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有什么作用 清肺化痰
浙贝母有什么作用 清肺化痰
浙贝母能开宣降泄肺气,清化热痰,用于风热咳嗽,咳嗽有痰者、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肺痈吐脓血。
咳嗽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秋天到了季节变换比较大,所以感冒咳嗽总是常见的事。你是不是对于感冒咳嗽也习以为常了?虽然咳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咳嗽是人体内有异物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那么感冒后咳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而对于感冒后总是咳嗽有什么治疗方法?
从角度看,不管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概称之为外邪。外邪侵犯到肺,才有咳嗽与咯痰。肺,中医认为是五脏之中一个娇嫩的脏器,它容不得任何异物,也经不起寒、热、燥等外邪的影响,肺气不利就会出现肺气上逆的症状,如咯痰,甚至喘息等。所以,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方案是,有外邪时需区别寒邪与热邪,寒邪用温散,热邪用清散。总之要把外邪驱逐出去。在咳嗽早期(也就是急性期),宜用宣肺药,如麻黄、前胡、桔梗等,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闭于内,便于排出,咳嗽也就自然停止了。
目前临床应用的贝母有浙贝母(亦称象贝母)与川贝母之分‘虽然两者都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浙贝母可用于外邪未清的情况,因为浙贝母有开泄外散的功效;而川贝母性凉而降,补肺而清热痰,因此,具有镇咳的作用,适宜于虚劳、虚热咳嗽,忌用于有外邪的情况。
现在总算是清楚了,感冒后为什么总是会咳嗽吧!一般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入侵,哦当我们的身体遭受细菌感染时,就会出现痰液。咳嗽是我们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我们需要把嗓子里的痰液咳出。所以现在千万不要再忽视感冒咳嗽了,及时用药才是最关键的。
宣肺止咳茶
材料编辑
浙贝母5克,前胡5克,杏仁5克,薄荷3克。
做法编辑
按原方组成用量,研成粗末,放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不拘时频频代茶温饮。咳痰色黄,发热有汗者忌用。
介绍编辑
功效:解表宣肺,化痰止咳。本方用薄荷、杏仁解表宣肺,浙贝母、前胡消痰下气,为外感咳嗽要药。生甘草和中润肺。浙贝母、杏仁是常用的化痰药对,二药有协同作用。诸药合用可主治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有恶寒、头微痛、舌苔薄白、脉浮滑等症。
车前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化痰止咳
车前子可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多与瓜蒌、浙贝、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物同用。
贝母可以止咳
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此外,将川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日1次,每次1—2克。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都是咳嗽的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咳嗽患者。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是由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因此,近期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什么中成药止咳 治风热咳嗽的中成药
桑菊感冒片是由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芦根所组成。
方中桑叶,菊花能疏风解表,而且桑叶可清肺止咳,为该方中的主药;薄荷助桑叶,菊花散上焦风热,透邪外出;桔梗,杏仁能宣肺止咳;连翘能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并与桔梗配合可以清利咽喉;因此桑菊感冒片具有发散风热,宣肺止咳的功效。
羚羊清肺丸是由薄荷,桔梗,前胡,陈皮,浙贝母,桑白皮,枇杷叶,元参,麦门冬,天门冬,天花粉,生地,石斛,金银花,板蓝根,丹皮,大青叶,金果榄,黄芩,熟大黄,生栀子,羚羊角,甘草所组成。
方中薄荷,桔梗,前胡,陈皮和杏仁能疏风宣肺化痰;贝母,桑白皮,枇杷叶可清肺化痰止咳;元参,麦门冬,天花粉,生地,石斛,天冬能养阴清热润燥;金银花,板蓝根,丹皮,大青叶,金果榄可清热凉血解毒;黄芩,熟大黄,生栀子能清热泄火;羚羊角清肺肝之热,因此该药具有清肺利咽,除瘟止咳的功效。
止咳橘红丸是由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杏仁,苏子,浙贝母,生石膏,生地,款冬花,紫菀,桔梗,麦门冬,栝楼皮所组成。
方中橘红,陈皮,茯苓,法半夏能燥湿化痰;生石膏清肺,胃之热;栝楼皮,苏子能宽胸降气消痰;浙贝母,桔梗能散结开胸膈,清化热痰;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苦杏仁降逆镇咳;生地,麦门冬润肺养阴;甘草祛痰利咽喉,所以止咳橘红丸具有清热化湿,止咳祛痰的功效。
止咳的中药有哪些 马兜铃
性味归经:苦,微辛,微寒,归肺,大肠经。
《开宝本草》记载马兜铃:主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痰壅,咳嗽气喘,肺热阴虚,久咳,咯血等。
止咳应用:马兜铃,浙贝母,桔梗,玉竹,天花粉,麦冬,玄参各6克,牛蒡子4.5克,甘草3克,荆芥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治疗肺热咳嗽。
川贝和浙贝的区别
川贝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又被称为川贝母、贝母等,主要产自于四川等地,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而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产自于浙江、江苏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浙贝的功效与作用 治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症会导致排尿困难、急性尿储等,令患者难受又尴尬。浙贝母搭配苦参、党参等药,用水煎服,对此症有很明显的缓解作用。之所以浙贝母有这样的功效,是因为前列腺肥大症大多数属于“痰病”,在治疗的时候以化痰散结、消肿通关为入手点。而浙贝母正是化痰散结的不二良药。
浙贝母有什么功效 清热止咳
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且含有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所导致的咳嗽等症。
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江苏 、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 。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相关药品
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1.《本草经集注》`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哮喘吃什么中成药 止嗽化痰丸宣肺定喘
止嗽化痰丸是由麻黄,生石膏,苦杏仁,甘草,法半夏,陈皮,浙贝母,桔梗,麦门冬,木香和款冬花所组成。
方中以麻黄宣肺平喘,苦杏仁降逆镇咳;生石膏清肺热,辅以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浙贝母,桔梗清肺化痰,款冬花消痰止咳;麦门冬能润肺养阴;佐以木香配陈皮疏导气滞,畅利胸膈;甘草和桔梗能祛痰清利咽喉,所以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定喘功效。
儿童患上咳嗽性哮喘该怎么治疗好
1、西医治疗:
儿童咳嗽性哮喘的本质和典型哮喘是一样的,因此治疗原则也应该是一样的。主要是应用气管扩张剂、口服插件类药物等来进行治疗。除此以外,使用一些抗变态反应以及稳定肥大细胞的的药物也可以,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这样效果不明显的话,那么应该考虑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倍氯米松雾化剂,口服泼尼松也可以。
2、中医治疗:
儿童咳嗽性哮喘在中医看来是由于风、热、痰三者相兼为患,因此才会出现病情总是反复难以治愈的情况。在咳嗽性哮喘治疗方面应该以清肺化痰、祛风解痉、顺气降逆为原则,采用一些清肺、祛风、止咳的中药附方,如炙麻黄、杏仁、蝉蜕等;如果患者的痰比较多,那么可以加入浙贝母;患者咳嗽的时间很长的话就加入丹参;如果是肺脾气虚的患者那么应加入白术、黄芪、防风。
儿童咳嗽性哮喘以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不伴有喘息症状,肺部听诊无哮鸣音等病理体征,故临床易被误诊误治,滥用药物,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中医认为咳嗽性哮喘症候特点是风、热、痰三者相兼为患,故病情复杂而迁延难愈。咳嗽性哮喘治疗上宜采用祛风解痉、清肺化痰、顺气降逆之法,可采用清肺、祛风、止咳之中药方,药用炙麻黄、连翘、杏仁、蝉蜕等。痰多者加浙贝母;咳嗽日久者加丹参;动则汗多,面色少华,平素易感冒等偏肺脾气虚者,加黄芪、防风、白术。
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炎咳嗽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知母的作用
1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5通便润燥
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