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何须阿胶
补血何须阿胶
素食中谁是补血之王?补血之妙品南瓜
南瓜这种看似简单的平民食物,其实是你补血养颜的好帮手。南瓜富含维生、矿物质、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对于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南瓜中还富含身体“造血原料”——钴、锌和铁,可以帮助你补足血气,养出好容颜。
素食中谁是补血之王?补血极佳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
素食中谁是补血之王?补血养颜圣品红枣
红枣补血大家都知道。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中医认为红枣性暖,养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环,而药理研究则发现,红枣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的含量,增强骨髓造向功能,使脸色红润。和桂圆搭配,不但补血养气,还可以养颜美容。
阿胶炖什么最好 阿胶炖瘦肉补血养血
材料:瘦猪肉100克,阿胶10克,盐少许。
做法:先将猪瘦肉洗净,切块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后下入阿胶烊化,加食盐调味后喝汤吃肉。
功效:阿胶补血滋阴,猪瘦肉滋阴补肾,次方适宜于给准妈妈补血养血用。
女性冬天能吃阿胶吗
冬季是养生滋补好时节,对于女性来说,阿胶,不温、不燥、不寒,性味平和,具有滋阴补血、养胃利肺、润燥止血等功效,凡血虚阴亏或劳热喘咳以及一切血症用之皆有疗效。近年来阿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成为很多人滋补五脏、调养身体的首选。阿胶,不温、不燥、不寒,性味平和,具有滋阴补血、养胃利肺、润燥止血等功效,凡血虚阴亏或劳热喘咳以及一切血症用之皆有疗效。尤其是东阿阿胶,历史悠久,质量优良,颇受青睐。
但是有些人服用阿胶以后,会觉得火气亢盛,阿胶上火有哪些症状呢?
1.鼻腔、口唇等处会发生许多热疮;
2.眼睛干燥、发红、眼屎增多;
3.喉咙干痛、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
吃阿胶真的会上火吗?为何会上火呢?
专家说,其实通阿胶本身并不引起上火。阿胶上火的原因是阿胶在制作及食用的过程中,往往加入较多的糖,及其他一些辅助药物,所以增加火气。人们炖服阿胶时,为了增进药效和吸收,多用黄酒来浸制,这种做法也助长了火气。阿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人体吸收时要消耗一定的维生素,这也是上火的原因之一。
如何食用阿胶才能不上火呢?
新鲜的阿胶火气比较大。按中医药理,刚制成的阿胶不宜服用,须将其置于阴干处放置两年以上,经过两个寒暑其火气自行消尽后,方可进服,此种阿胶称陈阿胶。中医强调用的陈阿胶是平性的(不温不凉),大多数人可以长期服用而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服用量不需过大,一般体质的人一天3-9克,最多不超过15克。服用时尽量不要放糖,或稍放点盐。嗜甜食的宜用冰糖。服用阿胶期间应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尽量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助长火气。
补血美食胜阿胶
1、葡萄——历代中医推荐补血佳品
葡萄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妇女,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者的滋补佳品;怀孕的妇女也建议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对胎儿营养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如果有时买不到葡萄,吃葡萄干也是不错的!
2、龙眼肉——民间熟知的补血食物
龙眼肉即桂圆肉,每到夏季就有新鲜的龙眼上市。龙眼含有维生素的A,B,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丰富的铁质。龙眼汤,龙眼酒等食物,相当推荐孕妇和产妇食用,是颇佳的补血料理。
3、南瓜——补血之妙品
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补血的优良营养素。
4、胡萝卜——补血极佳
俗称红萝卜,日本人称其作人参。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种营养对补血有极佳益处,平常可多用胡萝卜煮汤,让您的餐后汤饮变成过平时就可喝的补血汤品。
缺铁性贫血是我们最常见的贫血,除了靠食补或铁剂补充铁质之外,造成缺铁性补血的背后原因也应注意,像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吸收不良,怀孕,长期捐血等等,针对不同因素选择适合方式改善贫血状况,也很重要。
5、甘蔗——补血果
冬季水果中,相当受到人们喜爱的甘蔗还有多量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磷,锰等等,其中以铁的含量最高,每公斤可以高达九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补血果之称。
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甘蔗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少食用。
红枣补血大家都知道。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中医认为红枣性暖,养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环,而药理研究则发现,红枣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的含量,增强骨髓造向功能,使脸色红润。和桂圆搭配,不但补血养气,还可以养颜美容。
除了以上的食物能够补血外,相信很多的女性朋友们也都知道红糖,因为红糖也是很多女性朋友们进行补血的钟爱产品,以上的各种食物都可以依据女性朋友们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因为这些食物都是补气养血的佳品。
滋阴补血的阿胶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味归经:甘、平,入肺、肝、肾经。
功能:滋阴润肺,补血止血,定痛安胎。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为治血虚的主药
【功效】为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良药。临床应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失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咳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阿胶具有生血作用,可用于失血贫血、缺铁贫血、再生障碍贫血及年老体弱、儿童、妇女的滋补。并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改善作用。长期服用阿胶,还可营养皮肤,使肌肤光洁滑润并具弹性。
【补血的吃法】
1、将阿胶砸碎(用捣筒或布裹着胶块放在较坚硬的台面上,用锤子或刀背砸成碎末)后,取3~9g(约每块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放入带盖杯内加入冰糖末少许,用沸水适量冲开,搅拌,加盖放置5~10分钟即可服用
2、取阿胶250g砸碎,置带盖的盆内,用黄酒250ml加盖浸泡2~3天,泡透后,加入热水约looml,冰糖250g,或炒熟的黑芝麻、核桃仁(破碎同豆粒大小)适量,将盆置于锅内,蒸或炖约0.5~1小时,蒸炖过程中经常搅拌,待全部溶化后取出,放凉后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g(1~2汤匙),加适量开水冲服即可,若气虚乏力可配入适量的人参煎液同服;若畏寒怕冷则加桂圆肉适量(同核桃仁一起加入)同服
3、虚劳咳嗽服用方法如下:阿胶3-9g/次,砸碎加少量水炖化,冲鸡蛋一个,蜂蜜一汤匙,早晚各一次。
4、东阿阿胶250g,加黄酒300ml,浸泡12天,加入冰糖或白沙糖、水各100ml,置于较大锅内,隔水加盖约23小时,待其全部溶化后取出即可。每日12次,每次服两匙。此方法适用于一般血虚症
5、将500g红枣煮熟,剩少量水,加入500g东阿阿胶,使其溶化,粘在枣上,食用红枣也可以。
阿胶怎么吃补气血 阿胶和鸡蛋补益气血
取阿胶10克用开水融化,放凉后打入鸡蛋两个,调匀,置于蒸笼内蒸15分钟左右即可,加红糖或其他调味品食用,具有补益气血,止血安胎的作用,凡血虚心悸,失眠,神经衰弱和先兆流产人群适宜多吃。
阿胶可以补血吗
阿胶具有显著的抗贫血作用,显著缩短体外的凝血时间,还能治疗失血性贫血;阿胶补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网积红细胞减少均有明显升高作用,对骨髓造血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和保护作用陪引。阿胶对缺血性动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机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探明了阿胶刺激白细胞生长因子生成的机理。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阿胶均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并且初步认定了阿胶的升白作用机制——阿胶可以促进机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补血圣药阿胶
血对女人的一生,尤其珍贵。女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从而与血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伴随女人一生经历着经、孕、产、乳的这些不同生理过程,均与血息息相关。既然血如此重要,那吃什么可以补气补血呢?下面就和小编就介绍几种补血食材希望您能采纳。
女人越补血越美丽
女人越补血越美丽
1.气血虚食品
气虚的代表补品: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
血虚的代表补品:阿胶、当归。阿胶有“补血圣药”的美称,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功能。
2.吃什么可以补气补血
补气吃:可进食补气的食物或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术、荔枝肉等。
补血吃:可进食补血的食物或药物,如胡萝卜、黄牛肉、鸡肉、花生、熟地黄、白芍等。
枣,又称红枣或大枣,含蛋白质、有机酸、糖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枣可以治疗过敏性紫癜病和贫血以及高血压。枣不仅有非常丰富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又是治病良药,适宜一切虚症,有补气血、健脾胃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
温馨提示:对于患有月经不调和经量过多的女性,可选用人参、当归、川芎、黄芪等中药,日常生活中多吃海参和鱼虾、红枣、猕猴桃、葡萄、桂圆、芝麻、菠菜等食物。
东阿阿胶补血吗
东阿阿胶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东阿阿胶中含有动物性铁离子,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吸收之后可以为血液合成提供原料,因此具有一定的补血的作用。
东阿阿胶补血吗 东阿阿胶适应什么病症
东阿阿胶适合血虚症。
血虚在中医上表示大量失血或者是生血不足导致的血液失常,食用东阿阿胶具有很好烦的缓解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和其他症状,同时还能为血液合成提供原料。
阿胶怎么吃补血效果好 阿胶羹
阿胶、冰糖各250克,红枣500克,黄酒150克,桂圆肉、黑芝麻、核桃肉各150克。
1、红枣去核,和桂圆、芝麻、核桃肉一起研磨为粉。
2、阿胶浸于黄酒中泡10天、放入搪瓷容器内隔水蒸到阿胶全部溶化。
3、将红枣等药粉和冰糖加入,搅拌均匀。
4、继续蒸至冰糖溶化、冷却。每天早上舀2匙,用开水冲化食用。
润燥、补血、滋阴。适用于体质虚弱,需要进补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