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补血中药会发胖吗
喝补血中药会发胖吗
补血的中药主要是一些汤剂: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血的中药;
四君子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是补气的;
四物汤: 当归 川芎 地黄 白芍 是补血的;
八珍汤:是以上二方的集合;
十全大补丸:是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成。
生脉饮: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建议服用十全大补加生脉饮,生脉饮的话一般是同仁堂的比较靠谱。另外患者血虚表现比较严重或患有月经不调和其他慢性耗费性疾病者,除重视慢性病的及时医治及其食养外,平常还应重视药补。常用于补养气血的药物主要有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芍、熟地、丹参、首乌、鸡血藤、枸杞子、阿胶、大枣、龙眼肉、乌鸡等。
常用补养气血的方剂有四物中药汤、保元汤、人参归脾汤(丸)、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丸)等。也可利用人参、党参、当归、枸杞子、黄芪、大枣等药食两用品配制成多种药膳(如药粥或乌鸡、鸽子煲等)。另外,还可服用有补血效果的多种西药进行调治。
贫血比较严重的可以采取用一些补血效果好的产品进行调理,这方面的首选有希柏妮血红素。属口服的补血片剂;有条件的朋友可以选择。希柏妮血红素中的氯化血红素成份是从新西兰哈密尔顿的精选牛血中提取。
吃避孕药会发胖吗
吃避孕药有些人是会发胖的,由于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孕激素影响合成代谢(孕激素增高会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妇女体重增加。
调查发现,妇女服避孕药后出现的肥胖多与女性身体素质有关。有的女性本身在服药前已有超重现象,服药后体重明显增加。此外,服药后肥胖与否还与服避孕药的种类有关,如服炔诺酮片,可刺激饱食中枢引起食欲亢进,间接导致肥胖。
一些药物引起闭经、月经延长,可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体内水分明显增加,体重也会增加。当然,服避孕药引起的肥胖只是暂时的,只要停用避孕药或改用其他方式避孕,大多数肥胖者的体重就可以得到控制。
吃补血中药的禁忌
不要过量服用中药、补品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人体生病,需要先找出病因,针对病因,使用正确的中药治疗,疾病治愈,服用补药帮助身体拾回精气,恢复元气。“是药三分毒”,一味再好的中药,超过人体适合的药量都会有毒性。中药治病除了利用草药对人体的特性外,以毒攻毒不可少:用一味或几味中药的毒性先对抗人体疾病,再服用其他中药进行中和。因此,过来服用中药或补药,超过合适药量人体便会中毒,治病不成被药效反噬,伤身伤体。
解决办法:建议服用中药时,经常与中医师沟通评估身体情况,用药量要随着病情变化而改变,避免用药过度。
吃补血中药的禁忌
1、不要过量服用中药、补品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人体生病,需要先找出病因,针对病因,使用正确的中药治疗,疾病治愈,服用补药帮助身体拾回精气,恢复元气。“是药三分毒”,一味再好的中药,超过人体适合的药量都会有毒性。中药治病除了利用草药对人体的特性外,以毒攻毒不可少:用一味或几味中药的毒性先对抗人体疾病,再服用其他中药进行中和。因此,过来服用中药或补药,超过合适药量人体便会中毒,治病不成被药效反噬,伤身伤体。
2.萝卜
专家提醒,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 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 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研究已经证实,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吃紧急避孕药怎样才能不发胖
吃紧急避孕药会发胖吗?
吃紧急避孕药会发胖吗?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药与体重增加有任何必然联系。避孕药所含的成分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不会影响脂肪代谢。大量临床观察后发现,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体重平均值未见明显增加。
吃紧急避孕药后发胖的原因
避孕片含雌激素并不是很大,本身不会使人发胖。引起发胖的因素可能有:
一是精神愉快,因没有了怀孕生育的烦恼。消除了思想负担,心宽自然体胖。
二是长期口服避孕药影响了维生素的吸收,出现一些皮肤反应,食欲改善,促进体重增加但却易疲劳的现象。
吃紧急避孕药怎样才能不发胖?
如何才能避免吃紧急避孕药的危害呢?如何才能不发胖呢?专家提醒吃紧急避孕药者一定要注意营养调节,从饮食中补充易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即多吃蔬菜,豆类、海产品,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少吃咸菜,腌制的食物等。如果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的过程中,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明显的妇女,也可以考虑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吃紧急避孕药会发胖吗?综上所述,避孕药本身并不会引起发胖,引起发胖的原因可能是精神愉悦或者食欲改善,因此担心发胖的女性必须注意饮食平衡,或者采用其他避孕方法。专家提醒,吃紧急避孕药的危害大,尽量避免服用。
女性养气补血中药汤
一、生理期最好的补血汤
女生月经期,最好的补血汤就是四物汤了,连大S都大力推荐哦。四物汤有三种做法,这次教女生炖排骨这种做法,因为味道比较不错,中药味也比较少些。
1、四物汤
材料: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排骨、盐。
做法: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当然是补血调经,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
2、三红汤
材料:
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
做法相当简单,就是一个字 熬。
功效:
这道补血汤,最容易准备,东西容易买到,煮起来也相当简单。更重要的是,补血效果非常好。如果有女性经期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就喝这道汤吧。
3、云耳红枣煲黄鳝
材料:
黄鳝2~3条、云耳3小朵、红枣10个、生姜3片。
做法:
1)云耳、红枣分别洗净、稍浸泡并撕开、去核。
2)黄鳝宰洗净,用热水烫去黏液,洗净、切段,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
3)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
这道补血汤适合经期,主要是因为其能养阴活血,帮助女性调经补血。
其实,这份补血汤的量足以满足3-4个女人,黄鳝、云耳还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对于害怕黄鳝的女孩来说 ,可以请妈妈帮忙一起烧。
二、补血养颜汤
以下这些补血汤主要是为了养颜哦。
1、银耳南瓜补血汤
材料:
南瓜200克、干莲子20克、银耳2朵、红枣15颗、冰糖适量水1000ml 做法:
1)银耳温水泡发约30分钟;南瓜去皮切滚刀块;莲子洗净去苦心;红枣洗净。 2)砂锅水烧开,先放银耳和莲子,小火煮15分钟。
3)放红枣再煮5分钟,最后放南瓜,煮至变软即可。
2、百合白果牛肉汤
材料:
百合、白果各50克,红枣8个,牛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
1)白果去壳,浸去外衣洗净;百合、红枣洗净,并红枣去核。
2)牛肉切为薄片。先把百合、白果、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水量)。 3)武火煲沸,改文火煲至百合、白果熟烂,加入牛肉滚至熟,调入适量盐和油便可。
三、补气的补血汤
有些女性稍微一跑就累得喘气,似乎觉得很气短,那就需要补气补血一起来了,两手都要硬。下面介绍两款补气补血汤。
1、圆肉姜枣煲瘦肉
材料:
圆肉10克、生姜3片、红枣15个、猪瘦肉300克。
做法:
1)圆肉、红枣洗净,红枣去核;猪瘦肉洗净,切块。
2)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
3)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
这款补血汤还有安神的功效,所以对更年期的女性也大有益处。孝顺女儿可以煲汤给妈妈喝。
2、 章鱼干猪脚姜汤
材料:
章鱼干1~2只(约150克)、猪脚2只、生老姜1块。
做法:
1)章鱼干略浸洗;老姜切片。
2)猪脚去毛、甲,洗净,斩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
3)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
4)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
此补气补血汤还健腰膝,所以中年妇女腰酸背疼者,可以适用。另外,章鱼干、猪脚可捞起佐餐用。
儿童营养饮食进补时要注意平衡
四季均可进补
不少妈妈觉得,宝宝进补,喝补汤要在冬天才行。冬天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补季节,但是只要有医生的指导,孩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喝适合他(她)的补身汤。
食疗副作用小
在中医的领域里,常常会用药食进补。用药怎么讲究,当然要听医生的了。所以,只要根据医生嘱咐的去做,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问题。副作用也很少,“辨症施食”对孩子来说,有效安全。
喝补汤不会发胖
有些家长认为喝补汤会发胖,一般来说,食疗的补身汤是不会直接导致“小胖墩”的。食疗的补汤不会直接摄入很多热量,而且中药药材一般不像有的西药那样含有激素,所以不会使孩子发胖。
食补做到膳食平衡
有些家长认为食补就是多喝补汤,其实食补包括许多内容,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做到膳食平衡。如果孩子挑食,补汤喝得再多,食补的效果也不见得好。
注意食物的属性
中医对吃东西的忌口也很讲究,通过食补来调养孩子的身体,除了要注意需要忌口的东西外,还要注意食物的属性。如果孩子体质阴虚,那就不要再吃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如果孩子得的是胃寒症,那么寒性重的食物就不能吃,如某些海鲜等,就易引起急性胃炎。
喝补气血中药拉肚子正常吗
不要太担心,因为有些中成药里面,由于药效成分,往往会引起消化功能,这段时间,你先不要喝,观察一段时间,另外还可以向专家咨询,及时调配药物,在服药期间,不要乱吃东西,要注意科学规范饮食,平时多注意腹部的保暖,如果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还可以服用药物,补脾益肠丸。
一般讲补气血的药是不会导致腹泻的,但每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脾虚的人对某些补药还是会引起腹泻,如果处方是经专业医生四诊合参后开的,不应该会出现这种现象,不知道处方的具体内容很难断言,如果腹泻严重应停服,如果是因为其它原因则要先把腹泻治疗好,受寒感冒也会有腹泻症状的.
通过了解上面这些内容之后,现在你应该知道如果,出现喝中药拉肚子问题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了吧,关注这些常识的了解,那么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自己的身体受到一些不良的因素影响,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健康。
肾虚喝中药会发胖吗
一、肾虚喝中药会发胖吗
补气血以及调和脾胃的中药会使人食欲增加,体瘦的人会胖起来,但补肾的药不会使人发胖。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虚也被公认为“百病之源”,所以调理好肾脏是重中之重,肾脏功健全了,机体的原动力也就自然而然变强了。中药补肾,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能够彻底的提升肾动力,根治男性问题,并且一旦治愈一般不会再复发。
二、补肾的中药材
鹿茸
1、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妇女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筋骨无力等症。成药中参茸三肾粉、龟龄集、龟龄丸等,鹿茸均为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研究,鹿茸含激素、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可增进性腺功能,增强机体代谢,消除疲劳;促进溃疡和创口的再生,加速愈合,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0.6克--3克。
2、山药
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3、淫羊藿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4、肉桂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虚阳浮越。
5、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6、肉苁蓉
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阳痿早泄,妇人宫冷不孕,带下血崩,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老年虚弱,病后、产后肠燥便秘者。根据现代研究,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结晶性中性物质,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抗体形成。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30克菟丝子
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用于腰膝酸痛,遗精,糖尿病,小便不禁,目暗不明等症。成药中滋补健身丸、五子衍宗丸等,菟丝子均为主要成分之一。根据现代研究,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样物质,动物实验有收缩子宫和抗利尿的作用,本品煎汤内服一日量10克--15克。
7、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8、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其功效主要来源于虫草素,虫草素能补益肝肾。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冬虫夏草虽然是一种副作用很少的滋补强壮中药,但直接用于方剂者不多。凡肾虚者最宜用虫草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甚至新鲜胎盘等共炖,成为补益食品,更为有益。
补血中药有哪些
1、阿胶
本品味甘、性平,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为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水经注》即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据研究,阿胶主要是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此外,阿胶还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
2、何首乌
何首乌,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以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味苦、甘、涩,性微温,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另有白首乌,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虽功同赤首乌,但补力较弱。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它不仅为滋补强壮佳品,亦为乌发、悦颜、润泽肌肤之要药。年迈体弱者常服则大有裨益。
3、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4、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5、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6、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7、当归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8、熟地黄
是由于地黄加黄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温,功能滋阴补血。《本经》有“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本草经疏》誉其“补肾家之要药,益阴之上品”。故“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显著的强心作用,特别是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明显。
9、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正如《日华子本草》云:“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临床上常与熟地、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后腹痛等;与甘草同用,对胁、胃脘、腹、头、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10、鸡血藤
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拉损伤等症。
11、桑葚
《中华本草》:“归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本草纲目》记载“桑葚能补五脏,利关节,通血气,安神定志,明目乌发。”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补血中药。服用时,应辨证用药,要分清是一般血虚、肝血虚、心血虚,还是心脾两虚,最好咨询过医生后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