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有5大特点
早产儿有5大特点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正常的新生儿是靠吸吮和吞咽来摄取奶液的,但是,早产儿吸吮和吞咽的协调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仅会妨碍经口摄入的充足喂养,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2、胃容量小
早产儿胃容量很小,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也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的排空也较慢,因此,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3、胃肠动力不健全
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早产儿胃肠道动力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很弱。胎儿年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而且收缩也无规律,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动。这就是为什么小早产儿更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问题。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当有呼吸窘迫或感染时,常可出现类似于巨结肠的动力性肠梗阻。
4、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在肠道起着重要的吸收和消化作用的是一些消化酶,早产儿这些酶类分泌少,而且活性液较低,对于营养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的影响。如乳糖酶在36周时才能达到足月儿水平,因此早产儿常有乳糖不耐受问题。
5、肠道免疫功能不正常
正常的胃肠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治细菌的合并侵入,如胃酸、肠黏膜、肠道抗体等,早产儿胃酸低、肠黏膜渗透性高、肠道抗体能力弱,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母乳中某些微量元素(铁、锌等)及维生素(D、C、B等)的供给不能保证其需求。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满37周分娩的新生儿。母乳中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还有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酶及免疫因子等,是早产儿的最佳食品。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母乳中某些微量元素(铁、锌等)及维生素(D、C、B等)的供给不能保证其需求,而这些营养素是保证早产儿智力体格发育所必需的,如不及时添加这些营养素就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从而不利于早产儿智力的发育。
早产儿出现钙、铁、锌等血清值低下的原因是妊娠后期是胎儿完成微量元素正常体内储备所必需经历的重要阶段,早产儿过早分娩出来使胎儿不能在妊娠后期从母体中获得足量的体内储备,从而易于缺乏。如:
1、妊娠后期钙磷蓄积量占其总蓄积量的80%,而且早产儿母乳中钙磷含量少,即使是足够母乳喂养,钙的摄取量也只是胎儿后期的1/3~1/2,加之胆酸分泌不足,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偏低,因此胎龄越小的早产儿越易发生缺钙,而且早产儿生长速度快于足月儿,故易发生缺钙性佝偻病。
2、铁的再吸收通常发生在临近足月时,故早产儿铁的储备不足。
3、宫内最后3个月胎儿贮存锌量为250μg/kg·d,出生时血锌高,故足月儿极少发生缺锌,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贮锌量少,加之人乳中锌的含量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所需,故易缺锌。
母乳中维生素E、C、B族及叶酸的含量不足,而早产儿生长速度快,对这些维生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故母乳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对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要求,需适当补充。
早产儿有哪些特点
1、外表特点:头颅相对更大,与身体的比例为1:3,囟门宽大,颅骨较软,头发呈绒毛状,指甲软,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系统:因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有些早产婴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这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消化系统: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泻和腹胀。肝脏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此外,其它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A,D,E,糖源等,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4,体温调节: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少,自身产热少,更容易散热。因此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5,神经系统:各种神经反射差,常处于睡眠状态。体重小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格外引起重视。
1、外表特点:头颅相对更大,与身体的比例为1:3,囟门宽大,颅骨较软,头发呈绒毛状,指甲软,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系统:因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有些早产婴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这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消化系统: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泻和腹胀。肝脏功能不成熟,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此外,其它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A,D,E,糖源等,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4,体温调节: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肌肉活动少,自身产热少,更容易散热。因此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甚至硬肿症。
5,神经系统:各种神经反射差,常处于睡眠状态。体重小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格外引起重视。
让早产宝宝追上足月儿
1、保温。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室内放一个可蒸发的水盆,空气干净清新。衣被要求软、暖、轻,在小包被外两侧放热水袋,对早产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保持体温恒定在36℃~37℃。当早产儿有青紫或奶后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另外,早产儿的体位取平卧位,不用枕头。
2、维生素的补充。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A、B、C、E、K、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则采用早产儿乳粉。
3、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接触早产儿前任何人(母亲和医护人员)须洗净手。接触孩子时,大人的手应是暖和的,不要随意亲吻、触摸。早产儿的用品要消毒、要干净,桌面床面保持整洁。母亲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泻则务必勤洗手,或调换人员进行护理。
婴儿生病的信号 体温升高或降低
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超过37.5℃即为发热,说明有感染,也说明婴儿有一定抗病能力。早产儿有时不发热反而体温较低(不到35℃),遇有这种情况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早产儿有什么危害
早产儿可发生硬肿、肺出血;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健全,心肺发育不好,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早产婴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升降,一般体温较低,若没注意好保暖,可发生硬肿。
早产婴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早产儿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早产婴抵御感染的能力都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儿的特点
(一)外形特点:皮肤柔嫩,呈鲜红色,表皮菲薄可见血管,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头发纤细像棉花样不易分开,外耳软薄,立不起,紧贴颅旁,颅骨骨缝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腺在33周前摸不到,36周很少超过3毫米。乳头刚可见。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多未降入阴囊。胎毛多,胎脂布满全身,指(趾)甲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仅前端有1~2条横纹,后3/4是平的。
(二)体温: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易散热,加之基础代射低、肌肉运动少,产热少,故体温常为低温状态。但由于汗腺发育不良,包裹过多,又可因散热困难而致发热。故早产儿的体温常因上述因素影响而升降不定。
(三)呼吸:因呼吸中枢未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常有间歇或呼吸暂停。哭声低弱,肺的扩张受限制而常有青紫,喂奶后更为明显。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四)消化:吸吮及吞咽反射不健全,易呛咳。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较小,排空时间长,故易吐奶。胃肠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障碍。
(五)肝脏:肝功不健全,生后酶的发育亦慢,故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贮存维生素K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质功能亦低,易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
(六)免疫: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七)肾脏功能: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着,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八)血液: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九)生长发育:早产儿比足月新生儿长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
早产儿奶粉的特点
早产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十分脆弱,需要我们特殊的照顾,在饮食上也需要我们注意,并且,针对早产儿也生产了早产儿奶粉。那么,早产儿奶粉相对于普通配方奶粉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早产儿奶粉中需要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和ARA,据科学临床研究,奶粉中添加适量的DHA和ARA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早产儿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都不比足月宝宝,因此早产儿奶粉中一定要富含科学比例的多元营养素和益生元组合,帮助早产儿宝宝智力与体质的同步发展。早产儿虽然在新生儿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却需要妈妈投入更多的精神去关怀。
如何判断早产儿是不是脑瘫
早产儿脑瘫症状表现有以下4大特点。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推荐阅读:早产儿应注重早期干预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不消失。还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出生后的预防早产儿脑瘫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实行住院分娩。
(2)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
(3)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清洁。
(4)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
(5)注意观察前囟。
(6)实行母乳喂养。
2、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3、正确对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积液用于检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颅内疾病后遗症的发生。为此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为患儿的健康负责。
最后小编提醒,早产儿脑瘫的康复关键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训练。家长是最早发现孩子异常的,也是孩子生活起居的照顾者。
早产儿有什么危害
早产儿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早产儿可发生硬肿、肺出血;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健全,心肺发育不好,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早产婴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升降,一般体温较低,若没注意好保暖,可发生硬肿。
早产婴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早产儿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早产婴抵御感染的能力都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儿奶粉的特点
早产儿奶粉是一种对特殊人群、特殊时期适用的奶粉。在国内产科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早产儿食用专用奶粉,或者用专用奶粉与母乳共同喂养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用母乳喂养的效果。那么早产儿奶粉有什么特点呢?
其实,早产儿奶粉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奶粉中含有很多配方,其中尤其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以及乳清蛋白,这些成分,有利于大脑,视网膜发育,可以有效促进宝宝消化吸收,同时,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水平较低,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的风险,确保良好的脂肪吸收率及理想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充足热量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