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晃摇篮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震荡你知道吗
摇晃摇篮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震荡你知道吗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或保姆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会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逗孩子高兴,把孩子抛得很高;有时带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或因心情不好发怒将婴儿扔到床上或沙发上以致轻微摔伤。这些被家长看作是很轻微的动作,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损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颅骨骨折和脑出血而危及生命。医学上将此称为摇晃婴儿综合征。
摇晃婴儿综合征多见于半岁内婴儿,主要症状为拒奶、频繁呕吐、嗜睡,部分患儿表现为全身或四肢抽搐,严重脑损伤可因 昏迷 、脑水肿、 呼吸衰竭 而死亡。摇晃之所以引起婴儿头部损伤,与婴儿头部较大且重,颅骨较软,但颈部肌肉却软弱无力有关。遇到震动时,婴儿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较差也是其中的因素。
婴儿哭吵可能是饿了要吃奶;尿布湿了要更换;也可能是出牙不适;还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感到不适等。家长要客观地进行分析,不要一哭就摇晃。如果因为情绪的不安定而引起哭吵,应轻轻地抚摸婴儿头面部、手、足;轻轻拍其身体,搂在怀中,或者对婴儿轻轻说话,哼支歌给他听。
如果家里雇佣小保姆照管孩子,也应及时告诉他们,千万不能用力摇晃婴儿。
怎样哄宝宝睡觉
父母唱摇篮曲需要啥技巧?
选择合适的曲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唱太多的摇篮曲,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歌词随便编唱,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
父母要有自信心。你不要有顾忌,不要认为你的嗓子不好,或唱出的歌来不好听。宝宝并不会介意你唱的好不好,成不成调。其实你的宝宝最喜欢,也最熟悉你的声音。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宝宝对摇篮曲这样的慢节奏的乐曲很容易接受。但也有些宝宝对音乐的要求很特别,他可能喜欢听一些特别的音乐。因此,你在唱摇篮曲时要依宝宝的反应而定。
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总是不时地打哈欠,那也表明宝宝已经很困了,这时你只需要轻轻拍拍宝宝就行了。如果宝宝情绪很高,没有一点倦意,你也不必着急,首先选择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曲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唱慢节拍的摇篮曲。
哄宝宝睡时,爸妈要禁忌啥?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不要睡前兴奋哄睡。逗他发痒、发笑及快速猛烈的动作不能帮助他入睡。当你哄他睡觉时,要冷静、沉着。
不要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宝宝窒息。
不要使劲摇睡。摇晃可能使宝宝大脑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宝宝能不能摇
一、婴儿能不能抱着摇晃?
最好不要摇晃,这是不科学的,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二、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体的20%,而成人约为10%。并且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或是将婴儿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婴儿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
三、由于临床症状与受摇晃次数、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次剧烈的摇晃会造成摇晃症候群。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但若长期反复地施行,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有时即使性命保住了,却会带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宝宝的颈部柔软且脆弱、头部较重,加上婴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如果受到大人不当的激烈摇晃、翻转等,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可能会造成脑部神经的伤害。严重的还可能使婴儿脑部、颈椎等受到损伤,导致无法挽回的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摇晃综合征SBS。
易导致宝宝脑震荡几种不良行为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温馨提示:小宝宝是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不能承受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如何避免婴儿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专家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宝宝出现脑震荡呢?
什么是摇荡综合征?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哄宝宝睡觉的几种错误方法
摇睡可能造成“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使的在颅骨腔内震荡,未发育成熟的大会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荡伤综合征”,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陪睡对宝宝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从宝宝一出生,就应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因为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的依赖,严重者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通宵亮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的还可能增加患眼的几率。因为的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减慢发育生长速度。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哄宝宝入睡的错误方法 猛烈摇睡--危害宝宝健康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家长喜欢摇晃宝宝,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怎样哄孩子睡觉
父母唱摇篮曲需要什么技巧?
选择合适的曲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唱太多的摇篮曲,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歌词随便编唱,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
父母要有自信心。你不要有顾忌,不要认为你的嗓子不好,或唱出的歌来不好听。宝宝并不会介意你唱的好不好,成不成调。其实你的宝宝最喜欢,也最熟悉你的声音。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宝宝对摇篮曲这样的慢节奏的乐曲很容易接受。但也有些宝宝对音乐的要求很特别,他可能喜欢听一些特别的音乐。因此,你在唱摇篮曲时要依宝宝的反应而定。
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总是不时地打哈欠,那也表明宝宝已经很困了,这时你只需要轻轻拍拍宝宝就行了。如果宝宝情绪很高,没有一点倦意,你也不必着急,首先选择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曲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唱慢节拍的摇篮曲。
哄宝宝睡时,爸妈要禁忌什么?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不要睡前兴奋哄睡。逗他发痒、发笑及快速猛烈的动作不能帮助他入睡。当你哄他睡觉时,要冷静、沉着。
不要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宝宝窒息。
不要使劲摇睡。摇晃可能使宝宝大脑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心烦意乱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安静下来,会使劲摇荡宝宝的身体和头颈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高兴,会把宝宝高高地抛向空中,或者让宝宝站在大人的手掌上来回旋转走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教授焦富勇指出,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动作,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还可使宝宝脑部受伤,甚至引起死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哪些习惯行为可致宝宝脑震荡
宝宝娇嫩的头部很容易因外力受到损伤,受伤后有可能发生脑震荡,作为新手爸爸妈妈,之前没有带宝宝的经验,即使接受过相关的护理练习,但平日或许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也许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性行为,会给宝宝带来无意的伤害。
小测试
1. 你曾经是否从事过高空作业、耍杂技等职业?
2. 你曾经是否有过飙车史、越野赛车或开快车的经历?
3. 你是否经常享受坐过山车或溜冰的乐趣?
4. 你是否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或将宠物长期捧在手中玩乐的习惯?
5. 你是否是急性子?
6. 你是否喜欢长期和朋友开玩笑式的疯闹?
7. 你是否有过三次以上因失手造成他人受伤或自己受伤的经历?
测试结果
如果以上任意一条测试,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一定要注意规范平时的行为了,否则,你的某些习惯性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宝宝产生脑震荡。或许你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良行为,但是为了让你爱的小宝宝不处在你的行为隐患中,规范行为、防患于未然可是十分必要的。
小宝宝为什么连一点轻微的震动都经受不了呢?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该如何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呢?
不良行为大纠正: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宝宝哭闹用力的摇晃宝宝有什么危害
宝宝哭闹的时候放入摇篮里面摇晃,或者抱在手里面猛烈晃动对宝宝极为不利,摇晃宝宝,特别是10个月以内的宝宝更加危险。因为摇晃宝宝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比如脑震荡、颅内出血等。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
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抱在怀里,轻拍宝宝的背部以安抚宝宝,也可以通过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或者带宝宝去散步,看看风景。
如果宝宝是因为尿裤子了哭闹,要及时换掉,饿了哭闹就给宝宝喂奶。其他比如身体不适引起的哭闹,则应该尽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