象。专家指出,番茄青枯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在反复萎蔫几次之后,出现死亡,给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对付番茄青枯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药剂灌根。专家为您开出了这样的药方。
常用的药剂目前比较好的,一个是我们现在用的冠军铜,冠军铜一般对到150到200倍,然后与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生根粉混合以后,每株浇300到600克,也就是说6两到8两药液,连续每隔3-5天灌一遍,连灌3-5遍,以防病害反复。配药时一定要注意,把冠军铜配好以后,再加上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然后再加上生根粉,使其药液能达到按照杀菌剂的浓度要达到150-300倍这个范围,最好是200倍这个范围进行浇灌。
红提葡萄霜霉病防治
1、可以选择抗病品种
红提葡萄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有些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性就比较强,在生长期间很少发生,像桂花香就是抗病能力十分出色的一个品种,大家可以把它栽培在曾经以生过霜霉病的土地中。
2、清理葡萄园的环境
红提葡萄的霜霉病是一种顽固性病害,它一年发生以后,每年都会出现,为了预防它的发生,果农应该在秋末和冬季中对果树进行修剪,把病枝剪掉,并把果园彻底清理,把园中的枯叶和病枝等全部清理出去,并且烧毁,就能让来年的霜霉病的发生机率降低。
3、化学防治药物治疗
在红提葡萄没有发生霜霉病,但是有利于霜霉病发生的病菌存在时,就可以喷施波尔多药液,每隔五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五次,就有效防止霜霉病的发生。如果预防不及时,红提葡萄出现了霜霉病,则可以用药物烯酰吗啉与四名基插布津一起进行喷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