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什么意思
秋燥是什么意思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梨有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要预防秋燥不是吃个梨那么简单了。秋季燥邪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寒,也就随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多发生在初秋,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等燥热症状,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症状;而凉燥多发生在晚秋,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嘴唇干燥、连续干咳等,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
有效防治秋燥的几个方面:
起居日常应做到早睡早起。多喝水,白天可喝淡盐水,晚上可喝蜜水,可润肺、养生、抗衰老、并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秋季,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
锻炼秋季锻炼应注意锻炼时要及时增减衣服,以使秋燥不易近身;适时补充水分,多饮热白开水,可使人体不因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不宜空腹锻炼,锻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御“燥”的能力。
饮食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在秋季也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禁食生冷。日常可多食鲜藕、生梨、荸荠、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豆浆、牛奶等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其中富含大量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可以改善秋燥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冰糖、蜂蜜有滋阴润肺的功效,为清凉滋润佳品,日常可服用;栗子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的功效;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
霜降节气吃什么 鸭肉
霜降后,鸭子开始变得肥美起来,所以,鸭肉也是霜降节气时必吃的一款食物。
鸭肉中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核黄素、烟酸、胆固醇等成分,食用后可以滋补身体、缓解秋燥,是秋天荤菜的代表食物之一。
口干舌燥是秋燥的表现
口干舌燥是秋燥的表现
天气凉热不定,有的人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有时候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上火、体内缺水所造成的,大量饮水用于缓解这些症状。其实饮水只能起到一小部分的作用,还需要更好的身体调养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 通过饮食调节缓解口干舌燥。在干燥的秋季,大家应多吃一些解火润肺的清淡这些食物。比如:芹菜、萝卜、猕猴桃、雪梨、银耳莲子汤等。这些食物可以缓解口干舌燥,还能预防便秘的发生。 通过生活起居调节缓解口干舌燥。秋季大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参加户外锻炼、饮食规律。这些养生习惯在缓解口干舌燥的同时还能起到身体保健的作用。
当心秋季得干燥综合症
■口干舌燥是秋燥的表现
天气变凉了,有的人却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干燥综合症与秋燥有区别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的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从而出现眼干涩、有异物感、少泪等症状,称为眼干燥症。
干燥综合症可单独存在,也可发生于另一种诊断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前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后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症。因此,对于干燥综合症状的人,判断是否患有干燥综合症,还要检查其有无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并其他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确是秋燥症还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干燥综合症。
血燥”是什么意思
正确来讲是血虚风燥。别名(中医):风热疮,牛皮癣,白疟,蛇皮癣,风瘙痒,白屑风,(西医):玫瑰糠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红皮病。中医释名:本证既有因血热风燥,病程旷久,阴血暗耗,转为血虚风燥,风邪外袭。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体征: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苔净如镜,脉虚细数。
立秋处暑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什么意思
秋季开始、暑去凉来。
大暑节气结束后就来到了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135度。立秋为秋天的开始,天气逐渐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最终过渡到寒冷的冬季。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处暑吃鸭子是为什么 原因一:防秋燥
在处暑节气到来后,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秋老虎”的短暂高温天气,许多人在这时会感觉整天口干舌燥,喝水也不管用,这是由于秋燥引起的,而且许多人还会由于燥热犯肺而出现肺热咳嗽的症状。
而鸭肉性凉味甘,有滋阴补虚、清热生津、润肺健脾的功效,能够很好的防秋燥,是非常适合处暑之际的润燥食物。
女人秋天喝什么茶最好 枸杞茶
做法:在杯中放入十几颗枸杞,然后再倒入温水进行冲泡即可。
功效:枸杞是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燥等功效的,对于女性对抗秋燥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