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脂六大危险因素 吸烟居首

高血脂六大危险因素 吸烟居首

一般来说,人体血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血脂只在血管中流动,但是当上皮细胞被破坏,血脂就会突破屏障,侵入血管壁沉积下来,其危险因素有6种。

第一位: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增加上皮细胞间的缝隙。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其中的脂肪就会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

第二位:高血压。过高的血压使血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第三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来,“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第四位: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可能本人有基因缺陷,血管内壁功能不好。

第五位: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位: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

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

1、多见于40岁以后发病。

2、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容易出现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心、脑及周围血管症状。

3、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一般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发病率也会相应增高。尤其在短期内体重骤增的人,动脉粥样硬化也会急剧恶化。

4、体质差,缺乏必要的锻炼。一般经常锻炼的人血脂较低,较少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5、脾气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的A型性格易致病。

6、一般有家族性遗传病的,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发病的几率就相对很高。

7、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容易引起红细胞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高,使动脉壁含氧不足,促使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小板聚集,引发冠心病。

8、高危诱因为持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病因:

一、血管壁本身的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 (≥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二、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

三、不良生活习惯:

1.吸烟,酗酒: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吸烟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患者的对照组,并且每天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酗酒肯定是不良生活习性,酗酒是高血压显著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便秘:中医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便秘可能相关,应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及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

3.体育锻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4.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四、遗传家族史:

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脑血管病家族史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实验也证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的发病率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发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多数的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种族差异,黑种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哪些人冠心病风险高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人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饱食、大量地吸烟和饮酒有关。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概 述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及膳食营养不合理等。

步骤/方法:1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少、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

2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摄取。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以及吸烟等。

3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营养与膳食不合理、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此外,长期快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血压高血脂浓稠应该怎么办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是人体重要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高血脂的标准是:当血液中总胆固醇(TC)高于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3.6mmol,甘油三酯(TG)高于1.70mmol/L,就叫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

高血脂爱欺负这些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

高血脂损害血管

六大危险因素吸烟居首

一般来说,人体血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血脂只在血管中流动,但是当上皮细胞被破坏,血脂就会突破屏障,侵入血管壁沉积下来,其危险因素有6种。

第一位: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增加上皮细胞间的缝隙。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其中的脂肪就会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

第二位:高血压。过高的血压使血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第三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来,“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第四位: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可能本人有基因缺陷,血管内壁功能不好。

第五位: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位: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

专家提醒:凡是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该高度关注自己的血脂情况。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等到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等症状时,离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的疾病也就不远了。高血脂能够吃掉和走掉

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主食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为主。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喝牛奶喝低脂的,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脑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应注意尽量少喝浓茶、咖啡,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应限制总食量,饮食治疗应持之以恒,才能吃去高血脂。

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研究显示,有效的步行可以明显降低血脂。

要逐渐的增加自己运动的时间,每天步行3公里锻炼半个小时,进行羽毛球倒走等一些锻炼,这样一样也可以走掉高血脂,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里面去就诊。

老人如何预防冠心病

1、每天喝一杯酸牛奶,连续食用一周,可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5%~10%,可见酸奶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形成也有功效。

2、燕麦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亚油酸,还含有丰富的燕麦胶和可溶性纤维,常食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理想保健食品。

另外,专家提出,预防冠心病还需要从根源入手。那么,导致老年人患上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1、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2、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3、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5、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相关推荐

吸烟是肺癌的首要高危因素

过去30年内,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目前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自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估计增加了12万人。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要高危因素。 有明确证据显示吸烟导致的癌症有13种,包括肺癌、喉

发现高血压之后,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测(验血):监测血糖,血脂水平,评估肾脏功能。 (2)尿液检测(验尿):评估肾脏功能。 (3)心电图检查(ECG):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病发病风险。 医生还会询问以下情况: (1)健康状况,相关病史 (2)吸烟史(是否吸烟) (3)饮酒史(每日饮酒量) (4)家族史(家族成员是否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 以上检查和问题帮助医生评估您是否有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不直接引发高血压),比如高血脂,医生会参考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第一招:了解易患因素。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遗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人群定期体检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一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第二招:纠正9个危险因素。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是从少儿期开始的。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控制预防 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最重大,过去30年美国外依靠二级预防提高了平均寿命4.6年。主药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

血管病变能治好吗

血管病变不能治愈,但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控制住病情,避免身体受到更大的危害。 血管病的形成是个慢过程,有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吸烟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能够将严重的血管病变恢复正常,将坏死的神经细胞复活。然而,早期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却是可以治疗的。

高血压远期内有多大的风险

专家分析,高血压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主要依据是:高血压分级、合并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和肾脏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 高血压患者对病情评估的具体操作如下: 1.血压分极标准:1级(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40~159毫米汞柱/90~99毫米汞柱之间;2级(中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毫米汞柱/100~109毫米汞柱之间;3级(重度高血压),血压≥18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 2.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 3.心、脑、肾等脏器受损情况

高血脂症患者小心掉进3大误区

误区一:血脂在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采空腹血做血脂检查时,会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项内容,如果前三项超过正常值,就可以确定是高血脂患者了,但并不是血脂在正常范围就一定不需要降脂。 “化验单上的血脂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什么还要继续降脂呢?”很多做过支架手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治疗达标,还要依据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降脂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便将未确诊冠心病,但总胆固醇≥8mmo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

危险因素让你健康岌岌可危

危险因素一:三高 “三高”中的高血脂和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血管壁比作一个管壁,沉积在上边的多余血脂就像是水垢,水垢不能及时清除就会长期沉积在血管壁,堵塞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就像孪生兄弟,粥样硬化斑块长期沉积,阻碍了血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血管失去弹性,变的脆弱,如果继续注水就会使压力越来越大,血管不堪重负,后果可想而知。专家建议,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警惕“三高”对心脑血管的伤害。如果已经确定是“三高”,建议早服用

冠心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 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 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