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运动需要防意外
冬季运动需要防意外
鼻出血:
冬季空气干燥,鼻黏膜的水分蒸发很快,鼻腔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很脆弱。参加体育锻炼时,如果血管受到强烈震动,就比较容易破裂出血,而且很难止住。
那么,怎样预防鼻出血呢?首先,要保护好鼻黏膜。如果感到鼻子干燥不舒服时,可用毛巾或棉花蘸温开水轻擦一下,也可以用开水的蒸气哈一哈。其次,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特别是在跑、跳时要注意前脚掌着地,充分利用缓冲作用;在进行对抗性活动中,要避免外伤及头部、鼻部的强烈震动和冲撞。
一旦出现鼻出血,要立即停止锻炼,抬头仰脸,用手指用力捏住鼻子,压迫鼻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止不住血,可用毛巾蘸上冷水捂在鼻子和脸上,使血管遇冷收缩,防止血液继续外流。家中有滴鼻用的麻黄素药水,也可在棉卷上滴几滴塞入鼻孔,使血管迅速收缩,加强止血效果。
运动过敏:
冬季的气温、湿度、气压发生剧烈变化,机体不能适应时,人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医学上称为气象过敏症。冬季锻炼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最易产生运动过敏症。大约有6-8%的运动员曾在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过运动过敏,老年人和妇女更易出现运动过敏反应。
如何防止运动过敏呢?冬季天气剧烈变化时,可暂停室外锻炼两至三天,改为室内活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一般不宜剧烈运动;锻炼前1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这样有利于减少发生运动过敏症的几率。
摔伤骨折:
冬季气温容易使人体骨骼僵硬脆弱,加上肌肉、关节伸展性下降,人们的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都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在运动时防滑防摔,否则容易造成摔伤、骨折等意外伤害。白教练指出,在室外运动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室内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这样有利于防止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冬天爬楼梯好还是跑步 冬天运动注意事项
不管是爬楼梯还是跑步,在运动前都要注意热身,特别是在冬季更要将其做充分,以免运动损伤。
注意保暖也是冬季运动得重点,在运动中身体产热很多,对于外界寒冷的感知不是那么准确,极易导致运动结束后保暖做得不够到位,从而导致着凉。
老人冬季运动
1、不可设置过多运动项目或运动太久
老年锻炼项目要因人制宜,不可样样都学,面面俱到。老年人生理上的老化,使脑神经细胞、大脑重量和皮层的面积量减退,对多项目动作的记忆思维呈现紊乱,并使神经系统协调指挥各器官系统对各种动作变化作出及时反应的能力明显减退。而锻炼时间以每日30~40分钟为宜。健康老人或有锻炼习惯者可酌情延长,以兴趣尚浓,感觉良好即止。谨防超量负荷,产生逆反心理。
2、运动后不要马上坐躺
运动时血流加速,运动后如果随即坐、躺,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激增;肌肉运动会立即中止,下肢静脉的血液不能畅快向心脏回流,造成下肢瘀血肿胀,脑部及机体各部分因缺血导致“休克”,或产生不适感觉。运动后需有慢跑缓走渐次递减的放松运动。小憩间,应随即用柔软毛巾擦抹身上汗水,不宜在地上随处躺卧,避免躯体受潮寒,诱致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疼痛。
3、不要大量喝水
运动时排汗造成干渴,可适量补充水分。饮量不宜过大,超量就会破坏体内水分、盐分的代谢平衡和稀释血液的浓度。补给水分以淡盐水最适宜,既补了人体水分,又补充了盐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
4、不要运动后马上凉浴
运动时血流量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排汗。如即时凉浴,遇冷刺激后引起体温骤降,机体血管突然收缩,使神经系统失调,肌肉抽筋,而且引起感冒和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5、要注意运动卫生
锻炼前后的运动卫生,重在练前的暖身活动和练后的整理活动。练前人体机能需有活动的准备,使体内的运动器官、肌肉力量、韧带的伸展迅速进入活动状态,防止出现运动创伤;运动后的整理活动使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由运动状态渐次进入相对安静状态,不能随运动的停止而停歇。整理方式重在身体放松,使运动负荷逐渐减小,达到驱疲消劳的功效。
冬季养生小常识 要谨防意外伤害
骨折
冬季路面冷硬,不慎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如果伤处有瘀血、肿痛,或者以不正常的姿势倒卧,就可能是骨折。严重骨折可有肢体畸形,或者开放伤口。一旦发生骨折,伤者可以用手及衬垫、衣物等扶持固定患肢,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应拨打120或者请他人帮助呼叫,直到医护人员抵达。
煤气中毒
冬季门窗紧闭,通风换气的频率降低,使用燃气热水器、煤气灶没关严,或是使用煤炉取暖,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事故。如果闻到家中有特殊的臭味,要仔细辨别和排除。确定有可燃气体泄漏,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要使用任何电器或通讯设备。
如果发现有煤气中毒者,在打开门窗的同时,把中毒者移到室外或空气新鲜的房间,确认安全后呼叫急救中心,松开患者衣扣,并摆放成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冬季健身首选有氧运动,户外锻炼注意防扭伤
冬季运动锻炼,应注意保暖防冻。
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有人认为,锻炼本身就是产生热量,所以没必要防寒了,这显然是不对的,运动会加快循环,身体处于散热状态,的确感觉不到寒冷,但此时毛孔张开,冷空气很容易刺激身体,造成隐形伤害,等到“感觉冷”时,身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损害。
低温环境易造成“风邪”伤害,导致伤风感冒,也可能引发关节疼痛,甚至胃痛。身体外露的部位,如手、脸则易形成冻伤,等太阳出来半小时后,晨寒的伤害就可以得到缓解。
户外锻炼防寒tips:
1、选择适宜的锻炼时间和锻炼环境。阴雨雾雪天不适宜户外锻炼(可改在室内或阳台上);晴日时,必须日出之后再出门;有风之时,应注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段。
2、锻炼前注意“热身”。尤其是大运动量锻炼前,可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正式锻炼中去。
3、穿着要适宜,除汗要及时。刚出门,要多穿些衣服;热身后,可脱去厚衣;锻炼后,应及时把汗擦干,随即穿好厚衣。衣服要轻软,不能过紧。
4、在户外使用健身器材锻炼,应避免直接跟皮肤接触。因为气温降至零下后,人体皮肤接触到冰冷的金属,很可能造成粘连,直接带来伤害。此时,应戴上手套。
5、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从而造成体温下降,肌肉也会跌入疲惫状态,粘滞性增大,不但影响接下来的锻炼效果,也容易受伤。
冬季户外锻炼最要防扭伤
冬季户外锻炼尤其是滑雪,最要当心扭伤,扭伤发生后可能诱发韧带断裂、半月板碾压老化等其他疾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有些扭伤发生后,可能并未造成骨折,疼痛症状也不严重,很多人因此会忽视治疗,譬如韧带损伤,因无痛感就最易被忽视,但往往其结果就是导致半月板损伤。单纯韧带重建术后3-5周即可正常活动,半年后可进行一般性运动,但是切除部分半月板后,依然有很大的概率会患骨关节炎和关节增生。
所以锻炼前,不妨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护膝等,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受伤。一旦受伤,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春季室外运动需防风
虽然已经进入了春天,但是天气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阶段,天气忽冷忽热变化多端,因此专家建议大家春季在室外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风。
初春时节外界气温较低,这时进行户外锻炼恰好是提升心肺功能的好时机,冷空气刺激肺部将提升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但早春一定要防寒风,因为迎风运动会使日常的主动呼吸变得不畅通,打乱正常的呼吸频率,人体所需氧气不能及时到达体内,而体内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排出,这样会影响气体交换,造成呼吸困难。锻炼后皮肤毛孔张开,吹风后很易受病。
此外,专家还提醒我们同时要避免顶风和有雾的天气,以免大量吸进污浊的空气,同时防止受寒。
夏季运动防暑
1、避免在11-16时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减少外界的高温直接辐射在身体上。
2、室外锻炼要备戴遮阳的白帽或用树枝、竹叶编成的凉帽;穿着白色或淡色、透气性能好、质地柔软及宽松、整洁的运动服。
3、在运动过程中要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并设法在阴凉、安静处休息。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
4、间歇时,可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绿豆汤、果汁、金银花水等)。
5、锻炼后,立即用温水洗澡。浴后.进行5-6分钟自我按摩,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6、如锻炼中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中止锻炼,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脱掉运动服,松解衣扣,并在头额部或腋下处进行冷敷。
7、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可服用霍香正气水或十滴水等祛暑药物,也可配合刮痧治疗,如重度中暑应直接送医院医治。
冬季运动减肥方法及注意事项
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同样适合我们到户外去进行运动。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运动项目适合那些想要在冬季减肥的人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冬季运动减肥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冬季运动减肥前注意事项
衣着厚薄要适宜
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开始时要多穿些衣物,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再进入正式的健身锻炼。锻炼完后,切不可站在风大的地方吹风,而应尽快回到室内,擦干汗水,换上干净衣服。
健身前要热身
冬季天气比较冷,活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这样可以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水平,改善肌肉、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的发生。
环境要舒适
冬季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浑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同时要注意,气候条件太差的天气,如大风沙、下大雪或过冷天气,暂时不要到室外锻炼。若想到室外锻炼,应注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
冬季运动养生
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
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但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何迈开耐寒锻炼的第一步?这个问题等寒冷到来之后再考虑就已经晚了。因为气温的变化是逐渐由高到低的,人们的锻炼也必须采取逐步使机体适应寒冷的办法。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从热天到冷天每天清晨不间断地到野外走一走,深沉地去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那他的耐寒能力也是会逐渐提高的。如果再随着气温降低加上活动量逐步升级的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登山等,人们就会虽在冷处不觉冷了。古人总结出的“秋凉”方法,实质上是对机体耐寒能力适应性的锻炼。
冬泳
冬泳是一项集防病、治病、健身、抗衰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能显著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冬泳时,冷水的刺激可使人体血管不断收张,从而锻炼了血管的弹性,起到了防止和延缓动脉硬化发生与发展的作用,对预防并缓解中老年人高黏滞血症效果明显。冬泳的冷刺激还可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有利于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
当然,参加冬泳的人,必须具有冷水锻炼的基础,身体对冷刺激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才可开始冬泳。冬泳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待身体发热后方可下水。初练时,下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游10米即可,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冬泳时间的长短,要依天气和个人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致。人体受冷水刺激后皮肤颜色不断改变:苍白色,浅红色,紫红色。而紫红色 是冬泳的危险信号,此时,冬泳要立即停止。出水后马上用干毛巾擦干,直至皮肤发红为止。穿好衣服,再做整理活动,等身体感到温暖、舒适后结束。
冬泳还应注意,最多每天1次或隔日1 次,否则体力消耗太大,反而有害;必须持之以恒,如果间隔时间过长,以前锻炼中身体产生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饱食后、饥饿时、疲乏后,不宜进行冬泳;冬泳后,不要饮酒取暖。
跳绳
冬天,当您不愿到室外进行锻炼时,不妨在家里跳跳绳,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但健身效果极佳。 跳绳时可以显著改善双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双手转动绳子时,还可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随着跳动的节律,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得到锻炼。此外,跳绳还是一项有效减肥的运动。对于孩子们来说,雪地跳绳则有着更多的乐趣。
运动禁忌
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是颇有益处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体育卫生,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因此,冬季运动必须注意体育卫生。冬季易患感冒,患感冒或发烧时,千万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运动前不要忘记做准备活动。因为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 运动强度要安排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强度一定不要过大。 运动时最好不要用口呼吸,而用鼻子。因为经过鼻子过滤后的冷空气,既清洁、湿润,又不过冷,这样对呼吸系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