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痛分三型教你靓汤止胃痛

胃痛分三型教你靓汤止胃痛

胃痛可以简单地分为虚寒胃痛、肝胃气痛、湿热胃痛三种。

一、如果是虚寒胃痛,可见胃部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增,得食则减,呕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烂,舌质淡白脉虚软。食疗汤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汤

材料:制过的熟附片 12克,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陈皮9克,适量植物油及食盐。制作:把材料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水开后改为中火煲汤。煲至狗肉软烂即可。可饮汤食狗肉。

②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略打碎,新鲜猪肚1个(亦可半个)洗净,生姜三片(洗净去皮)。

制作:将白胡椒、生姜一同放进猪肚内,并加进适量清水,将猪肚的上下口用线扎紧,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肚。

二、如果是肝胃气痛,可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痛处不定,嗳气频繁,食后胃胀明显,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脉弦。食疗汤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汤

材料: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鲜猪瘦肉250克。

制作: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猪肚汤

材料:沙田柚花5克,新鲜猪肚250克。

制作:先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与沙田柚花一起放进汤煲内,加上适量清水,用中火煲汤,煲1小时,汤好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三、如果是湿热胃痛,可见脘腹胀痛,甚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大便臭秽不爽,尿黄短,身重体倦,舌苔黄腻,脉弦数。食疗汤水可用:

①救必应煲猪瘦肉汤

材料: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猪瘦肉200克。

制作:上述材料一同放进汤煲内,再加进适量清水,中火煲汤约1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说明:救必应又名白木香,味苦性寒,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汤火伤。(摘自《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石仙桃炖猪肚汤

材料:新鲜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鲜猪肚500克。

制作:将猪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饮汤食猪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说明:石仙桃又名石上莲、石橄榄,味甘性凉,功用养阴,清肺,利湿、消瘀。治眩晕、咳嗽、头痛、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摘自《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是同源的。医药运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应用得好,也同样可以治病。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日常饮食,让食疗更好地为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四招教你预防胃痛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

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冬季胃痛不适赶紧喝靓汤

①熟附片煲狗肉汤:每次可选用制过的熟附片12克,新鲜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陈皮9克,适量植物油及食盐。然后把材料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水开后改为中火煲汤。煲至狗肉软烂即可。可饮汤食狗肉。

②白胡椒煲猪肚汤:每次可取白胡椒15克略拍碎,新鲜猪肚1个(亦可半个)洗净,生姜三片(洗净去皮)。然后将白胡椒、生姜一同放进猪肚内,并加进适量清水,将猪肚的上下口用线扎紧,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肝胃气痛,可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痛处不定,嗳气频繁,食后胃胀明显,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脉弦。食疗汤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汤: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鲜猪瘦肉250克。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猪肚汤: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鲜猪肚250克。先将猪肚冼净,切成小块,与沙田柚花一起放进汤煲内,加上适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时,汤好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湿热胃痛,可见脘腹胀痛,甚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大便臭秽不爽,尿黄短,身重体倦,舌苔黄腻,脉弦数。食疗汤水可用——

①救必应煲猪瘦肉汤:每次可取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猪瘦肉200克。一同放进汤煲内,再加进适量清水,中火煲汤约1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石仙桃炖猪肚汤:每次取新鲜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鲜猪肚500克。将猪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饮汤食猪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是同源的。医药运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应用得好,也同样可以冶病。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日常饮食,让食疗更好地为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按摩也能止胃痛

按摩前准备: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1、揉按中脘穴

取穴: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方法:将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紧贴在中脘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止痛止吐。

2、团摩上腹

方法:将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置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以上腹部有温热感为佳。

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3、分推肋下

方法:将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旁,沿季肋分推0.5~1分钟。

功效: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4、拿捏肩井穴

取穴:要定位肩井穴首先要先定位大椎穴和肩峰,大椎穴即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低头时颈椎最突起处下的凹陷,肩峰即锁骨外侧突起,两者的中点处即肩井穴。

方法:将一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用力拿捏对侧肩井穴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

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络。

5、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取穴: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

方法:将一手中指和拇指分别放在另一手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2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6、按揉手三里穴

取穴:位于曲池(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端尽头处)下2寸。

方法:将一手拇指指腹按在对侧手三里穴处,其余4指附在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和胃,通络止痛。

7、按揉脾俞穴、胃俞穴

取穴: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穴、胃俞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8、掐压足三里穴

取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着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该穴。

方法: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其余4指附在小腿后侧,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止胃痛的方法

一、捏一捏小腿肚(承山穴)可治疗胃之疾患

位置: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二、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三、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四、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常按4养胃穴位 按赢春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胃不好大多都是由日常的一些坏习惯造成的,想要养胃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养胃的10大禁忌,一定要避免。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 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 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 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七个止胃痛的小方法

1.精神胜利法

胃痛发作时一定要稳住。努力忍住疼痛,镇定地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地调息,慢慢把气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再慢慢吐气,如此反复10到20分钟左右,疼痛就减轻或停止。

2.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

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4.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5.穴位疗法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6.运动疗法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

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7.药物治疗效

值得提醒的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遵医嘱用药,以免自己调整用药产生不良后果。

止胃痛小验方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胃痛患者未经医生诊治而自行采取用去痛片治胃痛,结果疼痛更加严重。

为什么去痛片(索密痛)不能止胃痛呢?去痛片是由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苯巴比妥所组成的。它仅对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肌肉关节痛、神经痛、月经痛等有效,且只能缓解疼痛症状而不能消除病因,对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胃痛等是无效的。

那么,用了去痛片后,怎么胃痛反而加重了呢?一般而言,胃痛常常是由胃部炎症刺激所引起的。止痛片所含的4种药物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均有一定的刺激性,常可引起上腹部痛、恶心呕吐,尤其以咖啡因与氨基比林的刺激性为大。咖啡因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外,还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会加重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此时用抗酸解挛的药物如胃舒平、颠茄类药物治疗,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胃痛严重,服用上述药物又不能缓解,应当考虑是否有其他病因,如胃穿孔、胆囊炎等。此时,应当到医院治疗,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用药,以防发生意外或延误治疗时间。

止胃痛小验方:白胡椒150克,白芥子180克,生甘草45克,橘子树根皮45克。上药共研细末,分成15包。每日3次,每次一包,兑甜酒服用。治疗胃脘寒痛,一般3~5天疼痛即可痊愈或缓解。

多吃素鸡 有什么好处

吃素鸡的好处—增强食欲,防止胃痛

吃素鸡的好处还有很多,它对增强食欲,防止胃痛有非常大的帮助。常吃素鸡还会改掉暴饮暴食的坏习惯。胃痛是非常折磨人的,我们都知道胃痛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吃的东西太多,导致胃不能正常的消化,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多吃素鸡,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吃素鸡的好处—净化血液

你还知道吃素鸡的好处有哪些吗?吃素鸡可以净化我们体内的血液,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痔疮及便秘,还有养颜美容,安定情绪的作用。和肉食相比起来,素鸡食在养生方面的好处要比多很多。但是只吃素鸡也要注意,不要引起营养失调哦,经常吃豆制品可以补充不吃肉的营养缺失。所以小编建议只吃素鸡食特要注意营养搭配,不然会引起营养不良的后果喔。

胃疼的中医鉴别诊断

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4.腹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冬季胃痛不适 赶紧喝靓汤

食疗汤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汤:每次可选用制过的熟附片12克,新鲜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陈皮9克,适量植物油及食盐。然后把材料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水开后改为中火煲汤。煲至狗肉软烂即可。可饮汤食狗肉。

②白胡椒煲猪肚汤:每次可取白胡椒15克略拍碎,新鲜猪肚1个(亦可半个)洗净,生姜三片(洗净去皮)。然后将白胡椒、生姜一同放进猪肚内,并加进适量清水,将猪肚的上下口用线扎紧,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肝胃气痛,可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痛处不定,嗳气频繁,食后胃胀明显,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脉弦。食疗汤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汤: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鲜猪瘦肉250克。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猪肚汤: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鲜猪肚250克。先将猪肚冼净,切成小块,与沙田柚花一起放进汤煲内,加上适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时,汤好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湿热胃痛,可见脘腹胀痛,甚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大便臭秽不爽,尿黄短,身重体倦,舌苔黄腻,脉弦数。食疗汤水可用——

①救必应煲猪瘦肉汤:每次可取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猪瘦肉200克。一同放进汤煲内,再加进适量清水,中火煲汤约1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石仙桃炖猪肚汤:每次取新鲜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鲜猪肚500克。将猪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饮汤食猪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是同源的。医药运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应用得好,也同样可以冶病。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日常饮食,让食疗更好地为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快速止胃痛小妙招

1.精神胜利法

胃痛发作时一定要稳住。努力忍住疼痛,镇定地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地调息,慢慢把气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再慢慢吐气,如此反复10到20分钟左右,疼痛就减轻或停止。

2.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冬季养胃汤轻松止胃痛

①熟附片煲狗肉汤。

每次可选用制过的熟附片12克,新鲜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陈皮9克,适量植物油及食盐。然后把材料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水开后改为中火煲汤。煲至狗肉软烂即可。可饮汤食狗肉。

②白胡椒煲猪肚汤。

每次可取白胡椒15克略拍碎,新鲜猪肚1个(亦可半个)洗净,生姜三片(洗净去皮)。然后将白胡椒、生姜一同放进猪肚内,并加进适量清水,将猪肚的上下口用线扎紧,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肝胃气痛,可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痛处不定,嗳气频繁,食后胃胀明显,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脉弦。食疗汤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汤。

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鲜猪瘦肉250克。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猪肚汤。

每次可取沙田柚花5克,新鲜猪肚250克。先将猪肚冼净,切成小块,与沙田柚花一起放进汤煲内,加上适量清水,用中火煲1小时,汤好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如果是湿热胃痛,可见脘腹胀痛,甚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大便臭秽不爽,尿黄短,身重体倦,舌苔黄腻,脉弦数。食疗汤水可用——

①救必应煲猪瘦肉汤。

每次可取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猪瘦肉200克。一同放进汤煲内,再加进适量清水,中火煲汤约1小时。然后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②石仙桃炖猪肚汤。

每次取新鲜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鲜猪肚500克。将猪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饮汤食猪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医食是同源的。医药运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应用得好,也同样可以冶病。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日常饮食,让食疗更好地为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有效止胃痛的小妙招

胃寒痛

胃寒痛就是胃部突然疼痛,但是捂热似乎又不那么疼了,因此经常被人忽视。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呕吐现象,那是胃寒的表现。胃子不好,也会导致手脚的冰冷。如果这个时候吃东西再不注意。

胃气痛

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证见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得嗳气则舒,或伴腹胀,大便困难,脉多弦滑。治宜行气散滞,常用香砂枳术丸。较重者结合用沉箱降气散。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恼怒之后,肝气横逆犯胃,常见胁满胀痛,时有太息。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凡肝气引起的胃痛,经久不愈,极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相关推荐

糖尿病怎么调理

1、香菇牛奶饮 制法:将香茹用温水泡发,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红枣、陈皮同入沙锅,加水煎煮30钟,收取浓汁,与牛奶拌和均匀即成。 效用:行气健脾,平肝降压。主治各高血压病。 2、胡椒猪肚鸡 选用上等胡椒、优品猪肚、走地鸡和多种中草药精心煲制美味养生靓汤。 作用:中气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虚寒、胃痛、酒毒伤胃。功效:行气健脾、暖胃养胃、温补散寒 3、霸王花猪肺汤 功效:霸王花有清热痰、除积热、润肺燥的作用;猪肺有补肺作用;陈皮有行气健脾、理气化痰之效,此汤可清润肺燥、理肺气和咳嗽。

胃痛怎样痛 暖暖胃部

如果的胃闹脾气了,就给它一些温暖吧。注意腹部保暖,喝点热水、热敷腹部都是不错的选择,的胃感受到给予的温暖,也会听话不少哦。

缓解胃痛的小妙招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痛消胀,增进食欲。 提醒:“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

胃胀胃痛中医穴位按摩法

第一、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第二、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第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哪些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哪些?胃疼是人人都容易患上的疾病,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方面还有时间规律,或者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专题都容易患上胃疼这种疾病,胃疼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下面我们就和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胃疼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吧。 诊断胃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胰泌素等测定。 2、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3

胃痛治疗方法

1.乌贝散治消化性溃疡 【组成与用法】:乌贼骨(刮去外膜,轧为极细末),象贝母(轧成极细末),可用乌贼骨8.5份,象贝母1.5份。每日饭前空腹时服,每日3次,每次3~6g。 【功效与适应证】:此方出自1959年版《中医验方汇选》,一般患者服后,嗳气与反酸均不再发,胃痛顿减或于一两日内完全消失,黑色大便于二三日内逐渐变为黄色,疗期因溃疡面的大小而长短不同,半个月内大致可以痊愈。方中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有解酸痛、血、愈合溃疡面的作用,其缺点为容易引起便秘,配以象贝母,可以矫正乌贼骨的缺点,并对溃疡面的愈合、

胃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

中医将胃痛成6种类

寒邪客胃:这种类胃痛发作非常快,尤其是在比较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不过如果能够及时保温,或饮—些热水,温胃散寒,疼痛很快就会减轻,患者也可以服用良附丸来治疗。 淤血停滞性:这种类的胃疼发作时,胃部常有胀痛感,并且疼痛部位固定,疼痛如刀割或刺扎般,并且不能安抚疼痛部位,若遇恼怒则疼痛加剧,入夜后疼痛也会加重,有时候出现吐血。 黑便、舌苔紫暗、脉涩等症状,这类胃病必须活血化瘀,可以服用失笑散合丹参饮来治疗。 胃阴亏虚:胃脘处有隐隐的烧灼般的疼痛,口燥舌干,舌红少津,烦热难当,感

西红柿汁胃痛有奇效

每天坚持饮用200毫升西红柿汁,对胃黏膜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空腹时感到胃痛,或吃完油腻食物后感觉烧心,可以喝上一杯鲜榨的西红柿汁来缓解这些症状。也可以直接饮用市场上销售的西红柿汁。 西红柿是很多人爱吃的可口蔬菜,它不但味道鲜美,还具有一定的“药效”。 西红柿的酸味由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有机酸组成,具有消除胃部不适、缓解胃痛和胃炎的功效。 另外,西红柿中含有的番茄红素成,是胡萝卜素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去除引发包括癌症等各种疾病的自由基。 每天坚持饮用200毫升西红柿汁,对胃黏膜能

胃痛可以为哪些类

1、寒邪犯胃: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痛,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饮食停滞:表现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3、肝气犯胃: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4、肝胃郁热: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