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叶的功效与作用
黄麻叶的功效与作用
黄麻叶是中药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它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着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些中药黄麻叶的作用。
【来源】为橡树科植物 黄麻 的 叶 。夏、秋季采。
【原形态】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
【生境分布】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化学成份】叶含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还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性味】 ①《现代实用中药》:"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血崩:黄麻叶连根捣烂,酒煎露一宿,次早服之。(《年希尧集验良方》)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黄麻叶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常见的功效,这对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黄麻叶起到一定的帮助。黄麻叶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体质,对提高我们的身体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推荐人气足疗配方
足疗的配方
如果在家做足浴,可选适用自身需要的中药配方,药碾碎后用沸水沏开,然后用药的蒸气熏蒸足底部5分钟,再加水,将足部浸泡在水里。
保健足浴配方: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
治头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10克、葱白5根。
治咳嗽配方:黄麻10克、胡椒40粒、老姜30克、生白矾30克。
治高血压病配方: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为麻黄科值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茎质。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即有其能“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的记载,麻黄现仍为重要的平喘中药。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麻黄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应用历史。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一方用以治疗伤寒。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气汤,用以治肺劳实、气喘鼻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麻黄的方剂。
【别名异名】龙沙(《神农本草经》),卑相、卑盐(《名医别录》),狗骨(《广雅》),草麻黄、色道麻、洁力根(蒙古)。 undefined
味辛、微苦,性温。功效:解表发汗,宣肺平喘,祛风利水。
第1步发汗解表
麻黄轻扬上达,性温辛散,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第2步宣肺平喘
麻黄辛温则入肺经,宣畅肺气,温散肺寒。常用于风寒咳嗽,哮喘等证。
第3步利水消肿
麻黄辛温,入肺,膀胱二经。肺为水之上源,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第4步散寒通痹
麻黄辛散温通,《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日华子诸家本草》又言:“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出:麻黄 “轻阳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又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来,本品用作佐使药,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证。内服外用皆可。
兴奋中枢神经
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的作用,故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
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③缓解支气管和胃肠痉挛
④有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和痉挛作用。
第2步影响汗腺分泌
由于人与动物的汗腺分布不同,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出汗,但当人处在高温时用了麻黄碱50一60毫克,1.5—2小时后,汗腺分泌比未用麻黄碱时更多更快,但皮下注射麻黄碱的皮肤,不引起特殊的汗腺分泌,因此麻黄碱的这种作用恐系中枢性。
第3步抗过敏
亦可用于荨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故可治疗鼻炎;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水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麻黄有抑制致敏物质释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肠管的运动。因而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效。
第4步抗炎
麻黄多种生物碱对足跖炎症性水肿有抑制作用。麻黄提取物对实验性炎症有抗炎作用。麻黄所含白飞燕草苷元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第5步镇痛
麻黄碱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并可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第6步抗菌、抗病毒
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挥发油给鼠作治疗流感实验,平均存活期显著增加,平均肺损伤显著减低,有一定治疗效能。水煎剂和麻黄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疗作用。
第7步解热、发汗
麻黄挥发油对兔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以萜松醇的降温作用更为明显。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 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第8步对心脏的作用
麻黄所含的麻黄碱的结构和药理作用均与肾上腺素有相似之处,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率增加,心率加快,甚至心律紊乱。
第9步降压作用
麻黄主要生物碱能引起血压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上升。麻黄次碱和挥发油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第10步对血管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使肺、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而血流量减少;并能使肺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因此麻黄对哮喘病人肺动脉高压者是不利的。
微波炉自制懒人秋季减肥餐
1 番茄烩鲅鱼(194卡)
材料(2人份):鲅鱼2块、盐和胡椒粉少量、洋葱50克、番茄100克、西兰花100克、橄榄油1茶匙。
用盐和胡椒粉腌一下鲅鱼,洋葱切丝,西兰花和番茄切成小块,将所有材料放在耐热容器中,放入调味料,用微波炉加热5分钟后取出搅拌一下,再次加热1分钟。
2 豆芽韭菜鸡肝(135卡)
材料(2人份):鸡肝120克、韭菜1束、豆芽100克、酱油1勺、料酒半勺、味噌1勺、蒜末少许、豆瓣酱1/4茶匙、芝麻油1茶匙。
将鸡肝放入水中浸泡一会后,隔掉水分,切成块状后,将蒜末、酱油、料酒、味噌、豆瓣酱和芝麻油腌一下。将韭菜切段,豆芽洗净后放入耐热容器中,上面放上鸡肝,封上保鲜膜,放到微波炉中加热5分30秒后取出搅拌即可。
3 黄麻咖喱里脊肉(157卡)
材料(2人份):里脊肉160克、洋葱半个、黄麻叶适量、盐半茶匙、胡椒粉少许、咖喱粉1茶匙、料酒半勺、喼汁(英国黑醋)1茶匙、橄榄油1茶匙。
将里脊肉切成厚片,用盐、胡椒粉、咖喱粉、料酒和喼汁腌制一下。洋葱切丝,与黄麻叶放在耐热器皿中,用盐、胡椒粉和橄榄油混合调味后,在上面铺上里脊肉,封上保鲜膜加热5分钟取出,撕开保鲜膜将其搅拌后再次加热1分钟。
黄麻叶的食疗作用
1、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2、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现代实用中药》:“治子宫内出血。”
3、通便: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本草图经》:黄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于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
4、通乳生乳:有开胃健脾、消除寒气、催生乳汁之功效。
5、其他功效:陆川本草》:“排脓,生肌。治疮痈,脓疱。”
芝麻叶的功效与作用
芝麻自古以来就称为长寿不老的高级食品。芝麻有黑、白二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良。芝麻的茎、叶、荚壳、花都可以做药。芝麻含维生素e、维生素b1、亚油酸、蛋白质、麻糖、多缩戊糖、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最多,成为主要成分的维生素e,又常被人们称为防止衰老的维生素。它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好的效果。还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它有调节胆固醇的功能,因而又被称为“永葆青春的营养源”。
除芝麻外,含有亚麻酸的食品虽然很多,但都不如芝麻的效果好。之是因为芝麻同时含有亚麻酸和维生素e,两者同时存在,不但防止了亚麻酸容易氧化的缺点,有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对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对芝麻的药用有较高的认识,称它是一味强壮剂,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
据报道,黑芝麻对于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均有疗效。由于芝麻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故血管硬化,高血压患者食之有益。
芝麻叶可以治疗中暑头晕。口渴时,可采鲜芝麻叶一大把,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暑解渴之效;关节炎疼痛,可以用芝麻叶100克,洗净切碎,水煎服。
芝麻根有消炎、止痒作用。治寻麻疹、瘙痒症,可取芝麻根数根,煎汤洗患处。说明:芝麻,古时称为胡麻、油麻、巨胜、脂麻、乌麻、方茎,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则以黑芝麻为良,芝麻是一种芬芳的补药,是良好的滋润补养强壮剂。
叶黄素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为类胡萝卜素家族(一组植物中发现的天然的脂溶性色素)的一员,又名“植物黄体素”,在自然界中与玉米黄素共同存在。
1、视网膜的主要色素成分:叶黄素与玉米黄素构成了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也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人类的眼睛含有高量的叶黄素,这种元素是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须靠摄入叶黄素来补充,若缺乏这种元素,眼睛就会失明。
2、保护眼睛不受光线损害,延缓眼睛的老化及防止病变: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及蓝光进入眼睛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白内障,黄斑区退化,甚至癌症。紫外线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状体过滤掉,但蓝光却可穿透眼球直达视网膜及黄斑,黄斑中的叶黄素则能过滤掉蓝光,避免蓝光对眼睛的损害。黄斑区的脂肪外层特别容易受到太阳光的氧化伤害,因此这个区域极易发生退化。
3、抗氧化,有助于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疾病。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
麻黄根中含有大量的麻黄碱,麻黄碱有很强的利尿消肿功效,对食用水,盐水,尿素水之后的动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利尿作用。
黄麻叶的简介
黄麻是一种主要用来剥取韧皮纤维的农作物,麻皮可以用来织麻布,制麻袋,打绳索等。但黄麻的用途远不止这些,麻骨(杆)过去就常来用做燃料,还可以制成灯架动物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1] 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
黄麻叶 黄麻,别名:苦麻叶、络麻,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荚头麻。长果黄麻起源于非洲;圆果黄麻原产印度、巴基斯坦。主产国孟加拉、印度和中国,次为巴西、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其中孟加拉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中国主产区为广东、浙江、台湾等省。黄麻属约有40个种。有栽培价值的是圆果黄麻和长果黄麻。
黄麻叶的植物形态
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
整株黄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无毛。叶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整齐粗锯齿,最下部2齿伸长为尾状裂片;叶柄长1~3.5厘米;托叶线形,长约5~8毫米。花小,数朵生于叶脓内,花梗很短;萼片5,淡紫色;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子房5室。蒴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顶端不具喙,有纵棱、皱纹及小疣状突起,成熟时5瓣裂。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2]
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
本植物的根(黄麻根)、种子(黄麻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黄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茎高2~5米,粗1.5~2厘米,青、红或紫色。叶卵圆至披针形。聚伞花序,花黄色。蒴果。长果黄麻为圆筒形蒴果,长5~8厘米,种子墨绿或灰黑色。圆果黄麻为球形蒴果,有纵棱和疣状突起,种子褐色。黄麻系热带或亚热带的短日照作物。
黄麻直立木质草本,高1-2m。全株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2cm,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披针形至狭窄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最下面的2锯齿长而成钻形,向下弯曲,两面均无毛;三出脉的两侧脉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6-7对。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长3-4mm;花瓣黄色,倒卵形,与萼片约等长;雄蕊18-22,离生;子房无毛,柱头浅裂。蒴果球形,直径1cm或稍大,先端无角,表面有直行钝棱及小瘤状突起,5丬裂开。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黄麻叶的适宜人群
厌食、偏食;不易入睡、易惊醒;易感冒;头发稀疏;智力发育迟缓;学步、出牙晚或出牙不整齐;阵发性腹痛腹泻;X或O型腿;鸡胸的少年儿童。抽筋乏力;关节疼;头晕;贫血及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的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骨痛;牙齿松动、脱落;驼背、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的老年人。
哪些人不宜食用食用黄麻
谁都希望自己能有健康的身体的,所以很多人对生活的细节也会引起重视,尤其是把日常饮食看的非常的重要,下面一起看一些哪些人不适合吃黄麻叶。
副作用
孕妇忌服。
禁忌人群
妇科疾病患者和孕妇慎食黄麻叶。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黄麻叶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它虽然是常见的食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正确的食物才能变得健康,另外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想要身体健康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
黄麻叶的化学成分
叶含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此外,还含有0.4%KCl和少量的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皮含矮牵牛素单糖甙和矢车菊素单糖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