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一、蛋白尿:正常成人每天尿蛋白质排泄量不超过150mg。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异常所致。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性滤过作用,能有效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小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影响蛋白滤过的因素可能有:
1、蛋白质分子大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对某一物质的清除与该物质的有效分子半径成反比,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滤过越少或完全不能滤过。一般情况下,分子量在6万~7万道尔顿的血浆蛋白质(如白蛋白)滤过较少,分子量大于20万道尔顿(如α1脂蛋白等)不能滤过,而分子量较小(小于4万)的血浆蛋白,如溶菌酶、β2-mg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等,则可自由滤过。这种滤过作用因蛋白质分子量不同而异的屏障作用,称为分子选择屏障(机械屏障)。这种屏障作用是由肾小球滤过膜的超微结构决定的。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肾小球基底膜(GBM)和上皮层组成。内皮细胞间的间隙为40~100nm,血浆中全部可溶性物质(包括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均可通过;GBM由内疏松层、致密层和外疏松层组成,GBM上有滤过,孔半径为3.5~4.2nm,形成一层粗滤器,可允许部分白蛋白(分子半径3.7nm)和转铁蛋白通过。上皮层:上皮细胞的足突之间有裂隙,其上有隔膜,上面有小孔,孔径为4×14nm,形成一层细滤器,使比白蛋白较大的分子不能滤过。
2、蛋白质带电荷情况:肾小球基底膜的内层、外层,肾小球血管袢的内皮、上皮细胞表面及系膜基质含有丰富的氨基多糖成分(硫酸肝素)和涎酸,两者均使肾小球滤过膜带阴电荷,构成了静电屏障。通过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带阴电荷蛋白质清除率最低,而带阳电荷者清除率最高。研究证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基膜涎酸成分明显减少,使带阴电荷的白蛋白滤过出现蛋白尿。肾小球阴电荷场除有静电屏障外,还有维持细胞形态和毛细血管结构的功能。因此,临床上单纯静电屏障作用丧失者少见,多伴有组织结构功能异常。
3、蛋白质的形态和可变性:由于上述肾小球机械屏障作用,使排列疏松呈线状形态的分子较排列紧密呈球形的分子更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4、血液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与肾小球内压和肾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入球小动脉血浆流量下降和膜两侧静水压代偿性增高,是肾小球损害时普遍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此时单个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出球端的蛋白浓度高于正常,使血浆蛋白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弥散增加。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使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亦可增加蛋白漏出。
电荷屏障异常(如微小病变)主要导致白蛋白漏出,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在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无异常,但用特殊染色技术,可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阴离子明显减少。白蛋白清除分数增加,可反应电荷屏障缺陷的程度。机械屏障异常,如膜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或伴有GBM生化、结构改变的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遗传性肾炎等均可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使所有的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即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二、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见于大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即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0g/L以下。其主要原因是尿中丢失白蛋白,但二者并不完全平行,因为血浆白蛋白值是白蛋白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的结果。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1、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在低蛋白血症和白蛋白池体积减少时,白蛋白分解率的绝对值是正常的,甚至下降。肝脏代偿性合成白蛋白量增加,如果饮食中能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及热卡,患者肝脏每日可合成白蛋白达20g以上。体质健壮和摄入高蛋白饮食的患者可不出现低蛋白血症。有人认为,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肝脏合成白蛋白方面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2、肾小管分解白蛋白能力增加。正常人肝脏合成的白蛋白10%在肾小管内代谢。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近端小管摄取和分解滤过蛋白明显增加,肾内代谢可增加至16%~30%。
3、严重水肿,胃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呈负氮平衡状态。年龄、病程、慢性肝病、营养不良均可影响血浆白蛋白水平。肾病综合征患者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增加,而血浆白蛋白没有增加或虽有增加但甚少,而在严重营养不良者,如果同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则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浆白蛋白浓度增加。如果限制蛋白摄入,则尿蛋白会减少,而且血浆白蛋白水平多无改变或虽有则甚微。因此对肾病综合征病人的饮食蛋白摄入量的控制便有了新概念。
由于低白蛋白血症,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会有所减少,因而血中游离的药物水平升高,即使常规剂量也可产生毒性反应。低蛋白血症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TXA2)增加,后者可加重蛋白尿和肾损害。
三、水肿:水肿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然而例外的情况并不少见。机体自身具有抗水肿形成能力,其调节机理为:
1、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同时,组织液从淋巴回流大大增加,从而带走组织液内的蛋白质,使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同时下降,两者的梯度差值仍保持正常范围。
2、组织液水分增加,则其静水压上升,可使毛细血管前的小血管收缩,从而使血流灌注下降,减少了毛细血管床的面积,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下降,从而抑制体液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逸出。
3、水分逸出血管外,使组织液蛋白浓度下降,而血浆内蛋白浓度上升。鉴于淋巴管引流组织液蛋白质的能力有限,上述体液分布自身平衡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血浆胶体渗透压进一步下降时,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无法调节至相应的水平,两者间的梯度差值不能维持正常水平,才产生水肿。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血容量正常,甚至增多,并不一定都减少,血浆肾素正常或处于低水平,提示肾病综合征的钠潴留,是由于肾脏调节钠平衡的障碍,而与低血容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无关。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生不能仅以一个机理来解释。血容量的变化,仅在某些病人身上可能是造成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的因素,但不能解释所有水肿的发生,其真正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很可能是与肾内某些调节机制的障碍有关。
四、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时脂代谢异常的特点为血浆中几乎各种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血浆总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明显升高,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浓度可以升高,正常或降低;HDL亚型的分布异常,即HDL3增加而HDL2减少,表明HDL3的成熟障碍。在疾病过程中各脂质成分的增加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一般以Ch升高出现最早,其次才为磷脂及TG。除数量改变外,脂质的质量也发生改变,各种脂蛋白中胆固醇/磷脂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比例均升高。载脂蛋白也常有异常,如ApoB明显升高,ApoC和ApoE轻度升高。脂质异常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病程及复发频率明显相关,长期的高脂血症可在肾病综合征进入恢复期后持续存在。
五、血中其他蛋白浓度改变:肾病综合征时多种血浆蛋白浓度可发生变化。如血清蛋白电泳中α2和β球蛋白升高,而α1球蛋白可正常或降低,IgG水平可显著下降,而IgA、IgM和IgE水平多正常或升高,但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同原发病有关。补体激活旁路B因子的缺乏可损害机体对细菌的调理作用,为肾病综合征病人易感染的原因之一。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Ⅶ、Ⅹ可升高;血小板也可轻度升高;抗凝血酶Ⅲ可从尿中丢失而导致严重减少;C蛋白和S蛋白浓度多正常或升高,但其活性降低;血小板凝集力增加和β-血栓球蛋白的升高,可能是潜隐的自发性血栓形成的一个征象。
肾病综合症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1、肾病综合症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1.1、治疗方法不同费用不一样
肾病综合症的治疗费用没有一个标准的数字,因为它有多种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费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采用中医治疗,可以调节肾脏功能,但是治疗效果非常缓慢,不过费用低;而选用西医的激素治疗和透析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是却需要终身透析,而透析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再就是换肾治疗,手术费用高,并且终身要服用抗排异药物。所以说要想知道肾病综合症治疗费用,就需要看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1.2、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个人体质不同等也会影响价格
肾病综合症治疗费用除了受到治疗方法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地区、医院等一些外在因素的限制。每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不同,治疗肾病综合症的费用自然也会有差异,再就是医院,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的治疗费用也是不一样的。另外患者的体质也有很大关系,体质好的患者病情控制的好可能花费就低,反之就高。
2、什么是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3、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3.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3.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降至<30g/L。NS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肝脏代偿性合成和肾小管分解的增加。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此外,NS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据悉,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有很多种,但是无论哪种肾病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肾病综合症的症状,以至于在患病时,忽视病情,耽误治疗的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的现象。对此,权威肾病专家做出了介绍。
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1水肿:常以眼睑开始,继而双下肢,重者出现全身水肿,甚至胸、腹腔积水。
2高血压:高血压是肾实质疾患的重要并发症,故正确处理高血压已成为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3贫血:其原因有些是血尿失血所致;较多是由于肾损害影响了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萎黄、全身无力、毛发干枯等症状。
4蛋白尿:肾小球损害时,尿蛋白可异常地增加。
5血尿:血尿提示可能有严重泌尿系统疾患,包括恶性肿瘤。值得提出:纵使血尿轻微、间歇出现及全无症状,亦应予以足够重视。
据了解,肾病综合症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治疗很可能导致肾衰竭,而且影响抗体的形成,患者很容易受到其它疾病的危害,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的采取正规的治疗,才能遏制疾病恶化,逐渐恢复健康。
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简称“三高一低”)。老年人患肾病综合症,以继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多见,由于其它疾病损害所致,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淀粉样变,或伴有恶性肿瘤。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肾脏本身的疾病。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各型肾炎演变成肾病综合症。
2.毒物、药物与过敏所致。如有机或无机汞中毒,金属剂中毒,植物毒素中毒,昆虫咬伤,毒蛇咬伤,花粉过敏,疫苗过敏,药物过敏(如磺胺、青霉胺等)。
3.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恶性高血压等。至于这些疾病为什么会引起肾病综合症,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其发病内可因脾、肾二脏阳虚、气虚或功能不足,外可因风寒湿邪侵袭而诱发。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肾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发为水肿。
小孩肾病综合征的类型
一般而言肾病综合症分为三大类型,即先天性肾病综合症,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和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1、先天性肾病综合症
一般发生在出生1岁以内、特别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这种小儿的母亲怀孕期间常有妊娠中毒症、早产、胎盘大或小儿在出生前已有病。对于先天性肾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这种病的小儿在出生后1年内死于感染。
2、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原发性肾病病因不明,按其临床表现又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肾病二型,其中以单纯性肾病多见。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常合并高凝状态,且易并发感染。
3、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就是继发于其它疾病之后的肾病综合症,可见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等。90%以上小儿时期的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怎么治效果好
1、进行活血化瘀,肾病综合症患者会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疾病在临床表现出与中医瘀血类似的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因此,瘀血的存在,也还是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患者,水肿难以消除的重要因素。这是方法也是常见的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方法。
2、进行严格控制感染,由于肾病综合症极易有合并感,感染的存在又会伴随着抗原抗体的反应,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肾病综合症反复发作。其次要配合中药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清除感染灶。这种方法同样也是常见的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方法。
3、进行调理脾胃,纠正低蛋白血症也是我们常见的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方法。肾病综合症患者会长期的低蛋白血症,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因此,纠正血浆蛋白低下亦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关键的步骤。对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浆蛋白低下的治疗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是可以从中医调理脾胃来着手进行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采用益气健脾药等,使脾能健运,便溏、腹泻等症得到控制,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减少,同时改善患者食欲,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吸收,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二是,由于病人应用免疫抑制,克伐脾胃,以致脾胃失和,纳食减少,甚至呕恶。
肾病综合征能不能早点住院治疗
1 肾病综合征可以根据患病原因的不同,把这种疾病分为三类,这三类是原发性的,继发性的还有遗传性的。另外有的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有可能在治疗期间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要尽量预防并发症。
2 得了肾病综合症的病人在治疗时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在众多的临床表现中,大量蛋白尿是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除了这些,病人还会水肿以及高脂血症,有的病人也可能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3 有的患病比较轻的病人,没有尽早住院的必要,因为患有肾病综合症的病人在轻度时,出现水肿或者是低蛋白血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并且饮食方面多注意一下,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中医看肾病综合症的病因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病情易反复的病症,它并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最基本的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肾功能损伤与其它肾病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轻微,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没有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逐渐加重,肾病综合症患者的病情就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肾病综合症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原因比较多,最为常见病因是由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感染及药物等引起的。
从中医上讲,肾病综合症属于水肿、腰痛、尿浊等症的范畴,而且中医认为肾病综合症的发生与患者劳累过度、久病误治、体虚以及饮食不洁等诱因有关,这些诱因使肺、脾、肾功能失调,引起脏腑气血阴阳不足,导致人体内代谢紊乱从而形成肾病综合症。
对于肾病综合症的病因我们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再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后,认为肾病综合症的产生是因为人的本能受损,人的本能中包含有强大的防御和免疫能力,当人的本能受损时,这种强大的防御和免疫能力也会跟着受损,当遇到劳累过度、感冒、体虚以及饮食不洁等诱因后,人体就会百病丛生,当损伤到肾功能后,人就会得肾病。而引起人的本能受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期的疲劳、情志失调(心情不好、忧思郁怒等)、作息与饮食不规律等。
肾病综合症复发前兆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临床特点: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肾病综合症的复发征兆--具体如下:
征兆一、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症状的出现是诊断肾病综合症的可靠指标之一,是最常见的肾病综合症的症状。
征兆二、高度水肿,是常见的肾病综合症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症病人,肾炎肾病综合症、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等等,几乎所有肾病综合症病人都可在临床上出现程度不同的浮肿,水肿以面部、下肢、阴囊部最明显。肾病综合症病人身体水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或一直伴随疾病时肿时消。当病人遭遇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后,浮肿常使复发或加重,甚至可出现氮质血症。
征兆三、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病人脂类代谢异常,导致病人血浆中几乎各种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也是常见的肾病综合症的症状。
征兆四、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症病人体内丢失大量白蛋白,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多在30g/L以下,此时很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这也是肾病综合症的症状。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您对肾病综合症的复发前兆,都清楚知道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患上肾病综合症,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水肿,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所表现出的水肿情况也不同,所以,不要忽视了水肿。
哪些是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一、会不同程度的伴有水肿的发生
水肿是由于患者血液内的血流减慢、缺氧,给患者造成了局部的肿胀,这是是肾病综合症比较明显的症状之一,在肾病综合症的早期症状之中,也是最主要的一种。一般来说,肾病综合症的早期症状之中,水肿的出现,主要是在下肢以及脸部等部位。到了疾病的中后期,才会蔓延到其他的部位去。
二、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病综合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在进行肾病综合症的诊断之中,高血压,也是比较有效的判断依据之一。尤其是在早期肾病综合症症状并不是很明显的时候。
三、出现蛋白尿的现象
蛋白尿是由于肾脏的过滤功能衰退,造成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多,使体内大量的蛋白丢失,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蛋白尿一般表现为尿液多的泡沫。而且,这些泡沫,不会在短时间之内消失。这些泡沫的出现,就是由于尿液之中有蛋白质成分所形成的。也是分辨蛋白尿的主要表现,希望大家在平时应当的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