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APCS评分将他们按晚期肿瘤风险分为:低风险(n = 646, 11.4%),中等风险(n = 3,243, 57.3%),高风险(n = 1,768, 31.3%)。高危风险患者被转诊接受早期结肠镜检查,低风险和中等风险患者首先被推荐接受粪便免疫组化检测(FIT),如果FIT为阳性则接受结肠镜检查。研究人员检查了每组患者所有结肠镜结果,测定了每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比例。

在低风险组中,1.5%的患者有晚期肿瘤,而在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1%和10.9%。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利用APCS评分系统,无症状的患者可以被正确分配接受早期结肠镜检查。与低风险患者相比,中等风险组患者的晚期肿瘤风险增加了3.4倍,高风险患者的晚期肿瘤风险增加了7.8倍。

研究人员写道:“目前的队列主要由华裔(55.8%)组成,其他的种族未被充分代表。然而,当我们将高危人群的结果(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与低危人群(马来人、印度人、印度尼西亚人)相比较时,我们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相信,该研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的CRC高危或低危的一般人群,可以考虑在未来对不同种族,包括西方人群,进行进一步证实研究。”

大肠癌相关的6种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2015年4月29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cation杂志上的1篇文章,西方国家籍志愿者和非洲籍国家志愿者相互交换了饮食方式2周以后,2组人群患肠癌的风险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志愿者患瘤标志物的表达减弱,非洲籍志愿者使用了两周的美国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患瘤标志物的表达出现了显著上调。有力证明高纤维低脂肪饮食确实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大肠癌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小贴士:低脂肪食物小米、燕麦、荞麦、薯类、苦瓜、冬瓜、胡萝卜等;高纤维食物玉米、麦麸、糙米、大豆、芹菜、水果、燕麦、荞麦等。

肠道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者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4~20倍,全结肠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5倍。炎症累及范围、持续时间跟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大肠息肉:肠息肉是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几率越高,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超过2cm或三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要及早治疗,以预防癌变的发生,直径在2cm以下的单发息肉可暂不治疗,三个月到半年定期随访复查,如有明显增大迹象,要及时治疗为宜。

遗传因素:如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以FAP和HNPCC最常见,前者典型为多发结肠腺瘤,还有直系家属中还有直肠癌患者,患大肠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

手术损伤: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

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怎么避免得直肠癌?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我国每年直肠癌新发病例约为40万,死亡人数35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1、饮食调整

①减少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②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③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结直肠癌。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另有研究发现,增加钙和镁的摄入可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但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①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怎么避免得直肠癌?

②戒酒和戒烟

每天吃一个苹果对身体好吗

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降低,几率为65%,而每天吃一个以上的苹果,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一半。吃其他水果或蔬菜对患结直肠癌风险大小则没有这种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苹果之所以具有降低患结直肠癌风险的作用,可能是因为苹果中类黄酮含量较高所致。

类黄酮集中于苹果皮,起到了抗氧化剂的作用,可阻止分子或自由基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和细胞增殖。苹果皮中的抗氧化剂含量五倍于果肉,所以,专家建议吃苹果时不要削皮。


哪些肿瘤是最容易被遗传的

关于肿瘤是否会遗传的问题,几年前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美国知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原因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她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

在尚未发病,甚至完全没有任何发病征兆的情况下,就主动切除双乳,在很多人看来不可理解,引起了大范围热议。朱莉的故事让公众意识到,原来癌症是会遗传的,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亲人患癌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有很大风险。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类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不过,不同种类的肿瘤,遗传性也有大小之分。目前常见且研究比较清楚的易遗传恶性肿瘤主要有乳腺癌、卵巢癌、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等。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往往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在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变致病的几率较大。根据文献报道,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是50%~85%和15%~45%;携带brca2基因突变者,风险分别是50%~85%和10%~20%。林奇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是由MMR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携带这一系列基因突变的人容易发生多种肿瘤,除结直肠癌外还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等,女性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的风险更大。近六成林奇综合征患者会发生第二种原发肿瘤,两成患者会发生3种以上原发肿瘤。如果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发现第一处大肠癌时未进行切除手术,在10年内发生另一处原发性大肠癌的几率超过1/4。

所以,早期确诊林奇综合征,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家族中有这几种肿瘤患者的人群,建议进行针对性的肿瘤筛查,可到专业的遗传咨询门诊进行咨询。如果确定携带突变基因,应格外警惕,但不必过于恐慌。尽管突变基因携带者患癌风险较高,但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病。注意加强预防,熟悉疾病的早期信号,定期体检。生活中,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减少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

保护肠道 远离癌症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回顾

与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不只有一个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和性别,还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如结直肠癌家族史、炎性肠病、吸烟、过量饮酒、食用大量的红色的加工肉类(主要是指加工的四条腿的动物肉)、肥胖以及糖尿病等。而这些风险因素中又以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其他的风险因素在理论上可以避免,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更常见,并在结直肠癌发病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新的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梭杆菌属细菌及其他的一些潜在传染病原体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最后,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与结直肠癌发病呈负相关。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的发病还与遗传密切相关。根据一项大型的双生子研究结果,34.35%的结直肠癌风险可归因于遗传因素。这个遗传因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外,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结直肠癌的关联并不大。荟萃分析表明,与结直肠癌相关的SNPs只占结直肠癌风险的很小比例,而且他们在与已知的环境风险因素相互作用时并不占主导地位。

大肠癌发生的6大危险因素

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2015年4月29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cation杂志上的1篇文章,西方国家籍志愿者和非洲籍国家志愿者相互交换了饮食方式2周以后,2组人群患肠癌的风险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志愿者患瘤标志物的表达减弱,非洲籍志愿者使用了两周的美国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患瘤标志物的表达出现了显著上调。有力证明高纤维低脂肪饮食确实可以降低结肠癌的风险,大肠癌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小贴士:低脂肪食物小米、燕麦、荞麦、薯类、苦瓜、冬瓜、胡萝卜等;高纤维食物玉米、麦麸、糙米、大豆、芹菜、水果、燕麦、荞麦等。

肠道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者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4~20倍,全结肠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5倍。炎症累及范围、持续时间跟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大肠息肉 肠息肉是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几率越高,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超过2cm或三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要及早治疗,以预防癌变的发生,直径在2cm以下的单发息肉可暂不治疗,三个月到半年定期随访复查,如有明显增大迹象,要及时治疗为宜。

遗传因素 如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以FAP和HNPCC最常见,前者典型为多发结肠腺瘤,还有直系家属中还有直肠癌患者,患大肠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

手术损伤 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望京医院/ 何生奇

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1.1、肠道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者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4~20倍,全结肠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5倍。炎症累及范围、持续时间跟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1.2、大肠息肉

肠息肉是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几率越高,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超过2cm或三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要及早治疗。

1.3、遗传因素

如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以FAP和HNPCC最常见,前者典型为多发结肠腺瘤,还有直系家属中还有直肠癌患者,患大肠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

1.4、手术损伤

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显着增加。

1.5、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

多吃蔬果防不住结直肠癌

癌变:无渣大便

滞留肠道或增加风险

结直肠癌包括直肠和结肠两个部位的癌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综合外科主任吴印爱介绍说,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直肠癌占到六成;发病年龄却越来越低,他就接诊过14岁和16岁的病例。大肠在结构上有三个容易储存粪便的窝,很容易发生癌症,而没有渣的大便特别容易滞留其中。

“临床上来开刀的结直肠癌患者没几个是早期发现的—这种癌在早期往往无痛、无血、无感觉,大便不带血,几乎什么症状都没有,很难早期发现,即使有一点出血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吴印爱提醒道,45岁以上者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如果发现大便带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无缘无故出现贫血或消瘦,应第一时间到专科做肠镜和肛门指检。结直肠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处理,包括切掉大肠的腺瘤、息肉,以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等。

防癌:补充膳食纤维

未能降低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结直肠癌跟饮食有一定关系。在预防上,吴印爱建议适当控制高蛋白、高胆固醇、精制加工食品的比例,例如少吃汉堡包和煎炸食品,但是蔬菜、水果等的比例亦不宜过高。太粗糙的食物对胃有损伤作用,可增加胃癌的风险—我国解放初期胃癌多于肠癌,就与此有关。此外,他还建议减少食用腌菜、腌萝卜等腌制品,它们经过处理后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容易诱发胃癌和肠癌。

2005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总结了13个研究的论文,全面评价膳食纤维摄入与患结肠癌风险的关系,研究对象涉及725628名男女,追踪长达6~20年。有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确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但大多数前瞻性队列研究却没发现有关系。上述论文作者、哈佛大学营养系史密斯·华纳等学者在排除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得出结论:进食大量谷物、水果和蔬菜而摄入的纤维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无关。

膳食纤维曾被认为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其作用机理包括稀释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减少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产生短链脂肪酸,结合致癌的胆汁酸,从而发挥抗癌作用。按道理膳食纤维能抗癌,但实际上效果如何?临床试验显示,补充膳食纤维未发现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哪3类人群比较容易出现结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者

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而且病变一直在活动、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

有结肠癌家族史者

研究显示,直系亲属中有一位结肠癌病人时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倍,直系亲属发病年龄小于55岁或有两位发病时风险进一步提高。而结肠腺瘤病家族史也同样有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的意义。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结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到一定时间如果不治疗,几乎所有的患者在40岁以前均会发生恶变。

在结肠癌高发区者

我们知道,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密切相关,居住在结肠癌高发区的人们尤其要注意结肠癌的发生。而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以及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结肠癌的高发区。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大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3倍。

哪3类人群比较容易出现结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者

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而且病变一直在活动、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

有结肠癌家族史者

研究显示,直系亲属中有一位结肠癌病人时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倍,直系亲属发病年龄小于55岁或有两位发病时风险进一步提高。而结肠腺瘤病家族史也同样有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的意义。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结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到一定时间如果不治疗,几乎所有的患者在40岁以前均会发生恶变。

在结肠癌高发区者

我们知道,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密切相关,居住在结肠癌高发区的人们尤其要注意结肠癌的发生。而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以及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结肠癌的高发区。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大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3倍。

而我国结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最近也有新闻报道称,南京也进入了结肠癌的高发区行列。

细说吃肉致癌,全网最细

红肉是指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包括牛(beef, veal)、猪(pork)、羊(lamb, mutton)、马(horse)、山羊(goat)等。不包括禽类(鸡鸭鹅)和鱼虾类。

加工肉类是指肉类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它手段来保存或改善风味,如热狗(熏肠frankfurters)、火腿(ham)、香肠(sausages)、腌牛肉(corned beef)、和肉干或牛肉干,以及肉罐头、肉酱和meat-based preparations【不知道咋翻译】。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加工肉类不仅包括红肉加工制品,也包括禽类、内脏或其他肉类副产品,如动物血液。【鱼虾类制品,如咸鱼、虾干、海米等没有包括其中,很可能的原因是这些食物之前已经被IARC列为致癌物Ⅰ级】

有很强但仍然有限【不够充分】的证据表明,吃红肉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有密切关系。也有证据表明,吃红肉与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IARC工作专家组得出结论,吃加工肉类导致结直肠癌。吃加工肉类也与胃癌有密切关系,但现有证据还不足以下结论说吃加工肉类导致胃癌。

致癌物Ⅰ级(group 1)和Ⅱa级(group 2)

IARC是专门研究癌症的权威机构,包括评估各类物质的致癌作用,如吸烟、酒精、石棉、黄曲霉毒素、煤油、甲醛等。他们把各类物质分成5组或5级,即group 1、group 2A、group 2B、group 3和group 4,其中I级(group 1),对人类致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是“致癌物”【该物质导致癌症】;II级(group 2)是“可能的致癌物”【该物质与癌症未确定因果关系】,根据相关证据的多少分成ⅡA和ⅡB;III级(group 3)是一些现有证据无法确定是否致癌哦物质;IV级(group 4)是很可能对人类不致癌的物质。

不用说,致癌物(group 1)是最引人关注的,目前有100多种物质上榜,如吸烟、酒精、空气污染、甲醛、煤油、黄曲霉毒素、X射线、乙肝病毒等,现在又增加了加工肉类。IARC对每一种都有详尽的评估,报告见://.iarc.fr/en/publications/list/monographs/index.php,加工肉类的评估报告见《IARC Monographs Volume114: Evaluation of consumption of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

【吃加工肉类和吃红肉的致癌风险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现有证据并不支持吃红肉导致癌症(因果关系不确定),但有充分证据支持加工肉类导致癌症(因果关系)】。

IARC组建了针对红肉和加工肉类致癌作用的专家工作组,包括来自10个国家的22位专家。专家工作组综合了800多项研究人类癌症的报告,其中针对红肉与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700多个,针对加工肉类致癌的流行病学研究400多个(有一些研究同时针对红肉和加工肉类)。最具影响力的证据来自进行了近20年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加工肉类与吸烟、酒精、石棉等一样都被列为致癌物I级(group 1),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工肉类与吸烟等致癌因素一样可怕,因为IARC的等级并不是根据致癌作用强弱【可怕程度】来划分的,而是根据致癌证据是否充分【可信程度】来划分的。加工肉类致癌的可信性与吸烟致癌等一样,但其致癌作用强度远不如吸烟、酒精、环境污染等,请看下列对比数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加工肉类每年导致3.4万例癌症死亡,而吸烟导致1百万例癌症死亡,酒精消费导致60万例癌症死亡,空气污染导致20万例癌症死亡。

红肉是“可能的致癌物”(ⅡA级),还没被确认为癌症的原因(没有被证明是因果关系)。如果红肉与癌症的因果关系被证明,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估计,饮食中高红肉类每年导致5万例癌症死亡。

根据IARC研究,加工肉类消费量与癌症风险小幅增加有关。在这些研究中,癌症风险一般随着肉类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从10项研究数据分析估计,每天每吃50克加工肉类,增加约18%的结直肠癌风险。

与红肉消费有关的癌症风险难以估计,因为红肉导致癌症的证据并不充分。不过,如果红肉和结直肠癌有因果关系,同样研究数据表明,每天每吃100克红肉,结直肠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17%。

尽管加工肉类和红肉致癌作用不是很强,但对公共健康十分重要,毕竟世界上许多人都吃肉类(远超过吸烟或饮酒的人),何况,肉类消费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增加。

【尽管有专家给出了更好的烹调或保存建议,说可以降低加工肉类或红肉致癌风险,但IARC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能并没什么好办法,除了少吃之外】

高温烹调方法或者食物直接接触火焰或炙热表面,如烧烤或煎炸,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芳香胺等,可能增加致癌风险,但它们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而且,没有足够的数据让IARC专家工作组得出结论,肉类加工方式影响了其致癌风险【换言之,目前还不能确定哪些烹调方法真的会降低或增加肉类致癌风险】。

不同的保存方法(如腌制、深冻和辐照)可能导致肉类形成致癌物质(如N-亚硝基化合物)有差别,但这是否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致癌风险仍然是未知的【所以也谈不上给出更好的保存方法】。

实际上,到底何种物质使加工肉类和红肉具有致癌风险,目前仍未完全了解。肉中有很多成分都怀疑与致癌风险增加有关,如血红素铁、亚硝胺(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它们或天然地存在于肉类中,或来自加工或烹饪,都是已知的或可疑的致癌物,但尽管如此,仍尚未完全了解红肉或加工肉类如何增加致癌风险。

少数几个研究调查了不同类型红肉(如牛肉和猪肉)和不同类型加工肉类(如火腿和热狗)的致癌风险。然而,还没有足够的信息说,食用某种特定类型的红肉或加工肉类会增加或降低致癌风险。

吃肉越多则致癌风险越高,但是现有的资料不能得出结论,是否存在一个吃肉的安全限量。【IARC的意思是,目前还不能确定吃肉的安全量,只能少吃】

要不要拒绝吃肉?IARC提醒,吃肉有健康益处【比如提供铁和维生素B12等】。不过,之前就有很多国家的健康指南建议人们限制摄入加工肉类和红肉,因为它们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现在又增加了致癌风险。【IARC的意思是,吃肉利弊在此,大家自己拿主意吧。我个人的做法是,红肉还可以少吃一点,否则卖肉的、“养殖肉”的怎么办?但坚决不吃加工肉类,让它们去死吧!我个人臆想,将来也许有一天,加工肉类也被强制要求贴上标签“吃加工肉类有害健康”,就像香烟贴“吸烟有害健康”标签一样。】

IARC回答说,吃禽类和鱼类的致癌风险没有评估。【意思是,无法回答,吃禽类和鱼类是否致癌尚不知道】

素食和包括肉类的饮食,有不同的健康优点和缺点。IARC本次并没有直接对比素食和包括肉类饮食的健康风险。这种比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除了吃肉与否之外,这两类人群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中国人最常得这 结直肠癌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有结肠息肉病史或者家族里有人患上结直肠癌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健康饮食,适当多吃蔬果和粗粮,红肉、高脂食物的摄入则要少一些,定期筛查。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所有人都从 50 岁起,进行以下任何一项结直肠癌筛查:

每 10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钡剂灌肠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 CT 结肠成像检查。

癌症筛查能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线索,除此之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嗜好,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运动给老年人带来的好处

1. 有助长寿

最新研究发现,与不跑步者相比,跑步者寿命会延长3年,身体水平比不跑步者强30%。另有研究显示,每天步行30分钟的人长寿几率是步行不足30分钟人的4倍。

2. 保护心脏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生化研究中心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每天运动10分钟,尤其是肥胖的人,可有效改善心脏健康。

3. 辅助降糖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只要抽空进行锻炼,就能达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的目的。

4. 防癌抗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研究发现,每天锻炼半小时,子宫癌风险减半;经常锻炼的人患肺癌风险可降低68%,患结直肠癌风险直降38%。

大蒜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1.饮酒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是的,饮酒会增加人们患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风险。饮酒人士应该限制酒的摄入量,男士每天饮酒不宜超过2酒精单位,女士不超过1酒精单位。1酒精单位相当于150ml的葡萄酒、或者45ml 40度烈性酒。对某些癌症而言,同时饮酒并吸烟所增加的患癌风险远高于只饮酒或只吸烟的风险。规律的饮酒,即便每周的饮酒量很少,也可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高危女性群体可以考虑戒酒。

2.什么是抗氧化剂(物质)?它们与癌症有什么关系?

抗氧化剂(物质)可以是食物中的某些化合物,也可由人体自身合成。人体利用抗氧化剂(物质)来保护自身组织,免受正常代谢(氧化)所导致的持续性损害。由于这种损害可增加癌症风险,所以某些抗氧化剂可能会有助于预防癌症。抗氧化剂(物质)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比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和其他植物化学物质。研究显示,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物质)的蔬菜和水果可能会降低人们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但是,这一结果并不一定是抗氧化剂(物质)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中还含有很多其他物质。多项研究发现,补充抗氧化剂(物质)并不能降低患癌风险。事实上,有研究发现,服用补充剂(物质)的人群患癌风险更高。对于减少患癌风险,目前最佳的建议是通过食物而不是补充剂来获取抗氧化物质。

3.β-胡萝卜素能降低患癌风险吗?

β胡萝卜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后者是一组抗氧化剂,可让植物(包括蔬菜和水果)的某些部分呈现深桔黄色。在人体内,β胡萝卜素被转化为维生素A,而有观点认为维生素A有助于预防癌症。因为食用蔬菜和水果可降低患癌风险,所以通过服用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补充剂来降低癌症风险的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几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两项研究让吸烟的受试人群服用高剂量的β究胡萝卜素补充剂来预防肺癌和其他癌症,结果显示服用这些补充剂反而增加了他们患肺癌的风险。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服用β胡萝卜素补充剂既无好处也无害处。虽然食用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可能帮助预防癌症,但是人们应该避免服用含大量β胡萝卜素的补充剂,尤其是吸烟者。

4.钙与癌症有关吗?

许多研究表明,高钙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钙补充剂也能适当地减少结直肠息肉的复发。但是,摄入过多的钙(钙补充剂来源或食物来源)可增加人们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因此,男性应主要通过食物来摄入推荐剂量而非过量的钙质。女性不会患前列腺癌,但易患骨质疏松,所以也应通过食物来获取推荐剂量的钙。钙的推荐摄入量是19-50岁人群每天10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每天1200毫克。乳制品和某些绿叶蔬菜是钙的优质来源。主要通过乳制品获取钙的人群应该选用低脂或脱脂乳制品,以减少对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5.喝咖啡会致癌吗?

不会。咖啡和胰腺癌间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曾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最近的研究并未证实两者存在联系。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咖啡或咖啡因会增加癌症风险。

6.膳食补充剂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不能,至少根据目前的了解,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富含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可以降低癌症风险,但是膳食补充剂能够降低癌症风险的结论尚未得到证实。钙补充剂可能是个例外,因其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实际上,一些高剂量的补充剂反而会增加癌症风险。

7.能否营养补充剂中获取与蔬菜和水果同等的营养价值?

不能。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很可能需要一起摄入才能发挥有益作用。此外,天然食物中可能还有一些目前尚不为人知的重要化合物,膳食补充剂中不会含有这些化合物。某些膳食补充剂被描述为与蔬菜和水果拥有同等的营养价值,但是他们的营养含量或种类只占天然食物中的很小部分。因此,食物才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佳来源。

8.少吃脂肪会降低癌症风险吗?

一些研究发现,在饮食习惯中含有高脂肪食物的国家,其国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更高。但是,更深入的研究并未得出脂肪摄入会增加癌症风险,或者减少脂肪摄入会降低癌症风险的结论。目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个人摄入脂肪的总量会影响患癌风险。

9.什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膳食纤维是指多种人体不能消化的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干燥豆类、蔬菜、全谷类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膳食纤维可进一步分为“可溶的”(比如燕麦麸、豌豆、豆类和洋车前子纤维),和“不可溶的”(比如小麦麸、水果皮、坚果、种子和纤维素)。膳食纤维可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尤其是结直肠癌。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一作用是由膳食纤维还是高纤维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产生的。因此,ACS建议人们食用全谷类、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来帮助降低癌症风险,但并未明确建议服用膳食纤维补充剂。

10.吃鱼能预防癌症吗?

鱼肉富含ω-3脂肪酸。一些动物实验发现ω-3脂肪酸可以阻止癌症的形成或减慢癌细胞的生长,但是尚不清楚这些脂肪酸是否会降低人类的癌症风险。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但是有些鱼类(比如剑鱼、金枪鱼、方头鱼、鲨鱼和大耳马鲛)可能含有较高含量的汞、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及其他有害物质。一些研究还发现,人工养殖的鱼类比野生鱼类含有更多的有害物质。

11.什么是叶酸?叶酸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叶酸是一种天然的B族维生素,很多蔬菜、豆类、水果、全谷类和强化早餐谷类食品中都含有叶酸。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研究表明,缺乏叶酸可能会增加人们患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对饮酒人群来说尤其如此。然而,自1998年以来,美国的强化谷物制品中都添加了人工叶酸,所以大多数人都能从饮食中摄入足够叶酸。一些研究表明,叶酸补充剂会增加人们患前列腺癌、高级别结直肠息肉和乳腺癌的风险,并且大多数人都能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叶酸。有鉴于此,摄入叶酸的最佳途径就是食用蔬菜、水果和强化谷物制品或全谷物制品。

12.大蒜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大蒜和其他葱属植物中含有的葱属植物化合物对健康有益的说法广为流传。针对大蒜能否降低癌症风险的研究正在进行,一些研究表明大蒜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大蒜和其他葱属植物可以被列入到能够降低癌症风险的推荐蔬菜目录当中。目前尚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葱属植物化合物补充剂能降低癌症风险。

相关推荐

怎么会得直肠癌

1、结直肠慢性炎症:专家称,结直肠慢性炎症是导致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常见因素,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2、结肠息肉:据了解,结肠息肉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直肠癌,需要引起注意,及时治疗,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

直肠癌的常见病因都有什么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部分肯定因素却是存在的,首先就是遗传的特点,这种因素绝大多数癌症都具有,其次方面就是饮食,以及环境两个因素。其中饮食是重点,主要就是指脂肪摄取量过多。下面就直肠癌的病因进行具体介绍: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

为什么会得直肠癌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随着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越来越多,直肠癌的发病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一: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直肠癌的致

直肠癌并发症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2.直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

不明原因贫血是结直肠癌先兆

一些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其中贫血及消瘦、乏力等症状被列为结直肠癌的诊断依据之一。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到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结直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塞等。其中,贫血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也是早期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预防结直肠癌应从生活细节做起。均衡饮食,多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运动少等等等原因都造成了直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直肠腺瘤癌变:直肠腺瘤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

直肠癌的致病因素

直肠慢性炎症引起:直肠慢性炎症是直肠癌的一大病因,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直肠腺瘤癌变:直肠腺瘤癌变是引发直肠癌的直接原因。饮食与致癌物质: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变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哪些

直肠癌是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直肠癌的高发,所以人们对直肠癌都比较关注。直肠癌的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现在具体讲解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预防直肠癌。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2、直肠

引起直肠癌的因素有哪些

1、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2、直肠腺瘤癌变:直肠腺瘤癌变,发生直肠癌。3、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

​久坐不动易患“办公桌工作癌”

近期发布的一份白领健康调查显示,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导致32%白领存在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相关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肿瘤的网络搜索和问询逐渐成为热门。消化道肿瘤“凶猛”公众误区重重公众对消化道肿瘤的恐惧不是没有道理。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的发病率在我国的确呈每年高速递增的趋势:我国每年有超过22万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约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人数的18%;且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每年递增4.71%,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