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先天不足如何追上足月宝宝
早产儿先天不足如何追上足月宝宝
早产儿较足月儿发育不成熟:
脑部:造成脑部发育比较缓慢,进而造成他智商较低,社交能力较差。由于脑部不成熟,也可能会造成大脑性麻痹(Cerebral Palsy ),影响智商。
肠部:如果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生长在肠部里的细菌会导致肠部破裂,然后细菌就会跑进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份,这可能会造成宝宝离开人世。
肺部:容易感染与肺部有关的疾病,有些疾病甚至一生都摆脱不了。另外,他的呼吸也会出现问题,如在婴儿时期会突然停止呼吸。
眼睛:眼膜出现问题,形成白内障。
皮肤:红肿、溃疡,问题比较少。
医生指出:“虽然如此,这仍需视乎早产宝宝诞生的日期有多早。如果宝宝是在第26周就呱呱落地,他拥有很高的机率出现上述的问题。
如果是在第28周至第33周之内诞生的宝宝,出现上述问题的机会是比较少。然后,如果是在第34周或以后才诞生的宝宝,问题会更少,因为他的身体发育已接近足月儿宝宝的成熟度。”
让早产宝宝“追上”足月儿
1、保温。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室内放一个可蒸发的水盆,空气干净清新。衣被要求软、暖、轻,在小包被外两侧放热水袋,对早产儿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保持体温恒定在36℃~37℃。当早产儿有青紫或奶后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另外,早产儿的体位取平卧位,不用枕头。
2、维生素的补充。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A、B、C、E、K、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最好有母乳,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如母乳不足,则采用早产儿乳粉。
3、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接触早产儿前任何人(母亲和医护人员)须洗净手。接触孩子时,大人的手应是暖和的,不要随意亲吻、触摸。早产儿的用品要消毒、要干净,桌面床面保持整洁。母亲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如腹泻则务必勤洗手,或调换人员进行护理。
温馨提示,父母在早产儿一岁以内时,最好能每一个月到医院儿科保健门诊去检查一次,两岁以后可以两到三个月去检查一次,以得到儿科医生的指导。
新生儿黄疸什么时候出现 新生儿一定会出现黄疸吗
不一定。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临床上足月宝宝有50-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早产儿为80%左右,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少数为病理性黄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一定会有黄疸。
从早产儿奶粉到普通一段奶粉如何转奶
早产儿奶粉更适合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尚未在母亲体内获得足够的发育便出生,消化能力和身体机能都比不上足月儿,因此足月儿适用的普通配方奶粉的能量密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于早产儿来说可能会偏低,同时其中的一些成分对他们来说也相应地难消化一些。而早产儿配方奶粉则含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丰富的营养素,以及更容易消化的成分,可以让这些宝宝能尽快赶上其他足月儿的发育步伐。
如何从早产儿奶粉转为普通一段奶粉?
早产宝宝由于尚未足月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成长发育成正常新生儿,作为发育不成熟的、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营养需求不仅要考虑到营养素缺乏引起的问题,还要考虑这些营养素过多所带来的可能风险。所以,对于需要进行追赶性生长的早产宝宝来说,何时从早产儿奶粉转为普通的一段奶粉就成为了每个爸爸妈妈尤为关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早产宝宝(是实际月龄而不是纠正月龄)的体重追赶上同月龄的足月宝宝时,就可以改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少体重才算是追上了呢?举个例子说,当一个早产男宝宝在出生后3个月,体重达到6kg,可以换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
宝宝补铁怎么补 0~6个月
足月宝宝出生时,从妈妈体内带来了可以满足自己4~6个月成长所需的铁,因此在添加辅食前是不需要额外补充铁的(早产儿或妈妈孕期严重缺铁的例外)。
4~6个月后,宝宝体内铁储备量开始不足,妈妈们要及时添加富含铁元素的辅食,比如高铁婴儿米粉,保障宝宝健康生长发育。
阳虚拉肚子怎样调理 阳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先天原因:如果母亲怀孕时先天性的身体较差,或者胎儿是早产儿,先天不足,禀赋虚弱,容易引发身体的各个机能跟不上足月儿,从而出现肾阳虚的表现。
2.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下生活容易对身体阳气造成损耗,从而会引发身体阳虚。
3.不注意饮食,长期食生冷的食物容易引发阳虚的发生。
4.性生活过于频繁,会导致肾精大量消耗而出现阳虚的情况。
5.久病体虚,元气大伤也会对身体阳气造成损耗。
高龄生二胎需注意预防早产
一、高龄妈妈追生二胎,出现早产儿增多的现象
“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专家介绍,近三年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越来越多,今年很可能会超过300例。到目前为止,最小的早产儿胎龄只有26周,体重仅1000克。而高龄产妇的增加、试管婴儿的增多等因素,是目前早产儿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
一位高龄二胎妈妈,说起几个月前早产的经历她还觉得后怕。“因为之前一胎挺顺利的,这次怀二胎就大意了,怀孕期间工作也没有减少,人总感觉有点疲劳,主要还是有一天晚上洗澡,转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尾椎骨,没想到宝宝就因此提前出来了,把全家人都吓坏了,还好有惊无险。”孩子妈妈说。在住院期间,她也跟别的妈妈们做过交流,发现除了像她这样因为疲劳及意外致宝宝早产外,更多宝宝的早产是因为妈妈的宫内感染,此时妈妈往往是没什么感觉的,但宝宝在肚子里面却感觉很不舒服,实在受不了就提早“出来”了。
二、专家提醒,高龄生二胎孕前筛查不能少
专家对此警示,妈妈们在怀孕前的筛查不但不能忘记,还要做得仔细。早产宝宝3岁内怎么“追赶生长”有讲究如果宝宝早产了,做父母的喂养要留意什么呢?儿科专家说,由于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常常会发生呼吸窘迫、肺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异常、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因此,早产儿出生后要特别留意观察,看看宝宝有什么不适的表现。同时,喂养要特别当心,并一定要坚持定期到医院做随访。“因为许多严重的问题,起初症状并不明显,当父母的识别不出来,需要专业的医生检查后才能早期发现,为解决问题抓准时机。”
三、如何护理早产儿
专家提醒,父母可以做到的,一是重视喂养,对早产儿反而不宜用母乳,而应选择针对早产儿的配方奶粉。需要提醒的是,冲泡的奶粉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宝宝小便时会带走更多的水分,这样即使宝宝吃得再多,也无法补充足够的营养。二是要牢记定时回医院接受随访,最好维持到3周岁。3岁内定期到医院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并给予专业指导,有望让家中早产宝宝赶上足月宝宝的生长,这个过程叫“追赶生长”。
1岁以内宝宝的生长发育有较明确的标志性时间段,如大家熟悉的翻身、坐、爬、站、走,对环境和人的反应及语言发育等。通过早期营养强化及管理、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接受专业医护的指导,以及必要的早期训练及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早产宝宝健康成长。因此,杭州市二医院准备实施为期一年的出院后门诊随访工作,指导家长对早产儿进行运动、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并重点进行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定期检查和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和智力发育指标。
每个新生儿都有黄疸吗
1、每个新生儿都有黄疸吗
不一定。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临床上足月宝宝有50-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早产儿为80%左右,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少数为病理性黄疸。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一定会有黄疸。
2、新生儿黄疸什么时候出现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内
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出现时间早,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又反复出现的为病理性黄疸。此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也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一般来说在生理期内(足月出生儿3-14天,早产儿2-28天)黄疸可以高到205mmol/L,早产儿可到255mmol/L,但生理期内高过这个标准或生理期过后还在五倍以上(足月儿85mmol/L,早产儿150mmol/L),那么就要注意监测并处理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给早产儿转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
早产儿的转奶问题:
早产儿作为发育不成熟的、特殊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营养需求不仅要考虑到营养素缺乏引起的问题,还要考虑这些营养素过多所带来的可能风险。所以,对于需要进行追赶性生长的早产儿来说,何时从早产儿奶粉转为普通的一段奶粉就成为了每个爸爸妈妈尤为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当您的早产宝宝(是实际月龄而不是纠正月龄)的体重追赶上同月龄的足月宝宝时,就可以改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少体重才算是追上了呢?目前国内学者的推荐是,达到足月宝宝体重的25百分位就可以了。如果您的宝宝体重在10百分位以下,仍然需要吃早产儿奶粉直到达标为止。更换早产奶粉不是说几个月的时候换,或者说几斤重的时候换,而是月龄和体重同时考虑,举个例子说,当一个早产男宝宝在出生后3个月,体重达到6kg,可以换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
转奶时要注意的问题:
1)转奶时宝宝的健康状态应良好
2)转奶是循序渐进的,每次增加新配方奶粉一顿后,家长要观察宝宝大便的情况,如果大便的颜色、性状和次数未发现异常,说明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然后再增加新奶粉的顿数,逐渐替换
3)尽量避开打预防针前后的一周,请及时告知医生,宝宝打预防针的时间,便于医生调整喂养方案
4)转奶过程中尽量不要给宝宝增加新的辅食
5)在更换奶品的过程中,宝宝可能出现胃肠不耐受,如腹泻。若是轻度腹泻,可以试着减少新配方的顿数,但如果出现严重腹泻,则应立刻回复到原来的喂养方案,并去医院就诊,防止脱水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