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药进补要对症
秋季中药进补要对症
秋冬选用温补中药,可助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让身体进入最佳状态。他指出,人们要辨证进补。体虚分为很多种类,主要包括气虚、阴虚、阳虚等。
气虚,气虚者表现为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怕冷的感觉不明显。补气虚以人参为主,如灵芝人参汤。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服用时,可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2克~3克放入杯内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便可饮用,饮完后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环。最好12小时内服用完毕,最后嚼服人参片,也可将人参片直接含服。
阳虚,表现为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阳虚补药以鹿茸为主。鹿茸性温,味甘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之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鹿茸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服用时可将鹿茸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内服用。
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阴虚的主要补药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冬虫夏草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与老鸭煲汤喝,也可泡茶或泡酒。
药膏怎么进补呢
用方要对症
膏药进补的实质是是中药调理,膏药进补具有补虚纠偏,调整人体“自稳”机能作用。
有肺虚咳嗽、痰多津少、哮喘气急等症者可选用人参北瓜膏,有记忆衰退、心悸多梦等症者可选用抗衰膏,有乏力神疲、头晕目眩等症可选用桂圆滋补膏。若食欲减退、食后有胃胀或嗳气泛酸、大便溏薄等症,可选用健脾养胃膏。
选方莫“攀高”
名贵药材并不与药效成正比,主要还在于使用是否得当。龟板、鳖甲等价格较高,能煎出的有效成分却很少。
一些配料如胡桃肉、桂圆等,大量加入补膏中,反而使相等体积的罐内补膏量减少。红参、西洋参同是人参,价格相差很大,红参适宜阳虚怕冷者,西洋参适宜阴虚内热者。
至于处于肝炎活动期或血脂、血糖特别高者,以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购用高价膏药更不合适,因为这些人都是不宜进补的人群。
女性秋季饮食四个禁忌
1、进补不能乱补
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香蕉不能和什么同食 牛肉
都说秋季要进补,要知道牛肉不仅味道鲜美,更富含大量营养,实为秋季滋补的不二食材。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但吃了牛肉就不要吃香蕉,会胃绞痛。
孕妇进补六大方法
一、秋季滋补不忘均衡
孕期的合理营养及平衡的膳食对于胎儿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孕妇营养摄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每种营养素的供给要充足,既不能少,也不能过多,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搭配比例要适宜,保持一定的平衡。通常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热量(主要由淀粉类食品供给)、维生素、物质以及微量元素。
蛋白质主要由动物类食品提供,是胎儿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形成和发育所需的最重要成分,准妈妈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以及各种肉制品(鱼、肉等)。
二、秋季滋补先调理脾胃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山药、砂仁白豆蔻炖鸡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秋季滋补温和清淡
秋天到,人们习惯性的买大鱼大肉的滋补,但是这样的滋补方法却不适合孕妇。专家提醒孕妇秋季不宜吃狗肉、羊肉、龙眼、桂圆,因为狗肉羊肉龙眼等性热,孕妇多吃容易上火。孕妇秋季宜吃银耳、莲藕、燕窝等等温性滋补品,这些食物不仅吃了有营养,还有有安胎凝神的功效,
四、秋季滋补防燥润肺
秋燥是秋天的特性,初秋秋老虎带来的温度依然很高,孕妇小孩老人特别容易感染上燥邪。秋燥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干咳、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皮肤干燥感等等。
所以孕妇秋季滋补要多吃润肺防燥食物,例如胡萝卜、木耳、藕、萝卜、平菇、海带、冬瓜等蔬菜。秋季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吃水果也能防燥,防燥水果有梨、柑橘、葡萄,但是葡萄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过量的食用容易引起妊娠期糖尿病或导致胎儿生长过大。除此之外一些养生珍品蜂蜜、芝麻、百合、山药、胡桃、红枣等等也是防燥润肺的最佳食物。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最佳方法,“朝朝盐水,晚晚蜜糖。”这个良方孕妇也适用,怀孕期间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水,不仅防燥润肺还能防止便秘。
五、秋季滋补不宜寒凉
秋风起,蟹黄肥。金秋正是吃蟹等海鲜的好时节。很多孕妇应该都知道,孕妇不宜多吃螃蟹甲鱼等海鲜食物。螃蟹甲鱼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怀孕期间吃容易造成流产。
秋季也是柿子上市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买柿子吃。但是柿子是性寒之物,虽然有润肺生津的功效,但是多吃容易造成孕妇大便干燥。专家提醒,孕妇每天吃柿子不宜超过两个,柿子不能空腹食用,更不能和蟹同食。
六、秋季滋补药膳有忌
秋季药膳也是人们常用的进补方法。但是中药的药性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不管什么样的中药,孕妇吃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腹中的胎儿,而且中药的滋补效果强,体虚的孕妇特别要注意虚不受补,不然会造成阴虚火旺,对胎儿影响不好。孕妇中药进补一定要遵循医生的直到,切记盲目药膳食补。
中药进补三大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2]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秋季饮食保健有三大注意 进补不能乱补
1、进补不能乱补
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秋季饮食保健注意事项必须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秋季饮食保健注意事项告诉我们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中药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男人气血两虚怎样补
中药的剂型很多,最适合补虚的是煎膏制剂,这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之一,药性滋补,味道甘美,浓度高,体积小,容易保存,便于服用,具有良好的滋补效果。从季节而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其中冬季是闭藏季节,气候寒冷,虚证也会加重或复发,因此更宜服用滋补膏。
调理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要对症下药:补肾阳 虚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秋季中药进补 女贞子熟地饮
材料:女贞子、旱莲草、熟地、枸杞各15克。
做法:水煎,早晚服,连服半月以上。
功效:养阴补血,对肝肾阴血亏损引起的脱发效果明显。
气血两虚的人要如何饮食
平时可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黑豆、胡萝卜、金针菜、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同时也可结合中药进行药补,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藏红花、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阿胶炖黄酒、四物鸡汤等,都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如果你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推荐食谱:鲫鱼豆腐汤、气血双补汤、药膳鸡。
另外,可用一些补气的药物调理,如人参、黄芪、白术、红枣、甘草用来炖鸡或排骨以补气。用人参进补有一定的讲究,在家里用人参进补要格外小心,应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原则,最好在服用之前咨询一下医生。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
秋季坐月子饮食注意事项
1.滋补要适度。在为产妇准备食物的时候,有些家人会选择一些补身子的食材。然而产妇此时的身姿还比较虚弱,不宜食用过于补的食物。有些女性经历了剖腹产之后,饮食要足够清淡,过于滋补的食物,产妇的身体还是无法承受。特别是有些滋补的食物过于油腻,因此滋补要适度,不宜过于油腻。
2.不吃寒凉食物。秋季坐月子的时候,由于气温逐渐降低,微微凉的天气里,产妇们更加需要做好保暖。在饮食中,还是不要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要是产妇食用一些寒凉的食物,会影响到自身的恶露的排出,这就会影响到身体的恢复。因此,在食材选择中,一些寒凉食物还是要避免的。
3.适量食用蔬果。秋季坐月子的时候,不同地方的饮食习俗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坐月子不要吃蔬菜,其实这种观点还是过于极端的。秋季坐月子,还是要注意下荤素搭配的均衡。蔬菜和水果自然是少不了的。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利于刺激产妇的肠胃蠕动,预防产后便秘的出现。
4.补血、补钙以及补水。在饮食中,秋季坐月子,产妇们要注重自身的补血、补钙以及补水。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自身会有血液的流失,在坐月子期间,还是要注重补血食材的摄入。比如可以选择食用动物内脏或者是含铁量多的食物。在补钙方面,也是可以通过食用营养汤的方式。产妇们想要促进自身的乳汁分泌,满足宝宝的需求,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
5.中药食疗要慎重选择。中药调节身体,也是我们常用的养生方式。对于产妇来说,有些产妇坐月子也是会选择中药食疗。比如产妇想要通乳,想要刺激自身的乳汁分泌,还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然而,秋季坐月子,中药食疗也要对症选择,药材选择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