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胃热吐按摩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胃热吐按摩

主要症状: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红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按摩处方:清脾胃,清大肠,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退六腑。

按摩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自指根推向指尖。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推向大椎位置,推100-500次。

推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推向腕。


小儿呕吐按摩图 胃热呕吐

临床表现:烦躁口渴,腹内热,恶心,食入即吐,吐物酸腐,大便臭秽或见秘结,唇赤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

治则:清胃,和中,降逆。

治法:清胃15分钟,平肝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

对症加减:腹痛加揉板门15分钟;便秘加清大肠10分钟。


宝宝呕吐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拇指放在宝宝的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进行两旁分椎1~3分钟,效果哦非常好。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

(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推揉太阳穴50次。

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按摩穴位治疗呕吐胃痛

人体有众多的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的作用与功效。我们经常会出去旅游之类的,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那么遇到紧急的情况和意外可能还能相互照应,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要学会一些救命的穴位,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进行自救。

中医认为,身体有疾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所致,通过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突发疾病时,可按摩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来救治。

一、内关穴止呕吐

晕车的人容易呕吐,可以通过多按内关穴来止呕。

内关穴位于掌面手腕横纹上两寸(以患者中指指间关节长度为一寸)处,处于两筋之间,它是手厥阴心包经穴。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中医认为其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按摩它能够及时缓解恶心症状,消除不适感。此外,内关穴还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悸、胸闷、胸痛有缓解作用,点穴时用指甲反复用力掐按。

穴位按摩方法:可自行按压,力度以局部感到酸、麻或胀重(中医称“得气”)为度,可持续按压至恶心症状消失,或视耐受程度而定。

二、足三里止胃痛

多按摩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胃痛发作时按摩足三里能止痛。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即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什么叫“三里”?其实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摩它能够养护脾胃。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常。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出现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掌握和运用得当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哦。

婴儿呕吐的按摩方法

1、寒吐: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呕吐次数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关)

(2)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萎软乏力等。

(3)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脐上约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

2、热吐:面赤唇红,发热烦躁,口渴饮冷,呕吐次数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馊气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

(2)清板门:其中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

(3)运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呕吐,项强(脖子发硬),发热、惊风等。

(5)揉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儿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烦热。

(6)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3、伤食吐:嗳(打嗝)气吞酸,厌食,脘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馊之气味,吐后得安。

(1)分手阴阳

位置:腕背横纹近小指端为阳池,靠拇指端称阴池。

手法: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称合推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呕吐食积,腹泻腹胀,痢疾等。

(2)清板门

(3)揉中脘

(4)分推腹阴阳

(5)按揉足三里

小儿呕吐按摩图 夹惊呕吐

临床表现:跌仆受惊,或食时被惊,或先有痰热,食随气逆,每见痉挛喷射性呕吐。或痰热上涌,气血逆乱,蛔虫不安而上扰,有时吐蛔,皆属此类。必兼见恶心时作,呕吐黏涎,夜眠多惊,抽搐蠕动,易成惊风。

治则:平肝镇惊,清热降逆,化痰止咳。

治法:平肝10分钟,清胃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揉板门15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


小儿呕吐按摩哪里 伤食呕吐按摩

主要症状:呕吐酸腐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肚胀腹痛,大便酸臭,或秘或溏,苔厚腻。

治疗原则:消食导致,和中降逆。

按摩处方:揉板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

按摩方法: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桡侧缘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分腹阴阳:用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200次。

按弦走搓摩:用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处50-100次。


小儿伤食呕吐怎么按摩

伤食吐推拿处方

主证: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推天柱骨。

推拿方解: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和胃以助运化;揉板门,运内八卦,分腹阴阳以宽胸理气,消食导滞;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

小儿呕吐按摩图解 第二步:推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大拇指的大鱼际处,按摩此处具有升降之功,能够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呕吐泄泻。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端桡侧从腕横纹处推向拇指指根处100次。


反胃想吐按什么穴位

1、反胃想吐按摩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反胃想吐按摩中脘穴

在胃部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是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反胃想吐按摩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

孕吐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1、孕吐按摩心包六可以缓解

看看自己的左腕横纹,往肘窝的方向用拇指测量1-2指的宽度,这里有一个穴位称为“心包六”,它位于心包经,对应胃内部的消化及镇定思想。开始时将两条筋之间的位置压深一些,其实也可以看到,臂膀的两侧骨头在手腕处会合-这里即是开始按摩的位置-于骨髂之间肌腱所处的经胳。

2、孕吐按摩肾六可以缓解

孕妈妈还可以尝试“肾六”,它位于肾经络,同样也是额外的八个经络之一,称为“阴跷脉”。这些经脉直入子宫,它们储存大量的能量,并且对体内形成强而有力的影响。它们与人体的十二经脉相互连接,保护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攻击。

准妈妈们不妨试着找到脚踝内侧,与脚掌画一条平行线,轻触过脚踝骨底部,这时在脚踝另一侧再画一条线,平行于跟腱,在这两条线的交叉处,即是这个“肾六” 穴位。当按摩经络的位置时,有酸痛的感觉,基本就对了。

3、孕吐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

首先孕妈妈要找准穴位,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即桡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然后准爸爸以大拇指指腹轻轻帮孕妇按揉。注意穴位的准确位置:手腕内侧,约横纹上方2寸(约三只手指宽)的中心点。

小儿呕吐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小儿呕吐按摩图解 第五步: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下肢外膝眼下约3寸,胫骨外侧约小儿一横指的位置。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通过按摩刺激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面对准穴位着力,按揉足三里穴50-100次。


相关推荐

宝宝受凉呕小妙方

宝宝受凉奶小妙方有哪些?宝宝肚子受凉、胃受凉会导致宝宝呕或者拉肚子。所以,平时,家长应该护理好宝宝,不要让宝宝受凉。可是,宝宝受凉呕怎么办呢?宝宝受凉呕小妙方有哪些?8个小妙方安利给大家。热水袋捂肚子宝宝受凉呕,妈妈可用38℃左右的温水装入热水袋给宝宝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烫到宝宝,也可以手掌搓热给宝宝焐肚子。注意:注意水的温度,千万不要烫到宝宝。肚脐贴姜片切一片姜,用微波炉稍稍

急性肠胃炎止最有效最快的方法 最快的方法:推拿按摩

适用:6个月—6岁以下儿童(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1)合谷穴止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的特效穴。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治疗呕的快速方法 急性呕按摩

掐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擦任脉:用一手的手掌自鹏中穴(在两乳中间)擦至肚脐向下反复5—7。推膀跳经:让别人用其一手手掌自肺俞穴(在第3脑稚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推至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自上向下左、右各5—7遍。

如何按摩能缓解恶心呕

恶心、呕是胃内容物返入食管,经口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但有些呕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任何疾病只要影响到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都可能出现恶心、呕等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胃部不舒服,随后就开始感觉恶心。妊娠呕是指妇女怀孕时出现的恶心、呕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情况严重时我们还是要去看医生。按摩主穴按揉>中脘穴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按摩方法

小儿呕怎么推拿

伤食呕主要症状:呕酸腐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肚胀腹痛,大便酸臭,或秘或溏,苔厚腻。治疗原则:消食导致,和中降逆。按摩处方:揉板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按摩方法: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运内八卦: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桡侧缘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分腹阴阳:用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

治疗呕的快速方法

1、十滴水肚脐敷贴把十滴水涌在肚脐里,外面用纱布及胶布封盖,12小时以后取下。十滴水是一味常见纳中成药,它的主要成分是樟脑、干美、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核油和酒精,既能祛寒,又能去火,一摘入脐,可治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易出现的胃肠问题。2、急性呕按摩法掐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掐住对侧内关穴(在手腕上两横指之中)1分钟,以有麻胀感为度。擦任脉:用一手的手掌自鹏中穴(在两乳中间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胃俞:健胃除湿

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21个穴位,具有理气健胃,除湿清热及化滞等功能,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调理胃气,防止胃脘疼痛,腹胀,肠鸣以及恶心,呕等胃部疾病。按摩取穴:被按摩者俯卧或正坐,露出背部,按摩者在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宽度的一半)取穴。按摩方法:1.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端,或筷子头,以被按摩者能承受的力度在此穴打圈按揉;3-5秒后抬起,稍停2-3秒

怎样迅速缓解上下泻 按摩

中医里上下泻多因感受暑湿、寒湿等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得到缓解治愈,如: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的特效穴。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内关穴属于手

下泻最快的办法 按摩泻速效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的特效穴。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

小儿伤食呕怎么按摩 小儿伤食呕推拿注意

的推拿主要是以调理胃气,缓解呕为主,为加强止作用,手法操作时可以用生姜汁做为推拿介质。推拿操作每日1次,严重者可一日2次,3日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