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爬阶段的重点
婴儿学爬阶段的重点
*发展时机:
八至九个月。
*发展状况:
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俯爬式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九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意义: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首先幼儿利用四脚爬行时,因为他的颈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的浍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能手腕的力气,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助益。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腿爬行来带动另一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腿发育不良,这样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习爬行时,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父母不须过度担忧,然而如过这种状况维持太久而没有改进,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患了肌肉神经或脑性麻痹等异常状况。
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撞到头部时,不管当时有无出现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应仔细观察宝宝,最好在宝宝睡觉时,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异状,如果孩子出现严重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特别提醒父母在发生头部伤害的三天内,都应细心观察。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建议父母应尽量把宝宝放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此外,为了让宝宝爬得好,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建议辅助工具:
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巧拼地板。
关于宝宝爬行那些事儿
爬行不是必经阶段
有研究者称,虽然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爬这个阶段,但爬行并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爬行是宝宝从会坐到会站、会走的一个过渡动作,也就是说,爬行是宝宝站、走的准备动作,而如果有的宝宝并不经历爬的阶段就直接学会站和走,妈妈也不必为此担心。
不会爬就走的宝宝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住房空间越来越拥挤,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受局限,孩子不会爬就走的比例日渐增加。上海市人口与发展中心在母婴健康社区进行的调研中显示,不会爬就会走的幼儿比例高达24.4%。
有的宝宝天生不喜欢爬行
有位专家说过,有部分孩子天生就是讨厌俯卧和爬行,无论你如何去逗引,他都不为所动,强迫的结果是,你一让他俯卧他就大哭不止、情绪激烈。这位专家的结论是,创造环境就好,趴着玩玩也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结果并不重要,也没有研究发现不会爬的孩子的发展比会爬的孩子落后。
不会爬的坏处并非像担心的那么大
一个17个月宝宝的妈妈曾经就孩子不会爬一事咨询儿科专家,担心孩子的发展会因此受到影响,专家的回复中有这样几句话:
多爬对宝宝有好处,宝宝不爱爬,对宝宝也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多坏处。每个孩子都是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发展,宝宝先走后爬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早坐推车易驼背
一定要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来选择推车。刚能独立坐片刻但仍不能久坐的婴儿,过早坐在推车里,除了会造成缺氧外,还可能导致脊柱发生变形。
婴儿推车一般在户外使用的时间较长,但6个月以下婴儿往往还不能自己坐稳。当推车碰到不平路面时,就会发生左右摇晃,对婴儿造成伤害。
此外,婴幼儿头部是身体的1/4,头部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又特别重,而颅骨却又薄又软,囟门尚未完全闭合,加之脑血管也非常地脆弱,特别容易被外力损伤。
婴幼儿脊柱三个阶段发育
第一阶段:新生儿的脊柱很柔韧,到了3个月开始能抬头,这时脊柱出现第一个弯曲,表现为颈部的脊柱开始向前凸。
第二阶段:到了6个月时婴儿会坐了,这就出现了第二个弯曲,表现为胸部的脊柱向后凸。
第三阶段:1岁婴儿开始走路了,出现第三个弯曲,表现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
不同年龄需要不同类型的推车
0~1岁宝宝。最好选用高大的婴儿推车,因为如今的空气污染严重,而污染物都是下沉到接近路面的部分,如果宝宝坐得很低,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汽车尾气会影响宝宝大脑发育,造成智力损伤。而6个月以内的宝宝需要长时间坐童车的时候,最好平躺出行,因为宝宝的脊背十分娇嫩,平躺是最健康的姿势。
1~2.5岁宝宝。最适宜中轮高车型的婴儿推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自由,常常拒绝系上安全带。坐在太高的推车上可能会掉下来。而中轮童车柔软舒适,比大轮车的重量轻,高度适中,便于宝宝自己爬上爬下。
婴幼儿期应注意些什么
1.处于襁褓中的婴儿,必须把肢体摆放端正、捆扎的松紧度必须合适。否则,有可能造成终身畸形。
2.垫过多的尿布,将会使两侧大腿外旋。这样,成人后走路就有可能呈“鸭步”姿态。
3.小儿的摇篮不宜长期放于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因为光线、音响总是来自一个方向,容易造成斜视。
4.不要过早让小儿学爬、走,也不要让小儿头部过度后倾、背部过度弯曲,以免造成头后倾、背弯曲,走路呈挺胸状畸形。
5.婴儿学坐不宜早。半岁以前的婴儿,脊柱和背部的肌肉缺乏支持能力。如果让婴儿勉强学坐,脊柱发育就容易变形,背部肌肉也易变得松弛,日后坐站就会无力。
6.莫睡软弹簧床,儿童骨骼的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弹簧床,容易引起驼背,腰肌劳损。
7.维生素缺乏的小儿,在治愈之前应避免过度活动。否则有可能形成或加重“O”型腿或“X”型腿。
宝宝太早走路有什么危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婴儿走路越早就表示小儿越健康,不少家长超前让婴儿学走路。也确实有许多婴儿不负父母期望,在1周岁前就会走路了。但上面说到的认识和做法恰恰是育儿的一个误区。
近年在安得卢西雅召开的国际光学大会上,光学界权威专家反复强调了周岁内婴儿不应当学走路,而应当学爬。这是为什么呢?专家们指出,婴儿出生后都是近视眼,而爬行是小儿视力正常健康发育必须经过的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因此,未满1周岁的婴儿,只能学爬,不能学走,否则易发生儿童视力发育障碍。当前在我国,尤其在城市中,“小眼镜”不少见,虽然原因比较复杂,但婴儿过早地学走路而不学爬也是一个因素。
此外,过早让婴儿走路,会增加“X”形和“O‘’形腿的发生率,这也应当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两个月的宝宝会爬吗
婴儿学爬阶段
(一)发展时机: 八~九个月左右
(二)发展状况: 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 分缓慢。在九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义: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首 还会左右转动,这样的举动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能训练手腕的力气,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所助益。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训练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以上就是两个月的宝宝会爬吗的问题的答案。两个月的宝宝其实还不会爬,这并不是就是说宝宝身体有问题,宝宝的发育是需要过程的,所以准父母们不要着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关心。同时,父母也可以慢慢开始训练孩子四肢的协调性。
婴儿心理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所谓感知阶段就是指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阶段,这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新生儿刚出生3、4个月时还不会走路,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去接触和了解外界。所以,婴儿心理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就是让婴儿多接触环境。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到处走走,让孩子在安全情况下多触碰物体。不会走的宝宝一般都只能躺在摇篮看到上方的物体,视野范围有限。所以宝宝需要早点坐起来,这样能看到躺着看不到的物体和色彩,视野范围也更加开阔,有助于发育大脑。
中级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经历了初级的感知阶段的发育,婴儿的思维、情感、兴趣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爬行也成了婴儿高级心理活动的助力。在初级阶段,婴儿无法移动,没有思维、兴趣等高级心理活动。但是,当婴儿会爬行的时候,婴儿会爬向想要到东西。比如喜欢某一种颜色,就会爬向那种物体,甚至在成功触摸后变成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在婴儿会直立行走前的5、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是宝宝的爬行阶段。一旦这个阶段宝宝不会爬行,就可能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
高级阶段——简单人际交往
这里所指的简单人际交往不是成年人的交往,主要是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直立行走的能力的配合。简单交往阶段离不开两大基础:语言和直立行走。所以,在宝宝适龄的时候进行科学的早教是很有必要的。宝宝通过直立行走去接触物体,扩大了视野;通过语言去表达喜好,但是婴儿的语言不会成句,成人无法理解,所以需要配合动作。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怎样的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九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宝宝学任何技能不是在一个时期一下子都会了,而是有一个阶段,比如8-11个月这个阶段我们说宝宝应该学会爬了、会扶着东西站了.....如果九个月的宝宝不会爬,是发育有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九个月宝宝的成长指标吧。
爬行是9个月宝宝的重要能力之一
有些家长对已经9月的宝宝还不会爬行表示有些着急,因为在我们所学习到的育婴知识中,宝宝们8-9个月就已经会这个动作了,那么,是营养问题?发育问题?其实,健康的宝宝不存在以上问题,有很多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了,只是缺少爬行的过程,会对身体刺激发育及神经平衡发育有所欠缺。妈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要学会如何辅助宝宝去爬行,激励宝宝去爬行。
爬对宝宝大脑发育很重要,而且对认知世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爬行可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展Ta的视野,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的范围很小;当Ta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Ta所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Ta的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宝宝学爬行
学爬是一个过程,妈妈要很有耐性,每天都和宝宝玩一会,孩子会逐渐熟练起来。
孩子会爬以后,就扩大了活动的范围,不会再放在哪儿就呆在哪儿了。妈妈可以把孩子的玩具藏在身后,逗引孩子来找。当孩子把玩具找出来后,会很高兴。爬行的游戏也可以由易到难,从近到远,变换玩具和方法,给孩子带来愉悦。
与婴儿玩游戏,不用担心重复,反复玩一种游戏孩子才能学会本领,宝宝是不会烦的。
爬行游戏对孩子的训练,比学会坐更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和认识世界的范围,因此爬是孩子独立行走前,助长脑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家长要充分重视。
爬行可以训练身体和四肢的动作,并通过大脑的指挥,协调向前爬行、后退和移动。爬着去寻找玩具,会使孩子认识到,看不到的东西可以找到,这也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一个新起点。
0到1岁的秘密你了解吗
初来,像植物一般沉睡
就像种籽发芽时,会举起最初的两片叶子,婴儿在出生的前几周内都会向上举着双臂,所有健康的儿童都是这种姿势。除非是生病的孩子,他的手臂便会垂下来。
正如幼苗在被栽植到地面之前,需要特殊的养分与保护一般,婴儿的这种状态也在诉说着新生儿被呵护的需要。这个阶段的新生儿需要完完全全生活在这种如植物般的沉睡状态下,安静而不被打扰。我们会发现,稍有刺激,婴儿就会像受到惊吓一般打个“激灵”。
而现代的养育,有些就倾向于给予新生儿各种各样的刺激,这等于是否定了新生儿的这一天性。
来到两栖类时代
婴儿长到3个月时,父母会注意到:婴儿在浴盆中会做蛙式的游泳动作,当他俯卧时,他会试着把头仰起来,但他的脚并没有伸展而是弯曲着,看起来像是一条鱼的尾巴,手臂则像鱼鳍。他蠕动着,两条腿沙沙作响,手臂做着游泳的动作。儿童发展权威专家确认了这些动作,此种鱼类的姿势,大概维持两到四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发现了自己的手,并开始有目的地移动手臂,也能够紧握或松开自己的手,此时婴儿的“自我”正在学习如何控制与使用手臂,并很快就能够抓住东西。
像鸟一样飞
到4个月大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似乎有一股强大的想要直立的驱动力在推动着婴儿:他的手臂看起来好像翅膀,腿在空中踢扬,他似乎难以接触地面,好像一只鸟一样在飞。这是增加婴儿动能的时期,这种鸟类的姿势说明他想要自由移动,伸展向更大的空间。
这是将他放在地板上,让他可以又踢又飞的好时机。很快地,婴儿开始滚动,他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练习,这时就必须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可以在没有人陪伴时,把他放在桌上或靠近楼梯的地方。
进化到爬虫类
7个月左右时,婴儿的头已经控制良好,手臂也已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他可以抬起身体的前半部,腿已经能够完全伸展开,腹部像蛇一样运动,并像蜥蜴般警觉。连对最细微的声音也非常敏感,只要听到任何细微的声响,他都会摇动他的头。遇到感觉危险的声音时,他还会像想要仓惶逃跑一般乱动,虽然他还不能爬,他却像蛇一样在地板上蠕动。这个时期,他所有的动作都在复制爬虫类。
这个阶段,空间与自由对孩子尤其重要,婴儿对于可以自由活动这个新的发现有着明显的喜悦。然而,这个阶段,不了解孩子发展需要的成人们往往会把孩子放于学步车,这会严重妨碍孩子刚刚萌芽的独立性以及强烈的意志力活动,对于孩子的身体姿势和心灵发展,也都是一个严重打击。
真正的爬行
8个多月时,婴儿的四肢已经可以挺立起来,他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头和四肢,他的双手和双腿也已经可以协调配合,像一般的四足动物一样真正地到处爬行。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阶段多爬有很多好处,充分的爬行活动对于孩子的感统发展和智力、意志的发展都是必要的。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怕孩子爬得太脏、太累,怕孩子有危险,或者是想让孩子早点学习站立和行走,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
这个阶段孩子自己能够移动的空间大了许多,他探索世界的领域也增加了很多,他的探索欲望也愈加强烈,当然,危险也增加了许多。所以,更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千万不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一个地方。
成“人”啦
经过之前那么长时间的发展,在婴儿幼小的身体里,人类的精神终于被激发出来,驱策着他进展到下一个阶段,并知道他必须在直立中达到完美,开始直立行走的身体才真正成为人类的安居寓所。婴儿期宣告结束。
能够直立行走,小人儿就成为需要机会去探索进入崭新经验领域的探险家:厨房的碗盆、植物、动物、把手、孔穴、工具……样样都值得他研究。这个阶段,需要父母亲们耐住性子,并提供指引,在家里应该保持安全,并设定一些限制。虽然这样的照顾需要圣人般的爱心以及所罗门般的智慧,但其实,每一个真正心在孩子身上的父母都具备这种天分呢。
推着手推车,追着球跑,反正只要能够移动的东西,就可以提供给孩子把弄。而一篮子不用的物品亦会让他兴味盎然,以及水果、橡果、平滑的石头、小木块、棉布、毛线等也会让他把弄半天不肯放手。不管是什么,前提是它们必须够大,以避免孩子吞食下去,安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