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

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

先了解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吃奶的量。我们的处理方式:告诉妈妈医师把宝宝体重增加的情况分成三类:增加得很快、增加的很慢、中度的增加。

计算体重公式:出生体重+ 6 x 0.7+(月龄-6)x 0.5

但这三种均是因人而异,婴儿体重增加得很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有什么问题,出生时的体重约3公斤左右,到5个月-6个月大时约6公斤左右,约出生时的2倍,但出生时如较大的

新生儿体重

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易到2倍。一般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0.5公斤,10-12个月每月约增加0.3公斤,2岁后每月约增加0.2公斤左右,这些资料可供妈妈作参考。小儿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有时快有时慢,这是生理现象。

儿童保健专家提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称1次;3-7岁每年称1次。将每次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然后对小儿体重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的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如果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参考数据: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新生儿生长规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婴幼儿体重测量与增长规律

体重测量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两种,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TIPS: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体重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的体重不应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上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 加250克,总的趋势在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为稳速生长。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出生后头半年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800(克)

7—l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6×800+(月龄—6)×250(克)

l~10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7(或8)

习惯上常以出生体重为基数,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如果体重不按常规计算方法增加或减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由于护理不周,营养质量不高造成的,应及时纠正。发育迟缓者,偶尔与父母的体质瘦小有关。

婴儿身高体重计算方法

身高体重是衡量一个人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父母了解自家宝宝是否健康尤其重要。下面我们就将婴儿身高体重计算方法列出,供各位爸妈参考。

婴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婴儿身高增长规律:

足月的婴儿身长平均是50cm,此后一年内会增长大约25厘米,也就是说到了一岁的时候应该为75cm。刚出生的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是增长3cm,4-6月时,平均每个月是增长2cm,此后平均每月是增长1cm。1岁以后另算。

凡身高体重超过标准的10%或是不足10%,都意味着爸妈要及时的给宝宝调整饮食了,借此改善宝宝的发育状况。

新生儿体重有什么增长规律

先了解宝宝出生时的体重,现在的月份,吃奶的量。

我们的处理方式:

告诉妈妈现在医师把宝宝体重增加的情况分成三类:

---增加得很快

---增加的很慢

---中度的增加

计算体重公式:出生体重+ 6 x 0.7+(月龄-6)x 0.5

但这三种均是因人而异,婴儿体重增加得很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有什么问题,出生时的体重约3公斤左右,到5个月-6个月大时约6公斤左右,约出生时的2倍,但出生时如较大的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易到2倍。一般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0.5公斤,10-12个月每月约增加0.3公斤,2岁后每月约增加0.2公斤左右,这些资料可供妈妈作参考。小儿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有时快有时慢,这是生理现象。

儿童保健专家提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称1次;3-7岁每年称1次。将每次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然后对小儿体重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的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如果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参考数据: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白莲生长规律

白莲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经过萌芽、抽鞭、展叶、开花、结果、长藕和休眠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白莲的这些生长发育阶段所处的各个时期,称为生物学物候期,简称物候期。白莲与大多数先叶后花或先花后叶的植物有所不同,在生长发育初期是先叶后花,到了出现2-3片立叶以后则是叶花同出,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蕾、花、果和叶并存于同一植株,终花后进入莲子的生长发育后期才结藕。

因此,它与其它植物的差别表现在,并不是先进行营养生长,后进行生殖生长,而是营养生长贯穿于它的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莲在4月上旬萌发,4月中旬长出钱叶和浮叶,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长立叶,5月中旬至6月初开始现蕾,7-8月为盛花期,9月后进入末花期,也即长藕期,结果期为6-10下旬,同时到了10月中下旬,植株衰老,叶渐枯黄,11月至翌年3月为地下茎(藕)的越冬休眠期。在华北黄河流域4月中下旬方开始萌芽,黑龙江同江地区更是要到6月初才萌芽,花期在8月,9月进入休眠,越冬休眠期长达10个月之久。

白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仅物候期不同,而且全生育期的长短差异也很大,在黑龙江同江地区白莲的全生育期为90-100天,而在武汉地区一般达190-200天。白莲的物候期及全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广昌推广的主栽品种赣莲62在当地从种藕移栽到采收结束的时间为160天左右(不包括莲子采收结束后的结藕期),为中熟偏早品种,而赣莲OA为180天左右,太空莲一号品种则达210天以上。

婴儿预防肥胖有哪些方法

肥胖婴儿困体重增加,行动不便,不爱活动,越不爱活动就越胖,成为恶性循环。要知道肥胖会伴发多种疾病,将来可成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预防肥胖的方法:

1.按生长发育需要供给食物,如果婴儿体重每天增长大于20克从减少奶量入手。不可超量喂养。必须控制饮食,

2.饮食要有规律,不可用食物逗哄孩子。

3.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奶油食物,少吃糖.就餐时要细嚼慢咽。

4.多做户外活动,及早锻炼身体,不要过多睡觉。

婴儿10个月后,如果特别胖,家长需10天绐孩子称一次体重,每天体重增长大于20克,则属于过胖。

细节提醒

你要掌握宝宝的肥胖度,1岁以内婴儿标准体重简易测量方法为:1-6个月婴儿体重(克)=足月数*0.6+3000克;7-12个月婴儿体重=足月数*0.5+3000克。婴儿的肥胖度=婴儿体重/标准体重*1000-100其中20以上可能为肥胖。

婴幼儿身高体重标准计算方法

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如何合理控制宝宝的身高和体重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大约会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如果矮了要注意了。

相关推荐

体重的变化规律

周一重 周五轻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每天会气温会有变化,每年还有四季的转变。其实我们人体的体重变化也有着类似的规律。近日欧洲一项新研究揭秘了人体一周体重变化规律,该研究指出,一周工作模式和饮食模式会影响每天体重波动,工作日体重可能会减轻,但周末体重又会增加。简而言之,周一胖,周五瘦。欧洲食品信息委员会研究人员通过对三组人员为其一周测试,发现体重一周7天的规律波动现象更多是受环境和行为因素的

婴儿期的体重发育标准范围

如果你家有1到1岁半的宝宝,那你就该知道孩子的体重增长指标。众所周知,生长发育是儿童有别于成人的基本特征。小儿体重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而到了生后的第二年,体重增长速度就明显减慢了。在生后第二年中,体重约增加2~2.5千克、以后的体重生长速度比较稳定,每年约增加2千克。1~10岁的儿童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估算小儿的体重:1~10岁儿童体重(千克)=年龄(岁)×2+

一周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测量方法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

2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九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身体外观及成长这个月宝宝的生长规律和上个月差不多。体格标准:体重:满八个月时男婴体重6.9~10.8千克;女婴体重6.3~10.1千克。身长:男婴身长65.7~76.3厘米;女婴身长63.7~74.5厘米。牙齿:长出2-4颗乳牙。 发育规律体重:本月宝宝体重有望增加0.22~0.37千克。身高:这个月宝宝身高可增1.0~1.5厘米。头围: 头围增长0.67厘米。运动坐卧自如:不需要倚靠任何物体,

两个月婴儿体重

两个月婴儿体重专家告诉我们说,两个月发育正常的宝宝,此时的体重比出生时大约增加1公斤,身高大约增长3厘米。宝宝每天可能睡16-18个小时,几乎没有宝宝能一觉睡到天亮。从这个周开始,妈妈可以给宝宝进行一些抬头、俯卧训练,促进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两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指标生长指标:男婴:体重4.3-6.0kg,身长55.5-60.7cm,头围39.84cm,胸围40.10cm。女婴:体重4.0-5.4k

两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宝宝身高标准是多少,是有计算公式的。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发育较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前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慢-快-慢);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先慢后快。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发育相平衡。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

两个月婴儿身高体重标准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

婴儿体重超标危害

1.肥胖性疾病的产生。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孩子的身形胖一些,这样会比较好。可是从健康的角度分析,孩子的体重需要在相应年龄的标准范围内。要是体重超标,就容易产生高血压或者是心脏方面的疾病。肥胖的引发原因也包括食用太多含糖类食物,最终也可能引发糖尿病。2.孩子容易自卑。对于过于肥胖的孩子,这些孩子会变得更自卑一些。当宝宝大一些的时候,和自己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渐渐的会发现自己和小伙伴的身材不一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