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啊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啊
第一步:先将赤小豆弄成豆沙,再加适量白糖。
第二步:将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再加少量水蒸熟
第三步:将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
第四步:将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
建议:1供给足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以增强体质,利于病情缓解。
2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辣椒、芥茉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里美萝卜、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发作时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等调味品。刀工要细,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萝卜、芹菜等。
溃疡性结肠炎我们一定要注意在饮食控制,千万不要吃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要注意多补充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或者是有机食物其次是要注意平时要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尽量的可以多运动不要久坐或者是久站,最后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的面对病情,其次是要积极的就医。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感染学说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 年Cooper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 (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2.免疫学因素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 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3.遗传因素 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4.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后果。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 鸡蛋
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补充ω-3。通常很容易消化。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知识您了解多少呢?其实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形成肯定和一定的饮食因素有着关系,再者我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才会让患者更加的舒适。
(1)初发型: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典型的溃结病变,而缓解期检查仅见轻度充血、水肿,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易误为肠易激综合征。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持续型。
(3)慢性持续型:起病后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间可有急性发作。本型病变范围较广,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需行手术治疗。
(4)急性暴发型:国内报道较少,约占溃结的2.6%,国外报道占20%。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严重,高热、腹泻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贫血、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紧急手术,病死率高。
想要处理好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我们在目前的社会中也需要考虑到的就是患者的病情,这是因为往往处理不好溃疡性结肠炎造成的痛苦,也会导致疾病更严重的症状出现,这就会让患者的疾病舒适度降低 。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 溃疡性结肠炎的推荐食谱
鲜山楂煮熟后去核,并碾成泥状待用:养麦面用药汁和成面团,将山植泥揉人面团中,制成小饼或点心形状,以小火烙成饼或入烤箱内烤熟,凉后即可食用。
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感染因素(35%):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年Cooper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免疫学因素(28%):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15%):
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精神因素(15%):
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后果。
治疗结肠炎并预防癌变
有关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肠癌的发生率占大肠炎型为6.3%,左降结肠炎型为1.0%。得病同发病期限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10年后癌变率为0%-5%,20年为8%-23%,30年为30%-40%。因此,根治溃疡性结肠炎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
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症,称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累及直肠或远端结肠,也可侵犯全部结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人较多见。
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的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他胃肠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临床上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其中以慢性复发型最为多见。急性暴发型少见,但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水样便、高热、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对有较长时间的反复腹泻、腹痛、大便带脓血粘液病史,全身健康情况较差的病人,应考虑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但应做下列检查后,方能确诊。
1、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症状较轻或在缓解期的病人,肠粘膜缺乏光泽,粘膜苍白,有少数颗粒,轻擦患处,即可渗血,这是活动性结肠炎的重要体征。如没有这种体征,则为静止期。活动性结肠炎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轻擦患处,即可出血,或不擦也可出血;粘膜上有黄绿色粘液,擦去可见小溃疡,粘膜完全破坏,在溃疡底可见粘膜下层和肌层。病情严重者,可见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假性息肉,或见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初期,只见结肠痉挛;以后结肠外形变平,肠腔变小,结肠袋消失,粘膜形状紊乱,结肠蠕动增加,排空快。晚期肠管变短变硬,可成铅管状结肠,有假性息肉改变。如溃疡深入粘膜下层,则肠管外形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也有的急性病人,结肠可以正常。如有结肠扩张,是将要穿孔的重要征兆,应引起注意。
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与阿米巴、血吸虫病相似。通过在粪便中找到病原菌等方法,可帮助鉴别。同时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有与结肠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另外,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结肠过敏、肠结核、局限性结肠炎相鉴别。
据最近资料证实:溃疡性结肠炎随着病程及类型的演进,癌变病例不断增加,且均为分化低、预后差的晚期癌。有关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肠癌的发生率占大肠炎型为6.3%,左降结肠炎型为1.0%。得病同发病期限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10年后癌变率为0%-5%,20年为8%-23%,30年为 30%-40%。因此,根治溃疡性结肠炎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
一、节饮食,适寒温,减少发病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炎及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且以年龄在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多,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讲究饮食结构,注意天气变化很重要。
一般而言,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严格忌酒,主食粗细粮搭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环节。
高温和高寒环境均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消化系统而言,大便秘结或排便功能紊乱为其主要表现,而这常是溃疡性结肠炎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或高寒环境,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面。
二、早治疗,勤复查,防患于未然
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后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谨防其癌变。患溃疡性结肠炎者应坚持中西药物治疗,常做免疫学大便潜血检查,或更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退变加速因子(DAF),以防止病情发展。世界医学组织普遍认为,对于全大肠炎型溃疡性结肠炎,及早采取全大肠切除术是较理想的预防癌变的措施。
三、调情志,养生性,警惕体质变化
情绪调节对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也很重要。紧张、劳累、愤怒、气恼等不良情绪常是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节奏缓慢的工作,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很重要。
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外,对于30岁以上有排便功能紊乱、黏液性血便、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腹部包块或肿块者,应高度警惕大肠癌,必须做X线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大便潜血检查(免疫法)等,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以促进消化、循环等功能的良性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不失为防治溃疡性结肠炎、预防其癌变的“灵丹妙药”。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食物好 牛油果
营养丰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很好的食物选择。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好
1、马齿苋薏苡仁粥
材料:新鲜马齿觅100克,薏苡仁6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新鲜马齿苋拣杂、洗净,切成小段。薏苡仁、粳米淘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加入马齿苋小段,改用小火煮成稠粘粥。早晚分食。
功效:该方中的马齿苋清肠化湿,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湿,燥湿止泻;粳米补中气健脾胃,本方主治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
2、蒲公英白头翁粥
材料:蒲公英30克,白头翁15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蒲公英、白头翁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早晚分食。
功效:该方中的蒲公英为具有清热化湿解毒功效的药食两用佳品,与粳米煮粥,经常食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粘液便、脓血便有效,本方主治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
3、山药芡实粥
材料:山药100克,芡实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刨去外表皮,切成半月形的薄片,与洗净的芡实、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稠粥。早晚分食。
功效:该方中的山药为具有滋养、性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佳品,与健脾涩肠止泻的芡实熬制成易于消化吸收的药粥,补而不腻,对老年久病患者尤为适宜,本方主治脾虚失运型溃疡性结肠炎。
4、芡实莲子粥
材料:莲子、芡实、鲜荷叶各100克,糯米适量,白糖适量。
制法:将莲子去皮及心,放入碗内,加少量水上屉蒸半小时。芡实与糯米洗净,放入锅内 加水烧开后,改文火熬十分钟,加入蒸莲子(连汤),并在粥上盖荷叶。再烧开后改文火熬三五分钟,去荷叶加白糖即可。早晚分食。
功效:该方中的芡实健脾涩肠止泻,莲子健脾而固涩肠道,本药粥对脾虚运化功能失职引起的久泻有较好疗效,本方主治脾虚失运型溃疡性结肠炎。
孩子结肠炎护理 家长需注意
结肠炎是结肠部分的炎症,分急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缺铁性结肠炎。急性结肠炎在儿童中多见,家长应及时送医。
结肠炎是结肠部分的炎症(结肠是环绕在腹腔内的一段大肠),结肠的功能是将小肠内的固体物质移送到通往肛门的直肠内。在固体物质通过时,结肠从中吸收盐与水分。结肠炎分三种:急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缺铁性结肠炎。急性结肠炎在儿童中多见,而溃疡性结肠炎则相对少见。局部缺铁性结肠炎是因血液供应受阻所致,仅见于老年人。
(1)症状
急性结肠炎的发病一般很急,患儿有腹泻(有时频繁到每半小时一次)和反复发作的腹痛,有时有呕吐或发烧。腹泻物很稀,常含黏膜,严重时带有血便。腹泻可持续两天到几周,而腹痛往往在腹泻止住后还要继续好几天。当腹泻频繁时,患儿会出现脱水,尤其有呕吐和多汗时失液更快,脱水的危险性也就更大,急性结肠炎的重症也可出现结肠壁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每日多达15次)往往是半固体状的,伴有黏液或脓血,或有腹痛。轻症时症状可持续几天,数月或数年后才复发。
(2)原因
急性结肠炎的发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如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或弯曲杆菌。这些细菌有时是通过接触传播,但大多是由于卫生条件差、食物污染而传播的。
在热带地区急性结肠炎是由一种称作阿米巴(见于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一种理论认为是对某种食物反应所致,另一种理论认为是病毒作怪,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此病与情绪有关。
(3)治疗
治疗急性结肠炎的轻症只需要给孩子喝大量的流质,以预防脱水。可以从药店买盐糖合剂,溶入水中给孩子喝。
急症患儿需人院治疗,需静脉输液以保证体内水分需要,并对腹泻物取样化验。
内科检查:医生可能用结肠镜对患儿的结肠内壁进行检查,急性结肠炎症可见典型的结肠壁变红。若这种感染已导致结肠穿孑L,需施行急症手术。
若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一般需要做结肠部分的钡灌肠透视。轻症可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症状重的可选用类固醇药物治疗。若病情很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