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引起肺炎等疾病的链球菌属细菌。呈圆形,在痰和脓液中常形成短链状,无鞭毛;在人和动物体内可产生荚膜。该菌对温度抵抗力较弱,在52~56℃时加热15~20分钟即被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暗处的干痰中可生存1~2月。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 广泛,常生活在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数致病力较强。其能否致病与荚膜有密切关系,因荚膜能抵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以及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起病急骤,病人有高烧、寒颤,开始时有阵发性干咳,不久有少量粘液痰,随后痰变黄色,呈粘脓性。病人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一般病程1~2周预防。用细菌荚膜多糖制备的多糖疫苗进行预防,效果较好。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等对肺炎等疾病的治疗较为有效。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叫肺炎链球菌肺炎。该菌革兰染色阳性,常为短链状,细菌外面由多糖体组成的荚膜为致病的物质基础。若3岁以下的婴幼儿肺部受到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3岁以上年长儿受到感染,由于此时机体抵抗力逐渐增强,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以右上叶或左下叶最为多见,故肺炎链球菌肺炎又叫大叶性肺炎,近年来发病率较低。
起病多急骤(少数患儿先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毒症状重。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41℃,头痛、胸痛、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早期往往不咳嗽或轻咳,病儿常不吐痰。年长儿可有寒战、咯吐铁锈色痰,但有的患儿仍咳黄脓痰。重症患儿可有惊厥、谵妄及昏迷等中毒性脑病表现。
灰指甲的危害性 具有传染性
灰指甲是有真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真菌使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因此灰指甲成为了向外界传播致病性真菌的传染源。例如:灰指甲患者可通过搔抓而把真菌接种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发生新的癣病,甚至引起家人或朋友的癣病。
尖锐湿疣患者日常生活里正确洗手的方法
一、机械性去污。洗手是指用普通肥皂(液)或抗菌皂揉搓40-60秒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的过程。机械性去污洗手单一用肥皂或清洁剂洗手,可使皮肤外表脂肪乳化并使微生物悬浮于外表,再用水将它们冲洗掉。
二、化学性去污。化学性去污洗手用含有消毒剂的卫生产品洗手,则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滋长生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标。
另外,水温应在20-25摄氏度适宜。不应使用预先用热水器加热的水,因为这种水通常容易被铜绿假单胞杆菌等污染。如需要用温水洗手,应在使用前用热水和凉水混合。尤其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脸盆内的存水洗手。非流动水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用脸盆内的存水洗手不但不能减少手上的细菌量,甚至能传播致病微生物。
前列腺炎进行性生活是否会引起传染
首先要明确你所患的慢性前列腺炎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于这种类型的慢性炎症,是不会传染给女方的。
临床上有少部分的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滴虫或霉菌引起,或者是由于淋球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也就是临床上所称的特异性前列腺炎。对于这些感染因素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因而在性生活时有可能将感染菌传染给女方,造成特异性的阴道炎症。
即便是能明确致病微生物的前列腺炎,绝大多数并非性病。因为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而非引起性病的病原体。若患的是Ⅲ型,查不到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更谈不上性传播了。
当然,也有一些前列腺炎是淋病双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这些致病微生物理论上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丈夫在治疗早期,应避免房事。不过,这种情况较少见。
衣原体感染是性病吗
1、衣原体是一种致病微生物,一般是比细菌小比病毒又大的,但衣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对它与病毒及细菌的相似性来说,衣原体通常是导致疾病的产生源头。从疾病的定义角度而言,所谓“性病”就是指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疾病,但它并不是指所有“性病”都由性接触或“性乱”所引起。衣原体感染是一种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类、鸟类、家畜类的眼、关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衣原体感染能够引起某些性病,但不能说它就是性病。
2、衣原体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衣原体可引起人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如家畜、啮齿类动物)的眼、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关节、胎盘和全身感染。引起人类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有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花柳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
3、衣原体感染是传染疾病之一,可以说沙眼衣原体是出名的性传播致病菌,它能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在男性表现为尿道炎、附睾睾丸炎和直肠炎;女性则表现力宫颈炎、前庭大腺炎、尿道综合征以及盆腔炎症性疾病。
4、总之,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某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的的确确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属于性病的范畴。例如,衣原体感染的尿道炎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种,属于性传播疾病之一。
孩子脑炎的原因都有哪些
根据脑炎的种类不同,引起孩子脑炎的原因也有不同,以下是详细介绍:
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 脑膜炎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类型随患者之年龄而异。在青少年患者中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该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大多数只引起局部炎症,成为健康带菌者。
仅小部分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细菌可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繁殖,到达脑脊膜后引起脑膜炎。在冬春季可形成流行,称为流行性脑膜炎。
细菌感染症状有哪些 细菌感染如何传播
细菌感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传播:
第一、呼吸道,许多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感染病并从呼吸道到呼吸道传播,比如结核分枝杆菌, 经空气、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还极易造成感染扩散,引起流行,比如牛脑。
第二、消化道,某些病原菌从消化道进入又从消化道排出,污染食品、饮水等,再通过食品、饮水等又传入宿主,这称为粪口途径,比如肠道杆菌。
第三、皮肤,皮肤的机械性损伤可导致病原菌入侵,比如致病性葡萄球菌等等。
第四、血液,通过输血注射及使用血制品感染,比如梅毒。
哪些人不适合游泳 某些皮肤病患者
某些皮肤疾病患者不适合游泳。比如患有传染性皮肤疾病的人很容易通过水的介质来导致病菌传播给他人,而泳池水中的病菌又会加重皮肤疾病。常见的有足癣、毛囊炎、淋病等疾病。
超级细菌的传播方式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证实;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病毒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
超级细菌的传播方式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证实。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病毒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
儿童口腔应该如何保健
1.平衡膳食
婴幼儿时期全部的乳牙和大部分的恒牙都在形成和钙化,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期。因此,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富含无机物如钙、铁、磷等的食物,才有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
5-6月以前应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全部的营养。5-6月后,建议添加富含铁的干谷物类,提供适当的零食(如水果)、无糖的谷类食物、无盐饼干和乳酪。一方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为过渡到断乳做准备。
2.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它具有热量高,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有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婴儿的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卫生、经济。所以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喂奶时应注意喂奶姿势,最好坐姿抱着孩子喂,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虽然从妇幼保健的角度来说,提倡按需喂养母乳至2岁,但从口腔保健来说超长期的母乳喂养会增加患龋的风险。所以更应提倡按需规律喂养。
3.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工具。奶瓶喂养时应选用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避免因孔洞太大奶夜流得过快,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喂奶时应抱着婴儿喂,避免让孩子躺着喝奶,不要把奶瓶压住上前牙,以免影响颌面发育。
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含着装有奶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作为安慰剂,尤其是打盹和睡觉时。另外,应注意奶瓶中的内容物,奶瓶中应该只有水和牛奶。
4.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但精制碳水化合物问题主要是其中的糖类与龋齿的发生有关。家长应限制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的用量和食用频率。
儿童1岁后,尽量在两餐间仅给水或不加糖的奶。天然果汁含糖很高,给孩子喝时尽量用杯子喝。如果孩子能直接吃水果的话,应直接吃水果对牙损伤最小。
5.不要把细菌口-口相传传递给孩子
口腔中的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亲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把食物嚼碎喂给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病细菌传播给孩子,其中致龋细菌越早传播给孩子,孩子越易早患龋齿。所以看护人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