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脂概述
甘油三脂概述
甘油三脂是血脂检查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
他的指标直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血清的甘油三脂是0.45-1.70mmol/L。根据2004年的卫生部统计结果:国人的血脂异常比例为18.6%(《内科学》第7版),也就是说我国现有2.3亿人有血脂异常,主要源于近10年来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国人最大的一项健康隐患,而且,国人的血脂异常不同于欧美人(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为主),是以甘油三酯增高(TG)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它的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正常值:2.07-3.1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如同血管内的清道夫,将胆固醇从组织转移到肝脏中去,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也称为“好”胆固醇。正常值为0.94-2.0mmol/L。
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即脂肪。它们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
轻度甘油三脂增高,可能由于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
重度的高甘油三脂,多与糖尿病、肝病、慢性肾炎等有关,一般为继发性疾病
甘油三脂高怎么用药啊
常用的药物有贝特类药物,降血脂作用,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贝特类又名氯贝丁酯、安妥明、冠心平等。是这类药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脂肪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抑制脂肪组织水解,使血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减少,导致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及分泌减少。除此之外,还可遵医嘱选择他汀类:常用药有: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及洛伐他汀等。
甘油三脂的养生指南
一.合理饮食调养: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
二.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三.提倡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四.适当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要控制体重的增长。
怎么降血脂
降血脂方法一、
1、食用低脂食品:如各种瘦肉、牛奶、蔬菜、豆制品、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少食能引起甘油三脂增高的食物,如禽蛋类(尤其是蛋黄)、肥肉、动物内脏(如脑、心、肾、肝、肠)、动物油等。
2、选择降血脂的食物:可选择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蔬菜如洋葱、茄子、芹菜、菜花、辣椒、苦瓜、海带、香菇、大蒜等。
3、减少甜食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摄入过多的甜食或碳水化合物(如米、面食),可在肝脏中转化为甘油三酯,引起血浆中内源性甘油三酯增高。
降血脂方法二、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降血脂方法三、
避免过度紧张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降血脂方法四、
对饮食治疗及体育疗法确实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降脂药物。
1、他汀类:例如洛伐他汀、血脂康等,这类药物主要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度降低甘油三脂,并有抗动脉硬化效应。适用于治疗以胆固醇升高为主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2、贝特类:例如吉非罗齐,主要降低甘油三脂、兼降胆固醇。适于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脂检查的项目是什么
1、总胆固醇
正常:5.23—5.69毫摩尔/升。
意义:人体的总胆固醇含量在固定置上是健康的,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
2、甘油三脂
正常:0.56—1.7毫摩尔/升。
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含量在0.56—1.7毫摩尔/升之间是正常的,如果甘油三脂含量超过这个数值,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甘油三脂高的原因
饮食不当是甘油三酯偏高的主要原因。当进食大量脂肪类、尤其是动物脂肪食品后,体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加工精细的粮食进入体内后,会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饮酒也是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之一。饮酒会刺激甘油三酯的加速合成,引起甘油三酯偏高。
肝病是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肝病时脂肪组织内游离脂肪酸大量增加,甘油三酯形成增加。
肝功能衰竭是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此时肝脏不能酯化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临床正常值为0.22~1.21毫摩尔每升,超过这个值便是甘油三酯偏高。所以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油腻少烟酒,多运动。
常吃生苹果有什么好处 降血脂
降血脂是人们吃苹果最大的好处之一,因为人们经常食用苹果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的含量,而甘油三脂含量过高,就是人们出现高血脂的重要原因,因此食用苹果就成了降低血脂的最好方法。
脂肪肝的分类
按病理改变程度分类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脂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脂时,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脂肪肝的分类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脂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脂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脂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脂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脂时,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