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怎么应对出汗多方法
老人怎么应对出汗多方法
按出汗时间分:
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运动时出汗很多是什么问题
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缺钙。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预防
对于中暑这种疾病,生活中防大于治。夏季室外工作者应避开10:00-15:00高温时段,行人应做好防护措施,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尽量选用棉、麻、丝衣物,不穿化纤类衣服,以利于大量出汗时散热。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高温季节应减少外出活动。家中常备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每天多喝水,每天保证1.5-2升的饮水量,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出汗多时及时补充淡盐水。
出汗多怎么办
天热出汗多,大家都知道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可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质却不太注意。
一般情况下,每天由汗液中丢失的钙仅15毫克,这对人体来说无关紧要,可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的钙要在100毫克以上,这就不可忽视了,因为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导致患者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还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所以,在夏季出汗多的情况下,应该注意补充钙质。虽然不需有意识地服用补钙药物,但应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牛奶、豆制品、虾米皮、海带、鱼、骨头汤及绿叶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男人流汗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男性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是正常现象。但汗多就不正常了。这或许是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有关,同时还取决于人体本身汗腺,运动前是否饮水等因素。 现代的人们长期处于恒温环境中,汗腺几乎都被闲置了,即使在夏季,也不经常出汗。对此不少认认为,锻炼就应要挥汗如雨,才能达到健身效果。
2、不少人认为,锻炼后要大汗淋漓,如果没出汗,就达不到健身的目的。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出汗多少因人而异。首先,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其次,出汗多少还取决于体液含量,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会比一般人更多些。
3、体液的多少由体脂的含量决定,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胖人的体液比瘦人反而要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因此,一般胖子在运动后不久就会觉得很疲劳。
4、运动前是否饮水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再者,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汗自然就较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因此,出汗多并非意味着锻炼效果就好。一些出汗不多的运动,例如散步、骑车,同样能起到预防或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
出汗的好处与坏处有哪些呢
人出汗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如果一个人长期都没有出汗又会怎样?是不是流越多汗就越好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认识,有的人很容易流汗,有的人不会流很多汗,这个原因很是复杂,关系都太多的生理知识,但是具体的好处与坏处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那么针对出汗的好坏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关。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忽略。
排毒
人体的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物的主要方式有:大小便和流汗。人体每天都会分泌大量的代谢物质,各种毒素也随之产生,身体里,尤其是血液里有很多的毒素,不可能
经由大小便派出,就必须依靠出汗来排泄了,如果不能及时排出,积压久了那就坏事了,湿气啊神马的就会随之而来。如果能够每天坚持运动流汗,那么我们的汗毛孔便会自动打开,仿佛开窗通风换气一样,体内及体表的毒素污物便会通过汗液而排出,并将体内的有害细菌杀死,给人体内部来一次大清扫,使人体其它内器官免遭毒素的侵扰,同时也美化了肌肤(谈到美化肌肤这点呢,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皮肤的主要任务就是排汗,毛孔中一天下来总会有那么一些小灰尘或者细菌,流汗时自然能把这些有害物冲刷掉,清洁毛孔,这个可比用洗面奶来得更高效!总不出汗的人的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就会容易长痘痘和粉刺,黑头)。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体运动出汗后而感到神清气爽的根本原因。打个形象的比方,一块吸了水的海绵,表面如果蒙了一层灰尘,如果我挤它一下,水会流出来,表面和小孔里的灰尘自然也就会跑出来。
排出热量
人体内的热量来源于我们的食物和外界的热源,体内的热量积压久了,不排出来,肯定就会上火或者发烧,流汗呢,是可以带走相当大的一部分热量的,众所周知,汗液的额蒸发会吸热,也就是吸走我们体内多余的热量。举个例子,夏天气温高,体内积蓄的热量也就很多,但人们很多人会长时间的在空调房里待着,又不会有意识的去流汗,造成人体毛孔闭合,体内淤积的邪毒得不到疏散,所以夏天体内就会积攒很多的热量,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功能变差,到了秋天,气温降低,热量得不到释放,风邪入侵,就很容易感冒了。
坏处:比较粘灰,要勤洗澡,还要注意皮肤炎!
微量矿物质流失比较快,请别挑食,或者平时补点小药丸!
特别要注意排汗量,太多了人会虚脱!
以上所讲述的是出汗的好处与坏处,出汗是人体因为周遭环境温度上升,为了不使肌体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人体皮肤下边的汗腺分泌体液,使其蒸发带走体内过高的温度,从而保持体温正常的一种方式。 出汗多少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担心。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少进行少量出汗排毒,希望大家坚持来做运动才好。
老年人要有三个灭火器
人过六十,随着身体功能衰退,社会交往、角色地位改变,老人的脾气也开始出现了变化。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情绪有这样一些特点:更倾向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发脾气,但情绪一旦被激发,常较为猛烈,持续时间也较长,一时难以平静;他们的情绪多偏向积极乐观,但也容易产生失落、疑虑、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心理;让老人情绪暴发的原因多与生活基本需要有关,而不切实际的情感诉求明显减少……
面对出现的情绪变化和呈现出的脾气特点,老人应摆正心态,积极应对,常备三个“灭火器”。一是停止胡思乱想,要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要一不满意就责怪他人,也要站在对方角度想想。例如老陈应考虑到老伴为了家人忙里忙外,楼上楼下跑没有闲着,一次两次忘了也很正常,并不是故意耽误。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在不满、愤怒的情绪里,像老陈就可以想想:与其和老伴争论,还不如自己下楼取回来,或让其他要回来的家人上楼时捎上来。三是避免正面冲突,通过其他渠道适当地宣泄,如写日记或向老同学、老朋友倾诉一下,在将情绪变成文字或声音的过程中,无形地就会降下火来。
怎么应对出汗多方法
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居家调理产后盗汗4要点
1、多补充饮水和盐分
新妈咪虚汗多时,水分和盐分丢失很多,一定要及时补充,必要时还应补钙,以免造成体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切不可惧怕出汗而减少汤汤水水的摄入,否则会影响到哺乳,甚至影响到乳腺的健康。
2、适当增加运动
除了服用药物和食疗,爱出汗的新妈咪还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和锻炼。四肢肌肉的运动,有助于新妈咪增强脾胃功能和改善循环。气虚的新妈咪虽然运动之后出汗增多,但也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运动,只要注意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爽的衣物,避免直接吹风,即可阻止外邪的侵袭。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心情愉悦
自己带宝贝的新妈咪,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与宝贝同步,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规律的生活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得到逐渐恢复,减轻异常出汗。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也助于好转。
4、产后出汗多需要防缺钙
人们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婴儿枕秃是不是缺钙 头部发痒易导致婴儿枕秃
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脑袋跟枕头接触的地方容易发热出汗使头部皮肤发痒,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痒,又不能用手抓,所以会左右摇晃头部来应对出汗而发痒的问题,而经常摩擦后,枕部头发就会被磨掉而发生枕秃。
老年人出汗多偏方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 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 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老人容易出汗吃什么药
老人容易出汗吃什么药
1、老人容易出汗吃什么药
平时注意规律作息,不要经常熬夜,饮食上多吃点甲鱼、枸杞子、木耳等来食补。自汗症状多是气虚原因引起,建议吃些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和玉屏风散调理看,一般疗效是不错的。经常虚汗可能是体虚自汗了,中医看来属于气虚的原因,可吃些黄芪服液来治疗。
2、老人易出汗的原因
一般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以下几种情况就不正常了:睡觉时出汗明显增多,非高温非运动是明显出汗……这是虚汗.中医学认为气虚引起自汗,阴虚引起盗汗.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汗出增加,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那就看看具体是哪样的情况吧,不过现在天气太热,也许出汗是正常的,不要太担心
3、老人突然出汗的办法
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当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干、皮肤潮红、心悸等副反应。
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用药前应先将腋部擦干,每晚睡前外搽,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于5%明矾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对足跖多汗者应勤换袜子,穿透气及吸水性好的鞋。
电离子透入疗法用自来水及直流电作电离子透入疗法适用于多汗症。除上述方法外现在对多汗症的治疗,大多是针对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如用外科手术,结扎交感神经,消除交感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功能,以达到减少流汗的效果。手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老人应对出汗多的方法
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治老人出汗的食疗方
黄蓍粥,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用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百合粥,功效,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浮小麦饮,功效,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用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小麦山药汤,功效,补气敛汗。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用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怎么饮食应对出汗异常方法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然而,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了。出汗异常中医称“汗证”,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或伴随症状,比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此外,罹患重病、手术后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营卫之气运行,与肺、脾关系密切,如脾肺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就会在没有运动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自汗”。根据不同特点,自汗可分为3种类型,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气虚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平时可以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