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的中药哪个效果好 桔梗开宣肺气
化痰的中药哪个效果好 桔梗开宣肺气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用法用量:内服,3-9g。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1.桔梗配远志,款冬花: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桔梗配诃子,甘草:音嘶,音哑诸症及慢性喉炎,喉头结核。
桔梗配荆芥,薄荷,甘草:感冒咳嗽痰多,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
注意事项:本品升散,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用量不宜过多大。气机上逆之呕吐,眩晕,以及阴虚久咳,咳血者不宜用。
什么药物可以缓解痰多
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
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支气管炎怎么治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如果你长期受这个疾病的困扰,那就试试这种方法吧。
中药也能让老人痰变少
俗话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天就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候。尤其老年人,脾胃功效自己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上夏秋之交,迟早温差较大,白叟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易因而生痰。
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
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养肺的中药桔梗
养肺的中药桔梗有6大治病功效。中药桔梗,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临床常用药,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能开宣肺气、祛痰止咳、利咽散结、宽胸排脓,常用以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病症。桔梗的治病
开宣肺气: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
开胸散结:桔梗并非理气药,但在气滞血瘀、痰阻所致的胸痹中经常应用。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治疗胸中血瘀之专方。其用药以桔梗配伍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气行则血行”,气机通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与方中诸活血化瘀药起到协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能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对配伍应用桔梗治疗胸痹提供了有力佐证。
祛痰排脓:本品善利肺气、宽胸快膈,促进肺中脓痰排出,为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良品。治肺痈胸痛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者,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
利咽开音:本品善宣肺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之咽痛失音,均可应用。如治风热犯肺,咽痛失声,常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甘草、薄荷、牛蒡子,如加味甘桔汤;治热毒盛壅,咽喉肿痛,常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同用。
载药上行:桔梗能宣利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可使病理之水湿由脾到肺而归于常道。《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治脾虚夹湿之证,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同时配伍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兼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畅利二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大肠不能承肺气下行而致便秘。当肺气通畅,则可间接疏通肠胃,下输膀胱,因而对肠道疾病、小便不利等也有良好效果。据报道,用竹桔饮(淡竹叶、桔梗各10克)治疗痔瘘术后癃闭20例,获得满意疗效。桔梗能开肺气之结,与淡竹叶相配一开一利,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宣导淡渗,轻剂以祛实邪。此属“欲降先升”之治法,实乃《内经》“病在下取之上”以及“提壶揭盖”之法。
中成药感冒药都有哪些 流行感冒用中成药
该药由羌活,柴胡,川芎,白芷,连翘,黄芩,桔梗,玄参,天花粉,大青叶,牛蒡子,赤芍,淡竹叶,甘草所组成。
方中以葛根,柴胡解肌透表,羌活,防风发汗散风为主药;连翘,黄芩清泻里热,为辅药;配川芎,白芷以助散风解表之力;桔梗开宣肺气,玄参,大青叶,天花粉,牛蒡子能清热解毒,而且还能消肿利咽喉,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引热下行;赤芍,甘草可缓急止痛,所以该方是以解肌透表为主,兼能清热解毒。临床上适用于表证来解,里热渐盛的外感疾病,既可用于治疗流行感冒,也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服法用量:重9克的蜜丸,每次内服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养肺的中药桔梗有6大治病功效
开宣肺气: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
开胸散结:桔梗并非理气药,但在气滞血瘀、痰阻所致的胸痹中经常应用。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治疗胸中血瘀之专方。其用药以桔梗配伍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气行则血行”,气机通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与方中诸活血化瘀药起到协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能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对配伍应用桔梗治疗胸痹提供了有力佐证。
祛痰排脓:本品善利肺气、宽胸快膈,促进肺中脓痰排出,为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良品。治肺痈胸痛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者,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
利咽开音:本品善宣肺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之咽痛失音,均可应用。如治风热犯肺,咽痛失声,常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甘草、薄荷、牛蒡子,如加味甘桔汤;治热毒盛壅,咽喉肿痛,常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同用。
载药上行:桔梗能宣利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可使病理之水湿由脾到肺而归于常道。《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治脾虚夹湿之证,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同时配伍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兼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畅利二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大肠不能承肺气下行而致便秘。当肺气通畅,则可间接疏通肠胃,下输膀胱,因而对肠道疾病、小便不利等也有良好效果。据报道,用竹桔饮(淡竹叶、桔梗各10克)治疗痔瘘术后癃闭20例,获得满意疗效。桔梗能开肺气之结,与淡竹叶相配一开一利,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宣导淡渗,轻剂以祛实邪。此属“欲降先升”之治法,实乃《内经》“病在下取之上”以及“提壶揭盖”之法。
桔梗的六大功效
1、祛痰排脓
本品善利肺气、宽胸快膈,促进肺中脓痰排出,为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良品。治肺痈胸痛发热,咳吐脓血,痰黄腥臭者,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
2、开宣肺气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
3、开胸散结
桔梗并非理气药,但在气滞血瘀、痰阻所致的胸痹中经常应用。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为治疗胸中血瘀之专方。其用药以桔梗配伍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气行则血行”,气机通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与方中诸活血化瘀药起到协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桔梗“能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对配伍应用桔梗治疗胸痹提供了有力佐证。
4、利咽开音
本品善宣肺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之咽痛失音,均可应用。如治风热犯肺,咽痛失声,常配甘草,即桔梗汤,或配甘草、薄荷、牛蒡子,如加味甘桔汤;治热毒盛壅,咽喉肿痛,常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同用。
5、畅利二便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闭则大肠不能承肺气下行而致便秘。当肺气通畅,则可间接疏通肠胃,下输膀胱,因而对肠道疾病、小便不利等也有良好效果。据报道,用竹桔饮(淡竹叶、桔梗各10克)治疗痔瘘术后癃闭20例,获得满意疗效。桔梗能开肺气之结,与淡竹叶相配一开一利,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宣导淡渗,轻剂以祛实邪。此属“欲降先升”之治法,实乃《内经》“病在下取之上”以及“提壶揭盖”之法。
6、载药上行
桔梗能宣利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又有升提肺气的作用,可使病理之水湿由脾到肺而归于常道。《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治脾虚夹湿之证,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同时配伍桔梗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兼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鼻炎吃什么中药药效果最好 脾气虚弱型鼻炎
症状:鼻内干燥,或鼻涕黄绿色或白黏,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兼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困乏力,头昏重或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宜健脾益气,祛湿化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茯苓,薏苡仁,砂仁,桔梗,柴胡,升麻。
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砂仁芳香醒脾,桔梗开宣肺气,柴胡,升麻升阳通窍,陈皮和中。
桔梗甘草泡水喝的功效
使用不同的中药配伍,可以使药物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而桔梗是一种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功效的药材,甘草是一种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的药材,配合在一起的使用的话,对于治疗呼吸道的相关疾病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桔梗属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圆锥形。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通常每节轮生3-4枚。秋季在枝端开花,花蓝紫色。钟状。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基部扩大,花药围绕花柱四周;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反卷,被白柔毛。8-10月结果,蒴果倒卵形,熟时顶部5瓣裂。
种子卵形。主产山东、江苏、浙江、内蒙古、四川等省,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根在春、秋两季采挖,浸水中,剥去外皮,晒干入药。性平、味苦辛,功能宣肺、祛痰、排脓,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痈等症。根含桔梗皂甙,能增加呼吸道的分泌而发挥祛痰作用。
1治感冒咳嗽痰多:桔梗10克,白前10克,荆芥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治肺痈、疮毒:桔梗12克,蒲公英12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或犁头草)12克。水煎服。
3治急慢性气管炎:桔梗6克,黄芩10克,远志6克,杏仁6克,知母6克。水煎服。
4治支气管哮喘:桔梗1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
5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桔梗6克,甘草6克。水煎服。
6治老伤胸痛:桔梗10克,广木香5克,当归15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水煎服。
7治感冒咳嗽:桔梗10克,防风10克,白芷6克,天冬10克。水煎服。
8治肺脓疡,咯吐脓血:桔梗15克,山豆根(或北豆根)9克。水煎服。
湿气重吃什么中药调理
川贝母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痨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一次1-2g。
常用配伍:
川贝母配沙参,麦门冬:肺虚久咳,痰少咽燥。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痰湿者不宜用。
桔梗开宣肺气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用法用量:内服,3-9g。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1.桔梗配远志,款冬花: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桔梗配诃子,甘草:音嘶,音哑诸症及慢性喉炎,喉头结核。
桔梗配荆芥,薄荷,甘草:感冒咳嗽痰多,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
注意事项:本品升散,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用量不宜过多大。气机上逆之呕吐,眩晕,以及阴虚久咳,咳血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