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
佛陀教你不生气
释迦牟尼说:“我们的心原本像是一面镜子,可以不染上烟法,可以洞察我们身边的世界,波动的情绪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为什么还要让它来为我们的心做主呢?”
星云法师说,只有通过自修,我们才参智慧如海,明理通达,也才能把所有的怨恨荣辱化为忍耐、宽容,这时我们便能拈花一笑,把所有的烦恼化为甘甜了。花瓶里的花,如果不护理,很快就会凋谢,只是有时常换水,才可以保持花的新鲜,花的新鲜与我们身心清净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你回到家就会有烦恼,心就会不得安宁,你要用什么方法,来让你的心得到清净、来让自己不再有怒气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常自我净化、改进自新,才能保持身心的清净。新是改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更新,对于想要彻底改变“心有怒气”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向外是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潜伏于我们的内心。佛陀的智慧,是我们最好的EQ处方,它可以为我们心里那个愤怒的孩子疗伤。
生气的你往往察觉不到自己可怕的情绪,这情绪禁锢了你,如果你不想愤怒,那么就照佛陀说的,把自己从情绪里拔出来吧!
在人们的感情世界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种情绪,莫过于“生气”。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生气”这种情绪已经发展到了极点。各种各样的家庭冷战和暴力,比起那些耸人听闻的社会暴力事件来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因为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也许你经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对你的父母、孩子、你的兄弟姐妹和其他的亲人,还有你周围的朋友,你会不时地产生难以抑制的怒火,这时,你是一个愤怒者,你的愤怒伤害了你周围的人,他们是你的愤怒的受害者——很可能你每天都在犯这样的错误。生气是一个错误,更是一种没有智慧的做法,要控制自己的愤怒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切实有效的、转化我们的愤怒的方法。 我们提倡不压抑愤怒,而是把自己的愤怒用一种冷静的方式加以表达,让那个使我们生气的人知道:他为什么会使我们生气。此外,我们还要调整自己的呼吸,努力安抚我们的愤怒。 佛是砍伐烦恼树的利斧,是治好我们心痛的良药,更是智慧的精华,它温柔而慈悲地抚慰着我们,佛的般若智慧就在实际生活中。它是我们的最佳 EQ处方。 我们要改变愤怒的自己。自我净化可以使我们保持身心的清静,并保证我们的判断不发生偏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修行。修行使我们变得有智慧、变得完善,我们会发现,佛法是度生老病死的船,是无明黑暗的大明灯,它让我们更相信自己,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在我们的心灵中,佛法的妙用是如此的不可忽视。 我们要回到根本的自己。回归自我的目的是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习禅就是指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意识——目前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这是非常重要的。 真理在生活,而不仅仅存在于概念性的知识中。你要花自己的一生去学习,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自心和世界的实相。你我的深层意识中,都埋藏着一颗愤怒的种子。就算你的内心充满愤怒与恨,意,也并未说明你爱的能力、以及你接纳爱的能力已经消失,如果你是个有修行的人,你就可以帮助自己和其他人重现心中的爱与了解。 我们需要拥有悲天悯人的大智慧。并非只有出家人才有慈悲心,所有的人都有慈悲心,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飞鸟走兽,尤其是亲人朋友,哪一个不需要我们的慈悲呢?你爱他物,他物能够感应,人生因果转化,你根本预料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契机和希望,又或是恶的果。 残害生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烦恼和痛苦,杀生的念头是不可起的,人们都应该修行和布施,把自己能够奉献给世界的东西奉献出去,包括时间和精力,要知道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而智慧的精华则是佛,佛的智慧没有丝毫的迷信和玄虚,它所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客观真理。 我们就好像一台很多频道的电视机,如果转到佛的频道,我们就是佛;如果转到痛苦的频道,我们就是痛苦;如果转到微笑的频道,我们就是微笑。正念的修持十分重要,它能够聚集一股强大的原力量,来觉察、拥抱并照顾负面的能量。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平日的生活里,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发现生命的本质,从而能够了解诸法无常、缘起缘灭的法则。只有当你熄灭了心中的嗔念,你才能把烦恼转化为菩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给你自己、你的家庭、以及你的社会,增添一份清静,转化一分愤怒。
从这个例子我们发现。如果,人从温暖的感觉中得到的舒适感是一种绝对的快乐,那么,就算是在燥热的环境中,人也应该觉得很舒适,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要想觉得温暖使人快乐,就需要某种条件——比如开放冷气。如果想从行走的过程中获得舒适感,那么就需要一个条件——长时间久坐……否则,人怎么会产生舒适的感觉呢?可见,对一个人而言,通过外在形式而获得的舒适感通常都是暂时的,也是相对的。要想获得永久而绝对的舒适感,还是得从一个人的内心开始,去寻找一些改变。
当一个人处于舒适的状态时,他的情绪会相应地好起来,而生气则是一种很糟糕的状态,生气的时候,人们承受着痛苦,感觉生不如死,人们在这种时候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我们不否认他人的帮助是有用的,但话说回来,生气的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去转化自己的怒气和痛苦。
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带着怒气,那可能是因为他正在承受某种痛苦。这痛苦可能是由于愤恨而引起的,过于激烈的愤恨使得这个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把自己的怒气向外发泄。我们都知道,人在表达自己的时候,首选的方式是说话,而带着愤恨情绪的人说出来的话。肯定也就不可避免地充满了怒气。虽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平静地听一个正在生气的人说话,可是一点也不容易。毕竟,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是人人都想避开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会躲避那些正在生气的人。
人们确实可以躲避正在生气的人,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彻底的办法。
最彻底的办法莫过于让那个正在生气的人不再生气,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不生气,这就需要人们去了解愤怒,以及如何转化愤怒。要实现这一点,人们就需要审视“怒气是怎样产生的”,愤怒来自我们的内心,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理因素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但还是要抓住那些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一般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主要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
腊八节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
祭祀
腊八本身就是一个祭祀的节日,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然后进行食用,寓意着往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相传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所以腊八节又被称为佛成道节。为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教你如何做到不生气
抢救你的房子
如果有人做了让我们生气的事,我们就觉得很痛苦,往往想以同样的方式激怒对方,让他也同样受苦,如此自己便觉得安慰些。我们会想:“你害我那么痛苦,我要惩罚你,给你一点苦头吃。只要看到你痛苦,我就会觉得好多了。”
许多人都相信这是幼稚的行为,但实际上,当你使对方痛苦时,他也会反击,好让自己舒坦些。结果双方的痛苦不断加深,谁都得不到好处。其实这时你们最需要的是慈悲与帮助,没有任何人应该得到惩罚。
当生气时,回到你的心,好好地照顾愤怒。如果有人让你痛苦,你就回到自己的痛苦,好好地照顾它。这时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不要做,因为生气时的言语或行为,只会给彼此带来更多伤害。
大多数人都不会如此处理愤怒,因为我们不愿回到自己,只想抓住对方,好好地惩罚他。
想想看,如果你家着火了,最重要的事是回家灭火,而非追纵火的嫌疑犯。如果只想去追打纵火嫌疑犯,房子很快就会烧光,这就太不明智了。这时真正该做的事是回去灭火。同样的,当你很生气时,如果还一直与对方争论,甚至想要惩罚他,你的表现就如同那个追纵火犯的人了。
如何预防车祸
1,若平时都是七点起床,已经养成规例,今天由于送人赶路,就5点起床,这样人一天都不清醒,中医之意是气血没有归窍,生物学讲是生物钟没有调好,这样开车最危险。还要七点起来
2.疲劳驾驶,不知不觉睡着,以为自己行,睡觉是不自觉的呀,由不得人。
3.大概差不多车可以过去,这种大概差不多的思想是最危险的,开车不是走路,差一点可以灵活调节,车若差一点就出车祸,就要完全排除差不多思想,超车,一些小路会车,一定要慢,差不多不可以。要绰绰有余才行
4.旁边突然出来一个人,尤其前面停着一个车,没有看到人,就没有减速,或者按了喇叭就以为人家知道了,有时就是没有听见,就是卖呆去了,或者和人家说话,无巧不成书,就是你车到旁边,突然一个人开车门,或者跑出来。所以要减速,不要总是以为按喇叭别人就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走神
5.。转向要提前打转向灯,突然打转向灯,人家没有注意到,就是注意到也是来不及,有时就是提前很多时间打转向灯,后面车司机也许开始看到,一会儿又忘记了,走神了,或者谈话了,或者注意其他事,所以就是打了转向灯,转向的时候也要看看后视镜。
6.有些人开车时间长,饿了,血糖低了,头晕,人的反应速度也下降,造成车祸,有些人吃饭结构不合理挑食,造成人精气神不够也危险。先天精气神不足的人,骑自行车都磕磕碰碰的人,不适宜开大车,因为他(她)顾此失彼,无数人没有自己问自己是否是这类人。
7.吃多了也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现象,因为饭后血液到胃里消化,体质弱的人,大脑相对缺血,所以容易出问题。
8.老子天下第一,车好,保险公司保了,这种思想要不得,你车好,也许你没有死,成为植物人,或者脑震荡,人家死了,你生不如死,英雄变成狗熊。
9.年轻人开车,就是速度快,没有安全意识,造成车祸,要明智和理智,不要把勇猛当做勇敢,当潇洒,切切。
10.车上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不好意思慢慢来,出问题了。
11,赌气开车,一辆比自己车差的车超过自己,没有面子,追,这是无知愚昧的孩童思想
12.,人走怀运,例如36岁,往往会有无形力量造成车祸。所以要素食,少杀生,灵性高的动物或人杀死多了,英魂不散,很麻烦,多做功德,积累能量护持。所谓营养,植物才是真正营养,马为何有持久力,牛为何有力且持久,老虎只有爆发了,整天没有什么元气,总想躺着。
13.堕胎最麻烦,根据经典说孩子痛苦无比,要报仇。胎教有用,说明胎儿有感觉知觉等,我们用剪子剪碎自己的孩子,这是愚昧第一,世界上最愚昧无知罪过弥天的事就是这件事,很多人堕胎后运气就坏了,处处麻烦。《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讲的非常清楚,网上有的。
14.,年轻夫妻性生活过于频繁也造成神不足,尤其是早上性交,身心劳累,反应迟钝必然,若第二天开车,最好是晚睡觉时做了,再分开睡,这样、第二天精神才好一些。
15.买新车都会有第一次和人家轻轻碰或者擦擦 或者其他孩子用什么东西画了,不要大发雷霆,迟早有第一次,不想别人无意中擦了,就别买车,第一次擦,若没有人员伤亡,就要感谢对方哦。
16.高僧讲车上挂阿弥陀佛像,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阿弥陀佛无数人念,肯定有无穷的力量。当然伤天害理事太多,杀生太多,这种报仇力量也是无穷大。你多积累善德,则和佛的力量容易共振呀。建议所有人早早素食,车上挂阿弥陀佛像。一身平安,其他吉祥物力量和阿弥陀佛光相比,如日月之于萤火也。
腊八粥的来历
年年有腊八,年年喝腊八粥,腊八粥很好喝,多种原料混合在一起,熬出的粥软烂黏糊。老少皆宜。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每一个地区的产物都不同,熬腊八粥的食材各不相同,其中米、胡萝卜、青菜是三种不可缺的三种食材,再根据地区产物添加不同的食材,香菇不可用。
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热,再放米炒过,随后将炒过的米放进热水锅里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进去。整锅腊八粥有黄亮的油条、白色的豆腐、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鲜明。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而据上座部佛教圣典,佛陀应在月圆之夜成道,而非初八),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
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腊月初八为何要吃腊八粥
腊八节与腊八粥的由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据此,汉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予以纪念。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众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而诞生了“腊八节”。
蚝干是荤菜还是素菜
蚝干是蚝晒干而成,蚝是海洋生物,也叫牡蛎,当然是荤菜。蚝干指晒干的生蚝,市售有分台湾制与香港制的蚝干,香港的蚝干通常比较大。常利用来煲汤、煮粥、焗这类汤汁叫多的菜肴,因为汤汁可以将蚝干浓郁的味道给稀释,同时让他的鲜味更突出。蚝干封好后记得放入冷藏,以免发霉。
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佛陀的戒律中,比丘不允许吃以下十种肉: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老虎肉、花豹肉、黑豹肉及熊肉。除此之外,比丘也不允许吃自己看到或听到被杀,或怀疑为他而杀的三不净肉,以及未煮熟的肉。除这些之外,透过暗示等不如法地获得的肉也不可以吃。
因此,对于上座部出家人来说,只要不违反前面所述,蚝干是允许吃的。
腊八粥的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1]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曼陀罗花的介绍
在中国,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无蕊的白花就被人们看作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在古印度,曼陀罗花既是情欲之门的门环,又是构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摊开,成为了宏大的曼佗罗道场,作为“天使(魔鬼)的号角”。但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相传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罗花似冷漠的观望者,常盛开于刑场附近,麻木祷告着生命消逝的每一个灵魂。此花全株剧毒,据说千万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有机会看见花开,所以但凡遇见花开之人,她的最爱就会死于非命。
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个传说,曼陀罗只是一株普通的植物,曼陀罗原产印度,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我国常见种有曼陀罗、毛曼陀罗、白花曼陀罗三种,花均为白色或微带淡黄绿色,单瓣。
曼陀罗植株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
吃素的辨证分析
素食是中国佛教徒特别殊胜的慈悲行仪之一,多年来中国大陆由于佛法不兴,其他佛教国家则是没有素食的文化,因而台湾佛教徒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素食人口,从此可看出,台湾的佛教徒是很有福报的,不必为了吃素而困扰,从饮食当中就能日日守持不杀生戒。
由于食肉是间接伤害物命,而且是每天都会造作的恶业,所以持守素食可以说是佛弟子最基础的戒行,同时也不再累积新的杀业。因此,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实践不杀生又是以素食为最简单易行,呼吁大众千万不可忽视这小小善行,因为这个德行是能够成就菩提的大悲种子。
其实素食的起源甚早,在早期佛教经典,世尊四处游化,如果有居士欲供养佛陀,他们所准备的一定是‘蔬食’,而不是以肉食来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而且有许多的佛弟子见到当时印度某些外道吃素,都认为这是善良的德行,在世尊的默化下,也都持守素食,就连破僧的提婆达多也坚持断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