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瘫的家庭训练

脑瘫的家庭训练

①训练头部控制的方法

(1)痉挛型 此型患儿经常是后仰的,所以,训练者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颈部向上拉长,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他的手抬高且往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患儿的头抬高而保持正位。

(2)徐动型 此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手扭曲。训练者应将患儿的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可促进患儿的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3)肌张力低下型 由于肌张力太低,患儿的头无法控制在正中位置。训练者应用手抓住患儿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4)其它刺激患儿头部抬起的方法:

a.将患儿放为俯卧位,两臂伸直往前,轻抓患儿两肩中点或两肩胛中央处。

b.在患儿的尾椎部位加压或刺激,其头部和脊椎就会抬起。

c.把患儿放于俯卧位,将手往外拉。

d.将患儿放在坐姿,手往外拉,也可促进头部的抬高。

e.在其胸下置放小枕头,或毛巾卷令其仰卧上,用声音逗他,使他一点点抬头,逐渐增加其保持时间。

②四肢训练方法

(1)上肢 常见的痉挛型小儿,头歪向一侧,肩关节内转下压、手肘弯曲前臂内转而手心朝下,腕关节屈曲,大拇指握于手心。可将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并将拳头张开。若肘部弯曲很厉害,可以将它向内或向外转,同时即可及手臂伸直。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用手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控制徐动型脑瘫手臂。典型的伸直模式,常见于徐动型患儿,肩关节外转,双手或一手挛曲,而常见髋关节过分挛曲现象。方法为将小孩的手向内转而稍微往下拉,当小孩向前拉时,再慢慢将其手向上抬,如此可促进小孩头向前弯,拱背,并改善髋关节过分弯曲现象。

(2)下肢 下肢呈僵直并夹紧时,最好的活动方法是控制膝关节,时双腿外转,自然轻易地分开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放松。两腿鹰爪般钩起来的,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③翻身的训练

将患儿的头转向一边,用手紧紧固定他的下颚,在第五胸骨间隔处外压,并且推向胸前的对侧,患儿的身躯就诱发出反射式的翻身动作。用患儿自身盆骨的转动带动患儿的翻身动作;手臂控制式的翻身方法,用头部控制式翻身的方法。

使小儿仰卧或侧卧在大毛巾、大浴巾、吊床上,使之倾斜翻身。 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象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同时握住前臂,鼓励他转头并将前臂转过来。

④坐姿训练

(1)痉挛型 先将患儿的两腿分开,上身前倾,并用手将下肢压直,并且鼓励患儿向前弯腰。

(2)手足徐动型 将患儿两脚并拢弯曲,并用手捉住肩膀,向前内方转动,让他自己用双手撑在两旁支持自己。

(3)肌张力低下型 训练者抱住患儿,用双手在患儿的腰椎部位往下压,并且用大拇指放在脊椎两旁给以固定力,可促进头及身躯的伸直。当患儿学会坐稳后,可以常常前后、左右把他推动,让患儿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4)患儿坐不稳时可以叫他盘上腿坐,使身体前倾,坐时腰要伸直。盘腿坐对痉挛型髋关节劈开不良者有好处。对大一些儿童可将他双膝伸直,坐在你的腿上。为了让他的背伸直,握住他的髋部,往下按压。孩子可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椅子高度为:髋关节、膝、踝关节屈曲90°,双足均能着地为标准。如头和身体不能控制时,可制作带扶手的椅子,以预防肩向后撤和两腿过度外展。

⑤爬行训练

当患儿刚开始学习爬行时,要以手固定骨盆,然后轻轻地将盆骨向上提,左右交替,有助于患儿练爬行。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之仰卧,将玩具离开他摆放,叫其用一只手去抓,如果同侧下肢不能屈曲,要帮助进行。开始时摇晃玩具逗引,再调向反方向叫他捉取。能爬行时,移动玩具向前,并帮助其屈曲膝部,叫小儿蹬,帮助手掌来向前爬进。

患儿渐渐学会了自己爬行,刚开始是手脚同侧往前伸,逐渐变成左手右脚及右手左脚式的交替爬行。当患儿的双手双膝撑身姿势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练习平衡。手举起--三点平衡法,或用脚举起--三点平衡法,或右手左脚举起--两点平衡法。

⑥站立训练

要想站立,必须学会用腿部肌肉,尤其是臀部、膝部的伸肌,腿肚子肌肉用力,将支持上半身重量的重心放在两足之间。站立起来时必须注意保持患儿的两侧大腿分开和外转,并用手顶住膝盖,使重心往前倾均匀地落在地上。然后,扶着患儿站起来,也可由患儿扶着东西站起来。

蹲位和坐位站起来,可叫他坐在小凳上,在前方扶助膝盖,注意矫正尖足和剪刀腿,叫他练习站立,可以训练立位平衡,下肢的随意性,以及矫正痉挛型脑瘫的剪刀步、尖足。

抓立、或扶着台子站。帮助者可扶臀部帮助保持平衡,鼓励不要害怕。再练习一只手抓站、或两手交替去拿玩具,慢慢练习在交替时使支持的手撒开。

⑦步行训练

患儿的步行训练方式很多,可以控制手部;控制盆骨处;使用步行器、矫正鞋、拐杖、平行棒等。

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立位平衡练习。

迈步时,体重先移向一只脚,使另一只脚迈出一步。先要有一条腿承担体重的准备,重心前移,同时另一脚迈出。步行时反复练习,也要训练向侧方、后方迈出。

可以教患儿骑三轮车。还可以蹬缝纫机等来练习。走路不稳时可以利用平衡杆练习,也可以搭两个平行竹竿,像体操运动中的双杠,高度要合适。

一定要培养好的姿势,叫孩子在镜子前看自己走的样子,矫正异常姿势。如痉挛型脑瘫儿童有两膝相撞情况,可叫他练习在中间有裂缝的板子。迈大步走者,让他练习走放倒的梯子,准确地一步步迈。

⑧手部动作训练

使手张开的方法,把大拇指往外拉,其余指头均会伸直,练习刺激抓握反应,可将小玩具塞入患儿的手心,并稍用力压一下,患儿的手就会较容易抓住玩具。把东西放在适合患儿手下的位置,鼓励患儿去拿。让患儿把小珠丢下去,敲响小琴,练习手的张开,让患儿把圈圈放入架上,这是抓拿与放置连续动作的训练。

用可以连接和拆开的积木,训练双手并用。用双手放在地上撑身的动作,可以使手指张开,并缓和指头与手关节屈肌的紧张度。用整个手掌握东西。用手指拿东西。让患儿练习把方块拈起来,放入罐内。用本槌敲打桩架。此外,还可采用其它各种综合性手部动作训练。

⑨其它训练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小儿趴着玩东西,可促进头和上身挺起来。如:让患儿趴在家长身上,练习上身挺起来,渐渐爬起来,用手去摸家长的鼻子、嘴、耳朵等。这样不仅可促进患儿头和身体控制能力,还可以练习对五官的认识。

让患儿抓住家长的手,配合歌谣的节拍,向前后拉、这样激烈促进患儿头部的控制,又可训练坐姿平衡、又增加患儿的兴趣。

让患儿呈俯卧方式看电视,可让他较有耐心地练习头部抬起运动。

大型沙球训练患儿各种姿势的建立,可使运动变成嬉戏。

坐姿训练时,可摆一个高度合适的小椅子,让患儿玩游戏,可以促进他头、身往上挺,又可以坐得时间长些。动态站姿平衡训练,让患儿站在平衡板上左右晃动,使之保持平衡。让患儿沿着滚筒的两侧向前走,可训练在步行中将体重交替移至一脚、协助增进平衡。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

一、语言训练:要从较容易的音开始教起,训练者的口形要大,音量要大,要带有表情和动作。逐步教会患儿会说自己和家人的名字。要引发患儿的兴趣,用卡片画的形式让患儿看图学说。或者用与患儿做游戏的形式,在娱乐中教会患儿开口讲话。

二、当患儿能独自站立时,进行行走训练。开始需父母帮助行走,可采用牵患儿衣领或扶住患儿髋部协助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儿需要用夹板固定或助行器帮助行走。独立行走时患儿步态蹒跚,双脚分开过大,手脚不协调,必须进行步态矫正训练,注意一定要求先迈小步。

三、头部控制的训练: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四、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治疗小儿脑瘫技术方法有哪些

物理治疗: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等。

训练治疗:治疗师应为患者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支具和辅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环境设施的简单改造等。

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由于脑瘫患者的大脑尚处于发育过程中,许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样健全,因此,早产儿脑瘫的治疗还有一个“致能”或“再致能”的问题。在对脑瘫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日常生活动作进行,比如移动能力的训练,力求运动姿势的正常并获得移动手段。

心理治疗:脑瘫患者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孩子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

一,开展家庭训练对家长的要求 1, 家长关系和睦,家庭成员间互相支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这是开展家庭训练的前题保障。 2,家长要努力学习相关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以及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用当代科学方法带领孩子共同战胜孤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融入主流社会。 3,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实事求是的期望目标,不可以医代教或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产生不切实际的做法,用积极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去。 二,开展家庭训练对家庭环境的要求 1, 家庭环境安全可靠,无污染和噪音。家里的门窗,阳台要有防护装置,防止孩子攀爬发生危险;管理好家里的尖锐物品及危险物品,防止不慎伤到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 2, 要有一定的空间场地。为了便于家庭训练的开展,家长应为孩子单独开僻一个利于教学的房间或空间,并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无条件家庭可以借助户外场地。 3, 要有相应的器材或用具。为配合机构训练的需求,给孩子购置一些相应的训练器材和用品,如感统器材,球类,图书,玩具,桌椅,学习用品等。 三,开展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尊重孩子的原则。 孤独症儿童虽然智力发育迟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缺陷和不足,但他们也和正常儿童一样,有着被遵重的权利和意愿。所以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家长要充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进行鼓励、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切忌对孩子过份指责和强迫,更不能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打罚。否则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在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致使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会日益突出,使家庭训练或整个康复训练最终走向失败。 2,系统训练的原则。 我们强调的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是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范围内,以孩子的系统评量为依据,是对孩子机构训练的补充、巩固和泛化。

自闭症如何在家训练 自闭症在家训练效果好吗

自闭症家庭训练有着不错的效果。

因为自闭症家庭训练有着非常强的生态性,训练孩子的内容是直接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家庭训练能够利用的资源比较多,能够在对孩子刺激最小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比较全面的训练。

脑瘫康复到底靠谱吗

第一、在训练的同时,脑瘫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相对较慢,大量的时间证明,哪位脑瘫家长一边训练,一边又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脑瘫患儿的语言、智力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提高脑瘫患儿对康复训练的兴趣。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脑瘫患儿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样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脑瘫患儿腹爬的目的是促进患儿上下肢分离运动及身体移动的感觉获得。任月林院长指出:人体的移动是在各种功能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正确的四点支撑爬也必须具备抬头、竖颈、四肢支撑能力、重心转移能力等,因此在脑瘫患儿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刻板地进行某个动作的练习,应注意整合,如患儿姿位的转换、体轴回旋、跪位--立直等训练,以提高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综合的康复能力,促进脑瘫患儿的早日康复。

第三、我们都知道手部的抓捏动作是手重要的精细功能,对于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需要积极地通过康复引导训练来恢复脑瘫患儿手的精细功能。任月林院长指出: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在发育期间受到损伤,手部的功能常遭到破坏,患儿手呈原始握拳状,手的活动常受到限制。脑瘫患儿手部抓捏动作的引导训练可以引导脑瘫患儿手的正常活动,使脑瘫患儿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完成各种手的精细动作。这样可以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脑瘫患儿的症状。

第四、对脑瘫患儿进行手指功能训练时,可以用语言来引导配合器具的方法来完成,引导脑瘫患儿拇指与示指的相对,一开始可以捏比较轻的物体,逐渐过渡到最后引导脑瘫患儿双手并掌,把手指并好,分开,再并好,并嘱患儿保持一定的时间,再松开,反复做此动作。而对于手部活动较困难的脑瘫患儿,可用手先帮助脑瘫患儿完成动作,再让患儿自己强化练习。这样可以改善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的综合恢复能力。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运动有哪些

1、康复训练要趁早

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婴幼儿是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越早发现,脑瘫进行康复训练,就可以尽早纠正脑瘫儿异常的姿势,培养孩子正确的运动姿势。一岁以前是脑瘫儿最佳的治疗阶段,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促进和抑制双管齐下

康复训练在抑制患儿异常运动姿势的同时,还要同时促进患儿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同时对一些异常或不良姿势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确和对称

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协调全身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对称和促使运动功能正常发育。

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

运动功能的训练需要锻炼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这是正常运动的基础。

5、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与坚持。有了医生正确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6、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小儿喜欢游戏,没有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将训练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患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

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

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

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脑瘫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一、对症治疗: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这是小儿脑瘫治疗方法之一,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这种小儿脑瘫的治疗较为常见。

二、运动疗法: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还包括运动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等都是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三、综合性康复治疗,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小儿脑瘫多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等,因此不仅要儿科、小儿神经科、心理医生的参与,还需要进行语言的训练、视觉训练,并需要进行儿童教育、家庭护理、家长培训及功能训练等治疗教育;其二,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较多,药物、手法康复、功能训练、医疗设备、手术矫正等。

治疗脑瘫要坚持哪些治疗原则

坚持稳慢修治

治疗脑瘫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孩子康复治疗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既然孩子的脑组织受损后难以完全恢复,相应的,要解除孩子功能方面的障碍并建立起必须的功能系统必然也是很缓慢的。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的康复制定过高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期望值过大,势必对孩子的训练和治疗求之过急,处理失当。

训练医治

治疗脑瘫,医治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加强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非常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患病情况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运用等等

注重正面激励

注意保持孩子健康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专家们在脑瘫的治疗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实事求是地讲,有些医院的康复治疗虽然有效,但对孩子的身心摧残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单调乏味、持续不断的训练,对一个不谙事故的孩子而言,本身已经是枯燥和痛苦的,加上训练老师对孩子的讽刺挖苦,拳打脚踢,极易让孩子产生恐惧、逆反和逃避心理,甚至在行动上公然拒绝训练。

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治疗脑瘫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专家表示,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治疗都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在医生的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法。

脑瘫的治疗有哪些事项要注意

1、慎重选择医院:请选择正规的医院,最好是有脑瘫专门科室的医院;不要偏听偏信,请勿擅自采用一些偏方。脑瘫虽然是种很严重的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要想彻底治愈这种疾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只要家长注意把握脑瘫最佳治疗时机,并且积极做好脑瘫的防治还是可以帮助孩子提升生活质量。

2、脑瘫的治疗需要早发现、早康复:脑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好,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使受损大脑的功能得到代偿,改善异常姿势,预防关节挛缩畸形。因此早期发现十分重要。

3、脑瘫的治疗需要重视家庭的作用:从国际大趋势来看,脑瘫的康复训练更加重视和强调家庭训练,患儿父母应该了解脑瘫有关的康复知识,为患儿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并设计出一些适合在家庭环境开展的训练康复训练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4、脑瘫的治疗一定要重视游戏的作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模仿、练习。需要把康复训练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到必要的技能。通过主动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孩子主动地学习和完成。

5、综合康复:运动功能的障碍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育,要强调全面综合康复,除了运动功能训练外,还要学习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生活自理的技巧、语言和与人交流、与人游戏的技巧、心理和社会行为技巧等,而且,应融合在一起学习和理解。

相关推荐

治疗儿童脑瘫的办法是怎样的

脑瘫治疗方法一:康复治疗 1.运动疗法。这种康复疗法主要是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这种方法是采用机械、物理的方法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波巴斯法、伏易得法、派托法等。 2.作业治疗。这种方法是训练上肢与手的功能、眼手协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3.语言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包括发音训练和吞咽咀嚼功能的训练。对于语言功能的训练需要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进行,包括个例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如果有视觉障碍需要及时的矫正,如果有听力障碍需要及时的配上助听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锻炼

穿脱衣物训练:此训练是为了使小儿脑瘫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小儿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进食训练:应鼓励小儿脑瘫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小儿脑瘫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小儿脑瘫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鼓励训练:鼓励小儿脑瘫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小儿脑瘫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树立说话的信

治疗小儿脑瘫要遵循这些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也需进行干预,还要培养他面对日常生活、学会交往及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治

脑瘫前兆是怎么样的

对于脑瘫相信大家都只是听说过,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得了脑瘫,大家只是很少关心,对此我曾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我,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脑瘫的症状,能够及时治疗,对疾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下面就给大家分享脑瘫的前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 3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4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

中医按摩调理小儿脑瘫注意事项

小儿脑瘫患者先天不足,肝肾虚损;智能低下,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立、行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张口流涎,生齿、言语落后,舌淡,苔少,脉细无力。对此给每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都选择为孩子做按摩,所以清楚小儿脑瘫按摩调理必须要注意的事项至关重要。 中医按摩调理小儿脑瘫注意事项 1、推拿疗程 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长期坚持 小儿脑瘫要坚持长期治疗,轻者一年,重者二三年才能有明显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3、营养保证 保证脑瘫

治疗脑瘫的原则是什么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也需进行干预,还要培养他面对日常生活、学会交往及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脑瘫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

很多家长对“脑瘫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甚是担忧,因为脑瘫发作容易给孩子的各个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孩子智力发育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脑瘫孩子长大之后会因为发育不良受到很多不公平对待,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负面情况出现,注意做好相应的功能训练不容忽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要想解决“脑瘫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还需要从训练开始,下面为大家介绍具体做法: 一、脑瘫孩子的训练实际上是给脑瘫儿童各种刺激,让他们做出反应,接受这种训练必须是单独进行的,训练可以分散在各个时间段,结合日常生

自闭症家庭训练应怎么进行

家庭训练是指由专业人员的指导,家长担任主要教育训练人员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庭训练的步骤和重点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专业评估 评估将为我们提供孩子目前的各项能力水平数据,并将为我们要进行的干预计划(家庭训练计划IHP和个别训练计划IEP)做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韦氏智力测试(WISC),适用于4-6岁和6-16岁的、PEP-R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AAPEP适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ABLLS-R是专门针对5岁以内的自闭症儿童的一种测试方法、儿童能力测试、K-ABC针对2-

偏瘫治疗方法

1、偏瘫治疗方法之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作业方面的评估和治疗,开展进食、梳洗、穿衣、从床上到轮椅转移等生活自理作业活动;套环、拼七巧板、九柱戏、绘画和各种有价值的游戏等文体作业活动,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2、偏瘫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这是治疗偏瘫的有效方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康复训练通常有以下几种:粗大的训练、精细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练习患者平衡感以及协调能力;理学训练,比如通过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调节能力,减轻痉挛,刺激比较弱的肌张力,帮助循环,维持和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多。医院会按照患者的家庭条件和实际的病情,来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针对于合并症的训练方法如下:医生通常会视病人的情况进行视觉、听觉、语言方面的矫正,通过矫正胖患者提高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常用矫形器具进行训练。 在脑瘫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