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提出性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提出性问题
一 应直接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2、3岁的孩子最初间得较多的是:“娃娃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就应直接回答:“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多数父母往往习惯用:“从街上捡来的”或“从大海里捞来的”等谎言来应付。其实当孩子向你提问任何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一口回绝,活着用谎言来应对,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变为心理的阴影,为今后的成长设置障碍。
二 父母应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并不是要求父母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不要因为自己不懂而一味的回避和搪塞孩子,要知道性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你学的东西多,孩子懂的自然也会多。
三 不要过分担心尺度问题。
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超过了他的年龄,讲多了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层层步骤的,每一个年龄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差异,一旦了解,孩子绝不会像科学家那个追根溯源。
四 适时的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在看电视、报纸、上网时,可以适时的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以平等的口吻,结合自己的故事给孩子讲述,孩子会很感兴趣,这样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性知识,让他们懂得性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五 引导孩子真确认识“性”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视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一些对性行为的描述往往背离了科学的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给孩子进行分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教育孩子要抓住黄金时期
一、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二、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于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五、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用兴趣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献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九、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十、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何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1、观察行为图片,明辨是非 现在书店里有很多行为判断的幼儿书卖,可以买来让小孩观察分析判断。从中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如随地吐痰一图,可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通过图上行为判断,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2、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父母和小孩一块玩耍时,任意的创设情境,从情境中明辨是非。如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创设让座或不让座的行为,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明辨是非。在给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必须注重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时时处处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观念,让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中掌握正确的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当然家长也不要把自己错误的观念强行施加给孩子,使得孩子丧失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3.大人要有明确的态度 小孩子面前也有许多是非问题,大人应该细心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剧中人说了一句脏话,家长应该及时指出,表示这样说不对。和孩子一起上街,孩子要随地大小便,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并立即帮助他找厕所。2、3岁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办不到的要求时,家长应该明确地用摇摇头来表示否定。相反,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和行为,则用点头、微笑来加以肯定。
4.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儿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对1、2岁的小孩,是初步建立良好习惯的问题,使他从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中,逐步了解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比如小孩用哭来要求家长满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脏东西之类),家长不理睬他或制止他,几次以后,小孩就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了。3、4岁以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些浅显的道理,比如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打人为什么不对等,孩子渐渐听懂了道理,也就能比较自觉地辨别是非了。
5.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总是外因,要通过孩子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防止家教中出现的两个极端
许多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的将来设计,提出过高、过多、过严的要求和希望。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就教他读拼音、识字、学英语单词,弄得孩子疲惫不堪,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极为不利。
与过度的期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有的只顾自己挣钱。这种家庭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气氛,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克服家教中的这“两个极端”现象。为此,家长应做到:
1.树立社会责任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把他们视为“私有财产”,以自己的意愿作为教育孩子的准则。家长要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归纳为好游戏,好奇,好群,好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七个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2.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养孩子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有三个:一是根据兴趣实施教育,应顺其自然地给孩子以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二是多引导少灌输。一味的灌输只能使幼儿产生厌烦和对立情绪,增加心理负担。家长应利用多种机会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学、多做,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启发孩子认识事物的兴趣,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三是寓教于游戏之中。游戏是3至6岁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形式。可以玩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等,在游戏中给孩子传授知识,并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他们在欢快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
一,开展家庭训练对家长的要求 1, 家长关系和睦,家庭成员间互相支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这是开展家庭训练的前题保障。 2,家长要努力学习相关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以及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用当代科学方法带领孩子共同战胜孤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融入主流社会。 3,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期望目标,不可以医代教或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产生不切实际的做法,用积极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去。 二,开展家庭训练对家庭环境的要求 1, 家庭环境安全可靠,无污染和噪音。家里的门窗,阳台要有防护装置,防止孩子攀爬发生危险;管理好家里的尖锐物品及危险物品,防止不慎伤到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 2, 要有一定的空间场地。为了便于家庭训练的开展,家长应为孩子单独开僻一个利于教学的房间或空间,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无条件家庭可以借助户外场地。 3, 要有相应的器材或用具。为配合机构训练的需求,给孩子购置一些相应的训练器材和用品,如感统器材,球类,图书,玩具,桌椅,学习用品等。 三,开展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尊重孩子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虽然智力发育迟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缺陷和不足,但他们也和正常儿童一样,有着被遵重的权利和意愿。所以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家长要充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进行鼓励、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切忌对孩子过份指责和强迫,更不能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打罚。否则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在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致使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会日益突出,使家庭训练或整个康复训练最终走向失败。 2,系统训练的原则。 我们强调的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范围内,以孩子的系统评量为依据,是对孩子机构训练的补充、巩固和泛化。
管教孩子招数一定要使对
管教孩子,关键在于方法,如果家长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对,那么势必对他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影响,而且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长。所以家长管教孩子,必须懂得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此外对于错误的管教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
一、错误的管教孩子方法
1.经常威胁孩子
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威胁的口气去管教孩子,但是这种管教方法并不适用于长期教育,而且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家长平时尽量别总是威胁孩子。
2.经常讽刺孩子
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的时候,有些家长就喜欢对孩子冷嘲热讽,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会使得亲子间的感情变淡,所以家长不要经常讽刺孩子,多照顾一下孩子的感受和自尊。
3.经常啰嗦孩子
有些家长管教孩子特喜欢啰嗦,因此会使孩子的反感情绪更加严重,家长管教孩子,语言简明扼要即可,这样对孩子管教的作用也比较好。
4.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家长管教孩子是不可以经常冲着孩子发脾气的,应该语重心长地与孩子耐心沟通,随便乱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更难教育,而且也不利于维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5.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让孩子的生活压力多大,反而性格变得反叛起来,因此给孩子提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实力情况而定。
6.经常不陪伴关心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陪伴与关心,想要管好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关心陪伴孩子。
二、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正确管教孩子,家长要注意平时多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此外要对孩子进行适当鼓励,无论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适当的鼓励有激进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四、老师来访的时候。
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
五、孩子有困难或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不应训斥,应肯定成绩,点拨不足,帮其走出“困境”。
六、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
七、孩子对某些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八、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九、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
孩子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适当要求,使其变为持久的行动。
十、外出做客或客人来访的时候。
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揭短”,多谈优点和长处,恰当地提出希望。
略谈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成员在教育观、教育措施、教育步调上应一致,不能众说纷纭;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们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指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性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保持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视情况而定。今天向孩子提出要求——“要诚实”,但第二天却又告诉孩子“老实人尽吃亏,逢人但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实际上,家长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甚至比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统一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它只会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信念,清楚自己希望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发展什么样的个性,然后,才有可能保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前后一致。
三是指家庭教育与教育机构之间的一致性
家长应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要求和孩子的情况,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与孩子的教师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同时要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对于教师和学校的通知应尽快回复;经常与学校谈论一些学校里的事情,讨论家庭作业或其他的活动情况,花些时间检查孩子完成的家庭作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不应该责备学校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自然结果的惩罚,也不应该告诉孩子这种惩罚是不合理、不应该的;与教师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伙伴关系,告诉教师您很感激他对孩子的帮助。如果您认为教师做的很好,则您应该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他,并夸奖他的所作所为。应避免对教师和学校发火,应寻求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不要让教师感到自己应该对这些问题负责,应意识到班级中还有其他许多孩子,理解教师和学校的目标是针对所有孩子。
单亲妈妈为了儿子更应该再婚
重组家庭也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些单亲妈妈认为,为了孩子心理不受影响,宁愿一个人辛苦也不愿意再婚。其实单亲妈妈再婚,对男孩子的教育来说应当说是利大于弊的。如果男宝宝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爸爸的形象,再加上单亲妈妈没有相应的关注,就会使男宝宝在性别角色的确认方面出现混淆,在性格上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特征,甚至还会导致“男性女性化”,给宝宝的人格塑造及未来的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小编支招:单亲妈妈不应该放弃再次组建家庭的机会,只要新家庭能接纳孩子就不成问题。另外,在组建新家庭时也要跟儿子讲清爸爸、妈妈还有继父这些人物的关系,以免造成孩子的认知混论。另外,将婚姻状况隐瞒孩子也是不可取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隐患。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孩子提出性疑问时,本着“少儿不宜”的原则,单亲妈妈和部分家长都会选择敷衍孩子,当孩子问起有关性的问题时,那仅仅反映出他的求知欲。高度发展的求知欲就是对真理的矢志不渝的追求的动力,如果父母非但不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压抑求知欲望只会使孩子变得愚昧,并会歪曲他们对性的认识。
小编支招: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性问题,耐心为孩子进行解答。另外,可以适当地将性教育穿插在生活中,有时候可以借助绘本来解答孩子,这样既不会很尴尬也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无论如何,不要无视或粗暴对待孩子的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