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每天都尿床,原来都是我的错!

宝宝每天都尿床,原来都是我的错!

首先,要请安安妈放宽心,宝宝5周岁以后每周至少发生一次尿床事件(偶尔一次的尿床不包括在内),才算是遗尿症。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最多见,继发性多由于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统或者全身性疾病引起。有部分3岁左右的儿童不能控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而出现不稳定膀胱,表现为白天尿频尿急,偶尔尿失禁和夜间遗尿。但是比较少见。

大部分宝宝在2岁或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两岁甚至两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会常常尿床。不过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算不上遗尿症,父母不用太担心。这是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脑干、大脑皮质对脊髓控制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并逐步加强,也就慢慢地告别尿床史。

尿床后,妈妈不该做的事

每次安安尿床后都有一大堆的床单、衣服要清洗,真是给我乱上添乱,为此我很感郁闷。可是宝宝还这么小,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警示:

尿床不是宝宝的错。3岁以下宝宝的尿床多数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宝宝并不是有意而为。因此,在宝宝尿床之后,妈妈要知道——

1 不要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 不要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 不要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从容面对尿床宝宝

你的宝宝多大了,你还在为尿床的宝宝头疼吗?其实,引起尿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可以经过家庭调理加以纠正,从容面对尿床的宝宝并不难。

案例1

壮壮两岁半了,白天大小便自理得很好,但到晚上睡着后就难以控制了,如果半夜不叫他小便,他几乎每天都会尿床,半夜妈妈常常与他进行“斗争”,有一个晚上就给他换了四身衣服。壮壮其他方面都优于一般宝宝,就是尿床让妈妈头疼,听奶奶说他爸爸小时候尿床到7岁,妈妈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尿床也会遗传吗?

案例2童童快6岁了,活泼可爱,但就是有一件事情难于启齿:每天晚上都尿床。特别是白天玩累了,晚上睡觉就尿床了,而且尿湿了都不知道,这尿片一洗就洗到孩子6岁,爸爸妈妈可笑不出来了……

专家提示

通常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妈妈不要着急,这种现象仍然是正常的。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和训练。大多数宝宝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这种情况就应该到医院就诊了。

宝宝尿床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

父母中有一人有遗尿史者,宝宝发生遗传性遗尿的几率为44%,若父母皆有遗尿史则遗传几率为75%。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

疾病及生理因素

蛲虫症、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遗尿,但因病引起的遗尿所占比例较小。

精神因素

包括宝宝白天玩耍过于疲劳;兴奋过度,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心情焦虑、紧张不安;晚上睡觉前听恐怖故事;偶尔一次尿床后受到父母呵斥甚至体罚等。

排尿习惯训练不当

没有给宝宝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有的妈妈给宝宝使用一次性尿布的时间过长,以至于不能让宝宝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半夜叫宝宝撒尿时宝宝并没有真正清醒,就容易养成迷迷糊糊撒尿的习惯;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而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小便,这样宝宝就不容易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宝宝睡眠过沉

一般来说,尿床的宝宝晚上都睡得很深,不易叫醒,甚至尿床都不知道。当膀胱中有尿时,尿意在睡眠中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而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的命令,因此有的宝宝夜间尿床前常常做梦找厕所。 环境因素 包括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宝宝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等都会造成宝宝尿床。

怎样对待尿床的宝宝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宝宝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宝宝而言,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尿床的因素,宝宝尿床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减轻心理压力

经常尿床的宝宝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应从培养宝宝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对待尿床的宝宝,不要责备、恐吓,那样只能使宝宝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宝宝的心理负担,一旦宝宝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宝宝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

掌握排尿规律

入睡后宝宝排尿往往是有规律的,多数宝宝是在睡熟后2~4小时出现排尿。 聪明的妈妈掌握了宝宝的排尿规律后,应提前一些叫醒宝宝排尿。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也会影响宝宝睡眠。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1、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

2、宝宝的卧具应干爽舒适,被褥不宜过软过厚。

3、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睡前用热水洗脚也有助于减少尿床。

4、睡前不要给宝宝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宝宝。

5、临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晚饭要少喝些汤水,不要吃含水量 多的水果。

6、白天不要让宝宝玩得太兴奋,户外活动要节制,每天坚持午 睡1~2小时,使夜间易于叫醒。

7、白天可训练宝宝有意控制排尿的能力,如当宝宝要小便时, 可酌情让其主动等几秒钟再小便。

8、要设法让宝宝侧卧睡觉,减少对膀胱的压迫,增强排尿的控 制力。使宝宝侧卧睡觉的小方法:用两条柔软的长毛巾扎在宝宝腰部,毛巾两头连结在一起,使结头在背、腹各有一个。这样宝宝平睡或趴睡都会感到不舒服,自然会侧卧睡觉。

专家提示

夜间一定要叫醒宝宝,让他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冬天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还有些妈妈,给男宝宝套上尿壶,女宝宝铺上防湿褥垫而放任自流,这样做都会加重尿床。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宝宝饿了的四大表现

表现一 宝宝哭闹

如果没有吮吸到足够的奶汁,宝宝就会哭闹哭闹不休,就算喂些菜汤或者果汁都不管用。饥饿性哭闹的宝宝在吸奶时,会表现得很急迫。

Tips:虽然宝宝饿了,会哭闹,但是哭闹并不等于饥饿。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铭记:不要宝宝一哭就喂,那样也会喂多,宝宝哭闹的原因可多着呢,一定要找到哭闹的原因,不要全赖到饥饿头上。

表现二 体重不增

如果宝宝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变慢或者停滞时,妈妈可要注意啦。建议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带上宝宝去医院做个全面体检,因为这可能与宝宝营养不足有关。

表现三 大小便次数减少

如果宝宝每天尿湿的尿布不到六块(不要用“尿不湿”),你可别开心宝宝在帮你省钱啊。因为尿色深,气味重,大便次数少,量也少,往往提示宝宝奶量摄取不足。

表现四 睡眠质量差

如果宝宝出现睡眠浅,易于惊醒,常常无故哭闹,表示他们要妈妈喂奶了。他的“婴语”就是:我饿了。

宝妈必看宝宝一岁内的常见病都在这

1、宝宝刚出生一周内,因为肚脐出脏东西,我和家里人都紧张坏了,带着去医院,医生说没事,脐带刚刚退掉,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慢慢就好了,怪我们平时给消毒的时候不够彻底,每次消毒的时候生怕弄疼了他,都是只擦拭表面,去医院大夫给彻底的清理了一下,回来后我们用棉棒给擦拭消毒的时候,注意往里面清理一下,不到一周就完全没有异样了。

2、宝宝一个月的时候,脸上起满了湿疹,当时心里很焦虑,也不知道痒不痒,宝宝难受不难受,于是就给医院打电话,原来起湿疹几乎每个宝宝或多或少的都要经历,关键不要让宝宝太热,越热起的越厉害,我家宝宝是冬天出生,家里暖气温度都达到23-24度,生怕宝宝着凉,穿的也挺厚,所以就起了很多的湿疹。知道后平时不要捂着他,湿疹慢慢的就消了,刚退的湿疹摸上去很粗糙的感觉,我都没有管他,时间长了就自然恢复了。

3、一个月的宝宝肚肚也非常不好,我家宝宝每天大便多的时候都达到10次一天,有时候放屁都能带出点大便,听了妈妈的话,在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把尿布给温下,我是用了成饮料的大空瓶子,里面装入热水,把尿布温热在给换,效果还不错,肚肚慢慢的就好多了。

4、两个半月的时候,宝宝的肚肚又开始不大便,最长的一次是12天没有大便,可把我急坏了,给他用了开塞露后他才大便,以为他便秘,但是大便不干,粘稠、金黄,咨询了医院的朋友,说只要放屁,宝宝精神好,大便不痛苦,没有异样,应该慢慢就规律了。所以也没有给宝宝吃药,后来我也就不再用开塞露,而是让他自己大便,平时没事就给他揉揉肚子,添加点苹果汁,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很好,不需要太紧张。

5、三个月的时候给宝宝体检,身高62cm,体重5.4Kg,大夫说我家宝宝偏瘦,身高达标,但是体重不达标,这次我没有太着急,宝宝一直都是母乳喂养,偏瘦一点我倒不是很担心,只要他健康就好。当时大夫检查了宝宝的抬头,我家宝宝三个月的时候趴在床上,头抬不起来,看看其他同龄宝宝都能抬头,心里挺着急的,回家后每天都给他练习两三次,不到一周宝宝就能抬头了。

孩子对尿布过敏怎么办

概 述我家的宝宝对尿布尿布过敏,每次一用完 ,小屁股就会通红,还有红点点,可是不用吧,弄得宝宝的衣服上,床上都是宝宝的排泄物这可怎么办。

步骤/方法:1紫草油滴剂3ml~5ml,均匀涂搽于病变皮肤表面。每日3次~4次,疗程7天~10天。

2甾体类固醇外用药物(如糠酸莫米松、派瑞松等)搽于病变皮肤表面。

3每次换尿布时,都要彻底清洗宝宝的尿布区域。有些父母会把棉球、喷水瓶或一暖瓶温水放在宝宝换尿布的地方,以方便清洗。洗完后,要记得把宝宝的皮肤的水搌干,千万不要来回擦。

尿床都是遗尿症吗

国内标准

须符合以下3项:①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反复有不自主排尿(日间或夜间);②遗尿症严重程度:5~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③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遗尿。

国际标准

3岁以内小儿夜间无意识尿床,属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国际一的诊断标准是:5-6岁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两次,再大些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一次,才诊断为遗尿症据临床,16%左右的遗尿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包皮过长等,而90%右的遗尿患者则是由心理因素造成。

孩子一旦患上遗尿症的话,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了。希望上述信息可以帮助到家长朋友们。关注孩子的健康,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加油。愿你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

快生了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妈妈的东西有

1产前检查的保健手册、身份证、现金、医保卡。

2.衣服:住院睡衣三套,部分医院会提供病号服,这样的话,你可以不带。但一定要带好一件短上衣,躺在床上穿,一件长大衣,上厕所和下床穿。衣服的厚度请根据季节需要。大号内裤或怀孕时的内裤4条。哺乳胸罩两个,束腰带一个。溢乳垫若干。

3.妈妈的脸盆两个,洗脸、洗脚,毛巾三条,洗脸,洗下身,洗身体用。小毛巾若干条,擦汗用,妈妈会有大量的汗水。洗pp的也可用大块的纱布,这样比较柔软。

4.梳子,肥皂,八角衣架一个,棉拖鞋两双,一双妈妈用,一双陪客用。

5.妈妈吃饭用餐具一套,带弯头的吸管、杯子(纸杯、妈妈喝水的杯子、给孩子凉水的杯子)、暖瓶一个。吸奶器(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很贵的,奶多的话,用手挤都可以,我用的就是最普通的那种)。

6.餐巾纸、卫生纸、夜用卫生巾,最好用产妇用卫生巾或成人纸尿裤,一定要用柔软点的。

宝宝的东西,分两部分:带去医院的和出院后的。

带去医院的:

1, 湿纸巾两包,宝宝便便后擦,我用下来强生的不错,有的老人说用纱布来洗,但这样会洗掉皮肤上的保护层的,建议用纸巾,纱布的话,一天洗一次还可以。

2,纸尿裤一包,有的医院有的。

3,毛巾毯一条,有时会觉得医院的被子太厚。

4,毛巾或纱布两条,洗脸,洗pp

5, 奶瓶

宝宝出院后用的:

1.床上用品:

小床、睡袋(重要,我宝宝一直用)、毛巾被、浴巾、褥子、小被(根据季节掌握厚度)。

棉尿布20块,不用很多,天气不好和晚上,就用纸尿裤,洗尿布时尿的尿布用滚开的水烫一下,再用清水洗两遍。有臭臭的打上肥皂后用热水烫轻轻搓就好

尿裤,我买了三条,宝宝裤子不会湿了,但因为挺厚的,天气热了,就不好了,说说我的经验吧:把宝宝用过的纸尿裤浸在水里,一头用剪刀开一个口,把里面的吸水珠倒出,洗干净,晒干,就是一个很好的尿裤了,用一周扔掉,再做几个用,很好的。

2.衣服:

新生儿内衣3套、毛衣,棉袄,外衣请根据季节准备。袜子3双,

3.洗浴用品:

洗发精、沐浴露、婴儿油、乳液、婴儿香皂

爽身粉(注意:女婴不要乱用)

婴儿护臀膏(我觉得贝亲的不错)、婴儿湿纸巾

澡盆,沐浴床(很好用的,宝宝躺在上面,很安全)

75%酒精,用来擦洗肚脐。

快生了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是很多产妇都关注的问题,其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产的时候才能让产妇和宝宝得到更好的照顾,首先产妇的用品一定要准备卫生巾、哺乳内衣、收腹带、月子服、并且要放搜心态保持充足的体力,另外宝宝的用品一定要准备充足,要准备宝宝的奶粉、奶瓶、尿不湿、以及宝宝的床上用品小枕头等、另外一定要根据季节多给宝宝准备几身换洗的衣物,最主要的是女性在生产入院时一定要准备好证件。

十个喂养错误 新妈妈常犯的错误

错误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听说宝宝侧睡会造成偏头,俯睡容易造成窒息,所以每次宝宝在我怀中睡着后,我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这样宝宝很安全。”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俯卧时要千万注意不要造成宝宝窒息。

错误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我怕宝宝尿床,每隔几个小时就把宝宝抱起来把尿,有时候宝宝被我弄醒后哇哇大哭,没办法,我可不想他的小屁屁被湿湿的尿布包着,得了红屁股多不好。”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错误3:培养小夜猫

“我怀孕以后习惯每天晚睡晚起,生了宝宝后也还是这样,宝宝也跟着我晚睡,几乎都是晚上12点钟才睡,早上10点钟才起。我想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就够了吧。”

正确做法:让宝宝长高的生长激素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宝宝来说,身高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要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即宝宝睡觉最迟不超过21时,一般以20时前睡觉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关于孩子尿床的误区

孩子已经过了尿床的年纪,为什么还会出现尿床的情况,应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尿床问题呢?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每天起床都要晒被子,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真的是急人,有些孩子上小学了还尿床。其实关于孩子尿床存在9大误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平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入厕训练。

误区三: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四: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五: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我们要多关爱宝宝,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以上就是孩子尿床的几种误区,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了解宝宝,不要盲目的下一些结论,我相信我们的宝宝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新妈换纸尿裤别犯4个错

第一错 纸尿裤长时间不换

据不完全统计,新生宝宝每天要用掉七八片纸尿裤,因为新生宝宝尿尿或便便的次数都比较多。宝宝尿尿之后,纸尿裤内的湿气重、温度高,长时间捂着就会出现红臀或长痱子湿疹。因此,纸尿裤要勤换。

第二错 尿后便后不清洁屁屁

尿液和粪便中的物质有很强的刺激性,残留对婴儿娇嫩皮肤伤害极大,容易因此导致过敏,表现为屁屁皮肤发红、现红斑或湿疹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布疹/红臀。因此,卸去纸尿裤之后,要用温水把宝宝的屁屁洗干净,并用干毛巾擦干。

第三错 从不搽护臀膏

护臀膏是宝宝屁股的护肤品,同时也算半个药用品,涂在在小屁屁上就犹如一层防护膜,对尿液的刺激有隔离的作用,另外还有保湿、抗菌消炎作用。

护臀膏的作用很重要,每次换纸尿裤,在清洁屁屁后都应进行涂抹。

第四错 给宝宝穿不合码的纸尿裤

纸尿裤跟衣服一样,都会根据宝宝体重制定不同的码数。一般分法为NB(初生~5公斤)、S(5~8公斤)、M(7~11公斤)、L(10~14公斤)、XL(12~16公斤以上) ;还有分男女宝宝专用的品牌。

婴儿的成长迅速,体型变化也很快,因此,纸尿裤的尺码也要及时更换,确保纸尿裤的“合身”。若纸尿裤的型号不合适,会令宝宝感到不适,影响活动和睡眠,太松会侧漏、太紧还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在选购纸尿裤时,可优先选择弹性腰围弹力效果好的产品。

孩子尿床,可能是病

遗尿症判断有标准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遗尿方面就可以控制了,但如果孩子5岁以上,每周遗尿2次以上,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那就可以诊断为遗尿症了。

不过如果孩子生病,或外界刺激造成过于兴奋,导致的偶尔尿床,就不算病!

1 孩子总尿床到底有啥危害?

国外有关专家通过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尿床自愈晚的孩子平均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比 正常儿童迟缓,长大后身高、体重平均低于正常人,容易 出现泌尿、生殖等诸多心理生理问题,且多数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内疚、胆怯、紧张等。家长对孩子尿床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2 发现孩子尿床 聪明妈妈不会责骂

遗尿不是孩子的错,有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比如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当然还有一些是心理因素,比如黑夜恐惧、受惊都有可能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遗尿的康复。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因为尿床问题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要一起去解决问题。

3 还有,不要刻意起夜把尿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会尿床,在晚上会刻意反复叫醒宝宝,让宝宝尿尿,即便宝宝不想尿,妈妈还是偏要叫宝宝尿,这是多么让宝宝感到厌烦的事,而且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如果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宝宝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现在有高科技手段治遗尿啦!

相关推荐

换纸尿裤的5个误 换纸尿裤误的方法

误一宝宝脚提太高 有的家长把宝宝脚一提,整个背部都离开垫子,每天都这样做,一天做好几次,非常容易损伤到宝宝的脊椎。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给宝宝换尿布时宝宝脚会乱蹬,好像很不乐意你给他换尿布!其实是家长触发了宝宝的原始反射——踏步反射,从而导致小宝宝乱蹬乱踹。 宝宝红屁股了,不应再用湿纸巾或者纸巾擦拭了,这样反而会加重湿疹的情况。如果需要清洗,最好用清水,洗好后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沾干宝宝屁屁上的水。 成功换完尿布,粑粑妈妈一兴奋就给宝贝来了个“壁咚”,宝宝哇哇大哭!你这顺手一放,可能刺激到了宝宝的惊吓反射,吓得

新生儿日常护理容易犯的六大

误做法1:固定宝宝睡眠姿势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 误做法2:开灯睡觉 担心宝宝怕黑,关灯睡觉会害怕,所以宝宝睡觉的时候一直开着灯。其实,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

如何训练宝宝学会自己小便

一、好习惯培养方案 1、观察宝宝的如厕信号 大多数父母在宝宝2岁左右时就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但也有些宝宝可能要到4岁才能准备好。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如厕信号”,比如两腿夹紧,口头的“嘘嘘”“便便”等,在宝宝准备好之前不要给他施加压力。 2、要大声说出来 刚开始训练宝宝小便,宝宝可能不接受或者不太明白。妈妈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宝宝,并且告诉他:“想小便就要大声说出来。”这一点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也十分有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如厕习惯,就不会因为不敢对老师说而尿裤子。 3、自己脱裤子 教宝宝如厕前,宝宝一定要先

宝宝用尿不湿好吗

尿不湿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免清洗就受到了很多准妈妈的欢迎,大大的减轻了准妈妈的负担。但是在日常一定要选择比较常用的牌子可以很好的减少其他造成孩子身体过敏的情况出现。 纸尿裤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节约了不少时间,方便、卫生、快捷,都是它的特色。爸爸妈妈们可以腾出这些洗尿布的时间,多和宝宝进行亲子互动,增加亲子亲密度。但任何品牌的纸尿裤都不能长时间使用,丫丫网建议妈妈们应该定时或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每次更换的时候,要用湿纸巾或温湿的软毛巾擦拭干净宝宝的小屁股,涂上护臀膏或凡士林油,再换上

孕妈妈要准备什么

一、衣物: 连体爬服:一般网上买的最小的是70码的,从肩到裆34cm左右,比新生儿的尺寸大,不过可以将就穿。孩子长的比较快。分两种,一种是没腿的包屁衣,春秋天可以单穿,冬天可以给孩子穿在里面当内衣;另一种是带腿的,有薄的,也有厚一点的(网上叫日本空心棉或者空气层)。冬天买带腿的比较好。 蝴蝶衣:其实就是改良的和尚服,可以给孩子当睡衣穿。唯一不足的是需要系带子; 胎帽:新生儿因为囟门还没长好,所以冬天最好在家还是给戴上帽子。不要很厚的。一般医院统一提供的衣物套装里应该有两顶。 袜子:不要那种有松紧带的袜套,

如何正确包尿布

你真的会给宝宝包尿布吗? 这个每天必做的事情,几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也许就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爸妈们包尿布时经常犯的误 1、脚提得太高 有些爸妈给宝宝换尿布时,把宝宝的双脚往上一提,几乎整个背部都给拎起来了,一天来个几次,这样是非常伤害宝宝的脊柱的。 注意:抬起宝宝臀部时,双腿离床面不宜超过45度。 宝宝双腿离地不超过45° 2、触碰到了宝宝的脚底 换尿布时如果触碰到宝宝脚底,就会触发宝宝的原始反射——踏步反射,这会让小宝贝乱蹬乱踹,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弄到便便里! 抬起宝宝双腿时不要碰到宝宝脚底。 3、每次

判断新生儿哺乳量的方法

.看次数 1-2个月的新生儿每天需哺乳6-7次,3个月大每天至少哺乳6次。 2.看排泄 每天尿布湿掉6次以上,保证排便2-3次,且比较柔软。 3.看睡眠 能够连续安睡4个小时以上。 4.看体重 体重增长要均匀,宝宝每周体重增加量稳定在0~170克,3个月后增至200克为佳。 5.看神情 没有哪一个妈妈无不希望自己的宝宝反应灵敏、眼睛炯炯有神。如何让宝宝神情健康?新手妈妈们也是煞费苦心。其实,宝宝适当增加哺乳量就可以避免出现生长迟缓、脱水、低血糖、排便少等不良症状。如何做才能提高宝宝的哺乳量?妈妈能否有效增

换尿布的

1误一:宝宝脚提太高 有的家长把宝宝脚一提,整个背部都离开垫子,每天都这样做,一天做好几次,非常容易损伤到宝宝的脊椎。 2误二:手碰到宝宝的脚底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给宝宝换尿布时宝宝脚会乱蹬,好像很不乐意你给他换尿不湿!其实是家长触发了宝宝的原始反射——踏步反射,从而导致小宝宝乱蹬乱踹。 3误三:尿布湿疹了还用纸巾擦 宝宝红屁股了,不应再用湿纸巾或者纸巾擦拭了,这样反而会加重湿疹的情况。如果需要清洗,最好用清水,洗好后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沾干宝宝屁屁上的水。

小孩子尿床怎么办

小孩子尿床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还会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因此父母应该及时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帮助孩子及早不再尿床。 1、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 3、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4、要正确处理好引

夏天到要不要给宝宝把尿

夏天到了,一些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宝宝屁屁受热,就减少了纸尿裤的使用,取而代之是尿片上场甚至是光屁屁。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因宝宝屁屁没有了纸尿裤的坚固防御,宝宝撒尿、拉便便变得备受关注。那个一直争议很大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要不要给宝宝把尿呢?” 每次一聊到这个话题,就会有很分明的两个队伍出现了“坚决反对把尿派”还有“坚决拥护把尿派”。们来看看专家和一些家长的观点。 一、把尿派的观点 @小乖奶奶:宝宝大小便训练越小开始越好,聪明的宝宝不尿裤子。宝宝最聪明,不到1岁就不尿裤子啦。 @洋洋妈妈:夏天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