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原反应怎么处理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怎么处理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初到高原上时,为了预防出现高原反应,不宜剧烈运动,不可暴饮暴食,为了防止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负担,更不能饮酒或吸烟,应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物,并且要适量的引用水源,还要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生病而消耗了体力。

高原反应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在进入高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1、健康准备:

进入高原前首先要全面检测身体,把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严重心脏、肺部、肾部、肝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的游客是不适宜进入高原的。

适度锻炼提高身体适应能力,为高原旅游存储好“身体本钱”。在前往高原之前,通过游泳、骑自行车、跑步、间歇性低氧训练,提高身体适应低氧状态的能力。平时身体素质好,进入高原后一般少有高原反应或反应相对较轻。

同时,进入高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禁除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带上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其它物品,可向有高原生活经验的人员或医生请教,请他们讲一些高原特点和生活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谓紧张。

2、心理准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度紧张的话,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3、物资准备:

一般人登上海拔2700米左右,会有高原反应,体弱的人在入藏之前准备好氧气袋,以备不时之需。

个人自备物品:太阳镜、防晒霜、运动衣裤、羽绒服、旅游鞋、手电、雨具、日常洗刷用品,以及抗高原反应药物,治疗头疼、腹泻等的常备药物。高原早晚温差大,太阳下山后气温下降得很快,所以建议要加带外衣。

其他注意事项

1、应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如家和百服宁等,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药物等,以防万一。

2、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发急性高原病。

3、在进入高原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山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家和百服宁1-2粒,严重者吸氧。若出现严重的胸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咳粉红泡沫痰,或反应迟钝、神志淡漠、甚至昏迷,除作上述处理外,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或尽快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4、由于乘车进入高原所需时间长,途中住宿条件差,体力消耗大,因此除了要准备以上各种物品外,还应该准备水或饮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时补充机体所必需的水和热量。

高原反应表现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

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

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

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浮肿等。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预防高原反应的药介绍

防高原反应的药:

头痛用一般止痛片就很有效,对胃刺激小。阿斯匹林也行,但对胃刺激大,总之大多数止痛药均可使用。

血压太高,用减压灵(治早期高血压的药),再用一点小剂量的利尿片。

浮肿:受重力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如眼睛、下肢等处易浮肿。皮肤出现比较浅的坑,是轻度浮肿,可用氨茶碱治疗,有利尿和扩张血管作用,效果不错。若浮肿程度严重,可用双氢克尿塞,100毫克/片,1片就行,一天1~3次,五六小时后可见效。用利尿片,25毫克/片,1片就行了,剂量要小,而速尿片的副作用较大,故不推荐使用。

红景天粉未可以抗高原反应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出门旅游成为新的时尚,而高原游又因其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受到许多年青人的追捧,但是许多到过高原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初入高原就感到头痛、呼吸不畅,甚至是不想吃饭、恶心呕吐等情况,有的人不得不通过吸氧来维持,这就是典型的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1红景天的应用在西藏有悠久的历史,是藏医“吉祥三宝”之一,具有强身健体、补气养血、滋阴益肺的良好功效,通过服用红景天,可以提高血液中氧的含量,有效地预防高原反应,但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2大家不能单纯地依靠红景天来抵御高原反应,出发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包括身体、心理及其他的准备,尤其要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如果心脏或肺部有问题,或有高血压、贫血等疾病都不能去高原。

3初到高原要向当地的导游详细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不要盲目地行动,最好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进行活动,以免突发情况时要人照顾;同时还多休息,尽量少活动,以保存体力,减少氧气的消耗量。

注意事项:总之高原游由其自身的神秘性和魅力,但也有其危险性,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谨慎选择,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时尚去冒险,以免给身体造成伤害!

高原反应诊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高原反应的症状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高原红,高原红是一种高原人群中的普遍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面部呈现红色的片状或团块斑,主要是因为皮肤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中医归入“斑”的范畴。

高原红说白了就是皮肤比较敏感而产生红血丝,但是这种敏感是因为长期受地域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而不是天生。高原红多发生在海拔高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空气稀薄、氧含量低、皮肤细胞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的缘故。再加上温差大、风沙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等原因造成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变薄敏感。高原地区冬天寒冷易冻伤面部皮肤,血液不流畅,造成毛细血管瘀堵,有的甚至发展到皮下,而面部角质层又因为长期受环境等物理损害敏感变薄,反映在面部就表现为网状、片状、团状的高原红。

高原红的患者平常可以做点养护之类的,1、保持皮肤的水分。高原气候干燥,适当补水或者乳液预防皮肤干裂,但不要用含有激素类、重金属、酒精成分的护肤品。2、不要长期曝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3、擦防晒霜,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擦点防晒霜防紫外线保护皮肤。4、治疗时一些采用仪器的办法如激光、冷冻疗法等,虽然暂时有效,但会加重高原红,应慎重考虑。

高反头疼发热怎么办 去高原前怎样预防高反

1.如果担心会出现高原反应的话,在去往高原地区之前可以先去药店购买一些能够预防高原反应的药。

2.随身准备一点能补充能量的小零食,这样能在攀爬的过程中保持体力,从而减少高反的出现。

3.在攀爬的过程中行走速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快的消耗体力以引起不适,这样才能保持住体力。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1、先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的恐惧,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最好保持充分的休息时间。

2、避免受凉。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如果受凉了,会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高原病。

3、到高原地区前两天避免剧烈运动,登高时也要缓慢走,这是为了让身体适应高原地区的差异。

4、多吃高糖优质蛋白的食物,这是为了克服低氧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少喝酒,少抽烟,减轻对氧的消耗。

5、进入了高原地区,可以适当吃一些高原反应保健品,一直坚持3-5天。这对身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关推荐

高原反应多久能适应 如何避免严重的高原反应

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身体适应后,再以(600~900m)/每天的速度上升。 到达高原后,除了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外,可以适度活动,不要进行重体力活动,比如疾走、跑步等,这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加重高原反应。 初次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对自己身体适应能力不了解,为避免突发严重的高原反应,要携带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和氧气。

高原反应检查

1.接触高原的状况:是初次进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或从高原至另一更高处。 2.发病地区的海拔高度。 3.从进入高原到发病经历的时间。 4.发病有无明显的诱因,如登高速度过急、体力活动过大、寒冷或气候改变、饥饿、疲劳、失眠、晕车、情绪紧张、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后有无经吸氧或转往低处(3000m以下)病情自然好转史。 6.进入高原前或发病前有无类似症状发作。

初到高原的饮食原则

饭吃七成饱 初到高原的人,消化功能会受影响,胃张力降低,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同时,缺氧也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维生素消耗量增加。 尽量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以软、流食为佳,如面条、稀饭等,副食则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每顿饭不能吃太多 七成饱即可,尤其晚餐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 不能急于补水 由于高原气候干燥,水分流失快,很多游客急于补水,其实,饮水过多对尚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不是好事,可能引起肺水肿。 减少食盐摄入 禁烟禁酒,能减轻高原反应。 豆制品 番茄、

高原反应怎么办

第一: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第二: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安(至少提前1-2天服用,到达西藏后继续服用3-5天)、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

高原反应的表现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浮肿等

高原反应的药都有什么

1首先如果是一般的头痛的问题的话,就用一般的止痛片就可以了,这种药物对于胃部的刺激也是比较小的,阿司匹林也是可以的,但是对胃部的刺激比较大,所以如果有胃部疾病的人的话,最好不要用阿司匹林,用止痛片就可以了。 2如果发生了高原肺水肿的话,患者出现头疼,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心慌和口唇面部有发青的情况,那么就要立刻让患者取半卧位姿势休息,立刻补充氧,然后服用呋塞米,硝苯地平也是可以的,为了防止上呼吸道的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 3如果患者出现了血压上升过高的话,那么可以服用减压灵,然后再用少量的利尿片,帮助

高原反应如何诊断

1.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 2.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平原或低地人在迅速进入高原后1~3日发病,也有晚于7~14日发病者。表现与一般肺水肿相同。有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系本病的早期表现。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

高原反应会流鼻血吗

高原反应会流鼻血。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空气稀薄,降水少,刚进入高原地区时,由于干燥鼻腔粘膜下血管破裂就容易流鼻血,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原反应

如何处理高原反应 能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的食物

为了能在出现高原反应时能够及时缓解以避免发生意外,我们应该在出门时随身携带巧克力,多吃碳水化合物类、多种维生素以及一些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都能够及时的补充能量。另外,如果您能够接受酥油茶的味道,多喝些酥油茶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的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进入高原前应注意

(1)做一次体检,因为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是万不可去的,如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伴有肺功能障碍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 (2)消除恐惧心理和紧张心态。先从书本上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3)要学会适应性锻炼的方法,做好适应性锻炼。在高原上不能像平原上那样,说走就走。在进入高原前到达海拔2000米处时,要住宿几日,做一些阶梯式的适应性锻炼,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 (4)要多带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