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饭前还是饭后 糖尿病人饭后散步好
散步是饭前还是饭后 糖尿病人饭后散步好
人体在进餐前体内的血糖含量比较低,饭前散步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会因为延迟进餐而造成血糖的含量过低。而且早上糖尿病人也不适宜散步,因为早上的低温相对来说比较低,冷空气会刺激血管,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人最好在饭后的45-60分钟开始散步锻炼,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最好。
老人散步禁忌有哪些
1、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2、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有了冠心病,散步就得慢着来。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多散步一会才能收到好效果。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癌症病人散步好吗
在癌症的康复运动中,最值得推荐与执行的就是散步。它的运动量不大且简便易行,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除卧床不起的病人外,所有肿瘤病人都可选择这种运动方式。古人云:“散步者,散而不拘之所谓,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持一种闲暇自如之态。”
下面向您介绍一下散步的要领:
1、衣着要宽松,鞋袜要合适,若年老体虚,可拄杖而行,以保安全。
2、散步要从容不迫,怡然自得,摒弃一切杂念。
3、步履要轻松,有如闲庭信步,使百脉疏通,内外协调,以达周身气血平和。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时间可长可短,做到形劳而不倦,勿令气乏喘吁。
5、散步时间:一是清晨散步,置身花草树木之间,则可爽精神可调气血。二是食后散步,古人认为:“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容易而铁腐化。”三是睡前散步,可使精神放松,促进睡眠。其它时间,亦可散步,贵在坚持,久必获益。
散步可以不拘季节,随时可行。春踏芳草地,夏步小河边,秋赏荷花淀,冬行松林间,各得其趣,散步又散心。散步也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乡间的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或是在城市林荫道上信步而游,那广阔的空间,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散步后血糖会升高吗 糖尿病人散步的方式选择
缓步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次坚持行走30到50分钟,每日走两次,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利于稳定血糖。
快步走:每分钟行走120步左右,注意快步走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散步时最好携带一些糖果,在感到不适时含用,可防止低血糖发生。
疾步走:每分钟走150步以上,这种散步法适合于身体比较健康,血糖波动不甚严重的人群,尤其适宜于轻型单纯饮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人年纪大了,散散步是很有好处的,而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吧?
老人散步的五大好处:
一、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二、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四、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五、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以上就是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散步的速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弱有病的老人,每分钟可走80步,而身体健壮的老人可走120步。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高血压老人早起散步好吗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体弱的老人最好找个支撑。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 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高血压老人早起散步好吗?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多散步一会才能收到好效果。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有了冠心病,散步就得慢着来。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 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也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散步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散步对糖尿病是有好处的。
糖尿病人经常进行步行锻炼,胰岛素的分泌能得到改善,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降低,减少了非运动器官的细胞对糖的利用,从而能够帮助稳定病情,使病情稳步下降。
老人运动器材有哪些
1)散步:散步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学者都以散步作为强健身体、调节精神的锻炼方法。 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首先,散步是一种陶冶情志、舒畅情怀的活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步行走,会使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散步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散步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有助睡眠。因此,散步有养神舒心的效果。其次,散步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步行时,两足交替移动,能锻炼肌肉、活动筋骨、强健腿足、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这对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均有益处。步行还可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并能改善呼吸功能。第三,散步也是祛病延年的一种手段。步行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对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便秘的老年人,散步有利于保持排便通畅;失眠的老年人,睡前散步有助于安眠。总之,散步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步行作为健身的运动项目,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达到目的。一般来说,以中速(每分钟80-90步)或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步行法进行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步行速度应力求达到每分钟100步左右,一天总量达6000步左右,为此,每天以步行1小时左右为宜。步行时最高脉搏数保持在110-l20次/分
饭后散步能降血糖吗 糖尿病人饭后散步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人饭后散步可以增强各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可以帮助他们降血糖。
糖尿病人坚持饭后散步可以增加脂肪的代谢,肌肉对脂肪酸的利用率也会得到增强,从而可以帮助他们降血浆和甘油三酯,同时也会起到减肥瘦身的功效,对心血管并发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散步能降血糖吗 糖尿病人散步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在散步的过程中要重视自身的感觉,如果在散步的途中出现呼吸费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现象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而且在散步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时走时停,时快时慢。
老人散步时不宜背着手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三,散步地点要选择好。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第四,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郭远认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
老年人散步好处多多
具体谈到老年人散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还可以加速 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 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最后,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散步的时速为 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因此,散步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虽然散步是一种和缓的运动,但要想有好的效果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走路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这种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步行时 身体重心前移,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步行的速度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每分钟走80米左右,防病健身的效果最明显。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 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 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老人散步时要心情放松、百事不思,著装要宽松,鞋子要适脚,同时要注意行路安全。还要量力而行,根据各自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 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
老年人散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远离斜坡
由于身体衰老,就要格外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问题。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是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环境悠远
现在大家对于健康的生活环境都有很强的愿景,假如您生活的环境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可以选择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步。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姿势正确
运动时有各种各样的讲究,即便是散步也不例外。有的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运动 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强度适中
散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哦。
老年人常见身体问题
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老年病,因此在散步时也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 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摔倒。散步时,步 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体质虚弱者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 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 一个半小时,以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糖尿病散步多长时间 散步锻炼不是人人合适
散步锻炼的运动疗法并非每个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一般来说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病人疗效比较好,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胰岛素的不足是绝对的,如果不注射胰岛素,运动会使血糖适合的情况加重,造成高血糖,严重时甚至导致酮症酸中毒;如果注射过量,则有可能引发低血糖。因此,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步行锻炼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胰岛素的注射量。
散步锻炼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适合,血糖代谢紊乱不是非常严重的,身体情况还比较好的轻度和中度糖尿病患者,利用散步锻炼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是重度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参加行走锻炼,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老人散步好还是跑步好
1、60岁以后,要走路,不要跑步
人老腿先老。人体2/3的肌肉集中在下肢,所以60岁以上者可以有年轻人7成的握力和臂力,下肢的力量却只剩下4成。
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损伤小,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国内外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所以,不少健康专家都建议,中老年人尽量走路健身。
老人散步好还是跑步好
2、散步比跑步更好的原因
某杂志上刊登着一项研究成果,据其介绍适度的步行和激烈的跑步消耗的能量是相当的,在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的作用不相上下,而且跑步在很多方面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损伤,所以散步更值得作为我们锻炼身体的首选。
与跑步爱好者相比,步行爱好者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负担,而长跑者更容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德国乌尔姆医学院的乌维·舒茨博士介绍,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仅燃烧脂肪,而且也在磨损了肌肉组织。这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过度的压力。
3、老人散步的好处
可能人们认为见步行走只是为了锻炼下肢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专家都证明,保持规律的健走对于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像头脑也是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