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断鉴别
肺癌诊断鉴别
诊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x线表现以及痰癌细胞检查(痰检),诊断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步骤。
一、X线阴性,痰检阴性
1、凡无症状但具有三大高危因素(男性,年龄≥45岁和吸烟>400支/年)者应半年进行70~100mm荧光缩影x线摄片或胸部透视和痰液细胞检查。
2、凡有咯血或和干性呛咳,伴有三大高危因素者应反复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同时给以规则抗炎治疗;可以考虑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和电视透视,如反复痰检或镜检仍阴性,应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坚持一年。
二、X线阴性,痰检阳性
1、排除上呼吸道和食管癌肿。
2、进行纤支镜检,争取窥及亚亚段,遇可疑的局部粘膜增厚,粗糙或有血迹,须在该处作刷检,冲洗或穿刺支气管壁粘膜寻找癌细胞,如发现局部有高低不平或粗糙明显,应考虑作咬取活检。
3、进行电视透视,变动体位,重点注意隐蔽部位小结节灶。
4、如经以上检查均未能发现病灶,仍应每两个月复查痰液,电透和纤支镜检,也可作CT检查,在可疑处作细分层,定期复查持续不少于一年。
三、X线阳性,痰检阴性
1、有段,叶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怀疑为中央型肺癌者应作纤支镜检,包括经纤支镜活检(TBB),或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并反复加强痰检。
2、肿块或结节病变应作局部断层片,有条件者可作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或经皮肺活检,或抽吸作细胞学诊断。
3、连续痰检至少十二次以上。
4、反复痰检仍为阴性,而x线高度怀疑肺癌时,应作剖胸探查与冷冻切片活检。
四、X线阳性,痰检阳性
1、积极作手术前准备。
2、疑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时,可摄正侧位倾斜分层片,必要时可作CT,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大医院则应常规采用CT和正侧倾斜分层片,肝脏B超,骨同位素扫描和骨髓穿刺成活检涂片检查,以利制订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特别是肺结核瘤(球)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血沉变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发现结核菌,胸片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16%~32%病例可见引流支气管影指向肺门,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内缘光滑,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结核的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现异常团块阴影,肺门阴影增多或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病变不见吸收好转反而增大时,都应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炎症
老年病人支气管肺炎,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阻塞性肺炎常按支气管分支做扇形分布,而一般支气管肺炎则呈不规则片状阴影,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在可疑病例,应施行肺叶切除术,以免延误治疗。
3、肺部良性肿瘤及支气管腺瘤
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一般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增长缓慢,临床上大多没有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龄较轻的女性病人,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因此临床上常有支气管阻塞引致的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文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X线片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采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常能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达到5~7Gy时,常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也有助于淋巴肉瘤的诊断。
子宫内膜癌诊断鉴别
一、绝经后出血
首先应警惕是否为恶性肿瘤,尽管随年代的进展,绝经后出血中恶性肿瘤的比例已大大下降,如Knitis等报道,40年代绝经后阴道流血中恶性疾病占60~80%,70年代隆至25~40%,80年代又降至6~7%,国内苏应宽等报道,60年代恶性疾病占76.2%,内膜癌占恶性病12.9% .80年代末报道,恶性病症占22.7%,而内膜癌占恶性病例的45.5%,宫颈癌占43.6%,郑英等报道,恶性疾病占24.9% (良性占73.3%),居绝经后出血的第2位,从绝经年限看,绝经5年占14%,绝经5~15年者占68.3%,可见,在恶性肿瘤中随年代的进展,子宫内膜癌有上升的趋势,黄荷凤的报道甚至超过了宫颈癌,绝经后出血情况与癌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出血量可能很少,出血次数也不多而癌病变可能已经比较明显,所以应仔细做妇科检查,查清阴道,宫颈,子宫体,附件有无异常情况存在,由于可能有两种以上病变同时存在,如存在老年性阴道炎同时有子宫内膜癌,所以决不能因已发现一种病变而忽视进一步检查,除细胞学检查外,分段诊刮是不可缺少的诊查步骤,因为诊断性刮宫术的子宫内膜癌确诊率高达95%,国内程维雅报道,10年44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刮子宫内膜,其中内膜癌占11.4%(51例),罗启东等报道为8.7%,文献报道为1.7~46.6%不等,一般均在15%以下。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常发生月经紊乱,尤其子宫出血较频发者,不论子宫大小是否正常,必须首先做诊刮,明确性质后再进行治疗,子宫内膜癌可要生在生育期甚至生育早期 妇女,山东省立医院曾不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年仅26岁,月经过多3年,按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无效,最后诊刮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所以年轻妇女子宫不规则流血治疗2~3个月无效者,也应进行诊刮辨明情况。
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组织形态上,有时很难与分化良好的腺癌鉴别,通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现为灶性,有压扁的正常上皮,细胞分化较好,或可见鳞状上皮化生,肥浆染荷花色,无坏死浸润等表现,而子宫内膜腺癌的癌细胞核大,染色质增多,深染,细胞分化不好,核分裂多,胞浆少,常常发生坏死及浸润现象,而与分化良好的早期内膜腺癌鉴别:
①不典型增生者常常有完整的表面上皮,而腺癌则没有,故如见到较完整的或压扁的表面上皮可排除内膜腺癌,此外,内膜腺癌常有坏死出血现象;
②药物治疗反应不同,不典型增生者,用药剂量偏小即奏效较慢,持续性长,一旦停药可能很快复发;
③年龄:年轻者多考虑不典型增生,挑战者者多考虑内膜腺癌之可能。
四,子宫粘膜下骨瘤或内膜息肉
多表现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出血同时可伴有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临床表现与内膜癌十分相似,但通过探宫腔,分段刮宫,子宫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可做出鉴别诊断。
五、子宫颈管癌
与内膜癌一样,同样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如病理检查为鳞癌则考虑来源于宫颈,如为腺癌则鉴定其来源会有困难,如能找到粘液腺体,则原发于颈管的可能性较大,日本Okudaira等指出,在浸润性宫颈腺癌组织中,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率很高,因此,作CEA免疫组织染色,有助于宫颈腺癌与宫内膜的鉴别。
六、原发性输卵管癌
阴道排液,阴道流血和下腹痛,阴道涂片可能找到癌细胞而和内膜癌相似,而输卵管癌宫内膜活检阴性,宫旁可扪及肿物,有别于内膜癌,如包块小而触诊不表者,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
七、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常表现为阴道排出脓液,血性或脓血性排液,子宫多增大变软,通过B起检查而后扩张宫癌组织,只见炎性浸润组织,子宫积脓常与子宫颈管癌或子宫内膜癌并存,鉴别时必须注意。
八、老年性阴道炎
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变薄,充血或有出血点,分泌物增加等表现,治疗后可好转,必要时可先作抗炎治疗后再作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
九、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症状,可行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及分段诊刮确定诊断。
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故子宫内膜癌应与引起阴道流血的各种疾病鉴别,妇科检查应排除外阴,阴道,宫颈出血及由损伤感染等引起出血及排液,应注意子宫大小,形状,活动度,质地软硬,子宫颈,宫旁组织软硬度有无变化,对附件有无包块及增厚等均应有仔细全面检查。
直肠癌诊断鉴别
1. 大便常规+潜血:可作为简单的筛查指标,如果潜血阳性需高度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了
解消化道(胃、小肠、大肠及直肠)情况。
2. 肿瘤标志物检查:针对大肠癌的标志物主要有两个:CEA 及CA-199,术前这两个标
志物升高应注意有无肝脏、肺的转移,CEA手术前的阳性率约为30%,术后复发时阳
性率约为70%。
3. 对直肠指诊没有问题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可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以了解指诊不能
触及的直肠及大肠的情况。如不愿意行结肠镜检查可行钡灌肠检查(注意行结肠镜或
钡灌肠检查前一定要排除有无肠梗阻,如有肠梗阻则禁止服用泻药准备肠道)。
4. 胸透或胸片:排除有无肺部转移
5 .肝脏超声检查或腹部CT检查:排除有无肝脏转移
6..盆腔CT或磁共振(MRI)检查了解肿瘤浸润情况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
肺癌的鉴别诊断
1.肺结核
①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结核球多见于青年,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性结核灶。
②粟粒性肺结核易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粟粒性结核常见于青年,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③肺门淋巴结核在x线片上可能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咯血。应当注意,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应结合临床症状,x线片、痰细胞学及支气管镜检,早期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肺部炎症
①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较急,感染症状比较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x线片上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且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较快。
②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时x线片上表现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在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痰量较多、呈脓性,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常有浸润,胸膜有炎性变。
3.肺部其他肿瘤
①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等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一般肺部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临床大多没有症状。x线片上呈现为类园形块影,密度均匀,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多无分叶。②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年龄比肺癌轻,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与肺癌相似,有刺激性咳嗽、反复咯血,x线表现可有阻塞性肺炎或有段或叶的局限性肺不张,断层片可见管腔内软组织影,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表面光滑的肿瘤。
4.纵隔淋巴肉瘤:
可与中心型肺癌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影增大。对放射治疗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
卵巢癌诊断鉴别
诊断
(一)早期诊断
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故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地体检和妇科检查仍极为重要,临床如遇可疑情况都应借助于现代影像学检查和广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及早作出诊断,所谓可疑情况可能是较久的卵巢功能障碍,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状,幼女卵巢增大或绝经后触及卵巢,以及原疑为卵巢瘤的迅速增大,固定,变硬等等。
(二)定位诊断
早期即能触及附件包块者,结合影像检查,定位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病例原发肿瘤小时即有卵巢外转移而形成盆腔内散在小结节,此时宜选择一些特殊检查方法辅助诊断(定性),不应单纯依靠随诊而因循坐误。
(三)定性诊断
虽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但阴道后穹窿吸液涂片检查,子宫直肠陷凹穿刺液检查及腹水细胞学检查仍是简便,易行,快速的基本检查,对可疑病例,腹腔镜检查 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立即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阴道超声扫描可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边界(波及范围)及内部结构(性质)作出有助于定性的诊断,内分泌检 查有助于卵巢性腺间质瘤和部分伴有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卵巢癌的诊断,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如CA125,CEA,SONA,SGA等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 高,而其特异性较差,所以,不能凭单一免疫学检测判断其类型,但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如同时检测CA125,CEA,铁蛋白及组织多肽抗原 (TPA),可提高定性诊断的可靠性。
鉴别诊断
1、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一般直径小于5cm,壁薄,多在1~2个月自然消退。
2、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有可能与子宫肌瘤囊性变或浆膜下子宫肌瘤混淆,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3、早孕子宫增大变软,有停经史,hCG值升高可确诊,B超见有胚囊或胎心博动。
4、慢性尿潴留多有排尿困难或尿不净病史,包块位于下腹正中,边界不清,导尿后包块即消失,亦可用B超检查鉴别。
5、附件炎性包块有慢性盆腔炎与不育史,包块位置较低,有触痛,与子宫有粘连。
6、腹水与结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积液)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
鼻咽癌诊断鉴别
1、鼻咽部淋巴肉瘤
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最后需要病理确诊。
2、增生性病变
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如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粘膜呈淡红色,光滑,多是在鼻咽粘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粘膜上皮鳞状化生后,角化上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粘膜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潴留性囊肿,当结节表面的粘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3、鼻咽部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粘连,无压痛,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核菌,CT试验强阳性,X线胸片常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4、咽粘膜炎症 表现为粘膜粗糙,尤其是重度炎症时,鼻咽粘膜滤泡增殖,表面凹凸,甚至可呈桑椹样,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常需与粘膜浸润性癌相鉴别。
5、过敏性鼻炎 鼻咽粘膜苍白,光滑呈水肿样。
6、萎缩性鼻炎 鼻咽顶前粘膜有浅在性溃疡,周围有脓性分泌物,需与溃疡型鼻咽癌鉴别。
肾癌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症状和检查诊断。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由于肾癌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诊断多无困难,但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1.肾囊肿:
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有些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均匀,呈很弱的低回声,在体检筛查时容易被误诊为非常常见的肾囊肿,Cloix报告了32例“肾脏复杂囊性占位”手术探查结果,发现其中41为肾癌,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鲁莽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错构瘤:
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见于临床,典型的错构瘤内由于有脂肪成分的存在,在B超,CT和MRI图像上都可作出定性诊断,临床上容易与肾细胞癌进行鉴别,肾错构瘤B超示肿块内有中强回声区,CT示肿块内有CT值为负数的区域,增强扫描后仍为负值,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肿瘤血管与肾脏本身血管一同收缩;肾细胞癌B超示肿块为中低回声,肿块的CT值低于正常肾实质,增强扫描后CT值增加,但不如正常肾组织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注射肾上腺素后肾脏本身血管收缩,但肿瘤血管不收缩,肿瘤血管特征更明显。
可以看出,肾癌与肾错构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肾癌内没有脂肪组织而错构瘤内有脂肪组织,但少数情况下,肾细胞癌组织中也会因含有脂肪组织,造成误诊,另外,含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被误诊为肾癌的情况也不少见,我所1984-1996年收治的49例错构瘤病人中,11例因术前B超为低回声和(或)CT为中高密度肿物而被诊断为肾癌,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有:有些错构瘤主要由平滑肌构成,脂肪成分少;瘤内出血,掩盖脂肪成分,致B超和CT无法辨别;肿瘤体积小,由于容积效应,CT难以测出肿瘤的真实密度,对此种情况,加做CT薄层平扫,必要时B超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也有作者认为,错构瘤内出血掩盖脂肪组织的CT特征比较显著,但对B超结果的干扰则较少。
3.肾脏淋巴瘤:
肾脏淋巴瘤少见但并不罕见,Dimopoulos等报告,在210例肾脏肿瘤病人中,有6例为原发性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在影像学上缺乏特点,呈多发结节状或弥漫性湿润肾脏,使肾脏外形增大,腹膜后淋巴结多受累,我所近年收治4例病人中的3例术前未获诊断,另1例靠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本病。
4.肾脏黄色肉芽肿:
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形态学上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弥漫型,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内部结构紊乱,不容易与肿瘤混淆;另一种为局灶性,肾脏出现局限性实质性结节状回声,缺乏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但这部分病人一般都具有感染的症状,肾区可及触痛性包块,尿中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只要仔细观察,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睾丸癌诊断鉴别
睾丸癌的诊断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
实验室诊断:主要为血清β-HCG、AFP和LDH检测,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随访和预后有重要意义。β-HCG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血清半衰期为24-36小时,在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癌患者血中升高。AFP升高见于纯胚胎性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和混合性肿瘤,但纯绒毛膜癌和纯精原细胞癌不合成AFP。AFP的血清半衰期为5-7天。LDH升高可见于睾丸肿瘤,但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不高,其升高程度可用于提示病变严重或广泛程度,治疗后的升高还可提示复发。LDH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可预示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中危患者,降至正常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影像学诊断:阴囊B超可帮助确认睾丸内的肿块,是临床首选方法。腹部盆腔CT用于了解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胸部平片和CT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因此,腹部/盆腔CT是所有患者分期分级的重要依据。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治疗后残余肿瘤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病理诊断:对睾丸肿瘤进行穿刺活检虽然可以明确诊断,但有发生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因此应禁止行经阴囊睾丸穿刺活检。
睾丸癌的鉴别诊断包括睾丸内表皮样或皮样囊肿、睾丸扭转、附睾炎、附睾-睾丸炎、鞘膜积液等。
肺癌如何鉴别诊断
1.肺结核
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影像学上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2.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对可疑病例应施行剖胸探查术。
3.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良性肿瘤病程较长,临床上大多无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因此临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
4.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
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肺癌鉴别诊断方法介绍
肺癌诊断1、常见的肺癌的诊断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同时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查癌细胞。
肺癌诊断2、临床上肺癌的诊断需鉴别一些容易和肺癌相混淆的病证。肺结核病有咳嗽、痰血、胸痛、潮热等症状,经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肺炎病一般发病较快,全身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治疗后,症状消失和病变吸收也较快。
肺癌诊断3、晚期病人出现神疲乏力,进行性消瘦和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的相应症状,如喉返神经受压出现声音嘶哑等,肺癌的诊断也可以从这里看出。
肺癌诊断4、浅表淋巴结穿刺或活检也是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当肺部病变尚待证实的肺癌或伴有上纵隔增宽时,可作颈、锁骨上可扪及之淋巴结、皮下可疑肿块,及其他部位可疑癌性淋巴结穿刺抽吸细胞检查或摘取活检,以取得病理组织学的确诊。
喉癌诊断鉴别
诊断
详尽的病史和头颈部的体格检查,间接喉镜,喉断层X线拍片,喉CT,MRI检查等可以确定喉癌肿物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取病理活检是确定喉癌的最重要的方法,必要时可在直接喉镜下取活检。病理标本的大小视部位有所不同,声门上区的喉癌可采取较大的活检标本,而声门型所取标本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永久性声带损伤。
鉴别诊断
1、喉结核早期须与之相鉴别,喉结核多位于喉的后部,表现为喉粘膜苍白,水肿,多个浅表溃疡。喉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声嘶和喉痛,胸片、痰结核菌检查等有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要活检。
2、喉乳头状瘤表现为声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其外表粗糙,呈淡红色,肉眼较难鉴别,尤其成人喉乳头状瘤是癌前病变,须活检鉴别。
3、喉淀粉样瘤非真性肿瘤,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血液及淋巴循环障碍、新陈代谢紊乱所致喉组织的淀粉样变性,表现为声嘶,检查可见喉室、声带或声门下暗红色肿块,光滑,活检不易钳取。需病理检查以鉴别。
4、喉梅毒病变多位于喉的前部,常有梅毒瘤,继而出现深溃疡,愈合后有瘢痕组织形成导致喉畸形。患者声嘶但有力,喉痛较轻。一般有性病史,可行梅毒相关检测,活检可证实。
口腔癌诊断鉴别
诊断
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
口腔癌与口腔粘膜白斑鉴别
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需与一般口腔溃疡鉴别:
① 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
② 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 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可准确鉴别并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