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黄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黄栀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香港、海南、山东、福建、台湾等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和种植,在国外也有很多地区分布黄栀子,像朝鲜、日本、柬埔寨、老挝、越南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等地区。

黄栀子的生长环境比较喜欢在湿润温暖的地方生长,而且比较耐旱、耐寒、耐肥、耐修剪。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适合在湿润、肥沃排水效果比较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生长在山谷、丘陵、溪边、山坡等丛林中和灌木中生长。

黄栀子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可以泻火并且可以消除烦恼,像体外患有热病,烦闷失眠,体内火比较旺盛,烦躁,乱语的患者都可以有效的治疗;还可以解毒凉血,比如血热严重者,像吐血、尿血、热毒患者都可以改善;还对于心烦易怒,肝胆湿热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

黄栀子的功效还有镇静的功效,黄栀子煎水服用,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具有降压的作用,黄栀子可以有效的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胃酸的功效,能够明显的减少胃酸的分泌,

可以从成熟的果实中提取黄栀子色素,在民间经常御用染料的使用,还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着色剂的原料,是一种天然的食品色素,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栀子花的功效与作用

1.泻火除烦:栀子花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栀子花常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栀子花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4.栀子花可利胆退黄: 栀子花的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5.栀子花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花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6.栀子花有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栀子花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花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花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花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花的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柿子功效与作用营养 柿子功效作用

柿子是寒性的水果,入肺经,是秋季应季的水果,秋天比较干燥,很容易有燥热上火的表现,食用水分较多的柿子可以滋润肺部,减轻身体中的火热之气,缓解肺部的燥性,对肺部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是整个维生素中占比较多的,这些成分不仅可以为身体提供每日必需营养,还能抵抗多余的自由基,匀净肤色,从而起到一个美容美白的效果。

柿子中含有较多的尼克酸、有机酸等酸性成分,有良好的促消化作用,饭后食用适当的柿子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增加食欲。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

黄栀子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中药成分,它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对经常性的失眠甚至是气血不好的患者都是有一定的积极的治疗作用的,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的心内的旺火,还可以帮助消化提高食欲,加强消化能力的,是去火的良药的,一般是可以熬药喝比较好的,注意不要随意的饮用,尤其是使用的时候不要吃刺激的食物,更是不要吃辣椒的,注意影响药效的,最好是多休息比较好。

黄栀子的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清热排毒的,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其实黄栀子对于乳腺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可以帮助自己的乳腺部位的不适感的恢复,尤其是女性如果是处于更年期的话,那么所产生的虚烦之类的感觉也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的,对于肤色来说也是可以有着不错的改善的效果的,黄栀子可以直接泡茶喝的,或者是加水煮开之后再喝的话效果就是更好了。

黄栀子有毒吗

就是没有毒问多了也会对身体不好吧。其实,栀子花虽然很香,但是他并没有毒。不但没有毒,还是很好地花卉,一些人喜欢佩戴她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栀子花不但香气迷人,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呢。

栀子花可以观赏,其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栀子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耐半阴怕积水较耐寒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轻粘性酸性土壤种植是典型的酸性花卉。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

木鳖子功效作用

消肿散结,祛毒。

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木鳖子

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

②《开宝本草》: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妇人乳痈,肛门肿痛。

③《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

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 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 消肿追毒,生肌除酐。

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

淋病如何治疗 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大黄、栀子、败酱草、萆薢。

服用方法:上药加水煎2词,各取300ml,分早晚2次各服300ml,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栀子清热泻火;黄柏清热燥湿;黄芩、黄连用于泻火解毒;败酱草清火毒。此方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治疗淋病有很好的效果。


栀子功效与作用

泻火除烦。

栀子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中医认为:栀子苦寒清降,服用栀子能够清泻人体全身上下之火邪,因而可泻心火而清心除烦;也可以治疗心烦、燥扰不宁等不适;还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火毒炽盛而表现出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病症。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的使用禁忌

1、栀子性味苦寒,容易伤人脾胃,因此脾虚便溏者需要谨慎使用。

2、《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3、《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茵陈有毒吗 茵陈搭配什么保肝护脾

大黄、栀子等。

茵陈归脾、胃、肝、胆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养肝作用,其与多种中药材和食材都可以进行搭配,而且对于不同的搭配来说分别具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想要起到保肝护脾作用的话那么建议可以将茵陈搭配大黄、栀子等一起使用,这样所能起到的作用就会更好一些,建议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栀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

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栀子茶的食用方法】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 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

(1)镇静:栀子水煎液有镇静作用,炒焦、炒炭后镇静作用明显加强。

(2)降压:栀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

(4)抑制胃酸:生栀子水煎液对小鼠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5)泻下:去羟栀子苷、异栀子苷有泻下作用。

(6)加速愈合:栀子提取物制成软膏,可加速软组织愈合。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青黛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邪热炽盛,发热,烦渴,或见斑诊。对热入营血,见发斑者尤为适宜。常配石膏、生地黄、栀子等同用。


黄栀子该如何采摘加工

(1)采摘。 黄栀5月中旬开花,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由青转黄时即可采摘,采摘时应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采摘的黄栀子应及时加工,如来不及加工应摊晾在通风处,并注意不可堆积过高,以免引起发热霉变,

(2)加工。 黄栀加工通常用水煮和水蒸2种方法。

水煮法:将盛有黄栀的箩筐放入水已烧开的锅内,浸泡约30秒后捞出。捞出的黄栀应及时摊晒在晒坦上,晒到5~7成干时再放入烘房中烘干。如天气晴好也可直接晒干。

水蒸法:将黄栀倒入高1~1.2m,直径50cm的蒸桶中蒸20min左右(以手捏即破为度),然后倒出晒干,或直接放入烘房中烘干。水蒸法处理的黄栀黄色素损失少,干燥快,质量较好。

本种在我国广泛种植,全国种植面积约20多万亩,其中江西、湖南两省种植最多,且栀子的质量最好。本种分布较广,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使其习性、叶的形状及大小、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均发生一些变异。其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前者适为药用,后者适为色素与染料用。一些学者亦根据其叶、花、果实等的变异,定为若干变种或变型。编者经野外调查和观察全国各地大量标本,认为仍将本种作处理较妥。

相关推荐

栀子花的功效作用 除烦

栀子花气味清凉、芳香,含有多种挥发油,有很好的除烦功效,在工作学习压力较大、上火烦躁时,可以在身上放一个栀子花香包或者将栀子花花苞泡水喝,能够缓解压力,令心情愉悦。

黄栀子药用价值有哪些

栀子的原植物是山栀为茜草科植物,别名:黄栀子、山栀子、黄果树、枝子。其作用如下:一、药用成熟果实,系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止血、清热、利寒、凉血、止泻等作用。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感冒高热等症。二、提制色素从栀子果中可以提制多种色素,将他们用于食品着色,不仅色泽能与相应的合成色素媲美,而且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栀子的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折叠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

栀子有什么功效作用

饮用栀子泡水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提高抗病毒能力,特别对流感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除了火疮和身体肿胀外,这些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栀子是寒性的,所以如果体内有太多的热和毒性,栀子可以有效的去除,从而帮助我们减少一些不良反应如心烦症状。栀子还可以与黄连、酱油等其他成分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如果用栀子,可以祛湿解毒。祛湿解毒,可预防湿热黄疸症状。另外,当出现身体水肿时,栀子水也可以用来缓解症状。

肺热咳嗽吃什么药

一、麻黄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二、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

黄栀子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

去肝火的中药有哪些

1.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2.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片有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状。3.舒肝散舒肝散可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干,头晕目眩,两肋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黄栀子的药理作用又有哪些

利胆作用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家兔总输胆管结扎后,口服栀子水提取液则血中胆红素减少,用药愈多,减少愈显着(如结扎后每隔24小时口服1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是怎样的

宝宝患上新生儿黄疸后,妈妈们要注意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护理,以免病情加重。那么,新生儿的护理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来看看吧。对于生理性黄疸,妈妈们可以给宝宝早开奶以及勤喂母乳。因为早开奶和勤喂母乳可以加速宝宝胎便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减轻黄疸的症状。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用中药给宝宝擦拭和洗澡的方式,来治疗宝宝的黄疸病。取50克黄栀子,放进1000克的水里煮20分钟,等煮好的黄栀子水冷却后

茵陈怎么泡水喝 茵陈泡水喝的功效

利湿退黄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于黄疸、小便短赤、湿疮瘙痒等症状,为治黄疸之要药,可配伍大黄、栀子等同用。解毒疗疮茵陈中含有香豆素、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挥发油,有利胆、护肝、解热镇痛等作用,中医认为,茵陈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湿疮、湿疹,可单味煎汤外洗或内服,也可配伍黄柏、苦参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