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帮产妇调理产后6不适
中医帮产妇调理产后6不适
1。体虚
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服用药膳
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眩晕
分娩时新妈妈用力伤气和失血过多,使血液不能送达脑部而感到头晕目眩,有时还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发冷头痛等症状。一般在产后几天内,随着气血逐渐恢复会慢慢好转,不过有时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调理法:黄芪羊肉
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在家采用食补,如取羊肉500g洗净切片,黄芪50g、当归50g、大枣10个、生姜1块,用慢火炖烂,吃肉喝汤。
TIP:新妈妈产后起来活动时需要有人陪护,并尽量放慢动作以免晕倒摔伤。
3。多汗
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小麦羊肚汤
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即取浮小麦50g用纱布包好,羊肚200g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汤吃肚片,会起到一定效果。
4。乳房肿痛
很多新妈妈都会遭遇急性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汁结块排乳不畅、发烧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就会继续发展成乳房脓肿,最后脓肿破口流出脓液。
调理法:外敷+药粥
可用油木梳背部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刮摩;也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和米醋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外敷,一天敷2—3次;也可以服用中药粥,方法是蒲公英60g、金银花30g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g在汤中熬成粥,不拘时喝。
Tip:早期症状不重时妈妈可以坚持喂奶,但如果乳房红肿疼痛症状加重,甚至形成脓肿则应停止喂奶,立刻就医。
5。便秘和痔疮
产后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便秘,引起痔疮。加上分娩时会阴伤口的疼痛,很多妈妈一想到排便就会有一种恐惧感,也促使便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调理法:中成药+药膳
可以服润肠丸等润肠类中成药,还可以选择药膳,如取核桃仁5个捣烂;桃仁20g去皮捣烂;黑芝麻20g炒熟研烂;蜂蜜50ml(找到两样以上即可,配齐更好),与适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6。小便不利
产后气虚,导致新妈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排尿困难,或小便次数增多,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调理法:
新妈妈可以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外阴,对小腹施以按摩,并点按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如果症状几天后没有缓解,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益气利尿的中药,或服用补中益气丸,也有一定的效果。
生完孩子老是月经不调 生完孩子产妇月经不正常食疗
作用:红枣豆浆是女性的补品,对于产妇能帮助补充气血、调理内分泌,且完全没有副作用,对于调理产妇月经不正常有很好的效果。
原料:黄豆50克、红枣5粒、糖、水适量。
做法:黄豆泡一夜,红枣去核;把黄豆、红枣洗净,加上1升水倒入豆浆机桶中,接通电源,按湿豆键煮25分钟;煮好豆浆,加糖搅拌至溶化,过滤即可饮用。
作用:猪蹄能补充胶原蛋白,黄豆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缓解产妇月经不调的症状。
原料:猪蹄1只、黄豆100克、八角2个、盐葱姜适量。
做法:将猪蹄洗净焯水2-3分钟后冲洗干净,除去血沫,捞出用夹子拔掉猪蹄上的毛,用小刀刮干净,洗净备用;锅内下油,待油热时下八角爆香,下生姜片、葱段猪蹄爆炒;加水没过猪蹄,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烧20分钟,加入事先泡好的黄豆,小火煨直到猪蹄烂为止。
作用:生完孩子的产妇容易气血不足,导致月经紊乱或经量异常,经期一个星期吃两次猪血汤,可以帮助产妇调理月经,改善痛经等症状。
原料:猪血300克、盐葱姜蒜适量。
做法:猪血切片备用,葱姜蒜切末备用;热锅放油,放姜、蒜末煸香,放适量开水;猪血煮开,放盐,加葱末出锅即可。
作用:红枣和桂圆能帮助产妇补充气血,调理月经,还可以帮助美容养颜,每天坚持食用,对生完孩子的产妇调理月经不调、月经紊乱效果明显。
原料:糯米80克、桂圆5个、红枣9个、红豆40克、莲子30克、水800毫升。
做法:先把红豆、糯米、莲子、红枣、桂圆剥皮洗净一起倒入锅中,添加足量的水;盖上锅盖,通上电源,按下煮粥键煮20分钟即可。
产后腰痛中医食疗帮你调理
产后腰痛?中医食疗药膳帮您调理
分娩后,新妈咪盆腔内的组织不会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也未能完全复位,在一段时间内,连接骨盆的韧带sc无力。而且,在这个时期如果**排出不畅,导致宫腔内血液淤积,都会引起腰痛。
很多产妇在月子里较少活动,总是躺或坐在床上休养,腰部肌肉缺乏锻炼,而坐月子每天都在进补,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使体重增加,加重腰部负荷;加上还要经常弯腰照料宝贝,如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或从摇篮里抱起宝贝等,都容易造成腰肌劳损而引起疼痛。
药膳调理一: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 6克,干姜 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药膳调理二: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 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 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药膳调理三: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砂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砂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三种药膳帮产妇调理身体
1、黄芪陈皮粥
用料:陈皮末3克,黄芪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黄芪用水煎3次,只取汁;然后加入粳米,煮熟后加入陈皮末,然后加糖。
用法:每日1次,连食5-7天。
功效:黄芪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是消除水肿的佳品,陈皮也能够理气调中,主要用于调理产后气虚型恶露。
2、海参牛肉汤
用料:牛肉250克,海参与食盐适量。
制作:将海参浸泡洗净,牛肉切片后一起入锅,直至煮熟。
用法:趁温服用即可。
功效:海参能够补肾益精,适用于体质虚弱、尿频肾虚等;牛肉则有强健筋骨的疗效。一起炖汤服用,能够补产后气血虚弱之症。
3、阿胶炖母鸡
用料:阿胶10克,老母鸡一只,食盐适量。
制作:将老母鸡洗干净,加水先炖烂,然后依次加入阿胶和食盐,待阿胶融化后即可。
用法:分两次服用,隔日1剂。
功效:阿胶入肝补血,入肾滋阴;老母鸡有益血之功,一起炖服,可以治理产后贫血。
黄花菜是凉性还是热性 黄花菜可以下奶吗
对下奶没有特别的功效,但适量食用可以辅助下奶。
黄花菜对于下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特别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适量食用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所以经常拿黄花菜与排骨、鲫鱼等一同熬汤喝,帮助产后虚弱的产妇调理身体,促进乳汁的分泌。
而且黄花菜还有安神的功效,产妇食用黄花菜可以辅助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在另一方面有利于产妇分泌乳汁。
中医调理产后疾病
1、产后多汗
在怀孕期间,孕妇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但若产后依然大汗淋漓,持续不止,这被称为“产后自汗”;如果睡觉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则被称为“产后盗汗”。中医认为,这均属产后多汗证。
王小姐一个月前剖腹产生了一个男孩,坐月期间一活动就出汗,常常湿透衣服。专家说,不少妇女产后出汗多,多数是因为“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一部分人可在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如果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需要就医。专家指出,气虚、血虚是导致产后多汗证的根本原因,因此可补气养血,以玉屏风散加茯苓、大枣、麦冬、牡蛎等服用,可滋阴、补气、固涩止汗。也可以用黄芪(30-50克)、沙参或太子参(15-20克)、麦冬(20克)煲汤饮用。
2、产后恶露不绝
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出血)一般在三周以内可完全排尽。如果超过这段时间,血性恶露仍然淋漓不断,就被称为“恶露不绝”。专家说,对付产后恶露不绝,很多人会采用生化汤,有的人甚至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必服之剂。但是临床上,却遇到不少产妇越用越出血的现象。
专家表示,产后的气血之虚,不能猛攻,若不分寒热虚实,盲目服用生化汤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一般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多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粘稠而臭秽,多为血热;色紫黯有块,多为血淤。治疗应虚者补之,热者清之,淤者攻之,辩证施治。
3、产后风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俗称“产后风”。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再加上产后“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如果遇寒、遇风,则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滞而痛。专家表示,产后身痛的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挟外邪,但重在祛风散寒,兼祛湿邪。
另外,产后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居住环境寒冷潮湿。不过,专家指出,虽然产后怕风寒,但也不宜捂得太严,尤其是在夏季,关在闷热的房间里很容易引起中暑,所以,要适当开窗通风。
4、产后贫血
李小姐生了孩子后常常头晕、乏力,一检查发现血色素只有7克(正常女性的血色素为11-15克),后经中医药调理了半年才恢复正常。
专家说,一些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较多,或者本身在怀孕期间就患有贫血,这样就会引起产后贫血,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专家认为,产后贫血首先要注重饮食调理,比如多吃动物肝脏、海带、紫菜、黄豆、菠菜等含铁的食物。另外,民间一直有“红糖煮鸡蛋”的补血食疗方,这是因为红糖内含有较多的铁质、核黄素及锌、锰、钙、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专家指出,一些中成药比如复方阿胶浆也很适合产妇贫血,阿胶、红参、熟地、山楂等,可助消化、补元气、养气血,在恶露干净之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产妇产后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女性在产后哪些水果不可以碰
1 山楂:在山楂里有丰富的山楂酸、柠檬酸,可以帮助产妇散瘀止血。很多产妇在生育后,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吃的放越来越少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适量的食用一些水果来开胃。产妇可以吃什么水果好?山楂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产妇调理脾胃,食欲大开。
2 香蕉:很多产妇在生育后,因为身体还没有恢复,又不敢使大力排便,再加上进补的食物太多,经常会出现便秘的情况。那么,产妇可以吃什么水果好?产妇可以试一试香蕉。香蕉里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既可以通便,又可以补血,对治疗便秘,促进胃肠蠕动有很好的效果。
3 苹果:苹果性平,不让让产妇上火,所以,产妇们可以经常吃些苹果。在苹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帮助清洁肠道。产妇可以吃什么水果?苹果是可以经常食用的水果种类之一。
4 桂圆:产后虚弱,是很多产妇都会发上的问题。我国中医认为,桂圆可以提神、补精气,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产妇可以吃什么水果?适量的食用一些桂圆,可以补血、健脾开胃。
5 葡萄:葡萄酸甜可口,性平。产妇可以吃什么水果?产妇可以在坐月子期间吃适量的葡萄,来利尿、补气血。葡萄里含有丰富的铁,产妇可以用葡萄来补血。
中医调理月经不调
益肾通经汤
处方:柏子仁10克,丹参、熟地各12克,川续断15克,泽芝叶、川牛膝、炒当归、赤白芍各10克,茺蔚子、生茜草各15克,炙鳖甲9克,红花6克。
本方有补肾宁心、活血通经的作用。主要治疗闭经、月经延迟、月经量少等病证。
本方是由柏子仁丸合泽芝叶汤所组成。全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宁心安神,即安定心神,方中所用柏子仁、丹参或可加入合欢皮,安定心神, 使心气下降,子宫开放,排出月经。第二,补肾养血,提高肾阴阳,以使血海盈满,从而奠定月经来潮的物质水平。第三,通畅子宫气血,引经血以下行,促月经来 潮。本方不仅有调经的作用,而且通过补肾宁心,提高阴精的水平,有助于卵子的发育。由于辅以活血调经,促动阴阳的转化,排出卵子,所以还有促排卵的作用。
清肝调经汤
处方:勾藤12克,炒山栀9克,炒丹皮10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功效:本方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须在行经期服用。
本方是由丹栀逍遥散合加味失笑散组成。丹栀逍遥散是滑肝解郁的名方,为治疗月经提前的主方。加味失笑散是化淤止血名方,为治疗月经过多的主方。 两方合用,稍作加减,故能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等病证。其中加入川续断,有一定深意,川续断有补肾助阳、活血调经的作用;月经提前,经量过多者,多与肾 虚有关,故加入川续断补肾调经。
生化蜜膏
组成:当归、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制法:前七味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收膏。
用法: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作用:活血化瘀,温经调经。适用于瘀血停滞所致月经过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月经过多气虚者司
中医辨证月经过多有虚实之分。虚考多为气虚不足,气不摄血;实者或因血热,迫血妄行,或因血瘀,血不归经。气虚者司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 白术15克、升麻6克、白芍12克、黄精12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续断12克、茜草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血热者可用黄芩9克、黄柏 9克、山桅9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乌贼骨12克、茜草根12克、续断12克、炒地榆9克、槐花9克,水煎服。血瘀者可用当归12克、熟地15克、 白芍12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6克、三七9克、茜草根12克,水煎服。
气滞血燎经期延长者司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两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症等疾病可引起经期延长。
中医认为,经期延长可因气滞血燎、血不归经而引起,亦可因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导致。气滞血瘀者,可用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蒲黄9克、益母草15克、香附12克、炒白芍9克,水煎服。服虚内热者,可用生地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 12克、旱莲草15克、玄参9克、黄柏9克、山萸肉12克、青蒿9克,水煎服。气虚者,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 艾叶6克、乌贼骨9克、阿胶15克(烊冲),水煎服。
产后气血如何调理 黄芪粥
材料:黄芪30克,粳米100克,陈皮末3克,红糖90克。
做法:将黄芪用水煎煮3次,取每次煎煮所得汁液混合后,痛粳米一同煮粥,待粥熟时放入陈皮末,稍煮片刻后调入红糖食用即可。
功效作用:适用于产后气虚导致的恶露不绝,色质淡红,质稀无臭,并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的产妇调理食用。
产妇恶露不下的中医调理方法
1.温宫逐瘀汤
【组成】 桂枝10克 小茴香12克 当归12克 红花6克 降香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阳祛寒,活血逐瘀。
【主治】 胞宫素有积寒,或分娩时气候寒冷,余血与浊液停留胞宫,寒凝成瘀,恶露不下,或恶露甚少,小腹阵痛,扪之有形,肢冷,舌边紫黯,苔白,脉沉迟。
【方义】 桂枝温通血脉,祛寒逐瘀;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理气止痛;当归、红花、降香辛散温通,活血祛瘀而止痛;甘草缓和诸药。
【加减】 (1)阴寒太盛,小腹冷痛,四肢冷,脉细迟,去桂枝,加肉桂5克(研末,分3次冲服),助阳气,散寒凝。
(2)小腹痛难止,加延胡索10克,行瘀止痛。
2.清宫逐瘀汤
【组成】 黄柏6克 白薇10克 当归12克 丹参15克 桃仁12克 凌霄花6克
益母草15克 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凉胞,活血化瘀。
【主治】 胞宫素蕴热邪,分娩之后,瘀留胞宫,热与瘀结,或恶露内积,日久化热,小腹胀痛,久则刺痛,或扪之有块,口渴,舌红边黯,苔黄,脉沉数。
【方义】 黄柏苦寒,清下焦而凉胞宫;白薇苦咸寒,气微香,凉血清胞;当归、丹参、桃仁、凌霄花、益母草活血逐瘀;甘草养胃气,缓诸药。
【加减】 (1)小腹痛甚,加五灵脂10克(布包煎),祛瘀止痛。
(2)瘀难消除,痛久不止,加三七6克、血竭5克,二味研末,每服3克,用药汁冲服,化瘀止痛。
(3)伴有妇科炎症,加蒲公英15克、肿节风12克,清热解毒。
(4)病久不愈,脾胃不健,脘满纳少,加山楂12克、谷芽15克,健脾和胃。
吹空调不担心 中医方方面面帮调理
中医师表示,由于冷气中水份的流失,因此咽喉、鼻腔比较容易干燥,而造成上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导致支气管发炎、感冒等症状,有相关病症问题者,更应特别注意防范。在冷气房中,建议要适度的保暖,避免身体受冷气直接的吹,导致受凉。此外,要多喝开水,补充维生素。
中医辨证调理部分,针对“暑阴”问题会形成所谓气阴两虚的体质,容易口干、舌燥、头痛、疲倦、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气血虚弱、体温调节中枢不好、头部吸氧量不足所造成;要用补气、养阴的药,如生脉饮,可搭配按摩风池、肩井、百会等穴位。
气血循环不好,造成气滞血瘀,夹杂湿气的情形,可用活血、理气、化湿的药方,可用黄耆建中汤,穴位按摩可取合谷、三阴交、曲池、阴陵泉、足三里穴。
此外,若造成呼吸道方面的干燥,是由于风邪夹杂著燥邪,可用驱风、润肺的药方,增强上呼吸道的抵抗力,如麦门冬汤,以及穴位按摩可取合谷、迎香、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增强呼吸道的抵抗能力。
有骨节酸痛的人,尽量不要让冷气出风口对著身体、头以及关节处吹。茶饮方保健部分,专家建议,可选用防风2钱、桂枝2钱、羌活2钱。用600CC的水煮沸后,放温,即可饮用。适合长期待在冷气房中的人用以驱散风邪、寒邪与湿邪,预防导致不适症状。
有了空调,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也犹如置身清凉的海洋。空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开空调时不妨同时打开加湿器,把空调温度开在26℃作用,相信会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