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教你读懂前列腺液检查报告
前列腺液检查报告怎么看是很多男性朋友关心的话题,前列腺液检查是检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疾病的常见办法,下面就看一下前列腺液检查结果都代表什么:
1.免疫球蛋白含量。A型免疫球蛋白具有诊断价值,正常时它比血中的浓度高1500倍。
2.枸橼酸浓度。枸橼酸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它的分泌受雄激素的控制与调节。枸橼酸水平与锌浓度成正相关(即一个增加时,另一个也成比例地增加)。正常时枸橼酸浓度为19毫克/毫升左右,病人约为6·4毫克/毫升左右。
3.酸性磷酸酶含量。酸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它的含量与锌浓度成正相关,在前列腺癌症时,二者显著增高,因此,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治疗、追踪随访的客观指标。去势后其含量显著减少。
4.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前列腺液略偏酸,但也有的实验室报告略偏碱性,pH值范围大约在6.7-7.3之间。前列腺液的pH值随年龄的增长而碱性增强。当出现炎症时,pH值可增加到7·7-8·5。
5.锌离子浓度。前列腺是身体中含锌量最高的组织,前列腺液中的锌浓度也很高。前列腺能合成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锌多肽,故锌的含量与前列腺液杀菌能力及抗菌保卫机制有关。慢性前列腺炎时,锌浓度由正常时的480微克/毫升左右降至148微克/毫升左右。当射精管阻塞呈无精症时,精液内锌浓度显著增高,这是因为前列腺液在精液中的比例显著增加所致。
如何查看精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在诊治男性不育的过程中,做精液的常规检查是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精液分析是男性生育力的重要指标,精液的常规检查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精液化验单:
1.精液量 正常人的每次射精量约2-6毫升,1-2毫升为可疑异常,少于1毫升或大于7毫升的均考虑异常。精液量测定与标本采取前的禁欲时间有关,禁欲时间长,精液量相对较多,一般以禁欲3-7天为宜。在病理情况下,一次射精量多于7ml时,不但精子密度降低,而且易从阴道中流出,以致精子总数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小于2ml为精液量过少,但通常以1ml以下为过少。此时精液与女性生殖道接触面积小,或因粘稠不利于精子进入女方宫颈口而导致不育,常见于严重的副性腺炎症、睾酮水平低下、射精管梗阻、逆行射精等。
2.精子密度一般以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表示。正常人的精子密度为2千万-1.5亿/毫升,个体差异很大。少于2千万/毫升者,为少精子症,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精功能障碍等,可因精子进入子宫腔及输卵管的机会减少而致生育力低下或不育;大于2.5亿/毫升的为多精子症,精子活动力受到影响;如果多次检查或经离心后检查在精液中没发现精子,则为无精子症。以上三者均为不育因素。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少于2千万/毫升,而由于其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率低也可以生育。如果每次排精的总数低于2千万/毫升,那么就基本上无法自然受孕了。
3. 液化正常精液射出后,在精囊凝固酶的作用下变为胶冻状,5-30分钟后变为不太粘稠的液体状。如果超过半小时不液化,则为精液不液化,精子不能自由活动,从而导致男性不育。另外,将玻璃棒接触已经液化的精液,观察粘稠度,轻轻提捧,可形成精液丝,正常时其长度小于2 cm。
4. 畸形率正常精子头部为扁椭圆形,尾部长而弯曲,类似蝌蚪;但有的头部为尖头、大头、双头,体尾部粗短、分叉、双尾等异常。如果这些畸形精子超过30%,则称为畸形精子症,可造成不育。
5. 颜色正常精液的颜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如果精液里有血丝,变为红色或粉色,则为血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常见于副性腺、后尿道的炎症,偶可见于结核或肿瘤;如果精液里含有黄色的分泌物,则为化脓性精液,镜下可见大量脓球,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炎症。
6. 酸碱度正常人的精液PH值在7.2-7.8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精子的活动和代谢。小于7.2见于射精管梗阻或受尿液污染;大于 7.8见于精囊炎症或标本陈旧。
7. 炎症细胞 正常精液中白细胞要少于一个“+”号。白细胞增多表明生殖道或副性腺存在感染。
8. 存活率通常在射精后一小时内,具有活动能力的精子应不少于70%(一般为60-80%),若少于60%则为弱精子症;若精液里的精子全部为死的,则为死精子症。
⒐活动力精子的活动力一般分四级。0级指无活动的精子;1级指在原地活动的精子;2级为缓慢向前曲线游动的精子;3级为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4级为快速直线向前游动的精子。一般3级以上的精子,才有可能使卵子受精。一般要求3级+4级(有的标注为a级+b级)精子≥50%。导致精子活动力及存活率降低的常见原因有副性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纤毛不动综合征、精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或标本贮存不当。
需要说明的是,当拿到精液化验单后,应对各项检查的结果予以综合分析,如果各项化验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仍需继续再检查几次。如果几次结果均属正常,则可大致认为男性生精能力无大问题,但仍不能排除一些免疫因素或其他尚未被认识的因素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精子计数、形态无问题,但精液的理化性质异常,如液化时间长,或PH值过高过低,也往往会造成精子活动力降低而使妻子难以受孕。
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力及形态是精液检查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必须把几个项目综合起来分析。有的精子密度虽然较低,如低于2千万,但精子活动力强,畸形精子、死精子很少,则仍可能生育。有的人精子密度虽然不低,甚至达每毫升1亿,但死精子、畸形精子过多,绝大多数精子活动力弱,也可能导致不育。再者精子计数或精子密度可因个体差异和检验误差使结果变异很大,所以须将几次化验报告相互比较加以分析。
总之,专家提醒您:对精液检查的各项结果,必须综合分析,而且要对前后几次化验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男性不育的原因十分复杂,睾丸因素、输精管堵塞、射精障碍等均可引起,只有做详细的检查,正确的判断,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孕妇应当如何看血常规检查报告
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主要用于观察孕妇是否贫血,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00~150g/L,小于100g/L时为轻度贫血,不足80g/L时一般为中度,当血红蛋白的结果低于60g/L则应引起警惕。出现重度贫血则可能导致早产或胎儿体重过低。
血红蛋白量超出标准值上限时,孕妇就是出现自身含氧量不足、脱水等症状。
2.白细胞
白细胞主要是起着身体防卫士的作用,妊娠期间,女性的白细胞会有生理性的增多。排除生理性因素,准妈妈出现白细胞增多,就要小心身体已经出现了急性感染、炎症等。
白细胞数量的变化要联系中性粒细胞来观察,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往往和白细胞一致;淋巴细胞增多时,孕妇要小心百日咳、病毒感染等,减少时也不能大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小心寄生虫及一些过敏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对孕妇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孕妇处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数量增加。
3.血小板
孕妇要特意留心自己的血小板,血小板对孕妇十分重要。如果血小板过少的话,可能会出现流产,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道撕裂,小心预防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感染。出现过低现象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接受治疗,补充血小板。
教你看懂尿常规报告
如果,我们在检查尿常规的时候,发现尿液颜色呈现红色至棕红色,别急,首先,您得确认是否存在下面这些情况。
1)首先我们需要回想一下近期的饮食情况,看是否有食用含有色素的食物,或摄入甜菜、大黄番泻叶。
2)看检查的那段时间是否有服用药物,有无服用药物,如利福平(抗结核药)、氨基比林(解热镇痛药)、苯妥因那(抗癫痫药)等。
如果你发现你压根没占边,及早就医。这可能会是尿路结石、肿瘤、感染、肾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等。
教你看懂前列腺液检查单
PH值 正常前列腺液呈酸性PH值为6.2~6.5。前列腺炎时PH值可增高。
外观 正常前列腺液外观呈稀薄的淡乳白色,有炎症时分泌物浓厚,色黄或淡红色,浑浊。
卵磷脂小体 正常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几乎布满视野,检查单上标为+++到++++。发生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减少,只有+到++,并有聚集成堆的倾向。
红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中无或很少有红细胞,即每高倍视野内不超过10个。前列腺炎时每高倍视野内可超过10到15个。
白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内每高倍视野内白细胞不超过10个。发生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可大大超过10个,检查单上显示为+到+++(每+代表10个白细胞)。
精子 若按摩前列腺时压迫到精囊腺,可在前列腺液中检出精子。
滴虫与霉菌 正常情况下前列腺液内无滴虫和霉菌。当有滴虫和霉菌感染时可在前列腺液内检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在镜检时,色微黄浑浊或含有絮状物,巨噬细胞吞食大量脂类,使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以上诊断便可成立,严重者可见白细胞成堆存在,而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但检查结果常与前列腺液量之多少、厚薄,有无合并尿道感染或标本污染等情况有关,因此利用前列腺液镜检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应连续作3次复查,诊断起来才较为可靠。
HPV检查报告怎么看
在化验报告单中常常看见“+”和“-”,它们分别代表阳性和阴性,阳性表示不正常,阴性表示正常。在HPV检查报告单中,前面通常显示的是HPV的型号,接着是检查结果及参考值,正常的参考值均为阴性“-”。如果感染此病毒则会以“+”标注。不同的HPV型号对应的疾病不同。
教你看懂大便检查报告
注意事项: 试验前两日不要进肉类食品及维生素C,特别是不要吃猪血等动物血制品。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大便潜血反应(隐血试验〕 正常情况: 阴性
阳性: 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结核病,痢疾,伤寒。胃肠道出血愈多,反应愈强。按显色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四级阳性反应。
粪胆原 正常情况: 阳性
阴性: 阻塞性黄疸呈阴性反应,部分梗阻或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时为弱阳性。
粪胆素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食物残渣 正常情况: 正常肉眼不可见。
异常:出现时见于消化不良症或肠道大部切除病人。
细胞 正常情况:偶见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异常: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少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见于细胞性痢疾;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
气味 正常情况: 除外异常情况
异常: 粪若呈酸臭味,同时杂有气泡,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怎么看血型检查报告单
读懂报告单的方法
化验单上会有结果,不仅有显示准妈妈的血型,准爸爸的血型也会显示。比如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血型为A型,化验单上显示IgG抗A效价是1:4,大于参考值1:64,即表示检测出来的情况是正常的,孕妇不要担心,不会有溶血情况的发生;分母若比64大,就说明存在溶血的可能。
若报告单上显示为Rh(D)+,即表示血型中含有Rh因子为阳性;若显示为RH (D)-,则表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需认真观察和检查。
· 常见的溶血结果
1.ABO血型不合
(1)简介
在我国,患有溶血病的婴儿中有96%是此类型的血型不合,而其中超过95%的婴儿母亲是O型血。但这并不是说孕妇的血型是O型时,怀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只要O型血的孕妇在怀孕前没有接触过ABO血型中的抗原,身体中没有产生抗体A,也没有产抗体B,头胎就不会有溶血情况的发生。
(2)原因
需要警惕的是,O型血女性在怀孕之前就有很多接触这类抗原的可能,像寄生菌(在肠道内的)以及破伤风疫苗等疫苗、动植物中也会含有这种抗原。
头胎虽然有出现溶血的概率,但是不会特别严重,原因如下:
a.母体中的这类抗体虽然进入了胎儿身体里,但是有部分的抗体被中和、吸附后失去了作用;
b.胎儿的这种类型的抗原结合点要比大人的少,且只有大人的25%,抗原性较差。
当孕妇是O型RH-,并且没有A、B抗原,而胎儿有这两种抗原中的一种时,婴儿患有溶血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2.Rh血型不合
(1)简介
在不同的民族或人群,血型为RH阴性的概率是不一样的。RH血型有C和c、D和d、E和e这几种抗原,在这些抗原里面,抗原D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在这几种抗原中,D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最强,而结合能力的强弱也就代表了溶血的程度。有抗原D的就说明被检测者是属于阳性,假如体内没有,就说明属于RH阴性。
(2)原因
血型是RH-的孕妇,头胎怀的宝宝是RH+的话,那么宝宝体内是有D抗原的。而孕妇身体里还不含有这种抗原,所以体内相对应的抗体不会很多,出现溶血情况的几率就要小。但是二胎就不一样了,孕妇因为生育过头胎,体内含有的D抗体上升,容易导致二胎患有溶血病。
这种抗原在自然界中很少见,而且当人体接触到这种抗原再到发生反应,这其中的过程会比较慢,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头胎一般不会出现溶血情况。而极少数的头胎出现溶血现象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a.女性在未怀孕前便接受过和自己RH血型不一致的血液、血制品等;
b.孕妇母亲的血型与孕妇不同,所以孕妇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这种抗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