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白蛋白

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1] 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

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点都有什么

1.大量蛋白尿: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也含有其他血浆蛋白成分。患者蛋白尿每天超过3.5克,可有脂质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蛋白尿会减少;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可增加,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

2.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是指患者血清白蛋白每升低于30克,当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量时,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患者可呈脂质尿,尿中出现双折光的脂肪体,可能为内含胆固醇的上皮细胞或脂肪体管型。

4.水肿:患者最引人注意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全身水肿,初始晨起眼睑、面部、踝部可见水肿,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水肿可波及全身,并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纵隔积液、阴囊或阴唇水肿,也可出现肺水肿。

白蛋白高的症状有哪些

一、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又叫做清蛋白,主要是由是肝脏合成的,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还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继症,因而测定白蛋白用于患者状态的非特异监视,尤其是对乙肝患者来说。

白蛋白的正常值:

新生儿28~44g/L;14岁后38~54g/L;成人 35~50g/L;60岁后 34~48g/L。

二、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大量出血等。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因此如果肝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升高的话,需要尽快来医院做个肝功能检查,看是否伴有其它方面的并发症疾病,然后再做科学的治疗。

三、白蛋白偏高的危害

白蛋白能够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一般情况下,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大量出血等。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如果在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白蛋白含量,也会使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上升。白蛋白对维持循环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循环灌注有决定性作用。

白蛋白偏低

医学上一般认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g/L,血清球蛋白为20-30g/L,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为60-80g/L,白球比的正常值为1.5-2.5。白蛋白偏低会怎么样呢?

在临床诊疗中,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白蛋白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的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肾病综合征出现的四种情况

低蛋白血症,是NS必备的第二个特征。其主要原因是自尿中丢失白蛋白,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因为血浆白蛋白值是白蛋白合成与分解平衡的结果。①NS时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轻度增加,但增加的程度常不足代偿尿的丢失。肌肉发达、高蛋白入量者,可见到虽然有大量蛋白尿,而血浆白蛋白浓度正常,这说明白蛋白的合成代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偿尿的丢失。另一方面,于中等程度尿蛋白时,也可见到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这与肝脏代偿性合成功能差有关,常伴低胆固醇血症,如狼疮性肾炎伴肝脏受损时;也可能因NS时血管壁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有关,使间质液中白蛋白含量增多,而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下降。②患者肾小管分解白蛋白的能力增加,但肾外的白蛋白分解过程是下降。③患者自胃肠道丢失白蛋白。严重水肿时,胃肠道吸收能力下降,消肿后吸收功能恢复正常。

NS发生水肿的机理于八十年代就有很多争议。传统的观点认为:本病水肿的基本发生原理为肾小球基底膜对尿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尿内丢失大量蛋白引起血浆白蛋白下降。当血浆白蛋白降低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由正常的3.3~4.0kPa(25~30mmHg),降至0.8~1.1kPa(6~8mmHg)时,根据Starling原理便不难理解血管内水分向组织间液移动,而发生水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及心搏出量下降可以激活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反射,表现为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经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增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这些神经、内分泌的继发变化与胶体渗透压下降这两个重要因素同时作用,进一步引起:①肾小球血流量及滤过率下降;②远端肾小管对钠的回吸收增加,致继发性钠、水潴留。理论上分析如果只有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因素而无钠、水潴留,当一定量的液体由血管外逸走后,将使组织间压上升,毛细血管内外压差重新平衡时,水肿即呈“自限性”。上述观点于1968年首先被Eisenberg的观察所反对,他发现NS病人水肿时血容量是正常的。近年来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尽管临床上于NS时可以见到低血容量的表现,如脉压小、脉搏细弱、体位性低血压、偶可见到血液浓缩、血色素升高等。但低血容量只见于7~38%病人。更有研究发现给于胶体溶液扩容后尿钠排泄量仍低于摄入量。对于本征引起的内分泌变化也有很多争议。NS患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的测定结果不一致。

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又称清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常用作培养基成分。也可用于人造香肠、汤品和炖品中作粘接剂。

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又叫做清蛋白,主要是由是肝脏合成的,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还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继症,因而测定白蛋白用于患者状态的非特异监视,尤其是对乙肝患者来说。

白蛋白的正常值:

新生儿28~44g/L;14岁后38~54g/L;成人 35~50g/L;60岁后 34~48g/L。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大量出血等。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时血液浓缩时可导致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因此如果肝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升高的话,需要尽快来医院做个肝功能检查,看是否伴有其它方面的并发症疾病,然后再做科学的治疗。

总蛋白少白蛋白少

在吗?

具体数值多少?

还有其他指标异常吗?

有没有水肿?

下肢有没有肿

腰酸腰痛吗?

有没有蛋白尿?

查了尿常规吗?

之前有什么疾病?

肝功能如何?

有什么不舒服?

白蛋白偏高

白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体现肝脏合成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肝功能检查中出现转氨酶高很多人还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对于白蛋白偏高,很多检查者都不知为何。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要了解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首先要了解到底什么是白蛋白。具有数十年肝病临床治疗经验的肝病专家教授指出:白蛋白,也有人称其为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可以说它是否正常与肝功能合成功能是否正常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它的的浓度高低就可反应肝脏的状况。

针对“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教授进一步讲解道:白蛋白有一个正常的浓度值,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而新生儿以及老人的白蛋白正常值会稍微低点,分别为28~44g/L以及34~48g/L。

输注白蛋白可促进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退

血浆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新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

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因素出现下降时,如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蛋白合成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特别是白蛋白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腹水和水肿。

输注白蛋白可以扩充血浆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压和循环灌注,增加肾血流并有利于组织液和腹水的重吸收。人血白蛋白溶液为低盐溶液,其胶体渗透压约为血液中的4倍,可促使血管外的组织液及腹水重吸收而回到血液中,进而通过肾脏利尿作用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

相关推荐

尿白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

白蛋白的价格

白蛋白的价格已经纳入国家法定定价,它有国家发改委来进行制定最高的零售价格。如国内生产的20G(冻干粉)/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608元,白蛋白价格国内生产的10g:50ml/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360元。其他边远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作适当比例的调整。

白蛋白的意义

增高: 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 降低: (1)蛋白质丢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烧伤和肾脏疾病。 (2)合成障碍,肝脏功能异常。 (3)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

白蛋白几天输一次比较好

首先要说的就白蛋白一种营养品,而一种药物,在用于肾病及肝病上比较常见,所以不要以为这一种营养品来使用。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白蛋白几天输一次比较好的,白蛋白又被称作为清蛋白,在水中遇热会出现凝固的现象,对于白蛋白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一般的使用量这样的: 白蛋白的价格已经纳入国家法定定价,它有国家发改委来进行制定最高的零售价格。如国内生产的20G(冻干粉)/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608元,白蛋白价格国内生产的10g:50ml/瓶人血白蛋白,统一最高零售价格为360元。 用法:白

白蛋白高作用

生理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白蛋白结构(2)血浆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

白蛋白的功效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功效。 人血白蛋白血液制品的一种,俗称“生命制品”、“救命药”。它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炼加工而成,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其主要功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和

微量蛋白尿怎么回事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

白蛋白的作用

1、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同时,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1血浆或200m1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

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同时,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1血浆或200m1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