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转铁蛋白的特性

转铁蛋白的特性

转铁蛋白是一个能够和铁相结合的蛋白家族,它由670~7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基化蛋白,分子量80KDa左右。自从40多年前发现血清转铁蛋白以来,陆续又发现了转铁蛋白另外的几种形式。其中血清铁蛋白还存在于其它体液中,如胆汁、羊水、脑脊液、淋巴液和乳汁中;卵转铁蛋白存在于蛋清中;乳铁蛋白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另外还存在于泪液、唾液、粘液和白细胞中;黑色素转铁蛋白也叫P97,锚定在黑色素细胞和别的一些细胞膜上。除乳铁蛋白外的转铁蛋白都是酸性蛋白,等电点约为516~518,乳铁蛋白的等电点为817。在人血清中,转铁蛋白的浓度为215mg/ml,30%与铁结合。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此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继发性病因,主要包括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结合力、肾功能、血糖等;

(3)多导睡眠图可以明确患者是否伴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及其严重程度。

缺铁性贫血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 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30%,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 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诊断评析:

(1)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 铁蛋白饱和度<15%,才能诊断为缺铁,单有血清铁降低,不能诊断为“缺铁”,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如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同样如总铁结合力<64.44µmol/L(360µ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不能诊断为“缺铁”。

(2)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很少再用,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 作条件高,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 1µg/L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

(3)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和感染)合并存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 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140µg/L),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缺 铁时应该增加)或红细胞铁蛋白(<5µg/ml细胞为缺铁)。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血清铁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血清转铁蛋白减低见于: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铁蛋白低提示体内贮存铁减少,不过多吃点含铁多大食品即可。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等,补血饮食有炒猪肝,猪肝红枣羹,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汁薏苡仁粥,黑木耳红枣饮料等.可适当选用。

转铁蛋白的化验结果意义

(1)升高:缺铁时增高(缺铁性贫血)、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2)降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蛋白偏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那么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呢?血清铁蛋白偏低一般容易出现贫血的症状,严重的话是会引起大家的急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避免出现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血清转铁蛋白减低见于: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铁蛋白低提示体内贮存铁减少,不过多吃点含铁多大食品即可。

铁蛋白降低说明体内缺铁或造血功能增强.只要补充最够的铁使缺铁性贫血得到改善铁蛋白就会正常.改善和预防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西红柿,动物肝脏,瘦猪肉,鱼,虾,蛋黄,豆类和大米等,常吃水果,均有食疗作用.提倡用铁锅炒菜.

上述关于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的分析,希望帮到大家,贫血、营养不良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久而久之会造成患者身体的体质下降,所以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血清铁偏低是怎么回事

1、血清铁偏低是怎么回事呢

血清铁偏低常见于:

1.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1.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

1.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1.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2、血清铁蛋白的简介

血清铁蛋白简称铁蛋白。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是去铁蛋白(apoferritin)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

转铁蛋白是什么

转铁蛋白又名运铁蛋白 transferrin,TRF,siderophilin)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TRF分子量约7.7万,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TRF可逆地结合多价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衰期为7天。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铁供应的调节,在缺铁状态时,血浆TRF浓度上升,经铁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的水平增高(由于其合成增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相反,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则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但铁的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水平正常,但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TRF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下降。在慢性肝疾病及营养不良时亦下降,因此可以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

妊娠及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注射可使血浆TRF升高。

有免疫试剂盒供应抗体级标准品。用免疫扩散或浊度法检测。正常成人参考值为2200-4000mg/L。新生儿为1300-2750mg/L。临床评价时常同时测定血清铁含量及TRF的铁结合容量(TIBC),并可计算出的TRF铁饱和度(%)。TRF亦可通过测定而间接计算估得,其计算方程式如下:

TRF(mg/L)=TIBC(μg/L)×0.70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检查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 (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

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

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缺铁性贫血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1)外周血检查: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降低;平均红细胞比容(MCV)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者可见环形红细胞。

(2)血清铁(Fe)及铁蛋白测定:均降低,血清铁低于8.95微摩/升(μmol/L),血清铁蛋白低于14微克/升(μg/L)。

(3)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总铁结合力增高,可大于64.44微摩/升(/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可低于O.15。

(4)骨髓象检查: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而且幼红细胞胞浆少、体积小、边缘不整齐;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5%。

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铁元素的临床研究:临床可见的铁缺乏可能是一种功能性缺乏,因为在创伤过程中体内的总铁含量并不下降,这可能是浓度升高的铁蛋白将循环中的铁转移至细胞内所至,经研究发现,危重病患者血中含铁的抗氧化剂活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转铁蛋白的饱和百分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这种情况下补铁将加重转铁蛋白的负担,增加游离铁的含量,使自由基增多。既往许多研究也显示补铁与感染之间存在矛盾,认为游离的铁离子对细菌生长有利。但也有个别研究发现在危重病患者中补铁,并未发现不成比例的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百分率的增加。

还有研究提示,在损伤中发生的转铁蛋白饱和百分率的下降可危害机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而在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以纠正危重病患者的贫血症状时,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易出现铁缺乏。

近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存在贫血的危重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控制失血和刺激骨髓造血成为更有益的治疗措施,这可能提示了补充造血原料铁剂的重要性。

体内代谢:铁是亚铁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的运输,对维持其他携氧蛋白如亚铁血红蛋白酶、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正常功能也必不可少,同时它也是许多参与能量代谢酶的重要成份,如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一系列脱氢酶,但游离铁,特别是游离的亚铁离子能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对机体不利。贫血是危重病时的常见症状,多是因失血引起,在炎症反应中也可因细胞因子作用引起缺铁性贫血,其他如吸收不良以及铜和维生素的缺乏也可导致缺铁的发生。

铁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所以,检查发现体内缺乏铁元素时,要及时补充,一般通过食疗的方式补充,日常多食用含铁量丰富的菠菜,动物内脏等,用铁锅烹饪,还可以选用一些安全无副作用的铁剂:铁之缘,含有人体较易吸收的乳酸亚铁,以给机体补足所需的铁质。

转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转铁蛋白(TRF)分子量约为75-90KD,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半衰期8天,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不结合铁的转铁蛋白为无色,与铁结合后呈棕色。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转铁蛋白可逆地结合多价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铁供应的调节,在缺铁状态时,血浆中TRF浓度上升,经铁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意义: 1.转铁蛋白升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怀孕后期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急性肝炎早期; 2.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蛋白质丢失性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烧伤和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蛋白质缺乏状态;感染状态时,急性肝炎(开始升高后下降),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蛋白质丢失症、甲状腺炎、感染和严重疾病等。

转铁蛋白偏高会引起什么疾病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siderophilin)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TRF分子量约7.7万,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TRF可逆地结合多价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寿期为7天。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铁供应的调节,在缺铁状态时,血浆TRF浓度上升,经铁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1)升高:缺铁时增高(缺铁性贫血)、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2)降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上文就是关于转铁蛋白偏高会引起什么疾病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大家有帮助。无论是转铁蛋白还是其他的一些元素,过高或者过低,对于身体的健康都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一旦查出来了,就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转铁蛋白作用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siderophilin)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TRF分子量约7.7万,为单链糖蛋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糖量约6%.TRF可逆地结合多价离子,包括铁、铜、锌、钴等。每一分子TRF可结合两个三价铁原子。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寿期为7天。血浆中TRF的浓度受铁供应的调节,在缺铁状态时,血浆TRF浓度上升,经铁有效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关推荐

讲解对贫血的常见检查方法是什么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铁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故转

铁蛋白的简介

结构 铁蛋门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层蛋自壳围绕着铁和磷酸盐分子组成的铁核,外径12~13 nm,分子量500 kDa(Harrison等,1991)。从不同来源(如人、马、牛蛙和细菌等)的铁蛋白结构特征来看,所有的铁蛋白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变化很大(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有时才达到14%),但本质上都有相同的体系结构(Harrison等。1996)。蛋白壳均为由24个哑基以高度对称性方式组成的内空心结构,空心直径约为8nm,其中的氢氧化铁核中可积累多达4 000个铁原子且不影响蛋白表面和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亚基中包

什么是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营养不良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TP,TP0)、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锌(Zn)、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检测、必需微量元素检测、白蛋白(A,Alb)、尿维生素B1(VitB1,VB1)、粪便钙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目前所见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较轻。 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转铁蛋白较白蛋白减低更敏感,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均减低,碱性磷酸酶

只是抽血看有没有贫血要多少钱

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铁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64.44μmol/L(360

初乳对宝宝的好处

初乳对宝宝的好处: 婴儿出生后,妈妈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量很少,较黏稠,颜色发黄。与成熟乳(满月后的乳)相比,初乳的脂肪和糖的含量较低,适于生后10天内新生儿的消化和吸收。黄色的初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有助于减轻婴儿感染的程度。换言之,可增强抗感染的能力。初乳中的生长因子能促进婴儿未成熟的肠道发育,为吸收成熟乳做好准备,并有助于预防变态反应和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性,即减少过敏。初乳还有轻微的通便作用,能利于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含量,减轻新生儿黄疸。初乳量少,就必然需要新生儿勤吸吮。这种

几种比较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一般,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有: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铁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64.44μmol/L

惊!地中海贫血会缺铁性贫血吗? 具体有哪些检查项目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包括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胸片,大便常规及隐血,尿液常规,甚至是骨髓等检查。 地中海贫血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电泳、肽链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等。 一般,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检查项目,不是全部都要做完,也有可能会加其他检查项目。 不论是两种贫血同时存在还是单纯缺铁性贫血,只要有铁元素缺乏,就应该补充铁剂治疗,剂量与疗程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治疗效果不佳,就是指补充铁剂一段时间后,Hb并未上升到正常值,通常有三个原因: 1.没有按医

宝宝缺铁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的症状有哪些

缺铁最早出现的表现就是贫血。 有家长问“如何看出宝宝是否有贫血”,其实,如果到了家长都能直观地“看出”贫血了,那么情况通常已经非常严重了。 对于营养良好的宝宝,轻度至中度的缺铁性贫血,常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也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长期或严重的贫血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例如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口唇及甲床颜色比较淡、易怒、食欲低下、呼吸急促等。 通过血液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但并不是简易的“微量元素检测”。 而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分析、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几种比较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现象,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经常会出现,这就要考虑患上贫血的可能,及时去医院进行贫血的检查。那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一般,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有: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铁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