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霉素的给药说明

青霉素的给药说明

⒈青霉素钾或钠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裂解为无活性产物青霉酸和青霉素噻唑酸,后两者可降低pH值,使青霉素水解进一步加强,所以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应用。

⒉青霉素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当成人每日剂量超过500万U时宜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时应采用青霉素钠,以分次静脉滴注为宜,一般每6小时1次。

⒊肌内注射:50万U的青霉素钠或钾,加灭菌注射用水1ml使溶解;超过50万U者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静脉给药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U,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阿莫西林给药说明

1.为了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阿莫西林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是否用过青霉素类药、有无易为病人忽略的反应症状,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以及有无个人或家族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2.阿莫西林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须作青霉素G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

阿莫西林3. 用药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可作肾上腺素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可给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同时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应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

4.阿莫西林口服制剂仅用于轻中度感染。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5. 阿莫西林容易水解,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所以注射液应新鲜配制,不宜配制后久置。

6.阿莫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药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可置于同一容器中。

7.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严重持续性腹泻(可能是伪膜性结肠炎)时,必须停药。

8.药物过量的处理:用药过量时可采取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9.由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所以可以在空腹或餐后服药,并可以与牛奶等食物同服。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不宜使用此药。

宝宝得了中耳炎的护理细则

小儿中耳炎的家庭护理妙招:

一、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二、外用药

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三、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四、化脓后的处理

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百分之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五、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

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外,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六、保持耳朵清洁

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七、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中耳炎患者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1、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

2、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3、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洗澡、洗头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他的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此外,不要让孩子跳水或游泳,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受损。

青霉素的发现作用

中西药分类:

西药

作用分类:

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青霉素类

英文名:

Benzylpenicillin

汉语拼音:

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简称青霉素,Penicillin G

药物组成:

性状本品为青霉素或钾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钠盐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溶解。钾盐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0.0005988mg(0.6μg)标准青霉素钠含有1单位青霉素,即每mg青霉素钠含有1670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青霉素=600mg)。

主治:

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败血症等;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新生儿重症感染和成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C组、G组、F组链球菌感染等;以上感染青霉素G均属首选。其他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其它D组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均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G。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散发或流行性脑膜炎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青霉素G或其他抗菌药物。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白喉、炭疽病、破伤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G有效,但应同时应用抗毒素治疗。对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及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

药理作用:

青霉素G于1929年由Fleming发现,1940年由Florey与Chain提取成功,于1941年作为全身用化疗剂用于临床。尽管由于细菌耐药,研制了许多新的抗菌药物;但迄今青霉素G仍是临床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对青霉素敏感的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螺旋体。 1.革兰阳性球菌 对青霉素G仍高度敏感的阳性球菌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组、C组、G组、F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与厌氧的阳性球菌如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医院内对青霉素G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占70%-80%。肺炎链球菌在60年代对青霉素G都高度敏感,70年代初开始发现有耐药菌,现在分为对青霉素G敏感菌(MIC<0.1μg/ml),相对耐药菌(MIC 0.1-1.Oμg/ml)与耐药菌(MIC>1.0μg/ml)。 2.革兰阳性杆菌 对青霉素敏感的阳性杆菌有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厌氧的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败血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有时敏感;还有不产孢子的厌氧阳性杆菌如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也都敏感。 3.革兰阴性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G的敏感度分敏感(MIC 0.007μg/ml),相对耐药(MIC 0.125-2.0μg/ml),与耐药(MIC>2.0μg/ml),还有高度耐药(MIC>250μg/ml)。莫氏卡他球菌部分菌株敏感,部分耐药。 4.螺旋体 敏感的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包柔氏螺旋体与鼠咬热螺旋体等。 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布鲁杆菌都对青霉素G耐药。流感杆菌部分中敏或低敏。产酶流感杆菌耐药。 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糖肽的合成。糖肽合成的最后阶段是完成交叉连接。由细菌体内转肽酶移去N-乙酰-壁氨酸(NAM)上的五肽末位D-丙氨酸。使5肽甘氨酸桥的最后一个甘氨酸与NAM的五肽第4个残基(D-丙氨酸)相连接而实现交叉连接。现已研究证明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细胞膜上主要靶位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这些PBPs也就是在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包括转肽酶。由于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转肽酶结合,抑制了该酶原有的转移五肽末位D-丙氨酸的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菌体肿胀破裂而死亡。细菌则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使其结构中β-内酰胺环被打开而灭活。

体内过程青霉素G不耐酸,口服迅速被胃酸破坏。故需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肌内注射100万U,血药峰浓度20U/ml(12μg/),给药后半小时内达峰,t1/2约30分钟。静脉滴注2g(333万U),平均血药浓度为7.5μg/ml。本品体内分布广,对炎性组织比正常组织较易透入且维持时间也较长。静脉给药2g,脑组织内最高浓度为1.38μg/g。青霉素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在体内基本上不代谢,极少量在肝内代谢,代谢物为青霉噻唑酸。有少量原形药自胆汁排出,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其中90%经肾小管排泌,约10%由肾小球滤过。本品排泄快,大部分药物在给药后3-4小时内排出。

剂型:

注射剂

规格:

1.注射用青霉素钾 0.125g(20万U),0.25g(40万U),0.5g(80万U),0.625g(100万U)。

2.注射用青霉素钠 0.12g (2万U),0.24g(40万U),0.48g(80万U),0.6g(100万U),0.96g(160万U),2.4g(400万U)。

用法用量:

青霉素G为 繁殖期杀菌药,半衰期短,排泄快,应间歇给药。每日3-4次,重症感染必要时可每隔3-4小时给药1次。青霉素G肌内注射常规剂量40万U-80万U,最多100万U。需要较大剂量或病情较重应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静脉滴注每次80万U-100万U,每日3-4次。重症感染每次剂量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加大,每6小时滴注1次。治疗脑膜炎或心内膜炎时每日剂量1000万U-2000万U稀释后滴注。小儿每日2.5万U-5万U/kg,分2-4次注射。

不良反应:

青霉素G毒性很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 包括即刻的过敏休克、速发的皮疹和迟发的过敏反应包括血清病、皮疹和接触性皮炎等。青霉素G过敏反应大多为皮疹反应,但应警惕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美国波士顿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BCDSP)报告注射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1%。另外一些调研结果报道过敏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 2.惊厥 大剂量青霉素G(每日2000万U-2500万U)静脉滴注可能发生惊厥或昏迷。 3.血液学异常反应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 4.肾损害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引起肾功能衰竭与间质性肾炎的病例报告。 5.赫氏反应 青霉素治疗梅毒可于给药后2-8小时内发生赫氏反应:发冷、发热、喉痛、头痛、心动过速、局部病变加重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休克抢救原则和方法 ①应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③迅速准备静脉输液。④如第一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尚未见效应,重复注射一次或在输液内加肾上腺素。⑤如以上措施未见效应,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p。⑥有呼吸困难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g,同时人工呼吸。⑦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结抗组织胺药物。⑧保温,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2.青霉素过敏休克的预防措施 ①注意询问过敏史,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疾患或过敏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②应在有抢救过敏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青霉素G。③注射青霉素G前应作皮内敏感试验,用500U/ml青霉素G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分钟后观察反应。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注射青霉素G后应观察力30分钟。

3.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①丙磺舒(probenecid)通过抑制肾小管排泌作用能延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维持时间。②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③青霉素类与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拮抗作用。青霉素类在抑菌药作用下,由于细菌繁殖受抑制不能充分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作用而呈拮抗。这种拮抗作用虽非属用药禁忌,但如以上抑菌药非治疗必需,则应避免采用拮抗联合,使青霉素G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贮藏: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而今,青霉素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数不清的子系系列,它们抑菌能力更强,治疗效果更佳,无论如何,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青霉素的出现,它的毒性反应还是比较小的,抗生素类药物一般都有过敏反应,医生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前都会做过敏试验,以确保患者使用的安全。

肺心病吃什么药好

控制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宜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选用,但不要受痰菌药物试验的约束。未能明确何种致病菌时,可选用青霉素160万~600万u/d,肌肉注射或庆大霉素12万~24万u/d,分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需观察2~3天,如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2~6g/d,羧苄青霉素4~10g/d、林可霉素1.2~2.4g/d等肌肉或静脉滴注或羧胺苄青霉素2~4g/d,分次口服。头孢噻吩、头孢羧唑、头孢哌酮2~4g/d,分次肌内注射或头孢环已烯同量分次口服也可选用。但切不可不必要地频繁调换。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红霉素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甲羧肟或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联合应用。除全身用药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一旦真菌已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为了自己避免患上肺心病,日常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做好提前防护措施。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自己有肺心病的症状表现,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

青霉素的作用和主治

1.对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产褥热及败血症,青霉素G有较好疗效,为首选药物。以上重症感染,静脉滴注给药每天4次,每次120万~160万U。咽炎的治疗至少应给药10天,以确保致病菌自咽部消除,以免以后发生风湿热。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与心内膜炎应采用大剂量青霉素G(每天1000万~2000万U)静脉给药。

2.其他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B组β-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可首选青霉素G治疗。

3.脑膜炎双球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青霉素G不易透过正常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的量不多,但在脑膜受炎症损害时通透性增加,因而大剂量治疗有效。成人起始剂量每天1000万~2000万U,分4次静脉滴注。

4.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淋球菌原对青霉素G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明显增多,有的高度耐药,因此需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G,治疗量也应根据敏感程度来确定。

5.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青霉素G仍为主要治疗药物。对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较重病例特别是有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都应该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天5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治疗3~4周才有稳定的疗效。

6.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应该用青霉素G同时加用抗毒素治疗。青霉素在皮肤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梅毒。(2)淋病。(3)其他如猩红热、蜂窝织炎、丹毒、类丹毒、脓皮病等。

青霉素过敏症状

青霉素过敏症状:

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到4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青霉素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发生一般极为迅速,大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甚至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就会发生。少数病例可于给药后数小时或连续给药过程中出现,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由脑部缺氧引起。个别患者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综合症等后遗症。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通过以上介绍,对青霉素过敏症状有着很好认识,在出现这些情况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这样对稳定患者疾病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不过在使用青霉素治疗疾病的时候。在饮食选择上也是要合理进行,对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都是要减少选择。

中耳炎患者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1、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

2、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3、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洗澡、洗头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他的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此外,不要让孩子跳水或游泳,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受损。

关于中耳炎的护理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由于中耳炎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疾病是不能自己好的,所以建议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早发现,早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配合平时的护理工作,相信疾病很快就会康复。

中耳炎家庭护理

1、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2、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4、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5、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外,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6、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

(三)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四)对性伙伴追踪,同时治疗。

二、治疗方案:

(一)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或氨苄青霉素4.0g一次口服也可用针剂静滴;或羟氨苄青霉素4.0g顿服。对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即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球菌,当耐青霉素淋球菌流行率达到5%以上时使用青霉素应加舒巴坦钠。另外可选用其它药物;1.头孢菌素类:头孢三嗪3.0g静滴,头孢噻肟钠4.0g静滴。2.状观霉素:亦称淋必治,2g一次肌肉注射,亦有人主张女性用4g一次肌肉注射。3.喹诺酮类药物:氟嗪酸,又叫泰利必妥600mg,一次口服,氧氟沙星,200mg静滴。注:喹诺酮类药物孕妇与儿童禁用。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类药合剂:优立新为青霉素烷砜和氨苄青霉素合剂,1.5g一次肌肉注射,特灭菌为哌拉西林钠加舒巴坦钠,3.0g一次肌肉注射或静滴。由于淋病患者中有部分同时合并衣原体感染,我们在治疗中常用头孢曲松钠3.0g静滴,口服阿齐霉素,或罗红霉素250mg,每日两次。

(二)淋菌性咽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氧氟沙星250mg口服,一日三次,或复方新诺明1g/次,一日两次,共7日。

(三)淋菌性直肠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乐施福定3.0g静滴,或治菌必妥3.0g静滴。

(四)淋菌性眼炎成人,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日。

(五)儿童淋病:体重≥45kg者按成人剂量给药。体重<45kg的儿童按以下方法给药:头孢曲松钠125mg,一次肌肉注射;或乐施福定25mg/kg,一次肌肉注射;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肉注射。

得了淋病怎么办

一、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

3、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对性伙伴追踪,同时治疗。

5、治疗后随诊复查。

6、注意同时有无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他STDs感染。

二、治疗方案

1、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或氨苄青霉素4.0g,一次口服;也可用针剂静滴;或羟氨苄青霉素4.0g顿服。

2、淋菌性咽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氧氟沙星250mg口服,一日三次,或复方新诺明1g/次,一日两次,共7日。

3、淋菌性直肠炎: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乐施福定3.0g静滴;或治菌必妥3.0g静滴。

4、淋菌性眼炎:成人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日。

5、儿童淋病体重大于45kg者,按成人剂量给药。体重小于45kg的儿童,按以下方法给药:头孢曲松钠125mg,一次肌肉注射;或乐施福定25mg/kg,一次肌肉注射;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肉注射。

6、有合并症淋病:

(1)淋病合并输卵管和附睾炎,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静滴,一日两次,共7天。

(2)播散性淋病: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7日;亦可用头孢曲松钠3.0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共7日。

中耳炎如何家庭护理

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乱用抗生素。给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点滴,这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病灶,发挥作用。

向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在给孩子滴药的时候,可以让他侧卧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然后进行滴药。

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在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以便药液顺利流入耳道。滴入药液后,要用手指轻压孩子的耳屏数次,使药液到达患处。

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脓的现象,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药。孩子滴药后要侧卧,待药液渗入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在给孩子滴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时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肤的清洁,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要及时清理。

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尿路感染吃什么消炎

(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是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属除淋病奈瑟氏菌外,作用较小。主要由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60%~80%自尿中排出,肌注100万u后尿中浓度可达1000LL/mL,较血中高约1000倍。在治疗尿路感染使用青霉素后,一向不易产生抗性,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例外,它与青霉素反复接触后,能产生大量青霉素酶,使青霉素分解失效。青霉素与磺胺化合物联合使用,对粪肠球菌和厌氧链球菌感染可增强疗效。重症尿路感染伴菌血症,需用大剂青霉素

青霉素不良反应有哪些

青霉素又被称为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

得了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应该怎么办

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G为妥,疗程7~10天。若予氨苄青霉素,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后1周或停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青霉素在本病中不宜使用。 有认为甲硝唑及氯林可霉素对本病咽峡炎症可能有助,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但氯林可霉素亦可导致皮疹。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咽部及喉头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应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及时应用尚可避免气管切开。激素也可应用

肝功能较差的老人服用物时的注意事项

肝功能较差的老人,应避免使用磺胺类、氯霉素、利福平、林可霉素、两性霉素B等。 由于很多降压如哌唑嗪、利尿及胍乙啶等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故70岁以上的老人,如舒张压低于13.3kpa (100毫米/汞柱),应尽量不服降压。血压较高者,可服用美多心安或利血平。 一个70岁的老人,其肾功能约为青年入的一半,经肾排除物能力也明显降低。抗菌中影响肾功能的大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即使对正常人来说,也是不宜随便增大用量的,如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及甲硝唑等。老年人更应控制用量,不得随意加大。如膏霉素G,老年人用

炎症吃什么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物。一般抗生

扁桃体炎怎么医治呢

1.抗生素应用 (1)首选青霉素,注射前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用法用量: ①成人:肌注,每日80万~200万U,分1~3次。静注,每日200万~600万U,分2次。 ②小儿:肌注,按体重2.5万U/kg,每12小时1次。静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U/kg,分2次。 (2)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用法用量: ①成人:静注,每日1~2g,分2~4次滴注。 ②小儿:静注,每日按体重20~40mg/kg。分2~4次滴注。 2.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有含漱液、含片或喷剂,如复方硼砂溶液、1∶50

猩红热吃什么

1、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 (kg. 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 (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疗程7-10日。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等。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童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孩子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

阿莫西林的禁忌

阿莫西林胶囊可通过胎盘,阿莫西林胶囊在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浓度的1/4~1/3,在乳汁、汗液和泪液中也含微量。阿莫西林胶囊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阿莫西林胶囊血消除半衰期(t1/2)为1~1.3小时,阿莫西林胶囊服后约24%~33%的量在肝内代谢,6小时内45%~68%量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尚有部分物经胆道排泄。阿莫西林胶囊对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至7小时。阿莫西林胶囊在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阿莫西林胶囊对慢性中耳炎儿童患者口服本品1g后1~2小时,阿莫西

认清阿莫西林用误区

首先,用前应先进行皮试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大多数人都知道,使用青霉素物要进行皮试,但很多患者认为青霉素过敏只会出现在打针输液时,口服青霉素不会过敏;有的还以为口服量大才会过敏,吃一两颗没问题。 抗之霸健康专家告诉记者,青霉素过敏跟物浓度没有关系,只要是过敏的,不管吃多少都会过敏。依照典规定,这类物不论是注射还是口服,用前都应先做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才能。 “青霉素过敏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两种,速发型起病急、病情重;迟发型可能只是出些皮疹,停后会自行消退。”健康专家补充说到。 其次,

哪些物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用时剂量需要减量

没 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仅有轻度的肾毒性,但由于物主要由肾脏排 泄,在肾功能减退时物可造成在体内积聚,血半衰期显著延 长,因此需要根据肾脏减退程度减少剂量或延长时间。主要 经肾脏排泄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3-内酰胺类均属此 类情况,如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唑 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 氟喹诺酮类也属于此类物。肾功能中度以上减退者,如果应用上述物没有减量,可导 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青霉素血及脑脊液浓度过高时可导致青霉 素脑病的发生,氟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