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用什么中药调理 秦艽
风湿用什么中药调理 秦艽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通,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常用配伍:
秦艽配威灵仙,防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秦艽配当归,白芍:中风后半身不遂。
注意:本品微寒而无补虚之功,故久病虚羸,溲多,便溏者慎用。
秦艽的药理作用
1.抗炎:秦艽碱甲能减轻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腹腔注射(90毫克/公斤)的效果与水杨酸钠200毫克/公斤相当。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亦有作用,如预先注射氯喹或秦艽中性乙醇浸剂、水杨酸钠、皮质酮都能减轻关节肿胀的程度。并加速其消退。秦艽碱甲与氯喹、皮质酮及秦艽中性乙醇浸剂相似,但较水杨酸略强。在抗炎作用原理方面,认为秦艽碱甲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因切除肾上腺后,秦艽即无抗炎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它确能使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而切除垂体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知其与促皮质素尚有所不同,并不能直接兴奋肾上腺皮质。对用巴比妥麻醉的大鼠,秦艽碱甲亦无降低肾上腺素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故知秦艽的抗炎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秦艽碱甲的双氢化物(侧链上无双键)无消炎作用,由此可见双键的存在是药理作用必要的一环。
2.对中枢神经系统:秦艽碱甲小剂量对小鼠、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它本身无催眠作用,却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麻醉作用。较小剂量能抑制狗肠瘘因灌注氯化低汞所引起的反射性肠液分泌,即抑制了狗的神经系统。
秦艽碱甲对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较短暂;对小鼠(热板法)亦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如与玄胡索、草乌等并用,可使作用增强。
3.对循环系统: 大叶龙胆的水及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血压,对麻醉犬、兔亦具降压作用,使持续较短,具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及切断迷走神经不能阻断此种作用。此碱对离体蛙心亦表现抑制作用,因此降压作用可能即系心脏抑制所致。
4.对血糖的影响: 给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150― 250毫克/公斤,半小时后即可使血糖显著增高,维持约 3小时。对小鼠亦有同样作用。同时肝糖元有显著降低;切除肾上腺或用阻断肾上腺素的药物(双苄氯乙胺)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升高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肾上腺的释放所致。
5.抗菌: 秦艽(品种未详)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抗过敏性休克和抗组织胺作用: 给兔腹腔注射秦艽碱甲90毫克/公斤,能明显减轻因蛋清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同样剂量给豚鼠腹腔注射也能明显地减轻组织胺喷雾引起的哮喘及抽搐。
7.对平滑肌的作用:静脉注射秦艽碱甲5―20毫克/公斤,对麻醉犬回肠运动无明显影响。当浓度为1。 10000―1:1 2500时对离体豚鼠回肠运动也无影响。但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收缩,l:5000 几乎完全拮抗组织胺的作用,对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相对较弱。
儿童风湿热的饮食
一、风湿热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克,木防已10克、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 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 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二、风湿热患者宜食
1、酒性辛热,能祛散寒邪,如是寒湿体质或是证属寒湿内阻的,可饮用一些药酒。
2、祖国医学中具特殊功效的蛇虫类药食妙品,如乌梢蛇、蝮蛇、蝎子、蜈蚣、蚯蚓、蜂房、僵蚕等,一般以浸酒、研末单味或复方做成药膳食疗,对改善风湿热的关节炎肿痛等证候有一定疗效。
3、痹证属风湿热型:食疗中宜多吃清凉食品,如金银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往往可在半个月左右控制症状,使关节肿痛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改善。
4、痹证属风寒湿型:食疗中宜用性温热之品,以祛除寒湿,如食用猪、牛、羊肉及骨汤等;还宜用具补气血、益肝肾与祛风湿之功为一体之食品、药食兼用之 品,如蛇肉、狗肉、鳝鱼、鸡血藤、附子、桂枝、细辛、黄芪、丹参、黄精、川芎等。
三、风湿热患者忌食
1、南方湿热较重,如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宜饮酒,因为酒性原本湿热,热重伤肝,湿重伤脾,如再浸入附子、川乌、细辛一类的热药,会加重内热和肿痛。
2、糖类及也要少食,因为此类食物久食多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的滋生,从而加重病情。
3、处于急性期有关节肿胀的患者,食盐用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水钠潴留,停滞于关节,更会加重关节的肿胀程度。
4、风湿热痹型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羊肉、猪肝、猪肚等。
秦艽的选方
1、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人参各半两,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三钱。上细切。每服一两,水二盏,连须葱白三茎,长二寸,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服药毕,避风寒处卧,得微汗出则止。(《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2、治背痛连胸:秦艽一钱五分,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桑枝三钱(酒炒)。水煎服。(《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3、治风中经络而痛:羌活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三钱,秦艽、白芍(酒炒)、独活各一钱五分。(《不知医必要》秦艽汤)
4、治黄:秦艽一大两。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腹分两服,或利便止。(《海上集验方》)
5、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黄色,小便赤:秦艽五两,牛乳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一两服。(孙思邈)
6、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
7、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柴胡、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两,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
8、治消渴,除烦躁:秦艽二两(去苗),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9、治小便艰难,胀满闷:秦艽一两(去苗)。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前分作二服。(《圣惠方》)
10、治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治疗痔疮偏方
治疗痔疮偏方
1、气滞血瘀
治则
活血化瘀、理气通便。
方药
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川芎,赤芍,丹皮,枳壳,瓜蒌,槟榔,黄连,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加开水熏洗肛门。
2、湿热下注
治则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
防风秦艽汤加减。防风,秦艽,当归,川芎,连翘,槟榔,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3、脾虚下陷
治则
调理脾胃、升阳固脱。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秦艽的作用和功效
1.祛风湿,舒筋络,用于风湿痹痛、肌肉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偏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活、独活、桂枝、附子等。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
2.退虚热,用于骨蒸潮热。为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
3.清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湿热退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等配伍。
①抗炎作用
秦艽碱甲能减轻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腹腔注射(90毫克/公斤)的效果与水杨酸钠200毫克/公斤相当。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亦有作用,如预先注射氯喹或秦艽中性乙醇浸剂、水杨酸钠、皮质酮都能减轻关节肿胀的程度,并加速其消退。秦艽碱甲与氯喹、皮质酮及秦艽中性乙醇浸剂相似,但较水杨酸略强。在抗炎作用原理方面,认为秦艽碱甲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因切除肾上腺后,秦艽即无抗炎作用;同时也证明了它确能使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而切除垂体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知其与促成质素尚有所不同,并不能直接兴奋肾上腺皮质。对用巴比妥..的大鼠,秦艽碱甲亦无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故知秦艽的抗炎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秦艽碱甲的双氢化物(侧链上无双键)无消炎作用,由此可见双键的存在是药理作用必要的一环。
秦艽碱甲对豚鼠的组织胺性休克及大鼠的蛋清性过敏性休克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它还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秦艽碱甲小剂量对小鼠,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它本身无催眠作用,却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较小剂量能抑制狗肠瘘因灌注氯化低汞所引起的反射性肠液分泌,即抑制了狗的神经系统。
秦艽碱甲对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较短暂;对小鼠(热板法)亦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如与延胡索、草乌等并用,可使作用增强。
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大叶龙胆的水及醇浸出液有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血压,对..犬、兔亦具降压作用,但持续较短,且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及切断迷走神经不能阻断此种作用。此碱对离体蛙心亦表现抑制作用,因此降压作用可能即系心脏抑制所致。
④对血糖的影响
给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150~250毫克/公斤,半小时后即可使血糖显著增高,维持约3小时。对小鼠亦有同样作用。同时肝糖元有显著降低;切除肾上脓或用阻断肾上腺素的药物(双苄氯乙胺)后,即失去此种作用,故升高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肾上腺素的释放所致。
⑤抗菌作用
秦艽(品种未详)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风湿热的饮食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 克,木防已10克 、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风湿热痹型食疗
风湿热痹型食疗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
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 克,木防已10克 、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
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
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
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风湿热痹饮食禁忌
饮食原则宜清热、化湿、活血。常用凉性去湿兼活血之食品。如莲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丝瓜、胡萝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乌骨鸡、兔肉、青蛙、鸭肉、蚬肉、海带、草鱼、泥鳅、鲍鱼、甲鱼、等。
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葱、荔枝、狗肉 、羊肉、猪肝、猪肚等。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风湿热痹的症状,相信大家对风湿热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密切注意自己或身边人的情况,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了病情。
产后月子全身疼怎么办
1、血虚证
证候:产后遍身关节酸楚、疼痛,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
常用药:黄芪益气固表;桂枝、芍药温经通络、调和营卫;当归、鸡血藤、秦艽、丹参;生姜、大枣和营卫、调诸药。
2、风寒证
证候: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宛如针刺,得热则舒,或关节肿胀,麻木,重着,伴恶寒怕风,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
常用药: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秦艽、防风祛风胜湿,细辛、桂心温经透络散寒;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当归、芍药、枸杞、川芎、地黄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3、血瘀证
证候:产后身痛,尤见下肢疼痛、麻木、发硬。重着、肿胀明显,屈伸不利,小腿压痛;恶露量少,色紫黯夹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黯,苔白,脉弦涩。
治法:养血活血,化瘀祛湿。
方药:身痛逐淤汤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常用药: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血;桃仁、红花、五灵脂、毛冬青、没药、益母草活血逐瘀;香附行气;秦艽、羌活、忍冬藤、木瓜、地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牛膝破血行瘀,强健筋骨;甘草调和诸药。
日常生活中如何安排风湿热患者的饮食
风湿热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上可见发热、游走性关节炎、或伴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风温湿性心脏炎的后遗症—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饮食对于风湿热患者来说是一个大问题,风湿热的饮食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风湿热患者的治疗,以下就是风湿热患者在生活中饮食方面的一些禁忌:
1、不要饮食过饱,有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者,要少食多餐,避免饱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加重。
2、不要吃温补食物。温补食物(如马肉、羊肉、狗肉、驴肉、鹿肉等)易化燥伤阴,促使病情发展。
3、不要吃发物,发物(如猪头肉、公鸡、母猪肉、韭菜等)能使愈后的疾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同时,也不宜吸烟。
4、不要吃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姜、辣椒、葱、蒜、酒等)及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易助火生热,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本病的恢复。
5、不要缺乏营养,病人由于发热、进食少甚至恶心呕吐,使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多而摄入少。这样,就会使机体抵抗力更弱。若不注意营养,就更消瘦,就会使抵抗力进一步减弱,外邪易乘虚而入,从而加重病情。
风湿热病人宜吃清凉解热的蔬菜,如芹菜、菠菜、西红柿、山药、甘蔗、荸荠、荠菜、白菜、胡萝卜、鲜藕,及各种水果,如西瓜、梨及其果汁。
希望对风湿热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做好风湿热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想要彻底的治愈风湿,要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
风湿热食疗方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 克,木防已10克 、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风湿热食疗的办法
一、风湿热食疗方
1、秦艽桑枝煲老鸭。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鸭100克。
制法:将老鸭洗净切块与中药材一同入煲,加水适量,煲烂后,调味,吃鸭肉饮汤。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桑枝能祛风湿通络活络作用;鸭肉滋脾胃。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有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薏苡、木防已煲猫肉。
配方:薏米50 克,木防已10克 、猫肉200克。
制法:将猫宰杀退毛,去除内脏切成小块,与药材共放入煲内煲烂吃肉喝汤。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利尿、化湿、清热作用,又有补脾胃之功效;木防已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猫肉味甘酸、性温、有祛风补血养血作用。本食疗方适用于关节肿痛伴低热之风湿热痹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3、秦艽丹参煲瘦肉。
配方: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
功效: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本食疗方有祛风湿清热止痛作用,对风湿热痹型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
二、风湿热吃哪些对身体好?
1、酒性辛热,能祛散寒邪,如是寒湿体质或是证属寒湿内阻的,可饮用一些药酒。
2、祖国医学中具特殊功效的蛇虫类药食妙品,如乌梢蛇、蝮蛇、蝎子、蜈蚣、蚯蚓、蜂房、僵蚕等,一般以浸酒、研末单味或复方做成药膳食疗,对改善风湿热的关节炎肿痛等证候有一定疗效。
3、痹证属风湿热型:食疗中宜多吃清凉食品,如金银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往往可在半个月左右控制症状,使关节肿痛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改善。
4、痹证属风寒湿型:食疗中宜用性温热之品,以祛除寒湿,如食用猪、牛、羊肉及骨汤等;还宜用具补气血、益肝肾与祛风湿之功为一体之食品、药食兼用之品,如蛇肉、狗肉、鳝鱼、鸡血藤、附子、桂枝、细辛、黄芪、丹参、黄精、川芎等。
肩周炎的食疗一秦艽木瓜酒
秦艽木瓜酒作为肩周炎的食疗疗法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药酒配制:秦艽10克,木瓜20克,全蝎2克,川草乌(各)10克,红花8克,郁金、羌活、川芎各10克,透骨草、鸡血藤各30克。苔黄、脉数者,郁金可加至20克,同进可选加徐长卿30克,六月雪15克,忍冬藤20克。以上药物浸人60°左右的粮食白酒1000克中,半月后即可服用。服法:每晚服用15一30克。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过度疲劳和体虚汗出,复感风、寒、湿、邪,积久筋凝、气聚、血瘀而致,属“痹证”范畴。秦艽木瓜酒主要功效为“祛风散寒,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方中秦艽、木瓜祛风湿、舒筋脉共为主药;佐全蝎搜风通络;红花、鸡血藤、川芎养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郁金性凉,作为使药不仅可制川草乌之温,而且在酒剂中有调和诸药的特殊功效。
上药以高浓度的白酒作为溶媒,加强了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功效,可能也促进了秦艽生物喊、次乌头碱等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因此,作为肩周炎的食疗尤为合适。
颈椎病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中药配方:独活15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川芎15克,地黄15克,牛膝15克,党参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此方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颈椎病中药配方:羌活10克,蒿本10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荆子10克。水煎服。此方祛风除湿,温经活络。外伤型颈椎病中药配方:姜黄10克,甘草10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此方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颈椎病中药配方:陈皮10克,茯苓12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此方理气化痰,通经活络。如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