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安全性 哪些女性不适宜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安全性 哪些女性不适宜口服避孕药
肝炎患者和慢性肾炎患者:避孕药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里进行代谢,经肾脏排泄,患有急慢性肝炎或是肾炎的女性在服用后容易加重肝脏负担;
心脏不好的女性: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容易使水,钠等物质在体内滞留,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有心脏病或是心脏功能不好的女性应该慎服避孕药;
糖尿病人群:糖尿病人群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病转变为显性,对身体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哺乳期女性:避孕药会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质量,甚至渗入乳汁,宝宝吸收后容易受到影响。
避孕要具体情况具体定
随著医学发展,避孕方法越来越多。对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妇女来说,不论是妊娠或是人工流产、引产,均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而治疗各种疾病所选用的药物,也可能对孕妇及其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妇女在患病期间或某些特殊情况下,重要的是如何在五花八门的避孕方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那种。
1、月经不正常 月经多的妇女最好不用避孕套或子宫帽。如果未放宫内节育器,最好选择服用短效避孕药2号,因为它有减少月经量的功效。月经过少或经常停经的妇女,不应选用避孕药,宜安放节育环。月经周期不调的妇女,宜选用短效口服避孕药。
2、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的妇女在选用避孕方法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外用避孕药膏、药膜易引起阴道黏膜过敏,放置宫内节育器等避孕工具,可使分泌物增加甚至引起炎症,个别人用避孕套,也会发生过敏。这种情况,可采取安全期避孕法,已有孩子的夫妇,可以考虑一方做结扎手术。
3、痛经 严重痛经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就可达到避孕的目的,又兼治疗痛经之效果,一举两得。
4、糖尿病 一般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用口服避孕药。因为口服避孕药可破坏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促使病情恶化。另外,患糖尿病的妇女不宜采用节育环辟孕,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组织中酸度增加,可腐蚀子宫内的节育环,使避孕效果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比较适于用避孕套或阴道隔膜等工具避孕。
5、肿瘤 这些女性宜采用避孕套、阴道隔膜等工具避孕,或施行绝育手术。因为避孕药是性激素类药物,如患有子宫肌瘤、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良恶性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妇女不宜使用。
6、其他不宜口服避孕药的疾病 严重高血压以及肾原性或肺原性高血压患者,血液病、血栓类疾病及甲状腺病患者,均不宜口服避孕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其他避孕方法。
纯孕激素类口服避孕药有哪些?
哺乳期妇女使用的避孕方法应是高效且对哺乳无影响的。产后适时地开始避孕可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母婴患病率及死亡率。考虑到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减少乳汁的产生,导致过早停止哺乳及新生儿生长不良,所以常选择单纯孕激素类避孕药物。但复方口服避孕药较单纯孕激素有一定的优点如更少副作用、更高效及更高的持续使用率,如果复方激素避孕药对哺乳无明显影响,则可以成为哺乳期妇女避孕的更好的选择。
哺乳期应尽量避免采用服药避孕的方法,如果要使用,建议你到医院跟医生详细沟通,做到安全用药。
纯孕激素类囗服避孕药安全、可靠,主要起阻断生育环节的作用。如改变宫颈黏液性质、阻止精子穿透、改变子宫内膜性状、影响囊胚植入等。常用的有左旋十八甲基炔诺、甲地孕酮等。
哺乳期女性不适宜选用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因为摄入雌激素可引起哺乳期妇女的胃肠道反应,影响食欲,导致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同时,含有雌激素的乳汁被宝宝摄入,可使男婴乳房发育,女婴出现阴道上皮增生、阴唇肥厚等副性征的异常。此外,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3~6个星期的雌激素,其乳量大约会减少一半,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极为不利。
口服避孕药原来还有保健效果
据统计,当前全世界有超过一亿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一直以来,亚洲的堕胎人数在全球占很大比例,部分原因是这一地区的人们对可靠避孕方式缺乏认知和了解,例如口服避孕药,对于它的功效、安全性及其他益处,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口服避孕药不仅具有安全可靠的避孕效果,同时也有不少其他益处。
1:不影响胎儿发育
根据研究证实,口服避孕药能显著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显示口服避孕药与胎儿畸形有关。
2: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停用口服避孕药后,绝大多数女性可迅速恢复生育能力。事实上,口服避孕药可保护女性不受流产、异位妊娠、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等疾病的伤害,进而保护了女性生育能力。
3:除了避孕以外,有很多健康益处。
如还可有效减少排卵期的疼痛、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症状等等。月经量较大的女性容易罹患贫血症,口服避孕药则能有效降低这一风险。另外,还能帮助女性预防宫外孕,骨质疏松症,卵巢囊肿和卵巢癌。
4:其作用会因孕激素而不同
目前市场上的女性口服避孕药有很多种,各有千秋。除避孕以外,新型低剂量口服避孕药还可提供许多额外益处。如采用含有新型孕激素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由于可以对抗水钠潴留,除避孕外可以有效控制因水钠潴留引起的体重增加,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还能使皮肤毛发变得光洁。
5:新型口服避孕药可以治疗痤疮
以往某些口服避孕药的孕激素成分具有微弱雄激素样作用,因而可能导致皮肤变差甚至出现痤疮。但新型口服避孕药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含屈螺酮或醋酸环丙孕酮),不会对皮肤造成不利影响,能使皮肤更加光洁,其中含醋酸环丙孕酮的口服避孕药已被用于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痤疮。
A.每天哺乳少于6次;
6:新型口服避孕药可控制体重
服用传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会出现肿胀感,甚至体重明显增加。随着孕激素的不断更新,第一种能控制体重的口服避孕药已经诞生,她所含有的新型孕激素可以避免水钠潴留,进而消除由于水钠潴留所导致的体重增加和水肿。
服避孕药能使皮肤变好
1.服口服避孕药前应做哪些准备?
需长期服口服避孕药者,最好到医院妇科门诊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如心、肺、肝、脾、乳房、血压等;妇科检查,如子宫及附件;实验室检查除血、尿常规外,还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医生综合不同女性的情况,决定其能否服避孕药,用哪一种,并详细交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服用避孕药期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咨询。服药1年以上,还需到医院复查。
2.口服避孕药有禁忌吗?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女性,一般不宜口服避孕药,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1.患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深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栓塞史;2.患有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3.患有高血压,血压>140/100毫米汞柱;4.已知或疑有乳腺癌;5.已知或疑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6.患有良、恶性肝脏肿瘤,肝硬化、肝功能损伤或处于病毒性肝炎活动期;7.患有糖尿病伴肾、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心血管病;8.妊娠,产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9.有原因不明的阴道异常流血;10.吸烟每日≥20支,尤其年龄≥35岁;11.有严重偏头痛;12.患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13.患有哮喘、抑郁症;14.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
3.服避孕药会影响今后怀孕吗?
避孕药一般不会引起不孕。大量资料表明,大多数女性的月经于停药后6~10周恢复,约70%的女性第一次月经周期中恢复排卵,3个月经周期内恢复排卵率可达90%以上。有部分女性停药后,出现雌孕激素水平高于服药前水平的反跳现象,更易受孕。有人统计:2/3的服药者于停药后1-2个月内妊娠,胎儿未见异常。一般服用短效避孕药者在停药后第一个周期即恢复排卵功能,服长效避孕药者需-3个月。
4.停服避孕药后多久怀孕比较安全?
近期英国对5500名服药女性进行观察,未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其畸变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别。不过,由于目前对长期服药对胎儿的远期影响还没有足够把握,慎重起见,最好停药半年后再怀孕,这样使母体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消除激素的干扰,并恢复自己的生理功能。
5.避孕药和其他药会起冲突吗?
有些药可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需加以注意。例如抗结核药利福平可使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代谢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效而致避孕失败。抗菌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坦啶等会抑制肠道菌群,影响避孕药在肠道内的吸收。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癫酮等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
服避孕药期间用上述药物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服药剂量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保证药效、避孕效果和安全性。
6.口服避孕药会让人发胖、长痘吗?
由于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孕激素选择性不高,具有雄激素效应,有些女性服用后会发胖、长痘。而目前常用的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人体脂代谢有利,服后一般不会发胖和长痘。而且,这类药可能还对皮肤有益,可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多毛症,使皮肤变得光洁。
7.有乳腺增生能否服避孕药?
服口服避孕药能显著降低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有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病)的女性可以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8.吃避孕药会增加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吗?
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育龄女性中极低。1980年以前,服老一代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比较高,孕激素的选择性不高)的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重度吸烟(每日≥20支)的女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确实明显增加;而对于不吸烟、血压正常、35岁以下的女性,口服避孕药则不增加危险。新型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低、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于不吸烟、无高血压史的年轻女性更安全。
9.有高血压家族史可以吃避孕药吗?
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高(≥50微克/天),可致血压升高。新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低(20~30微克/天),对血压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重度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相应增加。所以,35岁以上、重度吸烟的女性不宜吃避孕药。二十多岁、血压正常的女性可咨询医生后服用避孕药。
10.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吗?
口服避孕药和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与雌激素剂量有关。在每天服用30~35微克雌激素的女性中,每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万,而未服药的年轻女性发生率为2.3万。数十年来,复方口服避孕药服用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雌激素剂量减少的缘故。服避孕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和合理锻炼,有其他血栓风险的女性应咨询医生并定期复查。
口服避孕药切勿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
20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是人类节育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药技术的提高,合成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剂型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除了避孕的作用以外,科学家们更关注如何降低避孕药对人体的副作用,例如:对心血管及代谢的影响,对生殖器肿瘤发生的影响等等。抗孕激素药物——米 非司酮的诞生,是合成甾体激素史上的重要创举,它不仅用于催经止孕,还可以用于紧急避孕。由于抗孕激素药物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是临床医生和广大育龄妇 女最常选用的避孕药物。
避孕的方法很多,口服避孕药是育龄女性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那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朋友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又会对她们有什么副作用,是女性非常关心的问题。
女人一生中育龄时段大约经历30年左右,在这一段生育功能旺盛时期,避孕成为女性朋友的主要问题,生育的基础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而口 服避孕药作用是由于外来的雌孕激素打乱了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规律,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作用而抑制了排卵,应该讲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节 育的问题。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如:月经量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水钠储留使体重增加,影响体内脂代谢等 等。但是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可靠,其有效率可达95%以上,短期的服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口服紧急 避孕药,如使用安全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遭人强暴等等。紧急避孕是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不仅不如常规避孕效果好,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健 康不利,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对有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例如:肝功能不全者、月经不规律者以及短期内准备生育的女性。如何选择避孕方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口服避孕药或致乳腺癌
避孕药物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们常用避孕方式。中国20~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1亿,其中只有2.3%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是,避孕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给美丽的乳房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升高密切相关。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黄体素两种成分,故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在35岁以前服用者比35岁以后服用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为高。服用避孕药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乳腺癌危险性也在下降;但是在第一胎分娩之后,服用避孕药时间愈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愈高。
在25岁以前口服避孕药达6年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高5倍。末生育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比正常人高。
临床研究表明,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将增加患子宫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少女、末生育者及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不宜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能使皮肤变好吗
1.服口服避孕药前应做哪些准备?
需长期服口服避孕药者,最好到医院妇科门诊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如心、肺、肝、脾、乳房、血压等;妇科检查,如子宫及附件;实验室检查除血、尿常规 外,还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医生综合不同女性的情况,决定其能否服避孕药,用哪一种,并详细交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服用 避孕药期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咨询。服药1年以上,还需到医院复查。
2.口服避孕药有禁忌吗?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女性,一般不宜口服避孕药,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1.患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深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栓塞史;2. 患有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3.患有高血压,血压>140/100毫米汞柱;4.已知或疑有乳腺癌;5.已知或疑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6.患有良、恶 性肝脏肿瘤,肝硬化、肝功能损伤或处于病毒性肝炎活动期;7.患有糖尿病伴肾、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心血管病;8.妊娠,产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9.有原因 不明的阴道异常流血;10.吸烟每日≥20支,尤其年龄≥35岁;11.有严重偏头痛;12.患有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13.患有哮喘、抑郁症;14. 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
3.服避孕药会影响今后怀孕吗?
避孕药一般不会引起不孕。大量资料表明,大多数女性的月经于停药后6~10周恢复,约70%的女性第一次月经周期中恢复排卵,3个月经周期内恢复排 卵率可达90%以上。有部分女性停药后,出现雌孕激素水平高于服药前水平的反跳现象,更易受孕。有人统计:2/3的服药者于停药后1~2个月内妊娠,胎儿 未见异常。一般服用短效避孕药者在停药后第一个周期即恢复排卵功能,服长效避孕药者需1~3个月。
4.停服避孕药后多久怀孕比较安全?
近期英国对5500名服药女性进行观察,未发现口服避孕药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其畸变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别。不过,由于目前对长期服药对胎儿的远期 影响还没有足够把握,慎重起见,最好停药半年后再怀孕,这样使母体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消除激素的干扰,并恢复自己的生理功能。
5.避孕药和其他药会起冲突吗?
有些药可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需加以注意。例如抗结核药利福平可使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代谢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药效而致避孕失败。 抗菌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坦啶等会抑制肠道菌群,影响避孕药在肠道内的吸收。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 平、扑癫酮等也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
服避孕药期间用上述药物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服药剂量或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保证药效、避孕效果和安全性。
6.口服避孕药会让人发胖、长痘吗?
由于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孕激素选择性不高,具有雄激素效应,有些女性服用后会发胖、长痘。而目前常用的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高选 择性,对人体脂代谢有利,服后一般不会发胖和长痘。而且,这类药可能还对皮肤有益,可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多毛症,使皮肤变得光洁。
7.有乳腺增生能否服避孕药?
服口服避孕药能显著降低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有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病)的女性可以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和卵巢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8.吃避孕药会增加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吗?
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育龄女性中极低。1980年以前,服老一代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比较高,孕激素的选 择性不高)的女性,尤其是35岁以上、重度吸烟(每日≥20支)的女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确实明显增加;而对于不吸烟、血压正常、35岁以下的女 性,口服避孕药则不增加危险。新型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低、孕激素具有高选择性,对于不吸烟、无高血压史的年轻女性更安全。
9.有高血压家族史可以吃避孕药吗?
老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高(≥50微克/天),可致血压升高。新一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低(20~30微克/天),对血压没有明显影响。 但是年龄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重度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相应增加。所以,35岁以上、重度吸烟的女性不宜吃避孕药。二十多岁、血压正常 的女性可咨询医生后服用避孕药。
10.口服避孕药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吗?
口服避孕药和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与雌激素剂量有关。在每天服用30~35微克雌激素的女性中,每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万,而未服药的年轻女性 发生率为2.3万。数十年来,复方口服避孕药服用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雌激素剂量减少的缘故。服避孕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和合理锻炼,有 其他血栓风险的女性应咨询医生并定期复查。
外用避孕药都有哪些呢
最常用的女用避孕药共分四大类,即,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长效避孕针、及避孕药缓慢释放系统。其中短效口服避孕药又分为四小类,即,常用的一般短效避孕药、避孕药纸膜片(口服)、探亲甾体避孕药和甾体及非甾体事后避孕药。
长效避孕针又分为单纯孕激素和复方雌一孕激素类,有1个月注射1针的,也有3个月注射1针的。避孕药缓慢释放系统分皮下埋植及阴道环二种。
甾体类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但其在化学结构上均有一个共同的环状化合物,称环戍烷多氢菲。甾体激素又分成4大类: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前3类与女用避孕药有关。
对于避孕药的安全性问题,专家介绍说,国内外权威的生殖医学学术机构对避孕药致癌的顾虑在消减,而避孕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比较受重视。因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当慎用避孕药,并需要进行医疗咨询。此外,对肝胆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及吸烟者和肥胖人群是否适宜采用避孕药,也需进行相应的评估。
所以从总体上看,避孕药利多弊少,只要能够加强对避孕药使用的医疗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口服避孕药目前仍是相对安全的避孕方法,但是长期服用避孕药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女性最好能够选择使用避孕套等避孕产物。
口服避孕药的危害性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如:月经量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水钠储留使体重增加,影响体内脂代谢等等。但是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可靠,其有效率可达95%以上,短期的服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口服紧急避孕药,如使用安全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遭人强暴等等。紧急避孕是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不仅不如常规避孕效果好,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对有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例如:肝功能不全者、月经不规律者以及短期内准备生育的女性。如何选择避孕方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紧急避孕药会对女性有什么影响
关于避孕药的使用安全问题一直争议不断,避孕药可能引发乳腺癌的争论也还未尘埃落定,又有人提出,口服这些短效避孕药可能使子宫肌瘤增大,从而危害女性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服用避孕药从安全性上分为4个级别,最安全的是适合使用;其次是并非首选,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是弊大于利,但无其他方法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四是绝对不能选择。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最好选择单孕激素避孕药,也就是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者选择雌激素剂量低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应该不会造成子宫肌瘤的生长。
但是几类女人明确不宜口服避孕药,比如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和高血压的妇女等。另外,过去月经过少者最好不用,因为长期使用避孕药可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更会减少月经量;避孕药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并降低乳汁的质量,还能进入乳汁,对哺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
除了医学上的禁忌外,专家还提醒,由于口服短效避孕药的服药时间、使用方法不当都可能影响避孕成功率,因此生活不规律或是三班倒、上夜班的女性以及经常忘记吃药的女性也都不适宜口服避孕药避孕。其实避孕的方法除了口服避孕药外还有很多选择,如使用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能预防性病等传染病。另外,生育过的女性以及有长期生育间隔的女性,还可以选择宫内节育器或者上环等方式来避孕。
5种避孕方式看哪种适合你
1、屏障避孕法:包括安全套和YD隔膜(女用避孕套)。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对避孕和预防性病有双重效果。但意外怀孕率仍达到3%~20%。
2、自然避孕法:包括中断性交(体外射精)和安全期避孕。这两种方法可靠性低,最好不用。
3、药物避孕法:要是短效口服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两大类。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率可达99%以上,可靠性最高。
4、宫内节育器:安全性高,一年内意外怀孕率仅0.6%~0.8%,可逆性强。但不适宜未生育的年轻女性。
5、绝育手术:仅适用于不再生育或因病不能生育的女性。
男性口服避孕药真能治疗痤疮吗
1很多女性因为体内的性激素过于旺盛,而引起身体内的技术水平出现失衡,进而在自己的脸部,背部等等部位长出痤疮,对于因内部技术水平失衡而引起的痤疮,患者短期内口服避孕药,是有效地达到调节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2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这里方法仅限于女性,不适宜男性。这是因为雄性激素以及雌性激素是同时存在人体中,若男性朋友盲目的服用口服避孕药,达到调节体内激素的作用,原本雄性激素占主导地位形势被破坏了,则会打破体内激素的平衡,进而产生内分泌失调的严重后果,这对于男同志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3成年女性在月经前后,因内分泌影响,女性痤疮变化明显,此时期可以用避孕药进行祛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口服避孕药是一类非处方药物,但作为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用药的安全性。生活中,有不少的患者因为没有把握好用药的尽量以及用药的疗程,因服用过量的避孕药,而损害了自身的健康,进而影响到生育能力,可谓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