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给家长发现怎么办 坦白情况
早恋给家长发现怎么办 坦白情况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更不要想着去欺骗父母。要明白,姜还是老的辣,父母都是过来人,你这点小心思能瞒过他们吗?同时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另一个谎言来圆,太累了。可以向父母寻找帮助,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早恋可以当作是“早练”吗?
一个家长苦恼地说起了她对待女儿的“早恋”,棒打不成反而弄巧成拙的故事。这个家长说,她发现读初二的女儿与同班的男生相互写信、发手机短信“谈情说爱”之后,如临大敌,先是没收了女儿的手机,然后把女儿寄托在班主任家里。周末把女儿接回家后,为了防止女儿找机会与那个男生接触,这个家长生意也不做了,就在家守着。最后,见女儿还不死心,竟将女儿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可是,家长这样做,女儿的成绩反而下降了,一方面,她心里放不下那个男生,上课下课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另一方面,她因为担心被说成是坏孩子,又拼命想压抑自己的情感,自责控制力差而产生负疚感。看到女儿心情不好,学习也受到了影响,这个家长觉得自己很失败。
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也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个13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喜欢在课间去摸摸女生的脸,有时还要当众抱女生一下,甚至把自己的 qq签名也改成了“我爱某某”。女生向老师报告了这个男生的“早恋”行为,后来,女生家长还闹到了校长那里,男生的家长也被请到了学校,双方家长都感到很尴尬。
另一位心理健康教师则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从学校的角度,对孩子的“早恋”都不得不“棒打”,但是效果却不理想。特别是初、高中的“早恋”学生,好不容易苦口婆心地把他们劝分开了,可是一段时间后,又黏在一起了。
“早恋”是心理现象
不是道德问题
“家长和学校对‘早恋’为什么要棒打?”
最担心的自然是怕学生“早恋”会影响学习;学生“早恋”不符合社会规范;学生自控能力差,万一行为出格会造成不良后果。大家的看法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那么,“早恋”这个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呢?施承孙指出,其实,很多时候,“早恋”的孩子学习分心,除了注意力分散外,很大程度来自内心的挣扎:觉得“恋爱”不好,不应该,但又放不下。这种担心和自我矛盾的心情所带来的压力,有时候比“早恋”本身的影响更大。
施承孙不建议将学生的异性交往轻易定位为“早恋”,他认为,更恰当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十一二岁的女生和十三四岁的男生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对异性产生好感,说明他们的情感发展正常。学生的情感发展大致会经历异性向往期、异性接触期和异性恋爱期这样几个阶段。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很多情况下的异性交往不是早恋,而是对异性的好奇,即使是“早恋”,也只是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
早恋给家长发现怎么办 用行动证明
父母担心早恋是正常的,这是父母关心你的表现。父母一般关心两点,一是怕耽误学习,二是怕受到伤害。如果你能用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的话,比如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提高了,人也越来越开朗了,父母也会信任你的。
在办公室怎么谈恋爱
保持低调
即使你正处于热恋之中,每天就想着和对方卿卿我我,但是在办公室公然晒幸福可能会让同事拉仇恨,而且也会让你显得很不专业。早上和恋人来个短暂拥抱是可以接受的,但其他更深入的交流还是等下班后在说吧。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最好就别做出任何亲密动作,这也许就能少很多麻烦!
向老板坦白交代
如果你的办公室恋情是认真的,你应该告诉你的老板。坦白交代可能有点吓人,但是如果个人生活的某些变化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最好是让领导知道。
在向老板交代之前,先查下你们公司是否对办公室恋情有明确规定。如果有,最好还是按规矩来。
不要在办公场所翻滚
最起码不能在办公室啪啪啪。即使你觉得周围没人或者门是锁着的,也不要尝试在办公室来个颠鸾倒凤。虽然办公室啪啪啪听上去很刺激,但是你要知道,如果被人发现会相当尴尬。弄不好,你还可能因此丢掉饭碗。所以想都不要想这事,这绝对是个馊主意!
谨慎将恋情公之于众
如果你们俩刚刚开始约会,先别急着告诉别人。先相处一段时间看看你们感情是否稳定,确保你不是一时新鲜。想想吧,如果你俩没成,再向同事解释你俩为何不成会多么尴尬。
不要无条件地偏袒对方
如果你俩在约会,别因此改变以往对待对方的方式。如果同事发现你在无条件地偏袒恋人,或者你不再驳回恋人的意见,你的信誉可能受到影响。
在工作时要做出可能影响个人生活的决定,比如说要批评你的恋人,这是很棘手的。所以在恋爱开始时,讨论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前计划下如何应对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忌把感情问题带到办公室
如果感情遇到问题,不要把问题带到办公室,别把同事扯进来,特别是不能让同事选边站。这可能让他们不舒服,而且也会让你显得很不专业。所以在工作时双方都应保持克制,即使要吵,也应该回家再吵。
孩子早恋怎么办 做好正确教育的准备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早恋的倾向或可能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要保持冷静,要提前在自己心里做好准备,对孩子的态度不能改变,可更多的给孩子关爱,但绝对不能打骂孩子,早恋时期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叛逆,打骂反而会加重叛逆,本来只需要正确教育的早恋也有可能被孩子刻意的去认真,得不偿失。
当孩子遭遇早恋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早恋是让家长最操心最头痛的事情,有的家长对孩子处处提防,事事禁止,采取跟踪、限制孩子自由来制止孩子早恋;有的家长则把孩子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想用武力来降服孩子。那么当孩子遭遇早恋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宝妈: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最近发现他跟班上一个女同学很暧昧。经常一起上学,偶尔还去公园偷偷约会。有一次,正好被邻居看到。他不主动跟我说,我也不好意思问他,怕误会儿子。我该咋办呢?
早恋一直被大多数家长视为洪水猛兽。但我们的围追堵截,往往又会把孩子内心正常流露的情感拦截成“偃塞湖”,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身处一个十分开放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做法一味禁止,很难奏效。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进步,改变对早恋的看法,正确引导孩子对待。
“早恋”这个词,在我上学的九十年代,基本上跟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等贬义词一样。一旦有人胆敢冒犯,都会被家长和老师视为品德不好,同时遭致很多同学的嘲笑和讥讽。
他们最大的顾虑,其实并非谈恋爱这件事情,而是担心早恋会让孩子变坏,同时还可能影响学习和考试。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读本科时,高校里面都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当我上到大二的时候,对于情窦早已初开的大小伙子来说,实在无法抗拒异性的魔力,开始跟现在的妻子谈恋爱。但我们在老师面前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任何老师发现,更别说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大张旗鼓了。
不巧的是,有一次,我们俩手挽手走在路上,刚好被我的辅导员老师看到,吓得我们赶紧溜之大吉。虽然我们在大学谈了两三年恋爱,但被老师逮个正着却只有这一次。
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令我万万没有想到。本来按照我当时的在校表现和优异成绩,完全能够在大二或大三的时候入党,最终却拖到临近毕业的前两个月才如愿以偿。
孩子早恋家长该怎么劝导 好好和孩子沟通
好好的和自己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知道他早恋了,这个时候不要提出反对。但需要表明你的态度,说明其实早恋交男女朋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交到坏朋友。教会孩子正确的保护好自己。
孩子早恋家长应该做的
沟通
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告诉他你知道他早恋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提出反对。其实早恋交男女朋友不可怕,可怕的是交到坏朋友。然后通过一些关系比如:同班同学之类的了解一些对方。如果不是坏人不需要担心。
多陪
其实大多数人早恋都是家长造成的,自己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他们在外面需求关注。多陪他们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的结束了。毕竟早恋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陪同
记得前一段时间热播的一个电视剧《大男当婚》里曹小强的表弟早恋他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借鉴。在孩子见面的时候自己在身边,不过这个要和对方家长商量的。
孩子早恋家长有责
据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早恋的孩子中大多缺乏家庭的关爱,比如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等,如果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成长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早恋。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孩子早恋是有象征意义的,早恋意味着过早的成熟和走进社会,意味着在家庭以外寻找在家庭中满足不了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有一个温馨的家,有足够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孩子躲在安乐窝里享受还来不及,就不太容易过早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温暖。
那么,早恋的孩子性格上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和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哪些关系呢?他们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感到空虚和无聊。我们知道中学的课业很重,如果他们在学习之余,甚至在家庭中也找不到可以倾吐心声的环境,就会逐渐积累大量的压力,而这些压力需要找地方抒泄。另外,如果他们成绩不好或者从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就更容易感到空虚无聊,于是找小恋人就成了他们排解压力、倾吐心声、排遣无聊的好办法。中学生恋爱有很大成分是在找知心朋友,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就未必一定要通过恋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要避免孩子早恋,家长首先做到,父母之间的问题,需要父母自己去解决,不要把过多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尽量帮孩子减压。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不是只问学习成绩。第三,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父母也不要一味指责孩子或者拆散他们,而是要多想想,父母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以致孩子非要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温暖?这样想一想,有助于父母更加理解孩子,并理性地处理好孩子早恋的问题。
青春期的女孩需要怎样的教育
日前,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专家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巡回开展讲座,以期让1000万户青春期女童家庭学会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女孩需要怎样的教育,父亲在女孩的教育中起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来听听教育专家的观点吧。
半数家长不懂青春期教育
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做的家庭教育调研显示,目前很多中国家长对青春期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并不清楚,对青春期教育开始的时间(6到18岁)也存在认识误区,有近一半的家长认为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另外,有93%的家长在孩子提出青春期有关问题时不知如何回答。对于孩子的早恋,家长看法分歧明显,48.6%的家长认为要尽量制止。家长普遍反映,“叛逆心理”、“沟通困难”是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时面临的最大困惑。
女孩要精养 6岁前很重要
对于女童的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1-6岁没教育好,12-18岁的青春期教育就成了大难题。从小缺少父爱的女孩子,长大后容易早恋。因为“恋父”情节,一些没有父爱的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容易“爱”上一些年长的男性。因为孩子在6岁前,心理依恋很严重。到了青春期,父亲更要经常跟女儿沟通。女生对异性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从认识父亲开始的,家长务必以身作则,并教给女儿一些与异性交往的技巧。李玫瑾还建议,若家庭有12岁以下孩子,父母最好不要异地就业或调动。
女儿初恋可与她写信交流
李玫瑾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发现女孩子早恋后,父母应该尽早介入,但不要面对面地质问,而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交流比较好。家长不妨写封信祝贺她长大了,也可以把自己的初恋故事讲给她听。再就是告诉孩子真爱是什么,还有爱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就是要充分信任孩子,让她自己把握好分寸。
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男孩子,结果学习成绩就下降了。后来妈妈发现了她的秘密,却没有当面责骂她,而是让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暑期的夏令营。待女儿回来后,妈妈就问她,在夏令营里是不是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同龄男同学。女儿就说是啊,妈妈就告诉她,以后到了大学还会有更多的朋友结识,如果这么早就把自己的青春付出了,不是错过了一片森林吗。妈妈的这个劝诫是有效的,女儿果断地决定将这份朦胧的感觉埋在心底。
专家支招养“千金”
○利用电视、报刊及生活中的情景,自然、恰当地进行教育,也可通过讲述发生在朋友孩子身上的故事影响她。
○充分的引导和关爱。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变化、生殖器官构造和卫生保健,一般家长难以启齿。家长可买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科普读物,放在桌上让孩子自己看,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警惕女儿身上的变化。孩子以下现象值得家长警惕:有旷课行为,深夜不归;与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上课神情恍惚;精神亢奋,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过分追求打扮;突然大手大脚;突然不爱讲话,眼神发呆;成绩明显下降;饮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张望等。
○父亲要承担起责任。其实,女儿最初对于异性的看法来自于父亲。爸爸们要教育女儿如何看待对男孩和他们的“表示”。
○做孩子的榜样。为人父母要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如果大人在私生活上表现很随便,口无遮拦,说些粗俗低级的话,会对孩子起到负面影响。
○书面谈心。书面语言给孩子留下反复体味的人生哲理,供孩子思考、记忆,常常成为面谈有力辅助,特别是遇到一些当面难以启齿的内容。
早恋的特点
由早恋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看,早恋通常有下列4种特点:
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手机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在程度上,大多数早恋者还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从人际关系上看,一般没有超出正常的朋友关系,但有的早恋者关系发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时甚至发生性关系。
在年龄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大、比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则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年龄相当时,女孩会采取主动,但根据实际情况看,更多的是男孩采取主动。这现象尚没有定论。
性早熟家长如何早发现
其一,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身高快速增长,但同时促进了骨骺过早融合,使患儿身高增长较正常发育儿童提前终止,至成年时反而矮于正常人。
其二,由于过早发育,孩子总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容易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认知能力、发育水平可能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此外,性早熟患者发生行为问题和素质下降的风险增大;早恋、早婚、早孕的风险增大。
专家提醒家长,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一些,性早熟是能够及时发现的。如看到乳房部位有凸起或硬块,或者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孩子感觉到有乳房触痛,男孩睾丸明显增大等等,家长就应该注意了。家长如怀疑孩子性早熟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如果孩子被确诊患性早熟,家长
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消除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