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腹痛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
腹痛预防与调摄的大要是节饮食,适寒温,调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温,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防运动时腹痛的发生,应避免精神紧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量力而行。此外,剧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也不要饿着肚子参加运动,一般在饭后1小时后再进行运动为好。
治疗
腹痛者应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些如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尚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腹痛的一般治疗包括:
1.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2.积极抢救休克。
3.有胃肠梗阻者应予胃肠减压。
4.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5.可酌用解痉止痛剂,除非诊断已经明确应禁用麻醉止痛剂。
6.其他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1.寒凝腹痛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2.热结腹痛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导泻
3.虚寒腹痛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4.食积腹痛
治法消食导滞
5、气滞腹痛
治法舒肝解郁,行气止痛
6.血瘀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艾叶适量,用醋炒热,布包敷于神阙穴及痛处。适用于寒痛、虚实痛。
(2)野菊花茎叶适量,冷饭适量,共捣烂成饼状,外敷于肚脐神阙穴。适用于热性腹痛。
2.针灸疗法
(1)针刺:腹痛取内关、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2)灸法:脐中痛,大便溏,灸神阙。
3.饮食疗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4.预防调护
夏季勿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过于冒暑劳作,以防暑热,寒湿入侵。饭后勿急跑或作其他剧烈活动,勿暴饮暴食。 腹痛患者当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可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坚硬之物。
产后腹痛食疗
一、桂皮红糖汤
桂皮5-10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对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红糖姜饮
红糖100克,鲜生姜10克,水煎服,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和产后胃部疼痛。
三、 干芹菜红糖汤
干芹菜(连根茎汁)100克,水煎服或加红糖和黄酒,空腹徐徐服下,可缓解产后腹痛。
四、黄芪党参炖母鸡
母鸡一只(约2000克),黄芪、党参、山药、大枣各33克,隔水蒸熟食用,对产后身体虚弱,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桃仁汤
桃仁9克,红糖20克,煎水,内服,治疗产后腹痛有较好的疗效。
六、黄瓜藤汤
取黄瓜藤适量,阴干,每服取30克,加红糖50克,米酒50毫升,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次,连服3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七、 白茄根汤
取白茄根4条,洗净,水煎服,冲红糖加米酒服,每日1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八、苋菜籽汤
取苋菜籽60克,焙干炒黄后,研细末,加适量红糖,分两次开水冲服,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产后腹痛有一定效果。
缺血性腹痛怎么治
缺血性腹痛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情来势凶险,后果严重。由于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诊。
发病慢易被忽视专家介绍,缺血性腹痛是由腹腔动脉缺血引起的,由于此病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所以容易被忽视。
该病发病初期,只是在饭后有饱胀感或上腹部疼痛。如吃得过饱或进食脂肪过多,则疼痛会加重,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如此反复发作数月或数年之久,症状也日趋严重,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体重逐渐下降等症状,往往可因劳累过度、饱餐、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等原因,诱发腹腔动脉血管发生急性闭塞、肠道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坏死,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或脐周刀割样绞痛,并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水样或血样性腹泻等症状,继而出现高热,腹部胀痛加剧,此时若延误诊治,患者往往立即陷入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病情凶险重在预防 专家提醒,凡40岁以上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动脉硬化、多发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及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病史者,如出现反复的餐后腹痛、肠功能障碍、体重下降三大症状时,应考虑到缺血性腹痛的可能,须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对于腹痛急性发作者,应尽快作手术治疗,切不可犹豫拖延,否则会加重病情而危及生命。
专家建议,老年人饮食要有所节制,不可暴饮暴食,少进食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以防血栓形成;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管发生栓塞。对原有血管病史者,应积极治疗,防患未然。
为什么跑步后右下腹部会感到疼痛
1.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过大,由于内脏器官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运动水平就加大了运动强度,特别是心肌力量较差时,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肝脾被膜张力,以致产生牵扯性疼痛。预防这类运动性腹痛,关键是运动前要作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内脏器官适应。
2、胃肠痉挛。运动时胃肠发生痉挛引起腹痛,轻则钝痛、胀痛,重者呈阵发生性绞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及腹上部。发生这类腹痛,可在腹部热敷以缓解痉挛。预防的措施是运动前别吃得太饱,也别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及冷饮。
3、腹直肌痉挛。多发生在夏季,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水、盐丢失,体内代谢失调,加上疲劳,可引起腹直肌痉挛性疼痛。预防的关键在于夏季运动出汗时要适当补充盐水,局部按摩腹直肌,做背伸运动拉长腹直肌可以缓解腹痛。
4、呼吸节律紊乱。大运动量锻炼时,破坏了均匀的有节奏的呼吸,使吸氧量下降,造成体内缺氧,导致呼吸肌疲劳,隔肌疲劳后减弱了它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导致肝脏淤血肿胀而引起腹痛。对于这类腹痛,关键是调整呼吸节律,尽可能用鼻呼吸而不要张嘴呼吸。
右下腹痛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1)进入秋季,消化系统的病菌增多,一些人因为无法抵御细菌的侵袭而得病,还有一部分人平时就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平时只是表现得不明显,而换季时随着人体抵御能力下降,病症加重,表现的症状更明显。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是注意日常饮食的细节,首先不要暴饮暴食,应少吃油炸食品,不吃发霉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化学性食物,如大量饮酒,喝浓咖啡、浓茶等,不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尤其是慢性结肠炎患者更应注意饮食,不要吃在冰箱里贮存时间过长的食物,饮食不宜过凉或过热。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及感冒多加运动。
(4)勿与腹泻患者接触,做好腹泻幼儿的隔离消毒工作
(5)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应选择恰玛古秘膏对消化系统进行保养,恰玛古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的吞噬病毒细胞。应避免长期吃抗菌类的药物,以免副作用对身体的破坏。恰玛古秘膏中含有大量的芸苔素,可以促使消化系统的稳定。
运动中出现腹痛的治疗及预防
腹痛剧烈且伴有呕吐、高热、血便和肠型时,应速送医院治疗,不宜外留家中以免耽误病情。
处理
1、在运动中发生腹部疼痛时,不单是运动性疾病的运动中,还有可能是内脏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内科疾病发生,尤其是首先要考虑到急腹症发生的可能性,要迅速准确地做出鉴别,停止训练送医院急救。
2、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3、一般运动过程中腹痛时,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并以手按压。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减轻并有所加重时、即应停止运动,进行检查,找出原因,酌情处理。
4、如属胃肠痉挛,可针刺和手刺和手指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阳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属腹直肌痉直肌痉挛,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动作,拉长腹部肌肉。
预防
因腹内或腹外疾患所致的腹痛,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做各项身体检查。慢性病,应坚持治疗。
锻炼要讲科学,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1-2小时才可参加剧烈运动,不吃冷饮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体练习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直至把身体调节到与邀烈运动相适应的程度,再进行专项练习或比赛。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奏,失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
腹痛应该如何防治
腹痛应该如何预防?
腹痛预防与调摄的大要是节饮食,适寒温,调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温,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腹痛应该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
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如肠痉挛给予解痉剂。胆道蛔虫症或蛔虫性部分肠梗阻,可用解痉止痛药等治疗。炎性疾病应根据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灭滴灵,克林霉素,利复星)治疗。外科急腹症应及时手术治疗。
2、对症处理
病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啡、度冷丁、阿托品等药物,以免延误诊断。疑有肠穿孔、肠梗阻或阑尾炎者,禁用泻剂或灌肠。止痛可用一般镇静剂,维生素K3或针刺治疗。
温馨提示:大家不要忽视腹痛对身体的危害,很多人腹痛后都选择吃止痛药,或者忍忍就好;其实真正腹痛的危害是很大的,腹痛严重时会出现水电平衡紊乱、休克等情况,所以还请大家严肃对待。
下腹疼痛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慢性炎症可以适当地用中药治疗。急性炎症可以借助西药,比如用抗生素消炎治疗。慢性附件炎治疗,比较好的中药我们首选妇乐冲剂,西药可以用一些口服的抗生素。也可以考虑用一些理疗。理疗也有多种,比如激光、微波、离子透入等进行治疗。腹痛时间长,疼痛剧烈时,必要时行开腹探查。
秋季常见的皮肤病如何防治
1、湿疹
其发生原因复杂,多种多样,有些是与季节变化有关,不少湿疹一到秋季就发生,形态也多种多样,初起为急性,为红斑、丘疹、水疱等。治疗不及时可以转成亚急性或慢性,皮肤变厚,形成苔藓化。激烈搔抓,继发多种形态改变。
预防:对于每到秋季容易发生的湿疹要注意寻找原因,如干燥、寒冷、接触某物过敏引起的就要改变不利于皮肤的环境去除过敏原。
治疗:湿疹治疗最好在急性期就治愈,根据皮损的疹形,选择合理的药物。此时最好就医请医生根据皮损情况用药。乱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2、荨麻疹
其病因也复杂,多种因素可引起,其中因气温变化引起寒冷性荨麻疹就是秋季多发的特点——皮肤遇冷风团发作,变暖后风团消退。
预防:有此毛病的人,在季节变换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注意保暖。可以从夏季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对寒冷适应,锻炼冷水浴,冷水摩擦。
治疗:可服用抗组织胺类药。
3、昆虫叮咬
在南方虽然是秋天,常见多由跳蚤,螨,蚊,蠓,毛虫,毒蛾,蜂等昆虫叮咬引起的皮疹,皮疹多发于四肢及躯干伸侧,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自觉瘙痒,皮疹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有的可以转变成结节性痒疹。
预防:注意居室卫生,消灭昆虫殖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治疗:对皮损避免搔抓。外用虫咬药水,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瘙痒剧烈的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眯唑斯丁,氯雷他定等。
4、皮肤瘙痒症
这种皮肤瘙痒往往从初秋雨水减少就开始,中老年人发生较多,由皮肤分泌油脂减少,皮肤干燥,裂纹,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发生瘙痒。
预防:秋后就要注意皮肤保湿,减少洗浴次数和浴液使用,根据个人情况浴后外用润肤乳。瘙痒时避免搔抓,外用药物止痒,防止继发皮肤病的发生。
治疗:就是要纠正皮肤干燥,外用润肤乳,甘油霜,冷霜,维生素E乳,无比膏等。剧烈瘙痒者可以加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安泰乐等,或服镇静药。
5、银屑病
有大部分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后复发的明显增多,新发的银屑病也因秋天气温变化着凉感冒、扁桃体炎等诱发。有统计发现寒冷地区银屑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温暖地区。
预防:银屑病病人在寒冷季节注意预防感冒,扁桃体炎的发生。有条件可以过迁徙生活,秋后去温暖潮湿的南方居住。
治疗:对进行期皮损避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复发的皮损,面积小可用封包法,外用药物常常采用焦油类、水杨酸类、蒽林、皮质激素类、卡泊三醇、维A酸等制剂。
喉咙痛治疗和预防
喉咙痛的治疗:
1、使用喷液:使用含酚的喉咙喷液,可缓和不适。然而其效果较不持久。
2、服用锌口含片:锌口含片能帮助由感冒引起的喉咙痛。
喉咙痛的预防:
1、服用维他命C:维他命C有助于强化组织,以对抗引起喉痛的病菌。一天服用60毫克。
2、更换牙刷:牙刷上所聚集的细菌及刷牙时的牙跟受伤,皆可能使细菌侵人体内组织。专家建议每个月换一次牙刷,并将牙刷存放在干燥处。
3、垫高床头:睡醒发生喉咙痛的原因(除了张口睡觉外)是,睡觉期间胃酸逆流至喉咙。胃酸对脆弱的喉咙组织是相当刺激的。不妨用砖块将床头的底部垫高10一15公分,使睡觉时,头的位置高过脚。不要仅用枕头垫高头颈部,这样可能使身体弯曲,反而增加食道的压力,使问题更严重。另外,睡前1一2小时内,勿吃东西及喝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