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治疗有方法
慢性肾炎中医治疗有方法
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尚无较满意的方法。有中医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对此别有新意,认为本病属纯虚纯实、纯寒纯热者极少,多数表现为表里寒热虚实错综夹杂,临床治疗以补气摄精,祛毒利尿为大法。现概要介绍其诊治经验。
1.基本病机:脾肾气血亏虚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
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中医学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从临床看,调治肺脾肾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析,绝非水肿证所能概括。
(1)表里夹杂: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淡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此与中医学的“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的症状。
(2)寒热错综: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色淡白、肢冷神倦、脉迟、苔白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应注意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这一重要病理因素。从临床表现分析,常见的咽痛、小便混浊、尿少、血尿、血压偏高、头痛、鼻衄等,均属火热内蕴之征象。近代临床医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3)虚实并存: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人血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因此,气血精皆匮乏,此属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等,此属邪实。《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专家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可以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
2.治疗大法:表里合治、寒热兼施、利涩同用、补泻并投
(1)表里合治
慢性肾炎常随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加重,故临床既有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表证,又有浮肿、高血压、腰酸、眩晕等里证,治疗可采用表里合治法。专家常选用羌活、白芷、紫背浮萍、苍耳草、蝉蜕、黄芪、黄柏、漏芦、半枝莲、生白术、生甘草、仙灵脾、土茯苓、黄芩等药物治疗。方中既有辛散祛风之品,又集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诸药,对慢性肾炎因感冒而急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阳、少阴二经,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效胜玉屏风散。
现代研究证明,辛散祛风药如蝉蜕、苍耳草、白芷等,不仅可疏解表邪,且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过敏作用,可减轻或抑制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损害,消除蛋白尿等。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时间,其与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药相合,可表里双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2)寒热兼施
慢性肾炎长期有蛋白尿及血尿者,肾精亏耗,阴虚则阳亢,而见头晕、头痛、鼻衄、高血压等症状,水湿逗留,最易损伤阳气,故又多脾肾阳虚之证,而出现畏寒肢冷、夜尿多、脉沉细弦等症,呈阴阳两损、上盛下虚等病机,因此采用寒热并调之法尤其对本病中高血压型者更为适宜。
专家常用生熟地黄、巴戟肉、山茱萸、肉苁蓉、茯苓、麦冬、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姜、大枣、黄柏、知母、仙茅、仙灵脾、当归等。如果血压明显升高,可加夏枯草,防己、钩藤、牡蛎等药,这些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多具有降压作用;另外如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寒热兼施法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帮助。
(3)利涩同用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以水湿痰浊逗留为多,而实验室检查中又以长期蛋白尿、血尿、管型等肾精失固为主要表现。对前者应予化湿、利水、泄浊等通利之法,对后者则须用固肾涩精之法,通利与收涩并投,为治疗本病的又一法则,适合于混合型患者。通常用生薏苡仁、茯苓、猪苓、汉防己、大黄、玉米须、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涩精常用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五味子、乌梅肉、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楮实子、牡蛎等。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独固肾涩精方药对控制蛋白尿有效,即使是清利水湿的玉米须、生薏苡仁、茯苓、猪苓等,也有消除蛋白尿的功效。这可能是邪去则正安,水湿不除则肾气不能化精,精气流失也就难以控制。因此,通利水湿与固摄肾精,两者不可偏废。
(4)补泻并投
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宜补益,标实应攻泻,是以补益攻泻法为标本同治之法,尤其对慢性肾炎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尤为切用。
慢性肾炎经过较长时期的病理演变,正气衰惫,邪气留恋,水湿痰浊滞留更甚,出现氮质血症。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嗜卧、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甚至昏迷等症,呈现正气不支,浊邪弥漫之势,严重的还可出现动风之证,故治疗必须熔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和攻泻湿浊、水气、瘀血于一炉。专家常选用黄芪、党参、巴戟肉、仙灵脾、黑大豆、炮附块、干姜、黄柏、土茯苓、泽泻、牡蛎、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白蔹、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一般用量偏重,中病渐减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险途,应引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当相机参合应用,不可拘执,方不致以偏概全。
得了肾炎怎么办呢
一、患者在生活方面,应当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选择适当的衣服。这主要是由于寒冷会引发肾小动脉痉挛,使肾脏出现缺血的状况,从而肾脏的恶化。另外,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脓皮病的发生。
二、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应该加强饮食的护理工作,正确的饮食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合理的饮食饮食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的减少慢性肾炎的恶化工作。
三、对于预防慢性肾炎的恶化,患者应该积极的警惕慢性肾炎的感染因素,像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龋齿、齿醋脓肿等,对于这些因素,患者应当及时的处理。当出现急性感染,患者应该加强对其的治疗,一般可用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
中医治慢性肾炎方法
中医治慢性肾炎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正虚邪实有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疾病。正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脾肾亏虚最常见;邪实主要以湿、热、瘀、毒为主。若湿热困于腰部,可致筋脉弛缓,经气不通,表现出腰痛。若热邪盛于下焦,脉络受损,血渗膀胱,则可导致血尿。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日久及肾,肾虚温煦滋养失职,必使脾气匮乏,两者常相互为患,不能截然分开。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
慢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慢性肾炎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症状进行辩证治疗,肺、脾、肾三脏共同调理,使其得到彻底根治。
脾肾阳虚型面色暗黄,腰部冷痛,下腿萎软,倦怠乏力,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细或细涩。治宜温补肾阳。
脾肾气虚型症见神疲乏力,腰酸腿疼,不喜欢进食,总是感觉想喝水却喝不下,面色萎黄,舌头上甚至有瘀斑,脉弱。治宜补脾益肾,祛瘀活络。
急慢性肾炎如何治疗
21世纪,网络越来越流行了,很多慢性肾炎患者在网上询问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法。相关专家称:这一现象表明患者们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还是不了解,那么,慢性肾炎如何治疗?下面就让专家给大家详细介绍。
治疗慢性肾炎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
中医治疗肾病采用①治本作用,去除内、外致病因子的继续作用,如防止外因的抗原刺激和抑制内因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肾小球障碍因子等产生,达到祛邪正自安;②治标作用,如对蛋白尿、水肿等的治疗。这是大多数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指导理论
中医认为各种肾脏疾病后期均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其中肾络瘀阻,脾肾衰败、浊、湿、水毒潴留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病久脏器损伤,气虚气滞、导致血瘀,由于肾之演浊、脾之运化功能障碍,导致水湿停积,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浊阴难以下窍而出,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潴留体内。浊阴不泄、或上犯脾胃、或蒙蔽心窍、或惹动肝风、或入营动血、或水气凌心犯肺,从而显出种种危急病象。而通过中医用药都可以消除以上各种病症。
西医治疗慢性肾炎主要采用激素和透析疗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只会暂时控制病症而无法做到病症完全消失,但是却可以做到见效快
基于中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各自特点,肾病专家发现只要把中西医治疗慢性肾炎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治疗慢性肾炎既快又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专家就患者们提出的“治疗慢性肾炎”这一问题,向大家带来的全部介绍与回答,相信看完之后的广大患者,对治疗慢性肾炎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了解了吧,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尽早的得到康复。
慢性肾炎尿蛋白中医如何治疗
慢性肾炎尿蛋白中医如何治疗? 众所周知,尿蛋白是慢性肾炎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而治疗尿蛋白与慢性肾炎的治疗息息相关。肾病专家提示,尿蛋白的治疗不可一味追求指标的降低,应尽可能修复肾脏的损伤,中医中药疗法治疗尿蛋白效果佳,通过疗程服用可从根本上消除尿蛋白。
工具/原料
慢性肾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固有细胞受损,肾小球选择滤过性功能发生障碍,使原本不可能漏出的蛋白大量随尿液排除,产生尿蛋白现象。所以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需要以修复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作为治疗入手点。
方法/步骤
尿蛋白是患者肾脏受损的典型症状,也是对于肾病治疗的主要的风向标,患者在治疗中时刻注意蛋白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慢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避免引起尿蛋白反复呢?
首先调节饮食结构,宜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选择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仙人掌、坚果、牛肉等食物。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有效治疗。最后定期复查,掌握蛋白变化指标。
对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治疗,患者不仅要坚持药物治疗,积极修复受损肾脏,还要从根本上阻止蛋白的滤出,又要积极配合饮食治疗,减轻肾脏负担,修复肾脏功能。
END
注意事项
一些常规的西医治疗只是可以暂时的消除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但是达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西医药物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对慢性肾炎的治疗需要强调中医治疗的作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可以达到消除症状和修复肾功能的效果,治疗效果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
狼疮肾炎的误区
1、中医治疗就可以停用西药。
狼疮性肾炎最主要的治疗是规范地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一些患者因为看中医服用中药后,而自行停用西药,导致病情恶化,影响了病情的控制,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2、中医药可祛除病根。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并未完全清楚。接受中医治疗也需要长期随诊,定期复查,坚持恰当的治疗。而且,中医药不能祛除病根。但是,个别患者还是抱有这种幻想,寻求所谓特效药,放弃正规治疗,造成了不良后果。
3、中医可以治愈尿毒症。
狼疮性肾炎所致尿毒症是否可以通过中医治疗,使肾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是由于狼疮活动所致的肾脏急性损伤,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可能使肾脏功能得到恢复,脱离透析。但如果是由于长期反复的慢性肾损伤,肾小球广泛硬化,肾脏萎缩后形成的尿毒症,则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使肾脏功能得到恢复。
根据最近我院对于狼疮性肾炎治疗效果的调查报告显示:我院采用的特色疗法中医全息疗法多数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避免了狼疮性肾炎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
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尿蛋白是患者肾脏受损的典型症状,也是对于肾病治疗的主要的风向标,患者在治疗中时刻注意蛋白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首先调节饮食结构,宜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选择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仙人掌、坚果、牛肉等食物。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有效治疗。最后定期复查,掌握蛋白变化指标。
三、对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治疗,患者不仅要坚持药物治疗,积极修复受损肾脏,还要从根本上阻止蛋白的滤出,又要积极配合饮食治疗,减轻肾脏负担,修复肾脏功能。
四、一些常规的西医治疗只是可以暂时的消除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但是达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西医药物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对慢性肾炎的治疗需要强调中医治疗的作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可以达到消除症状和修复肾功能的效果,治疗效果高于单纯的西医对症治疗。
五、慢性肾炎说明肾脏损伤较轻,仅有蛋白尿、潜血等症状,后期,出现贫血、严重高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终发展到尿毒症。一般采用西药治疗,可用雷公藤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浮肿可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治疗。平时低盐饮食,咸鱼、各种咸菜、香蕉均应忌用,多吃水果和营养品。
六、存在肾炎的问题考虑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需要就医指导进行营养药物修复调理,必要的时候需要手术修复治疗。
七、饮食和水分水分的摄入量以尿量、浮肿、高血压程度及有无心衰综合来衡量,在急性期以限制水分为宜,但不宜过份,以防止血容量骤然不足。
慢性肾炎需要如何治疗
治疗慢性肾炎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
中医治疗肾病采用①治本作用,去除内、外致病因子的继续作用,如防止外因的抗原刺激和抑制内因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肾小球障碍因子等产生,达到祛邪正自安;②治标作用,如对蛋白尿、水肿等的治疗。这是大多数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指导理论
中医认为各种肾脏疾病后期均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其中肾络瘀阻,脾肾衰败、浊、湿、水毒潴留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病久脏器损伤,气虚气滞、导致血瘀,由于肾之演浊、脾之运化功能障碍,导致水湿停积,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浊阴难以下窍而出,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潴留体内。浊阴不泄、或上犯脾胃、或蒙蔽心窍、或惹动肝风、或入营动血、或水气凌心犯肺,从而显出种种危急病象。而通过中医用药都可以消除以上各种病症。
西医治疗慢性肾炎主要采用激素和透析疗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只会暂时控制病症而无法做到病症完全消失,但是却可以做到见效快
基于中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各自特点,肾病专家发现只要把中西医治疗慢性肾炎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治疗慢性肾炎既快又好的效果
目前一些慢性肾炎患者已经开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且治疗效果不错
因此如何快速治疗慢性肾炎,就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肾炎。
以上的种种都是针对“慢性肾炎如何治疗好”这一问题而讲的,相信大家现在在心里多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是因为该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所以,如果您是患者,一定要立马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在疾病的早期就制止其发展的话,会有不一样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