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茶
柴胡疏肝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柴胡7克,炒枳壳、制香附各9克,赤芍10克,陈皮6克。
【主治】肝郁气滞证。见两胁肋疼痛,上腹痞胀,嗳气则舒,遇情绪抑郁而加重。也用于肝炎及带状疱疹后两胁肋疼痛,对胆囊炎、胆石症、胃炎疼痛(气滞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制法】上药以急火煎至沸腾后15分钟,去滓置暖水瓶中,随倒随饮。若肝郁明显,加郁金9克。
【宜忌】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口苦,舌红苔黄者不宜应用。
【按语】柴胡属发表和解、退热升阳、疏肝解郁药,性味苦、微寒。《滇南木草》说它治“右胁肝气疼痛”。本方从柴胡疏肝饮化裁而来,以柴胡为主药疏肝解郁,配以炒枳壳、香附、陈皮、赤芍以加强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的作用。纵观全方,清热力量不足,故胆囊炎、肝炎、带状疱疹初起恶寒发热等热象明显者不宜饮用。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
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柴胡、川穹、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等药材组成,这些药材本身就含有的不少的功效。
在柴胡疏肝散的成分中,陈皮具有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柴胡具有治疗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的症状,而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通过对药材的认识之后,便可以进一步了解组合之后会有哪些功效。
这几种药材的组成,也可以让其达到最大的功效。因此,柴胡疏肝散具备了解肝郁气滞的功效。如果是有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这些症状出现的话,那么服用柴胡疏肝散就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这个方子是可以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
柴胡疏肝做法指导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 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那些常用的调肝中药
肝病对人们的身体影响非常的大,而且严重的话,还会直接危及到性命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才行。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由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油腻、甜食、重口味的食物不加忌口,饥一顿、饱一顿不予调控,再加上烟酒的刺激、得不到保障的睡眠,都有可能就会给肝带来沉重的负担,刚强之肝在承受不了重压时,也会累垮。
临床上肝病经常有,而且还是各种肝病,那么有哪些中药可以用的呢,一起来看下文吧。
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临证配伍
柴胡配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安胎之功效。这一配伍取自小柴胡汤,柴胡泄半表半里之外邪,黄芩泄半表半里之里邪,两者相配和解少阳邪热,用于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又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泄热,相配既能疏理肝胆气机,又能清泄内蕴湿热。
柴胡配白芍:这一配伍取自四逆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功效;又白芍配柴胡可以防止柴胡过于疏散。
柴胡配枳壳:这一配伍取自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宽胸理气而降浊,一升清,一降浊,能调和肝脾,疏理气机,用于肝脾气滞之证。
柴胡配薄荷:这一配伍取自逍遥散,柴胡升散解郁,薄荷凉散疏肝,二者相伍,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之证。
柴胡疏肝散配方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组成的成分主要有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如果按照这样的配方抓好药之后,那么就可以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如果是抓好药的话,那么就可以服用了。这些配方的功效主要是来自于成分的功效。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肝气不足怎么调养比较好
1、调理方法多以养肝为主,“逍遥散”:为疏肝理脾常用方剂,方中仍以柴胡为君,顺其条达之性以疏肝解郁,当归、杭芍、白术、云苓以养血柔肝健脾。
2、“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见长,亦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中佐以杭芍养血柔肝,以免耗伤肝体。肝火旺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能够帮助清火的食物,如黄瓜,橙子,苦瓜等。
柴胡疏肝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 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胰腺炎治疗
肝郁气滞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通里。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方中黄芩、黄连。(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脾胃实热
治法
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
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慢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哪些效果好
(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里。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方中黄芩、黄连。(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2)脾胃实热: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方药: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3)肝脾湿热:治法:清利肝脾,内泻热结。方药: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加茵陈、栀子、虎杖、公英、厚朴、郁金重在清利肝脾湿热并泻阳明之热;主治肝脾湿热,阳明热结。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茵陈、栀子、虎杖、公英清热燥湿、清热利湿解毒,并以白芍、元胡相助共奏清利肝胆之功;大黄、枳实、厚朴泻阳明热结;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更以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调和诸药。如大便溏而不畅、腹胀纳差等湿热兼脾虚征象明显者加茯苓、白术、陈皮、木香;血瘀征象明显加丹参、郁金、赤芍。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是什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柴胡疏肝散的组成,柴胡,白芍,甘草,陈皮等几味药经过配伍后制成了柴胡疏肝散。其中柴胡起到主要的作用。柴胡是一种中药,它是属于解表的药物。而柴胡的主要的功效就是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发热,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疾病。
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解热,抗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肝脏损伤。
柴胡可以制成柴胡注射液,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丸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柴胡疏肝散的功效有哪些?
方源:柴胡疏肝散,方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
方剂组成:柴胡 白芍 枳壳 甘草 香附 川芎 陈皮功效: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的多种病症。
如:胁肋疼痛,胸闷不舒。或寒热往来,嗳气,喜叹息,脘腹胀满。
此方加减,可广泛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妇女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和肋间神经痛和某些抑郁症患者。若加减合理,还可用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疾病。但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经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滞,以胁肋或少腹(小腹两侧)胀痛为主症的患者。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有哪些,专家为我们做了以上的介绍。对于有以上的症状的患者们可以运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的是,柴胡疏肝散的应用也必须要由医生来指导,大家切勿乱用药,否则会有不良的后果出现。不管是患了哪种病,最好到医院进行治疗。
柴胡疏肝膳食营养
1. 柴胡(北柴胡)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稍直或略弯曲,长6至15厘米,直径0.3至1.2厘米,常有分枝,根头膨大,顶端残留数个茎基或叶基,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柴胡2. 狭叶柴(南柴胡)胡根呈细长圆锥形,不分枝或下部稍分枝,长5至14厘米,直径0.3至0.8厘米,近根头处具有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表面红棕色或深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棕色,气微香,且具油腥气。
以根条粗长,无茎苗,须根少者为佳。
柴胡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柴胡、炒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柴胡适合人群: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柴胡食疗作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微香升散;
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头痛目赤,耳聋口苦,月经不调,脏器下垂,脱肛阴挺。
柴胡食物相克: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柴胡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中含有一种意思就是每种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具有解肝郁气滞功效的柴胡疏肝散也不例外。即使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不少,也是符合大多数人服用,但是在服用之前,还是建议能够了解这味药究竟有哪些副作用为好。
当然,要了解柴胡疏肝散的副作用的话,就要从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材的副作用来看。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材中包含着陈皮、柴胡、枳壳、川芎、香附、芍药、甘草等,这些药材大多数都是属于比较温和的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不是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来说,也是不会产生副作用。就算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并不影响其主要药效的发挥。
柴胡疏肝散的组成及作用
【名称】柴胡疏肝散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方诀】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方解】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