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症状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症状
1、腹部肿块:当肿物较大或增长过快时,往往于小腹正中可摸到包块,质地较硬,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
2、排尿、排便异常:肌瘤较大或生长在子宫颈、阔韧带等处,可出现挤压盆腔邻近脏器的临床症状。如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残余尿增多、输尿管移位、肾盂积水等。
3、月经改变:当肌瘤使子宫腔变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治疗不及时可致贫血。
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若为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容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的脓血性分泌物,伴有臭味。
5、不孕:据文献报道,约占25%--40%的妇女,由于肌瘤压迫输卵管或使之扭曲,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或肌瘤导致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引起不孕。
6、腰酸腹痛:常见的是下腹部坠胀、腰背酸痛等。有些特殊情况可出现急性疼痛,如带蒂的肌瘤发生扭转,或妊娠时肌瘤发生红色变性,这时可伴发热。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三种。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前提要求肿瘤不超过6周妊娠大小,而且患者需是已绝经且无症状或者是近绝经能用非手术疗法减少出血量或是患者由于身体条件原因无法接受手术的。
保守治疗包括期待疗法与药物治疗。其中期待疗法适合年龄在40岁以上,已开始有绝境现象的,临床五出血过多、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具体只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妇科内诊、B超检查。若瘤体无发生病变,则可通过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期待子宫肌瘤的日渐萎缩。而药物治疗则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肌瘤的生长,能够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后遗症,一般除非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才考虑手术。
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一般适用于肌瘤大小相当于妊娠子宫一个半月以上的。此外,若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的,瘤体向腹腔内突出并有扭转倾向的也应手术切除。手术还应考虑患者的身体其他因素。手术一般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宫、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会完全摘除子宫,也根除了其症状,但患者不再具有生育能力。而宫、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则是采用腹腔镜或内窥镜技术切除一个或多个肌瘤,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优点,美中不足就是对较大的肌瘤无能为力。
微创治疗
主要技术是凝固刀微创技术,是目前比较推崇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此方法能够保全子宫,过程中不会出血,恢复快。
子宫粘膜下肌瘤有哪些症状
1、白带增多 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2、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3、继发性贫血 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4、月经改变 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子宫粘膜下肌瘤应要及时进行治疗,其对女性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可造成肌瘤感染引起蒂扭转或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后果,感染后可引起化脓引发炎症;肌瘤可在蒂部发生扭转,引起急性的腹痛;也可由于肌瘤的增大,压迫输卵管到孩子不孕,如果是妊娠期可引起流产。
子宫粘膜下肌瘤治疗方法
肌壁间的肌瘤或者浆膜下肌瘤如果不大,没有明显症状的话,其实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因为粘膜下肌瘤会影响月经,患者的月经周期会延长,经量变大,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贫血等症状。所以,子宫粘膜下肌瘤不管肌瘤大小,都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那么,子宫粘膜下肌瘤怎么办?粘膜下肌瘤的治疗,如果肌瘤没有超过4CM,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如果肌瘤大于4CM,生长速度比较快、腹部疼痛或者贫血症状明显的话,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子宫不仅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还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建议大家利用子宫全切除术。肌瘤剔除术会利用开腹手术来剔除肌瘤。手术的创伤大、恢复比较慢,还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或感染。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腹腔镜、奥洛克微创工作站等设备进行手术。有腹腔镜和介入手术两种。腹腔腹会在患者的腹部开一个3-4个0.5-1cm切口,放入腹腔镜,不需开腹,创伤比较小,恢复比较快。超导消融介入治疗方法可以保全女性子宫。
子宫肌瘤多大需要做手术
1.肌瘤发生扭转:肌瘤在蒂部若发生扭转时可能会引起患者急性腹痛,若不能及时手术治疗,则可能引起子宫轴性扭转。
2.若处于更年期的子宫肌瘤患者持续出现子宫出血,就应该警惕是否有子宫内膜癌的存在,因此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3.达到手术的治疗条件:子宫肌瘤手术是将子宫上的肌瘤摘除,适用于已有子女,肌瘤较大,直径大于5cm;月经过多,药物保守无效;或有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者。
4.严重疼痛:剧烈腹痛,为肿瘤压迫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
5.子宫肌瘤症状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粘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月经期子宫收缩止血,此外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粘膜下肌瘤症状更为明显。如粘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下腹包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可从腹部触及质硬的包块,清晨平卧时更加明显。巨大的粘膜下肌瘤可脱出于宫颈外甚至阴道外,患者可因外阴脱出肿物就诊。
粘膜下肌瘤的分类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子宫粘膜下肌瘤
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宫颈息肉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妇女在非经期中,阴中流出似血非血的红色粘胶,且绵绵不断者,称“赤带”。而子宫颈息肉是以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
宫颈息肉鉴别诊断
宫颈息肉vs粘膜下子宫肌瘤
粘膜下子宫肌瘤由子宫粘膜表面突出于宫腔,其蒂长时。在子宫收缩后可将肌瘤排出宫颈外悬于阴道内。一般肌瘤都有蒂在宫腔,触诊较硬较圆;而宫颈息肉有蒂与宫颈相连,质地软,大者可露于颈外口。
子宫颈息肉vs子宫粘膜下肌瘤
子宫颈息肉务必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一经确诊后再行治疗。鉴别时除外观性状外,可借助探针检查,如果蒂较深,不附着于颈管内,则应排除宫颈息肉,亦不可草率按宫颈息肉的切除方法治疗。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
因肌瘤向子宫腔发展,其邻近器官会出现压迫症状,当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
所以说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症状主要是月经变化、阴道不规则出血、血性白带、盆腔肿块、粘膜下子宫肌瘤疼痛刺激宫缩、压迫症状、当粘膜下子宫肌瘤发生感染时成溃疡时,可有脓性、血性白带。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介绍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病因
1、年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2、生育: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此外妊娠时雌性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快速变大。
3、性生活卫生:不洁的性生活引起了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4、内分泌:很多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
5、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症状
1、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2、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3、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4、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子宫粘膜下肌瘤临床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三种。
保守治疗
子宫肌瘤保守治疗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肿瘤不超过6周妊娠大小;二是已绝经且无症状;三是近绝经能用非手术治疗减少出血量者;四是不能耐受手术者。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期待疗法与药物治疗。
1.期待治疗
适应人群:患者年龄在40-50岁以上,并开始有绝经现象的,临床上又无明显出血过多、疼痛等症状的。
具体方法:不用任何药物和其他治疗。每3个月进行一次妇科内诊、B超检查。若无瘤体快速增长,出血、疼痛症状未加剧,则可通过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期待子宫肌瘤的日渐萎缩。
2.药物治疗
优点:目前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中药治疗:调节女性患者的内分泌和体内微循环,调血理气,散淤化结,从源头上消除子宫肌瘤。
西医治疗:雄激素治疗,年近绝经,月经紊乱,子宫内膜无恶变者,常用甲基睾丸素治疗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手术疗法
适用人群:肌瘤大小相当于妊娠子宫一个半月以上的。此外,若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的,瘤体向腹腔内突出并有扭转倾向的也应手术切除。当然,确定手术还应考虑其他适应证如严重贫血、心脏疾患、全身状况等。
1.子宫切除术
适用人群:肌瘤体积大、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恶性病者。
优点:该手术完全摘掉了子宫,也根除了其症状。
缺陷: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并不会再有月经。34%的妇女在术后2年内出现卵巢衰竭和更年期症状。子宫切除影响盆底的完整性,缩短了阴道,性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早衰雌激素减少,心血管发病率上升,患者易出现肥胖、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病人术后需要4-8周的恢复期。
2.宫、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优点:切口小,盆腔粘连形成少;术后恢复快,多数病人手术当天下午即可下地行走、进食;伤口疼痛及术后发热少,很少需用镇静止痛药;切口小,美观,符合年轻人审美心理;缩短了住院时间,一般术后48小时就可出院。
缺陷:对较大(5cm以上)粘膜下肌瘤无能为力。
子宫肌瘤的形成与激素有关吗
子宫肌瘤均自子宫肌层长出。当肌瘤为肌层包围时称肌壁间肌瘤;若向子宫浆膜面发展,突出于子宫表面,即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当肌瘤向子宫腔发展,覆盖于子宫粘膜下,则称为粘膜下肌瘤。多数子宫肌瘤可无症状,仅于体检时被发现,但粘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出现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净;增大的子宫肌瘤亦可出现白带增多或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月腹痛。此外,尚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
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因素为长期大量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尤其在只有雌激素作用而无孕激素作用时,更易发生,但不仅于此,子宫肌瘤的发病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明了。
根据增大的子宫和月经过免或淋漓不净等临床表现,子宫肌瘤一般不难诊断。若临床检查不能肯定时,可通过测探宫腔、诊断性刮宫、B型超声及子宫腔碘油造影术加以确诊。但需注意与子宫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相鉴别。
详解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型
肌壁间肌瘤:以子宫肌瘤初发时较多见,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四周均为肌层所包围。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约占所有子宫肌瘤发病率的60~70%。
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约占10%左右,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20%。肌壁间肌瘤向浆膜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子宫颈肌瘤:是较少见的子宫肌瘤类型,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子宫肌瘤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肌瘤大小的增加常会引起不孕。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常是由于肌瘤正好堵住子宫颈口或输卵管内口而影响精子通行,或肌瘤占据了受精卵着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也常因影响胚胎发育而流产。至于到了妊娠晚期,可由于子宫收缩力的异常,而引起早产、阻碍分娩或造成产后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