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容易传染什么病
幼儿园容易传染什么病
幼儿园容易传染什么病?
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自身的抵抗力比较低,易感染上各种疾病。当孩子送去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是人多,接触的环境复杂,每个人所带来的各种疾病的病原菌也多,其中包括隐性带菌者或带病毒者(即携带病菌或病毒但是自身不发病,例如手足口病、痢疾),老师照顾这么多的孩子肯定有疏忽的地方,这么点大的孩子因为免疫机制没有健全,其抵抗力差,所以容易互相传染疾病了。
1、消化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健康的孩子误服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用手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后,又吮手指或不洗手就吃东西,造成病原体由口进入体内。
2、感冒
有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每天都尿湿裤子。裤子不容易穿脱、宝宝自己尿的时候不说、裤子湿了没有及时换、出汗内衣打湿没有及时更换,都会导致孩子感冒。
3、呼吸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患儿在说话、呼吸、打喷嚏、咳嗽时将病原体播散在空气中,被健康孩子通过口、鼻吸入体内而感染发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就是典型的病例。其中手足口病最为严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4、麻疹
麻疹病毒致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学龄前。特点是发热3-4天后出疹,3天出齐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匀,皮疹、皮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6、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
水痘会传染吗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是该病毒的急性侵入期的表现,而带状疱疹则是潜伏期的再活化的表现。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
一、呼吸道传染。患有水痘时疱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都会存在病毒。所以如果宝宝患水痘了,咳嗽和打喷嚏都可能导致周围的小朋友和大人感染。
水痘在托儿所和幼儿园等集体中容易流行发病
二、接触传染。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都会被感染,所以水痘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值得一提的是,水痘是不会通过有免疫力的第三者发生间接传染的。
宝宝初入幼儿园为何易生病
首先,从孩子身体发育来说,入园的年龄在2-3岁左右,这个时候他们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免疫防御系统还不成熟,因此抵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的孩子差。宝宝刚入幼儿园最容易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出现一些发热、咳嗽等症状。过敏体质的孩子,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更多。
其次,孩子进入幼儿园生理和心理上会发生变化,由于作息时间、饮食特点、活动方式等都与在家时有很大差别,孩子容易恐惧、焦虑、不思饮食、不愿喝水等,容易造成孩子机体功能的紊乱,使孩子的整体免疫力下降。
再加上幼儿园的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多,孩子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一旦有流感、水痘、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侵入,就会在孩子中间迅速传播。
另外,家长因素也是其一,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过多。孩子天生好动,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若没有及时洗澡或更换衣服,就很容易感冒。
那么,如何预防呢?
1)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平时要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灌输幼儿园的概念,调整心理,调整孩子的生活和作息,使孩子的生活逐渐接近幼儿园的状况,例如按时起床、吃饭、午睡等。同时注意培养孩子吃饭、洗手、穿鞋等能力。
2)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打喷嚏要用手帕或餐巾纸捂住嘴巴,用纸巾擦鼻涕,不要用手擦,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切断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孩子的穿着也要及时改变。做活动量大的游戏时,可以让孩子适当脱掉一些衣服。
3)从小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教孩子学会在幼儿园主动喝水、小便,鼓励孩子有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告诉老师。
4)若孩子生病了,要让孩子好好休息,不要过早送入幼儿园,否则容易疾病反复,尤其患传染性疾病时,一定要过了隔离期再入园,避免交叉感染。
孩子初上幼儿园,都会有个适应过程,最初有几次感冒也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生病次数很多,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慎玩,避免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极容易传染的病症,尤其是外出游玩时,不大方便,可能因为孩子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接触了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而被传染手足口病,而且在病症高发期期间,去动物园这种人口密集的场所,被感染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建议不要去。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动物园、超市、集市、医院、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场、幼儿园等这些人口集中、手足口病患者多的地方都是要避免带小孩子去的。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容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因素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前一般会有2~4天的潜伏期,这时免疫力较强的宝宝可能并不会发病,能自身抵抗过去,而自身抵抗力弱的宝宝接下来可能会迅速发病。
幼儿如果养成不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还喜欢将手或者玩具等物品放在嘴里撕咬,容易感染该病。
一些托儿所或幼儿园,由于人多地方小,有时容易通风不当,如果有小孩子感染了此病,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朋友,而造成该病的大流行。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 红眼病怎么传染
红眼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比如我们的手每天接触很多东西,如果不小心用了红眼病患者用过的毛巾、物品,或者与其握手,发生肢体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上红眼病。
红眼病在公共场所较容易传染,例如:幼儿园、学校、车站、戏院、泳池等公共场所极易流行或传染红眼病。特别是游泳池,很多人经常是在泳场游泳后感染得病,并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同事等。
小儿入幼儿园前查体有必要吗
小儿入幼儿园前进行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有无传染病,了解近2个月内是否接触过传染病病人,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做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了解小儿预防接种情况。通过检查,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
对在入园体检中发现的贫血等疾病,入园后给予及时矫治,或嘱咐家长带小儿去医院治疗。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有肝炎、眼结膜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小儿暂不接收入园,等病愈经医生开证明后方允许入园。对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的小儿暂缓入园,隔离期满后方能入园。
托幼机构内的小儿彼此日常接触密切,吃、玩、睡均在一起,一定空间内人数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将会迅速传播。传染病对小儿的健康和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遗留终身残疾。因此,小儿入园前进行体格检查是很必要的。既能了解小儿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又可避免因一个小儿患传染病,给其他孩子们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小儿麻疹疫苗有效期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就可获得牢固的持久的免疫力。根据我国对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观察,认为至少可维护8-15年以上。
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宝宝,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麻疹的症状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等。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流行。
头癣可以预防吗
1、消灭传染源:因为头癣是很容易传染的,所以只有治愈所有头癣患者及有病的家畜,才能有效的预防头癣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头癣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患者使用过的帽子、头巾、枕巾、衣被、污染过的理发工具等应采用日晒、开水煮烫等办法进行彻底消毒。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等可以火烧毁,这样就能预防间接传染。
3、保护易感者:对于儿童和抵抗力弱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头癣患者接触。
4、物品要定期消毒:针对于学校、幼儿园一定要将儿童平时所用的物品定期消毒,谨防儿童受到传染。
抵抗力差的表现
宝宝抵抗力差的表现会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大便不规律,容易发生腹泻;
2、季节交换时容易生病;
3、伤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
4、过集体生活的宝宝经常被周边的孩子传染上疾病;
5、感冒不断,一年当中感冒超过三次以上。
在此,要提醒妈妈的是,你应当为宝宝保留每次记性疫苗注射的记录,以备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把记录交由幼儿园保健医生管理,作为宝宝在幼儿园期间进行统一疫苗注射时的备注。
科学依据:疫苗不仅可以降低体内病毒的危险性,而且可以使一定的人口产生免疫群,如果大部分人都有了免疫力,疾病就很难传播了。
幼儿园容易传染什么病
1、消化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健康的孩子误服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用手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后,又吮手指或不洗手就吃东西,造成病原体由口进入体内。
2、感冒
有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每天都尿湿裤子。裤子不容易穿脱、宝宝自己尿的时候不说、裤子湿了没有及时换、出汗内衣打湿没有及时更换,都会导致孩子感冒。
3、呼吸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患儿在说话、呼吸、打喷嚏、咳嗽时将病原体播散在空气中,被健康孩子通过口、鼻吸入体内而感染发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就是典型的病例。其中手足口病最为严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4、麻疹
麻疹病毒致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学龄前。特点是发热3-4天后出疹,3天出齐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匀,皮疹、皮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
预防孩子上幼儿园生病
幼儿园开学两个星期了,对于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妈妈来说,这两个星期真的不容易。刚开始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等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却突然生病了,发烧、拉肚子……让妈妈们心力交瘁。而且很多妈妈会发现,并不是自己家孩子生病,好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生病了,甚至有的平常很少生病的孩子也没能逃过,为什么孩子刚上幼儿园容易生病呢?
1.开始集体生活,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
专家表示,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从单纯的家庭环境进入人员众多的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接触病菌的机会也相应增多,生病的机会自然也会增多。
2.上幼儿园之前生病太少
家长对孩子的看护尽心尽力,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都很少生病,有的甚至从未生过病。但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孩子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免疫系统的学习过程,孩子早生病免疫系统也会早成熟。如果孩子上幼儿园前很少生病,那么也表示他的免疫系统还不够成熟,上幼儿园后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却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来抵抗,也就更容易生病。
3.上幼儿园前生活环境太干净
为了不让孩子接触病菌,有的家庭非常注重环境卫生,宝宝用品、家里地板都经常用消毒液消毒,孩子外出也很少接触大自然,在这样几近无菌的环境下长大,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等孩子到了幼儿园,受到复杂环境的刺激,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咳嗽、流鼻涕等过敏性疾病。
4.孩子卫生意识不强
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各种玩具,和小朋友各种肢体接触,很容易接触各种病菌,但却没有足够的卫生意识,老师也不一定能完善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病从口入,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5.孩子分离焦虑影响免疫功能
知名育儿专家张思莱在其博客表示,孩子的情绪也会影响健康。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不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乱,陌生的环境会促使孩子不敢在幼儿园大便和小便,常常出现憋着大便和尿的情况。因此,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很容易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腹泻、手足口、便秘等。
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孩子每生一次病,就产生了对抗这种疾病的抗体,在机体和疾病的抗争中孩子的免疫机能逐渐健全,家长要做的就是对症护理,让孩子早日康复。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容易生病就放弃让孩子上幼儿园,当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后,这种状况自然会消失。
预防孩子上幼儿园生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提前做好入园准备
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如果不会也要让孩子学会有需求找老师。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先熟悉一下幼儿园环境,如参加亲子班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入园时产生分离焦虑等负面情绪。
2.周末不要暴饮暴食
有的家长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没吃好,因此一到周末就做一大桌好吃的,让孩子随便吃,而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暴饮暴食,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或其它消化道疾病。
3.孩子生病时应做好隔离
当孩子生病时(特别是传染性疾病),要做好隔离各种,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以防止交叉感染。
4.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如水痘、麻疹、流感等。(备注:幼儿园入园一般会检查在的免疫情况,因此家长一定要按免疫计划按时接种相关疫苗。)
5.提高孩子免疫力
注意孩子营养均衡,多参加体育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提高孩子免疫力。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帮助,能让孩子避免生病,爸爸妈妈们也能省了不少心。
春天为什么容易传染病流行
1、冬天里,身体渐渐对寒冷习惯了。春天天气转暖,昼夜温差大,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
•2、春天万物生机萌发,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
•3、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四处飞扬的花粉等也是春季致病的诱因。
•4、初春蔬菜/水果品种较少,容易缺乏营养。
•5、开春后,人员开始流动,公共场合聚集人员有助于病原菌的相互传播。
•6、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春季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二、春天传染病有那些流行特点?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三、常见的春天传染病的种类有那些?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WHO流感监测,推测今年到底会流行什么型别流感,再确定每年流感疫苗配方。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一样,每年的流感疫苗配方也不一样。 疫苗注射以后要过1-2周抗体产生到高峰,要预先接种。
注射流感疫苗对特定的流感病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老人、儿童、体质虚弱等人群特别有意义。
脓疱疹的护理方法
护理脓疱疮要隔离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脓疱疮患儿衣被用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脓疱疮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及幼儿,易传染,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对患病儿童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处理。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治疗痱子、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伤。
寻常性脓疱疮亦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常为金葡菌感染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皮损好发于面部、头皮和四肢,面部以口周、鼻孔附近、耳廓为主,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初发损害为红斑及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粟粒至黄豆大小,疱壁薄,周围有红晕,初丰满紧张,以后可松弛,特别是呈半壶水状时,疮上半为清澈之液体,下半为浑浊之脓液,呈袋状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