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动作怎么训练 全身活动的训练
婴儿动作怎么训练 全身活动的训练
胎儿在羊水中生存近10个月,具有先天性屏气能力和漂浮能力,出生后,仍能保持一段时期;如果出生后训练新生儿嬉水、游泳,那么这种漂浮和屏气能力将会延续下去。父母可以每天给新生儿洗澡时,托住孩子腹部和下颌,让他平趴在水中,露出头部,四肢自由活动,推动身体在水中移动。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动作训练 转头动作训练
家长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最好是可摇响的,在距离孩子眼睛30厘米远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左边,再慢慢地移到右边。让婴儿的头随着玩具做180°的转动。这是集动作训练、视觉训练和听觉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孩子的头能朝左右各转动90°,游戏即可停止。
宝宝早教有何好处
新生儿期的早期教育格外重要。父母应根据婴儿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具体训练要求是:
①视觉训练。用一个红球放在婴儿的眼前,引起婴儿两眼注视,并可慢慢移动,使两眼随红球方向转动。
②听觉训练。用摇鼓或铃在婴儿耳边轻轻摇动,婴儿听到铃声可转向铃声方向。
③触觉训练。当乳头触及婴儿的嘴边,婴儿会作吮吸的动作。抚摸婴儿的皮肤,婴儿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④发音训练。要经常和婴儿讲话,虽然婴儿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婴儿会感到舒适、愉快。
⑤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
⑥动作训练。洗澡后,室温保持27OC,给婴儿做被动操,使婴儿手足运动2—3分钟,有时也可训练婴儿俯卧,使其抬头,但时间只能在几秒钟之内。
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用于脑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无论是自己在家教孩子的功能恢复,或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更专业的脑瘫康复训练。脑瘫康复训练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康复过程。
那么脑瘫康复训练都有哪些做法呢?其实对于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各个患儿不同的症状做决定的。有的患儿手掌无法正常伸握,无法提东西。那么就要专门对治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多种训练来训练患儿的手掌伸握,以及训练患儿如何提东西。那么我们来介绍几种康复训练的方法。
1。第一种康复训练是将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两臂上举过头,然后将两臂左右交叉,从而带动患儿身体向两边侧转身。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握其两脚踝部,向左翻时,右腿曲向左侧扭动,并同时逗引其头向左侧旋转,这样身体的重心就随着头,腿的带动翻过来,这样很好得训练了的转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协调。
2。第二种是对与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要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3。第三种是要训练患儿模仿能力,与之谈话。技巧是语言训练的声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使患儿感兴趣。要有耐心,使患儿感到亲切、无恐惧害怕等心理。当脑瘫患儿有进步时,一定给以鼓励和奖赏。怎么预防婴儿脑瘫
脑瘫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儿长期的锻炼来培养需要正常使用的生活技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未来自我生活能力,减少家里的生活负担。
早期教育 每天十分钟
新生婴儿的早期教育值得重视。父母应根据婴儿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训练,具体的要求是:
①视觉训练。用一个红球放在婴儿眼前,引起婴儿的注意,并慢慢移动,使婴儿的两眼随着红球移动的方向转动。
②听觉训练。用摇鼓或铃在婴儿耳边轻轻摇动,婴儿听到铃声会转向铃声方向。
③触觉训练。当母亲的乳头触及婴儿的嘴唇,婴儿会做出吮吸的动作。抚摸婴儿的皮肤,婴儿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④发音训练。要经常和婴儿讲话,虽然婴儿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婴儿会感到舒适、愉快。
⑤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
⑥动作训练。洗澡后,室温保持在27度,给婴儿做被动操,使婴儿手足运动2—3分钟,有时也可训练婴儿俯卧,使其抬头,但时间只能在几秒钟之内。
宝宝几个月可以坐
走的训练
走是难度很高的动作,对宝宝来说,首先要让宝宝消除对于走路的恐惧,最好两位家长,一个在前面做引导,最好手中拿着吃的或者是玩具,这样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力,另一个家伙在那个在后面扶着宝宝。防止宝宝被摔倒弄上。
9个月开始训练迈步。可将双手扶婴儿腋下,婴儿会提起左右脚,交替迈步向前。10个月可以训练扶着成人的手或床边、栏杆迈步。11个月可以训练推着童车或小家具行走或成人牵着孩子双手迈步,然后牵着一只手迈步,先紧后松,慢慢训练放手迈步。
12个月一般能独立行走儿步,开始只能走一、二步,而且摇摇晃晃,全身紧张,最后扑到成人怀中。因为走是一种全身运动,需要费很大力气。在训练中成功迈出第一步时,家长要鼓励。并且天天坚持练习,还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家长们要细心观察,正确示范,或通过休育活动、游戏、学习、舞蹈等来训练孩子挺胸、松肩、手臂自然下垂的优美姿势
双手动作的训练
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绝大多数婴儿一出生就能吸吮小手,并将整个小手都放进口里吸吮,当小手可以握物时,也总是先将物体送进口中。
为让婴儿有多活动手的机会,在新生儿时期成人可把手指放在孩子的手心上多抚4让孩子练习抓握,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孩子手里练习抓。让孩子摸妈妈的脸,摸不同的物品,训练触觉。4个月可以开始用玩具引导孩子,把玩具放在孩子的手旁或面前,诱导孩子去抓握和爬。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几个月可以坐的情况以及一些训练宝宝动作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样宝宝也能够感受到爱,一定不要对孩子进行大声的训斥,这样容易给宝宝留下阴影。
怎样做好宝宝五个月的智能训练
(一)5个月婴儿智力训练
1.方法不停的喊婴儿的名字,如果婴儿作出反应,立刻吻她,反复玩2min
2.方法准备两只塑胶怀子,把婴儿抱在桌子前,把一只杯子放在桌子上,另一只藏在你的身后.指着桌子上的杯子对婴儿说::“这只杯子然后将另一只杯子也放在桌子上,并用兴奋的声音说:“看,这里还有一只杯子”!也可以用其他的的物品代替、如此反复练习,并让婴儿玩杯子。以此来训练并让婴儿学习语调的变化
3.方法:节奏明快的误区即抱着婴儿,翩翩起舞,以此培养婴儿的乐感。
(二)5个月婴儿触觉训练
1.方法让婴儿儿反复抓握体积相对较大些的玩具
2.注意观察婴儿能否反复做出相同的动作;观察婴儿儿能否做“拉”的动作
(三)5个月婴儿视觉训练
1.工具用能照出全身的镜子,婴儿喜欢的玩具数个
2.办法让婴儿做在靠近人镜子的婴儿椅子,把玩具一个个的拿给他。帮助婴儿松开手让玩具——落地。
3.注意让婴儿能从镜子里看到玩具如何落地的
(四)5个月婴儿运动训练
方法:反复让婴儿做站立坐下的动作,反骨三次。
婴儿动作怎么训练 看玩具动作训练
在婴儿的睡床上方约7.5厘米处悬挂一个体积较大、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彩色球。妈妈一边用手轻轻触动气球,一边缓慢地说“宝宝看,球球”。引导婴儿用眼睛去看悬挂的玩具,训练宝宝逐渐学会用眼睛追随在视力范围内移动的物体。悬挂的玩具要定期更换花样,不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以免婴儿的眼睛发生对视或斜视。
脑瘫患儿需要做哪些康复训练
注意脑瘫患儿早期的治疗与训练,注意相关的方法治疗,这是有着一定的帮助的。脑瘫患儿的头部控制可以训练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脑瘫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注意一些简单啊的动作,注意脑瘫患儿的机体的训练方式。躯干和下肢功能训练翻,坐,爬,站,走是婴幼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运动,可以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性功能性动作。脑瘫患儿需要做哪些肢体训练?另外,注意合适的方法,明确脑瘫的治疗的原则,经常的翻身锻炼。先叫患儿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
另外,在脑瘫患儿的坐位训练中,首先教患儿用手撑着坐,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不仅如此,在脑瘫患儿爬行训练中,家长可在患儿的肩,肘,髋,膝部给予适当的支持,鼓励患儿向前爬行。另外,跪位有助于站立,训练时可先让脑瘫患儿坐在自己的脚跟上,在家长支持下,将髋部伸直,并训练跪位平衡。
脑瘫儿进食时应取坐位,使头、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前胸,双膝弯曲,这样可以缓解上下肢的痉挛,便于喂食。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下颌关节和下颌部,保持嘴部稳定方便喂食。喂食时应选用平勺,用勺底压住舌尖,防止患儿舌尖将勺子顶出,缓慢倒入食物后帮助患儿闭嘴,完成咀嚼和吞咽。
脑瘫康复训练
1、脑瘫康复训练: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脑瘫康复训练:躯干训练
在点阳陵泉穴的基础上,顺序拿、揉、腿外侧肌群;或在点委中穴的基础上,拿、后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翻、坐、爬、站、走是婴幼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运动,可以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性功能性动作。训练翻身时,先叫患儿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坐位训练中,首先教患儿用手撑着坐,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患儿爬行训练中,家长可在患儿的肩、肘、髋、膝部给予适当的支持,鼓励患儿向前爬行。
3、脑瘫康复训练:逗引翻身法
先让患儿侧卧,叫他自己翻成仰卧,然后再叫他向侧面翻身。以后用发声玩具逗引,让其追逐然后再仰卧。同样的方法再向对侧逗引,在完成时给予夸奖。
4、脑瘫康复训练:上肢帮助翻身法
让患儿俯卧,先让患儿脸转向要翻身的方向,让其后头侧手臂向头上抬举,脑瘫的康复治疗是屈曲下肢,同时拉推骨盆,让其向仰卧方向翻动,或是用玩具引逗患儿从俯卧位向仰卧位来翻。注意尽量的让患儿自己来做,必要的时候给予扶持。注意两侧要平均翻动。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
1.做好感觉统合训练的前期测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包括测试、训练、评价、反馈等内容的系列活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训练前对每个参训儿童先进行测试,有助于训练教师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与步骤,从而使训练更有效。训练的内容、份量、方法和进度都要适合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在能力上能够接受,但又要有合理的难度及要求,使他们能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循序渐进。这样儿童容易有成功的机会,也更愿意积极配合。如果碰到困难的项目,儿童不愿意做,教师或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训练难度或方式,而不是强迫儿童进行,因为强迫会让儿童产生反感或反抗心理,甚至会导致紧张以致肌肉收缩,达不到训练效果。此时可以通过调整训练时间、训练方向以及改进训练方法和从不同角度利用器材,去尽量满足所有儿童的训练需求。
2.按照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情况来调整训练或者活动
①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儿童各种感觉及感觉间的协调性的。动作的准确性、次数及力度都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留意儿童的反应,把握儿童动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积极给予反馈。正确的反应要及时加以赞赏和鼓励,而错误便要纠正。给予儿童的赞赏应该是直接的和明了的,根据每个儿童喜欢的鼓励方式区别对待,形式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目的是给予儿童正面的鼓励,使一些外化的鼓励因素逐渐内化,以达到训练目的。
②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孤独症儿童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活动模式,重复一些身体活动或行为方式。训练中可充分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这一特点,任何一个项目或者活动,只要儿童感兴趣,训练强度适合,就让他重复地做。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儿童对不同刺激的感觉能力,重复的训练或者活动可以让儿童有机会获得充分的体验,使其对不同刺激的感觉把握得更好。
3.多设计小组项目和游戏环节
①在训练开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在做感统训练前先让他们活动一下筋骨,以防身体不适。感觉统合不是独立的训练,而是在集体训练中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训练中必须考虑孤独症儿童的兴趣,要让儿童感到快乐并逐渐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做接力赛、竞争性游戏等不同风格的集体项目,设计一些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孤独症儿童特有特点的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活动,更好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身心的完全放松还可促使儿童平衡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的交互感应,达到感觉整合的训练效果。另外,训练儿童需要互相交流、协作,有助于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
②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对儿童来说就是游戏,在训练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成功体验,儿童的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的关键,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始终应首先考虑。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和活动项目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让他有参与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把内容修改成能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问题给予改善的项目。
婴儿大运动训练
宝宝从出生至一个月称为新生儿期,一天半数以上处于睡眠状态。1个月以后的宝宝觉醒的时间增多,白天的浅睡比较多,还不能区分昼夜;2个月时,逐渐能区分昼夜了,白天觉醒时间长,晚上能睡长觉;不经过有计划的练习,3个月的宝宝支持头部的颈部肌肉尚不发达,还不能很好的支撑头部。所以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发育的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大动作训练:
1、抬头练习:对一个月内的宝宝进行训练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家长在宝宝头顶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一开始吸引宝宝抬头,逐渐可以达到让宝宝抬头挺胸的效果。每次练习可根据宝宝情绪控制在3-10分钟内,每天可重复数次。抬头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宝宝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儿时期就经常进行俯卧位练习的婴儿,满1个月的时候就能将头抬起数秒,头能摆正不歪,抱起来时脖子不会太软;2个月时可以在俯卧位抬头呈45度,到了3个月时就能用双臂支撑着挺起头和胸部,上举到90度。抬头练习不但能锻炼颈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宝宝的发育,而且宝宝抬头后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会映入眼帘,他就能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未知世界。
2、转头练习。妈妈让宝宝面超前,背靠着妈妈胸腹,抱起孩子。宝宝的头颈部由于靠在妈妈身上,比较容易竖起头。此时,让爸爸或者其他人在宝宝旁边边用玩具逗引他边说:“宝宝看这边,爸爸在这呢!”宝宝会随着玩具出现的方向左右转头寻找,他会觉得很有趣。转头运动同样可以训练宝宝的颈部肌肉,而妈妈这种抱姿也为宝宝直视周围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每次练习5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3、足蹬练习。宝宝俯卧练习抬头的时候,会存在匍匐反射,双下肢仍然交替做蹬的姿势。这是家长要用手顶住宝宝的足底,给他一点蹬的力量。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4、翻身练习。3个月时,让宝宝仰卧,在宝宝的一侧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训练他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开始时家长用手托住婴儿一侧的手臂和背部慢慢推向一侧,帮助小儿翻身。冬天衣服穿得比较多,翻身可能有一定困难,可以安排在临睡前或洗澡前练习。每日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锻炼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加。
5、扶站练习。宝宝2-3个月大时,用双手托住婴儿腋下使其站立,让他体验直立的感觉,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大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尽早掌握运动技巧,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但家长切记凡事应有度,切勿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宝宝喜欢则继续,宝宝不喜欢就立即停止训练”的原则。身体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细心的呵护。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