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的功效与作用 溶解胆结石
熊胆的功效与作用 溶解胆结石
熊胆能减少胆固醇生物合成,并能增加胆汁分泌量,提高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减少胆石形成率。而且熊胆所含的鹅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非常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熊胆的药用价值
熊胆用于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已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因为熊胆中含多种胆汁酸,可使胆汁中胆固醇量降低,并使呈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胆汁成不饱和状态。熊胆粉能显著降低豚鼠的胆石生成率,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及致石指数,熊胆粉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不同剂量(0.16,0.08,0.04酬kg)对食家兔食饵性胆固醇胆结石的发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胆汁中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总胆汁酸的含量。
熊胆的各种制剂被广泛应用在眼科医疗中。熊胆滴眼液对眼球结膜血流速度有所加快,血管管径有所增加,有效成分到达玻璃体内,透过血一玻璃体屏障,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眼缘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熊胆生理盐水溶液滴眼治疗溃疡型病毒性角膜炎,平均16.gd治愈。若以熊胆膜下注射,对晶体混浊、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等均有明显效果,与其它药物组方还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胆结石的治疗
手术方法:
1.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
2.开腹探查胆管取石
3.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
其他特殊疗法:
1.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
2.接触溶石(经PTC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用震波碎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适应证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显示为阴性结石,结石直径在12~15mm者不超过3枚,直径在15~20mm者仅1枚,并要求有一个正常的胆囊收缩功能。为提高结石粉碎后的消失率,在震波前后服用熊去氧胆酸(UDCA)8mg/kg/d,以达到碎石和溶石的协同作用。结石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半年。此法安全有效,仍有约11.2%结石复发率,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适应范围严格,均属不足之处。
4.体内接触碎石(经胆道镜置入液电碎石机、激光等能源接触碎石)
5.经内镜微创手术取石碎石
医学表明多种药材可替代熊胆
温馨提示:熊胆号称“中药瑰宝”,是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健康,很多人出于对名贵药材功效的迷信,使得各种名贵中药材在市场上十分热销,尤其是传统名贵药材“熊胆”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使得人们趋之若鹜。
专家详解“熊胆”
天然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主含胆汁酸,其中有效成分为牛磺熊脱氧胆酸,约20%,水解生成牛磺酸及熊去氧胆酸,尚含有少量鹅去氧胆酸及胆酸,并含多种氨基酸、胆甾醇及胆汁色素。
药性:熊胆属中药中清热解毒药中的一种,其性寒,味苦,入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熊胆入药,主要应用于三大类疾病:
1、用于肝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等症。本品能清肝经邪热,制止痉挛。
2、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或生翳障等证。本品有清泄肝热以明目退翳之效。可外用滴眼或内服。
3、用于疮疡肿痛及痔疮肿痛。本品能清热解毒以消痈肿,还可用于热毒雍结之咽喉肿痛。
现代医学对熊胆的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熊胆有抗菌、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解痉、利胆、保肝、溶解阳石、降血糖、抗肿瘤(主要对胃癌)、免疫抑制作用、对心血管作用(增加冠脉流量、舒张血管、降血脂、抗血栓)。
多种药材可替代熊胆大部分功效
熊胆为传统名贵药材,由于来源困难,一般的中医生很少开熊胆这味中药。类似于熊胆的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中药有夏枯草、 钩藤、菊花、蝉蜕、石决明、玳瑁等。尽管对少数疾病,熊胆的疗效的确比其他的替代成分要好,但大多数的病并非非熊胆不可。
人工熊胆也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熊胆
目前国内外对人工熊胆粉药理、药效及临床的研究认为人工熊胆粉与天然熊胆作用相似,但由于熊胆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充足,所以还不能说人工熊胆粉或夏枯草等中药就可以完全代替天然熊胆来做药用,而达到临床上相同的疗效。
天然熊胆含牛磺熊脱氧胆酸约20%,水解生成牛磺酸及熊去氧胆酸,尚含有少量鹅去氧胆酸及胆酸,并含多种氨基酸、胆甾醇及胆汁色素等;人工熊胆所含的熊去氧胆酸仅是天然熊胆中的一部分。
揭秘归真堂“熊胆粉”
如果直接获取“熊胆”,成本十分昂贵,等于要死掉一头黑熊。目前已生产出人工熊胆或熊胆粉作天然熊胆用,2011年10月8日在广州锦汉展馆召开的中国中药博览会上,小编曾就其采访过归真堂工作人员,归真堂所生产的“熊胆粉”为黑熊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就是人工熊胆或熊胆粉,并非天然熊胆。只有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才可称之为“天然熊胆”。
胆结石吃什么药
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莫非征常阳性。
口服溶石疗法: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溶石药物主要有两种: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VDCA)。这两种药物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使胆汁去饱和,不饱和胆汁则具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地被溶解,胆石体积逐渐缩小以至完全溶解。
灌注溶石法。早在上个世纪末已有人研究胆总管探查术后残留结石的溶解问题,以后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溶石作用的药物,将溶石药物注入到胆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溶石的确切效果尚待大量临床实践来证明。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种既能有效地溶解结石而又较为安全,副作用小的药物。
体外震波碎石:年布伦德尔(Brendel)和恩德斯(Enders)经动物实验体外震波对胆囊结石碎石成功,证实无严重副作用,并提出ESWL辅以溶石治疗,可以使胆囊结石病人免行胆囊切除手术。1985年索尔布奇(Sauer Bruch)等首先将ESWL应用于临床,8例胆囊结石和1例胆总管结石经治疗后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几年来国内亦有一些医院对此开展了研究和应用,并迅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病例和经验。当然,ESWL不是对每一个胆囊结石病人都能适用,它具有一定的适应症。
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有如下:
1 .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细胞、增加肝血流量、增加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有保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的诸症。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及降伍清胆固醇作用 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熊胆粉的,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适用于预防乱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 熊胆有较强的止痛镇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合于跌打损伤郁火实热的各种痛症熊胆粉胶囊,治疗小儿;凉风、结膜炎、疔痔恶疮等。
4 .降血糖及抗疲劳作用 熊胆有抑制乳酸生成熊胆粉的副作用,促进乳酸氢化成糖的作用,改善疲劳和倦怠。
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熊胆粉为眼科、耳鼻喉科用药类处方药药品。熊胆粉苦寒,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平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那么,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熊胆粉的功效与作用有如下:
1 .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细胞、增加肝血流量、增加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有保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的诸症。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及降伍清胆固醇作用
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熊胆粉的,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适用于预防乱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
熊胆有较强的止痛镇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合于跌打损伤郁火实热的各种痛症熊胆粉胶囊,治疗小儿;凉风、结膜炎、疔痔恶疮等。
4 .降血糖及抗疲劳作用
熊胆有抑制乳酸生成熊胆粉的副作用,促进乳酸氢化成糖的作用,改善疲劳和倦怠。还可以促进糖和乳酸合成肝糖源,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和分泌,因而具有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5 .增加 V — B1B2 的吸收作用
预防和治疗 VBl , VB2 缺乏症。如脚气、口疮、舌炎、顽固性湿疹等
6 .防治产后风等作用
产后熊胆粉的价格,取熊胆 10 — 15g ,溶于黄酒或白酒服用 20 — 30 天,可以恢复体办熊胆粉的作用黑龙江熊胆粉,防治产后风等。
胆管结石的治疗
一、手术方法:
1、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
2、开腹探查胆管取石。
3、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
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
二、其他特殊疗法:
1、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结肠引起腹泻。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治疗适应证:①胆囊结石直径在2cm以下;②胆囊结石为含钙少的X线能透过的结石;③胆囊管通畅,即口服胆囊造影片上能显示有功能的胆囊;④病人的肝脏功能正常;⑤无明显的慢性腹泻史。治疗剂量为每日15mg/g,疗程为6~24个月。溶解结石的有效率一般为30~70%.治疗期间每半年作B超或口服胆囊造影1次,以了解结石的溶解情况。由于此种溶石治疗的药物价值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又必须终生服药,如停药后3个月,胆汁中胆固醇又将重新变为过饱和状态,结石便将复发,据统计3年复发率可达25%,目前此种溶石治疗还有一定的限制。此外,一些新的药物,如Rowachol,甲硝唑(metronidazole)也有一定的溶石作用。苯巴比妥与鹅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常能增加溶石效果。1985年更有人报告应用经皮肝穿刺胆囊插管注入辛酸甘油单脂或甲基叔丁醚,直接在胆囊内溶石,取得一定的疗效。
2、接触溶石(经PTC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用震波碎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适应证为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显示为阴性结石,结石直径在12~15mm者不超过3枚,直径在15~20mm者仅1枚,并要求有一个正常的胆囊收缩功能。
为提高结石粉碎后的消失率,在震波前后服用熊去氧胆酸(UDCA)8mg/kg/d,以达到碎石和溶石的协同作用。结石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可继续服用半年。此法安全有效,仍有约11.2%结石复发率,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适应范围严格,均属不足之处。
4、体内接触碎石(经胆道镜置入液电碎石机、激光等能源接触碎石)。
5、经内镜微创手术取石碎石。
6、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熊胆汁的作用
熊胆汁的作用
熊胆曾是是极为珍贵的药材,熊胆汁的作用主要是清毒保肝,利胆溶石,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和降血清,胆固醇等极高的药用价值。
熊胆主含胆汁酸,氨基酸,胆色素等,并含脂肪,磷脂微量元素。
胆汁酸为主要有效成份,主要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它们是一对双向异构体,为熊胆区别于其它胆的特征成份。
在熊胆粉的水解液中,检出了胆酸,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及鹅去氧胆酸。
目前,胆汁酸成分的主要临床药物以及功效如下
黑宝熊胆痔灵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痒,止血。
用于内外痔,或伴 少量出血。
熊胆痔疮膏: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用于痔疮痛痒、肛门破裂、红肿流水。
黑宝熊胆粉:清热,平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熊胆茵陈口服液:清热解毒,护肝利胆、抑菌抗炎、降酶退黄、利湿通便,用于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
黑宝熊胆胶囊:清热,平肝,明目。
用于凉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老年人胆结石如何治疗呢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控制饮食:脂肪类食物因有缩胆囊素的释放而增强胆囊收缩,如Odii括约肌不能及时弛缓使胆汁流出,可增加不适感觉,故在急性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无论在胆石病的发作期或静止期富含胆固醇食物均应少食。无胆总管梗阻或结石静止期,植物油有利胆作用,可不必限制。
(2)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因为愤怒或抑郁往往会引起胆绞痛。
(3)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及肠道感染的发生,防止出现胆道感染。
(4)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内胆固醇的代谢。
2、溶石治疗
(1)口服溶石:常用的口服溶石药物有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但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仅能溶解胆固醇结石,对含钙的结石及胆色素结石基本无效。对直径在5~10mm的结石溶石效果较好。鹅去氧胆酸(CDCA)的最佳剂量为375~750mm/d,亦有每天应用750~1500mg者。熊去氧胆酸(UDCA)最佳剂量为每天150~450mg,但因鹅去氧胆酸(CDCA)有腹泻及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现已少用,如应用则须随访转氨酶情况。而熊去氧胆酸(UDCA)不引起腹泻及肝功损害。如将熊去氧胆酸(UDCA)及鹅去氧胆酸(CDCA)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下列情况不宜做溶石治疗:①胆色素结石及含钙盐结石。②直径大于15mm的结石。③妊娠妇女。④并发有急性胆囊炎、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时。⑤口服胆囊造影剂不显影。⑥溶石治疗已达两年,结石仍为溶解,说明治疗无效,应终止治疗。
(2)接触溶石:经皮或经肝胆囊置管直接药物溶石。①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甲基淑丁醚,当患者不适宜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手术时,可选用此方法,通常在治疗1~5天内胆石溶解,但该药毒性较大,误注入肝实质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进入血管后可引起血管内溶血,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单辛酸甘油酯(单辛脂),此药的不良反应见于60%左右的病人,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少数可发生胰腺炎及胆管炎。②溶解胆色素结石的药物:二甲基亚砜胺,是一种有机溶剂,对人体无毒,用药后呼气中可产生大蒜样臭味。依地酸二钠,单用此药效果不理想,常常与其他溶石药联合应用。
3、碎石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液电、压电或磁电产生的冲击波碎石,一般用于胆囊内结石直径小于20mm,数目不超过2~3个,胆囊功能正常的症状性结石。由于该治疗有无创性、痛苦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经皮、经腹腔镜胆囊碎石术:具有创伤轻、痛苦小,在直视下清除结石较彻底、疗程短、操作简便及近期临床疗效高等优点,适用于单纯胆囊结石或单发结石,胆囊浓缩及排空功能正常者,此外对老年、体弱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亦是一较好的治疗手段。
4、外科治疗
(1)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手术根据病情可分为急诊手术、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一般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时应急诊手术,否则患者可因化脓性腹膜炎或败血症而死亡。当结石嵌顿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在发病或治疗3~5天内手术。症状轻,无明显并发症,符合下列条件者应择期手术:①有症状结石,直径大于10mm或多发结石。②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黄疸、胰腺炎者。③胆囊结石并怀疑有胆囊癌变者。④合并糖尿病,血糖已控制正常者。⑤老年和(或)心肺功能障碍者。后两种情况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急诊手术其危险性较择期手术要大。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是利用电视荧屏的监视下,通过3~4个腹壁小戳孔将带有光导纤维的腹腔镜及与之配套的特殊手术器械插入腹腔,行胆囊切除的一种微创性手术,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禁忌证包括:①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囊化脓、穿孔、坏疽及Mirrizi综合症。②有功能的无症状胆囊结石。③腹腔感染及败血症。④胆囊癌或可疑胆囊癌。⑤严重的出血性疾病。⑥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⑦妊娠妇女。⑧黄疸、肝硬化及门脉高压。
(2)肝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为肝外胆管手术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认为初次发作的胆总管梗阻患者,如果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持续高热,腹肌紧张,压痛明显时,应积极早期手术。如症状较轻,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黄疸也有消退者,可选择手术。常用手术方法如下:
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适合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及其他疾病者。
②胆肠吻合术:亦称胆肠内引流术,适用于胆总管扩张≥2.5cm,下端有炎症狭窄阻塞性疾病,但上段胆管必须通畅无狭窄或胆石成泥沙样,不易取尽,有结石残留或结石易复发者。
③Oddi括约肌成形术:适应证同胆肠吻合手术,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程度轻而不适于胆肠吻合手术者。
④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适合胆石嵌顿于壶腹部和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尤其是已行胆囊切除的病人。
(3)肝内胆管的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并建立引流通畅的胆肠通道,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胆管切开取石术:结石取尽后,放置T管引流。
②内引流术:内引流术有肝内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③肝部分切除术或肝叶切除术:对于病变局限于一叶的肝内多发胆管结石,无法取出或伴有肝叶萎缩者,可作肝部分(肝区段)切除术或肝叶切除术。
5、对症治疗
(1)增进胆汁排泌:可于餐后口服50%的硫酸镁溶液10~15ml,3次/d,使Oddi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排泌,增进胆汁分泌疗法,用于症状缓解期并持续数周,可减少症状的复发。
(2)消除胆绞痛:轻度绞痛可予静卧、灌肠排气等处理。严重者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输液外,可给予镇静剂,解痉剂,如异丙嗪(非那根),阿托品及硝酸甘油。必要时可给予哌替啶(度冷丁)肌注,但因吗啡有使Oddi括约肌痉挛作用,慎用。
6、其他治疗
耳压排石疗法,对数量少,胆囊内小结石,胆囊功能正常者有一定疗效,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针刺疗法:主要以针刺日月、期门、胆俞、胆囊穴、阳陵泉为主穴,脂餐后30min再针刺治疗,可提高排石效果,对于胆系泥沙样结石有效。在胆绞痛时发作时,扣捶背部的胆俞和肝俞,亦可起到一定作用。此外,部分中药也有利胆、排石、清热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广泛。
7、择优方案
(1)口服溶石治疗方案:对无症状初发性胆囊结石小于15mm,无胆囊炎症状及体征者,可口服药物溶石治疗。鹅去氧胆酸(CDCA):370~750mg/d,熊去氧胆酸(UDCA):150~450mg/d。
(2)碎石方案:对直径小于20mm,数目不超过2~3个,胆囊功能正常的,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3)手术治疗方案:对于口服溶石治疗无效。有反复胆囊炎病史,容易发生胆囊颈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
对无症状的老年结石症患者,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合理饮食结构,适当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愉快。
对有症状的老年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外,尚应予以心理治疗,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适当的开展针灸、按摩手段减轻症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胆石症作为一种老年的多发疾病,应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二、预后
胆石症治疗效果良好,死亡多由于胆囊穿孔、胆管炎、肝脓肿或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所致。
这种老年胆石症虽然可怕,但是却不是说来就来,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有其患病的原因,所以一定要了解患病因素,及时的摒弃掉这些坏习惯,是可以有效地避免癌症的来袭,特别是我们的女性朋友。
熊胆粉的作用
1 .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细胞、增加肝血流量、增加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有保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的诸症。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及降伍清胆固醇作用
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熊胆粉的,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适用于预防乱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
熊胆有较强的止痛镇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合于跌打损伤郁火实热的各种痛症熊胆粉胶囊,治疗小儿;凉风、结膜炎、疔痔恶疮等。
4 .降血糖及抗疲劳作用
熊胆有抑制乳酸生成熊胆粉的副作用,促进乳酸氢化成糖的作用,改善疲劳和倦怠。还可以促进糖和乳酸合成肝糖源,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和分泌,因而具有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熊胆粉的作用
.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细胞、增加肝血流量、增加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有保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的诸症。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及降伍清胆固醇作用
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适用于预防乱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
熊胆有较强的止痛镇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适合于跌打损伤郁火实热的各种痛症,治疗小儿;凉风、结膜炎、疔痔恶疮等。
4 .降血糖及抗疲劳作用
熊胆有抑制乳酸生成,促进乳酸氢化成糖的作用,改善疲劳和倦怠。还可以促进糖和乳酸合成肝糖源,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和分泌,因而具有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5 .增加 V — B1B2 的吸收作用
预防和治疗 VBl , VB2 缺乏症。如脚气、口疮、舌炎、顽固性湿疹等
6 .防治产后风等作用
产后,取熊胆 10 — 15g ,溶于黄酒或白酒服用 20 — 30 天,可以恢复体办,防治产后风等。
7、抗菌、止痛、消肿、明目、去翳作用。用于疔毒恶疮、疮痈肿痛,痔、痔瘘、跌打损伤及目赤肿痛、暴发火眼、去翳、眼边溃烂等。
8、对学习的影响。增强记忆,可改善各种记忆障碍,用于健忘、高强度脑力工作者。
怎样治疗胆结石无副作用
1、口服西药治疗的药物融化石头治疗许多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国外一旦与口服熊胆酸、氧部分患者达到溶解胆固醇结石的影响,因此,药物,但是从临床观察药物使用的影响周期长,副作用,如腹泻、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的效率只有20%。
2、结石的外科治疗胆囊切除和胆结石微创手术。切除胆囊手术通常专注于充分的性胆结石,胆囊收缩等操作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微创手术的胆结石,石头有时会不干净,成本与复发高。微创手术后用药物溶解结石,以免再次出现结石。
3、中药治疗,中药的发展研究非手术的治疗胆石病的治愈率,也迅速提高,针对胆结石专家用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老年人,虚弱的病人不能耐受手术,可以用中药治疗,治疗也是最安全的,可以改变身体的内部环境,消除了石材的基础上,有效地防止石头再次发生。传统中药(TCM)溶解石根据课程,记住,症状消失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