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增加儿童患湿疹的风险
抗生素增加儿童患湿疹的风险
根据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者6月21日发表在英国皮肤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成长的早期使用抗生素会使患湿疹的风险增加40%.
该研究还发现,每增加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湿疹的风险会进一步提高百分之七。
研究者来自king's,guy's和stthomas'nhs基金会、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皇家医院,他们回顾分析了20项独立研究的数据,探讨出生前和一岁时期接触过抗生素与患湿疹之间的关系。他们还研究了抗生素的使用疗程是否会影响患上疾病的可能性。
他们发现,患有湿疹的儿童更有可能是在出生的第一年使用了抗生素,而不是胎儿时期。
文章的资深作者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专家补充说:“更好的弄清楚抗生素使用与过敏反应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临床医生和卫生政策制定者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比如确定抗生素使用与湿疹之间的真实关系将会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和公共健康意义。”
“一种解释是广谱抗生素会改变肠道菌群,进而通过促进过敏疾病的发生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成熟。”来自guy'sandstthomas'的专家说。
英国皮肤专家说:“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在英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会受到它的困扰,这对病人和医疗服务都会造成很大负担。包括湿疹在内的过 敏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对高收入国家的儿童,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研究人员认为当医生觉得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 时,不建议父母故意回避,但是类似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可能的可避免因素,并且帮助指导医疗实践。”
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补充了一点,解释说抗生素的使用实际上也许是患有湿疹的儿童感染几率增加造成的结果。因此,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审视抗生素处方所开给的患者年龄和湿疹病情进展之间的顺序关系。
滥用抗生素增加糖尿病风险
近日,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抗生素可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根托夫特医院糖尿病中心的研究者,收集了1995年~2012年间,丹麦国家健康登记中心130万人的数据,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 析发现。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后,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应增高1.5倍。其中涉及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呋喃妥因等。
研究者建议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但当明确是细菌感染,且医生认为需要使用时不应拒绝。
1岁前用抗生素易患湿疹
据报道,英国学者发现,婴儿如果在1岁前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今后患湿疹的可能性会增加。抗生素使用得越多,婴儿患湿疹的风险也越高。
学者对20项相关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将近29.3万名婴儿和儿童。分析结果显示,在婴儿的生命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会让他们在随后的生活中患上湿疹的可能性增加40%,广谱抗生素的这种效应会更为明显。
研究者建议,医务工作者在给婴儿开抗生素处方时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对有湿疹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婴儿更应如此。除此之外,婴儿患湿疹的可疑因素还包括过于干净的生活方式、剖腹产(影响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饮食和过敏等。
1岁前用抗生素易患湿疹
英国学者发现,婴儿如果在1岁前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今后患湿疹的可能性会增加。抗生素使用得越多,婴儿患湿疹的风险也越高。
学者对20项相关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将近29.3万名婴儿和儿童。分析结果显示,在婴儿的生命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会让他们在随后的生活中患上湿疹的可能性增加40%,广谱抗生素的这种效应会更为明显。
研究者建议,医务工作者在给婴儿开抗生素处方时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对有湿疹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婴儿更应如此。除此之外,婴儿患湿疹的可疑因素还包括过于干净的生活方式、剖腹产(影响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饮食和过敏等。
儿童湿疹发病原因
遗传性的儿童湿疹(即儿童特应性皮炎)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至今还没有完全明确,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均与特应性皮炎的病发有关。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近年来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逐年上升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均是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诱发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的环境因素分为变应性因素和非变应因素。如,饮食中奶、蛋和海产品空气中的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都可能是重要的变应原;而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的非变应性因素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气候因素,像冬春交替时节比较干燥,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就会高一点。尤其是春天各种各样花粉比较多,尘螨、细菌等过敏源较多,加之早晚温差大,幼儿的抵抗力差等各种因素导致特应性皮炎频发。
国内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遗传性因素是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病发的主要内因。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的,孩子患病的机率显著增加。有文献报道,60%患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家族中有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更为确切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因此可见,遗传因素作为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内因已得到公认。
遗传过敏体质不仅可导致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也是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过敏疾病的主要内因,这些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一样的过敏反应,这就是医生常说的“过敏进行曲”。
对于遗传过敏体质的孩子,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是过敏性疾病的第一个表现。患儿在出生后的1-2个月内发病,1岁左右是发病的最高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降低,5岁之后的发病率很少。但是,80%的患儿随后会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这些过敏性疾病常常会伴随患儿终身,而且有严重风险(例如哮喘)。这就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也叫特应性疾病进程。
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主症甚痒,常常伴有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时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等缺钙体症。近年有专家认为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疹、皮肤粗造、皮屑多。因为钙参与神经道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疹、荨麻疹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
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 过早用抗生素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2011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儿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家电磁场可增加儿童患癌几率
研究证实:磁场会增加儿童得癌的风险,而且从2mG(毫高斯)起,风险开始加倍。事实上,长期处在磁场超过1mG的地方你就已经受到辐射污染了,而实际上在家中所测到的数据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卧室:“床头音响”勿放床头
床铺大概要算是测量家中电磁场的重头戏。如果长期睡在高磁场的地方,可以想见这影响有多大。由此也可以知道所谓的“床头音响”是不应该放置在床头的。原则上任何的电器用品都应该远离你的床铺。游人总抱怨睡眠质量不好,其实很可能就是宾馆的床铺附近放置了电暖器、电风扇、空气清新机、空调等电器作怪,要知道,一个小型电暖器的磁场就可以高达200mG以上。
微波炉:只插电未使用也辐射
与其他家电用品不同的是,微波炉即使仅是插着电没有使用它,有的机型前方按键板的磁场仍可高达30~60mG,使用时的磁场则超过200mG。另外,研究显示,这些泄漏的微波对男性生殖系统的伤害尤其大,因此小男孩更应避开。
冰箱:把散热管上灰尘吸掉
电冰箱是厨房中一个高磁场的所在,特别是在冰箱正在运作、发出嗡嗡声时,冰箱后侧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更是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冰箱前后范围测得1~9mG,后方正中央可高达300mG)。如果冰箱的效率不高,嗡嗡声就特别久,也特别大,如果用吸尘器把散热管线上的灰尘吸掉,就会提高冰箱的效率,也减低家中的磁场。
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
如今越来越多的婴幼儿罹患湿疹,秋季也是宝宝湿疹高发的季节,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湿疹呢?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食物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均能导致湿疹。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也会导致湿疹。来看看最近的研究吧!
小于2岁的儿童使用抗生素后更易得湿疹
近日,2016欧洲呼吸学会(ERS)年会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期抗生素暴露会增加湿疹和花粉过敏的风险。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于1966年1月至2015年11月的观察性研究进行了检索。研究纳入了评估出生后的前2年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与日后发生湿疹或花粉过敏相关的研究。
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抗生素使湿疹风险增加15%~41%,使花粉过敏风险增加14%~56%。
此外,研究还显示,与接受1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相比,接受2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同时发生2种过敏(湿疹和花粉过敏)的风险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肠道益生菌对儿童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婴幼儿的肠道菌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削弱婴幼儿的抗过敏反应能力。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其他风险
早期过度使用抗生素,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风险
抗菌药物在婴幼儿人群中的使用相当普遍,有研究显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增加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和菌群多样性的破坏也与T1DM的发生有关。
过早用抗生素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2011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2012年3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他们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在新生和成年小鼠身上分别使用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这两种抗生素。他们观察后发现,链霉素对新生小鼠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但万古霉素却导致它们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患上严重的哮喘。相比而言,成年小鼠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加儿童哮喘和超重风险
?2016年1月,《自然-通讯》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芬兰、荷兰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42名2岁至7岁芬兰儿童的抗生素使用记录,并检测他们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
结果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这些儿童的肠道菌群,扰乱儿童免疫系统,使其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另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总体使用量越大,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就越大,体重超重的风险也就越大。
2岁前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2016年7月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岁前抗生素暴露和4岁时肥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的最终的结论是,2岁之前接受3个或更多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与早期儿童肥胖的风险增加有关。
结语:
鉴于目前抗生素滥用情况较为严峻,过度处方抗生素情况尤为普遍,医务人员大力呼吁,儿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更加谨慎,应尽量减少儿童的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当然,医务人员也表示,对于某些疾病需要的情况下,儿童应接受抗生素治疗,不应因噎废食。
幼时接种疫苗不会引发自闭症
有些家长风闻,孩子两岁前接种疫苗可能提高患自闭症的风险,但美国研究人员发布的新研究结果再度驳斥了这一说法。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儿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共有256名自闭症患儿和752名健康儿童参与这项研究。在儿童出生后3个月、7个月和两岁时,研究人员分别收集他们接种的疫苗数量和接触到的抗原种类。
疫苗中的抗原可以引发人体免疫系统反应,从而产生抗体抵抗疾病。例如,乙肝疫苗中只含有一种针对乙肝病毒的抗原,但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中含有24种抗原。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患儿和健康儿童接触的抗原种类是一样的。这表明,接种疫苗并不会增加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
儿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增加儿童哮喘和超重风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这些儿童的肠道菌群,扰乱儿童免疫系统,使其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另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总体使用量越大,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就越大,体重超重的风险也就越大。
1岁前用抗生素易患湿疹
英国学者发现,婴儿如果在1岁前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今后患湿疹的可能性会增加。抗生素使用得越多,婴儿患湿疹的风险也越高。
伦敦国王学院、诺丁汉大学、阿伯丁皇家医院的学者对20项相关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将近29.3万名婴儿和儿童。分析结果显示,在婴儿的生命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会让他们在随后的生活中患上湿疹的可能性增加40%,广谱抗生素的这种效应会更为明显。
研究者建议,医务工作者在给婴儿开抗生素处方时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对有湿疹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婴儿更应如此。除此之外,婴儿患湿疹的可疑因素还包括过于干净的生活方式、剖腹产(影响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饮食和过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