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什么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什么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些重大的发明呢?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首先进针的位置要选在血管的旁边,不要在血管上面,不然很容易扎穿,第二进针角度可稍大一些,大约45度左右,进入皮肤的瞬间速度要快(可减轻疼痛),然后慢慢地沿着血管壁走一点再迅速的进入血管。至于拿针柄的位置是依自己喜好,顺手就好。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确定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问题对于新医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需要不断的进行实习学习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静脉输液进针角度对于患者的治疗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角度过高过低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异常疼痛,所以,医务人员要注意这个问题。

​常用的静脉输液法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是利用原装密封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故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全密闭式瓶装静脉输液和全封闭软袋输液两种

静脉留置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法是指采用专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针芯、外套管、真柄及肝素帽等组成,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及动、静脉采血等其材料与血管的相融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存较长时间。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患者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2)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时的抢救和给药

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非常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表浅,较恒定,易于固定。因此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输液,但不可多次穿刺。现临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既可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又能保证检查和治疗。穿刺点为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输液易致12种医疗事故

1、未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禁忌证

静脉输液前,应认清静脉输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证为: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补充营养,供给热能;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消肿。

禁忌证为:不能经静脉途径给药的药物或输注的液体。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者,静脉留置针材料柔软,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伤害;保护血管,减少病人因反复受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为抢救提供有效的治疗通道。违反上述技术常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2、输液前准备不充分

静脉输液前应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如患者输液前应排尿,避免输液中上卫生间;准备好输液溶液(遵医嘱备药液)、注射盘、瓶套、开瓶器、小垫枕、止血带、胶布或输液贴、输液架,必要时备小夹板、绷带、约束带等一般用品,以及输液器、纱布、备用针头,必要时备留置针与静脉帽等无菌物品。未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匆忙输液造成不良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静脉输液前应做好输液前核对工作。认真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药液是否混浊、沉淀或絮状物等。还应将用物携带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病人;未仔细检查药品与液体质量,输入不合格液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4、未遵循长期输液或给昏迷患者、小儿输液的特殊技术要求

对上述患者,需根据病情、输液量、年龄及合作情况选择静脉。需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并有计划地使用,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昏迷者、小儿不合作的病人可选择头皮静脉输入,四肢输液时可用夹板固定等适当约束。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四肢静脉不易穿刺者,可采用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输液。未遵循上述操作常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5、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射前,要求用2%碘酊和70%乙醇或仅用3%络合碘消毒瓶塞,根据医嘱加入药物,并且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发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瓶和输液器。否则,造成院内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6、不遵守操作规范,导致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前,要将输液管内气体一次排尽,不能留有空气。输液前应检查输液器各连接部是否衔接紧密,不易滑脱;并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及时更换溶液瓶;加压输液时,不得离开病人;输完后及时拔针或封管。未严格执行上述技术操作规范,导致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认定为医疗事故。

7、药物严重外渗未及时处理

静脉输液,在见有回血时,才能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开始输液。在头皮内静脉输液时,注射如误注入动脉,则回血呈冲击波,推注药液阻力较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杈枝分布状苍白,有的病儿出现痛苦状或尖叫。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速度是否适宜以及进行处理,否则引发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8、输液过快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可稍快。头皮内静脉输液按病情和年龄调节滴速,一般不超过20滴/分。输液过快,造成病人心衰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9、未注意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应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若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使之摇匀,检查清晰度,若为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确知针头在静脉内方可使用。违反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10、未履行告知、协助义务

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应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冬季勿暴露注射肢体,以免着凉。嘱病人如发生溶液不滴、注射部位肿胀或全身不适等情况及时告知,以便处理。未履行上述告知、协助义务,造成不良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11、未按规定做好记录

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在输液卡上记录所输液体时间和滴速并签名,将卡挂在输液架上。未按规定做,导致输错液体或病人,引发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12、未按规定使用静脉留置针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需注意,固定要牢固,避免过松或过紧;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进行输液时,应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对能下地活动的病人,避免在下肢留置);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分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未遵守上述技术规范,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可以认定为医疗事故。

针灸阳陵泉作用 针刺阳陵泉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太溪穴怎么针刺

太溪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内踝最突起处与跟腱指尖的中点,胫后动脉后方。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测刺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可透昆仑穴,深0.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偏向内踝,深0.3-0.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留针3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针刺太溪的作用

太溪为足少阴神经腧穴,原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有滋肾阴,退虚热,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理胞宫,补肝肾,强腰膝,安心神之效,以滋肾为要,现代常用于咽喉炎,齿痛龈肿,耳聋耳鸣,不寐,遗精,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腰背痛,足跟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等症。

针刺太溪注意事项

1.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进针角度再刺入,如仍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2.深刺透昆仑穴,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3.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1.1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另备一条长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为了防止粘患儿的头发两端留余10 cm将中间的大部分对折粘在一起即可。

1.2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1.3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尽量避开骨隆突处 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要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到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1.4 做好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1.5 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1.6 固定针头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条~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而且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的胶布绕头固定,根据情况可直接固定或者交叉固定在针头上面的胶布上。

针刺阳陵泉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经循行“过季胁”,阳陵泉为治疗胁肋部疾病经验要穴,该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静脉输液步骤都有什么

静脉输液步骤:

用物准备

(1)密闭式:注射盘1套、药物、输液器、止血带、小垫枕、胶布、无菌纱布、棉签、开瓶器、输液架。

(2)开放式:同密闭式,另加开放式输液瓶(500~1000ml)。

患者准备 使患者了解输液的目的,排空大、小便,取舒适卧位。

环境准备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操作地方宽阔。

操作步骤及要点

密闭式输液

(1)个人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核对解释:带输液架,止血带到患者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解释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合作;询问是否排尿、排便,避免输液后入厕不便;选择静脉,根据病情及药液的性质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合适静脉,避开关节处。

(3)核对、检查:根据医嘱,核对药液的名称、浓度、剂量,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药液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检查输液器包装有无破损,是否过期。

(4)插输液器:打开液体瓶盖的中心部分,常规消毒,根据医嘱加药,打开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导管和通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为玻璃瓶时),备好胶布。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合理用药,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及剂量。

(5)再次核对: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前,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再次核对,再次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

(6)排气:将茂菲滴管及下端的输液管抬高,手持针栓,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到滴管的1/2或1/3满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缓缓下降,直至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将输液管放置妥当(或将茂菲滴管下端打折,用手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到滴管的1/2或1/3满时,打开调节器,手持针栓,排气)。静脉输液前排出静脉管及针头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空气栓塞。

(7)消毒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好小垫枕,放好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结扎止血带,再用70%酒精脱碘(或用安尔碘)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避免感染。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结扎止血带。

(8)穿刺:再次排气,取下护针帽,嘱患者握拳,手持针头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2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送入血管少许。穿刺前确保滴管下端输液管内无气泡,注意保护针头的无菌状态。

(9)固定: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观察溶液滴入情况,滴入通畅后用胶布固定,取出止血带及小垫枕。穿刺部位及针梗要专用无菌敷料覆盖。

(10)消毒针头:若为硬塑输液瓶,此时消毒瓶底部插排气针头。

(11)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及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时输液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稍快。

(12)观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防止液体滴尽,针头阻塞或脱出、局部皮肤肿胀,如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13)及时更换:如需更换输液瓶时,常规消毒瓶塞后,从第一瓶内拔出针头插入第二瓶内,观察溶液滴入通畅后离去。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空气进入静脉。更换输液瓶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14)输液毕:关闭调节器,揭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输液毕及时拔针,防空气进入静脉引起栓塞。

(15)整理:为患者盖好盖被,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处理医嘱。

在对静脉输液步骤都有什么认识后,选择静脉输液的时候,对这些步骤都是要知道,而且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身体感觉难受、恶心,都说明输液速度过快,这个是要慢性进行,避免对身体有更多影响,这点患者要注意的。

肺部感染多长时间能好 肺部感染输液多久能好

肺部出现感染输液多久能好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主要取决于感染的致病菌、患病的时间、疾病的程度、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决定。如果只是单纯性的细菌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没有其他并发症,一般静脉输液七天左右可以恢复。如果是感染了支原体这一种致病菌,需要静脉输液十到十五天才能够恢复。如果是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会更长一些,应该按照疗程用药,并且定期复查。


静脉输液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丢失的体内液体;代替经口液体的摄入;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静脉使用药物的媒介。那么,静脉液体输注都输什么呢?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尽量模拟人体的体液或者纠正不正常的体液成分。

体液,包括血液在内,除了含有大量的液体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电解质,最为常见的是钠、钾、氯等电解质;被消化系统吸收入血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还含有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比如:非蛋白氮、尿酸等。人体的体液和血液互相联通。正常情况下,体液中所含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都是来自于经口摄入,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再动态转送入体液。人体产生废物,从体液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消化道等代谢器官排出体外。

当人体经口摄入不足时,液体、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摄入受限,由于很多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有储备,短时间经口摄入不足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但是水分和电解质会很快出现缺乏的问题,出现脱水。特别是人体肠道出现疾病,比如腹泻时,不仅营养物质吸收受限,大量从体液渗出的液体,以水和电解质最为丰富,经过肠道以水样便的形式大量快速排出,导致脱水。出现脱水时,孩子出现皮肤、口腔等部位干燥。

脱水,是一种急性疾病;来势凶猛,应该快速纠正。但是,“快速”是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状态的。也就是说,输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给钾”的原则。输液不仅仅是为了补充体内丢失或不足,而且也要保证人体疾病状态的代谢需要。所输液体应该至少包括水分、氯化钠、葡萄糖。所以,静脉输液要有专业医生确定输液中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比例以及液体输注速度。液体成分和输注速度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输液应该根据病情确定持续时间,但是很少能够几个小时内解决问题,一般至少12-24小时。例2和例3提及的孩子应该接受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

孩子患病需要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但是静脉使用药物并不一定就是最积极的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当然,小婴幼儿肌肉较薄,不提倡肌肉注射,但是也不应动辄就静脉给药。各位家长一定要明确地了解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对于上述3个案例提及的情况都属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属于化学物质,食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负效应。

对于发烧,只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退热药物可暂时解决高热问题。由于退烧过程是通过体内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入量不足(例1)或丢失过多(例2)都会影响退热药物的效果,适当输液,纠正体内水分不足,利于退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抗生素可以治疗退烧,或缩短退烧过程。

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方法,但是家长必须了解静脉输液是为了纠正或补充体液的却是活不足,是为了静脉途径给药,但绝不是治疗常见发烧、感冒的方法。如果真是需要静脉输液时,需要由专业医生确定输液的种类、速度、时间,并根据孩子的病情及时调整。任何治疗方法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不该有的负效应。


静脉输液常用部位

(1)上肢静脉:

包括手部及手臂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这类静脉比较表浅而且安全。紧急输液时采用肘部静脉。

(2)头皮静脉:

多用于婴幼儿,因为小儿头皮有较多的浅层静脉,易固定且活动不受限。

(3)下肢静脉:

主要是足背静脉弓、大隐静脉等。由于下肢活动限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危险性高(易形成血栓,且迅速扩散至深部静脉,有造成栓塞的危险),因此较少使用。

静脉输液的技巧有什么

1 配液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发应的发生。

2 排气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技巧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面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胶布固定。

在对静脉输液的技巧认识后,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静脉输液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而且使用的器具都是比较安全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相关推荐

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静脉输液近代医疗领域的一大创举,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静脉输液致死亡事件,也严重引发了对静脉输液的疑虑,但也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作用。那么,静脉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哪些呢?静脉输血需要注意的事项:(1)输血时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不宜置久,200-300ml血液要求在3-4小时内输完,避免溶血。(3)冷藏血液不

乱输液对宝宝的影响

输液通常不医生的治疗首选,通常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的情况下,就会不断反问医生为何不输液,久而久之,这种方法似乎成了治疗发烧等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似有“不输不快”之感。其实,类似于发烧这些日常疾病,不非得要通过输液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否选择静脉输液时,主要看两个方面,首先看所选用的药物的性质,有些抗生素或者其他一些药物需要液体稀释溶解后静脉给药,其次看患有何种疾病,比如严重的感染需要大剂量

禁掉输液会耽误治病吗

1问:会耽误治病吗一般病症不需要 急危重症可以输记者:从医学角度讲,过度输液的危害都有哪些?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病科主任何强:“能吃药不打,能打不输液”本基本的医学常识,也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早在2009年就有数据显示,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

腋静脉穿刺的步骤有哪些

腋静脉深静脉,临床上一般不用于穿刺输液。近年来随着留置的普及,在新生儿与婴幼儿间应用腋静脉留置输液,对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尽快建立静脉抢救通道起到了良好效果。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腋静脉与腋动脉伴行,位于腋动脉前内侧,有两条肱动脉在胸大肌下缘处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经腋窝跨第1肋外缘后续为锁骨下静脉,向内行于胸锁关节后与颈内静脉汇为头臂静

人为什么要输液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

孩子六个半月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考虑支气管感染或者肺炎.建议看医生听诊和透视确诊,必要时拍片检查确诊.轻微的感染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咳嗽或者有痰可以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小儿麻甘颗粒治疗.严重时建议静脉输液治疗.还需要警惕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果支原体感染建议使用静脉输液红霉素注射液或者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1)输血时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不宜置久,200-300ml血液要求在3-4小时内输完,避免溶血。(3)冷藏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葡萄糖等药物或高渗、低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凝集或溶解。(4)凡输两个以上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者不能直接混合输入,其间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免发生反

脑积水宝宝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 脑萎缩 ,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

静脉输液的危害影响什么

1.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2)超短波理疗(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入血液循

静脉炎的保健要点

1.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尽量 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 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 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24 h后应换至 上肢,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 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