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肝经的方法 肝经按摩主要穴位

按摩肝经的方法 肝经按摩主要穴位

大敦穴:大敦是肝经的井穴,肝主藏血,若情志抑郁,久积化火,血液妄行会导致各种出血疾病,可配合隐白治疗出血证。

太冲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解郁,平肝熄风,调和经血的作用,凡太冲穴处感觉有酸痛,或有结节时,一定是有血压不稳或周身痹痛症状,疏通太冲,对降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章门:章门是肝经,胆经的合穴,又是脾经募穴,主要用于改善脾胃失调引起的情志抑郁,不思饮食,食难消化等症。

期门:期门再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男性沿乳头向下推2个肋间隙,女性则当锁骨中线的第6肋间隙处。这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十二经气血运行,肺经的云门穴煮开,期门主关,因此早上刺激云门,晚上刺激期门,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按摩肝经的顺序 按摩肝经的好处

肝经有增强肝气,缓解高血压的功效,对中老年人“三高”预防有一定功效,另外,经常按肝经还可以排毒减肥,故肝经还是女性保健常用的一条经脉。

三大穴位经常按摩养肝

1.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2.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3.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按揉此养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高血压头痛按哪个部位

高血压头两边痛多是足少阳胆经出了问题,治疗时应叩拍胆经,叩拍胆经的时间最好在23时到凌晨1时,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叩拍300次。

头中空痛,多是足厥阴肝经出现了问题,患者可以按摩肝经,肝经在凌晨1-3时的时候气血流注旺盛,但人又不可能在这个时间起床,那么可以在19时-21时的时候按摩手厥阴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21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高血压后脑勺痛多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膀胱经循行路线大部分在腰背部,这类头痛患者发作的时候可以请人按摩后背,或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腧穴,疏通经气,还有头部,循经进行按揉或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高血压患者前额痛多是足阳明胃经除了问题,治疗时要从胃经入手,按摩下肢的足三里穴,丰隆穴可以缓解疼痛。

按摩肝经的最佳时间

春季宜应肝而养生,肝开于窍,肝胆经脉上联于目系,

肝经养生最佳时间是丑时:即凌晨1:00-3:00之间,气血在丑时流注肝经,肝血需要在丑时推陈出新,清除废旧的血液,产生新鲜血液,所以说丑时是修复肝脏的的重要时刻,但这个时间人都处于睡眠状态,所以按摩肝经最好临睡前进行。

4个穴位疏肝解郁

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足三里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 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 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按摩哪些穴位能避免手脚冰凉

拍打足三里

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

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按摩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产后乳房胀痛有硬块 按摩肝经缓解乳房胀痛

中医学认为,女性乳房属足厥阴肝经,通过冲,任,督三脉与子宫相练习,女性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与足厥阴肝经有练联系的便是肝郁气滞,肝经气郁不畅时间过久,容易使足厥阴肝经所经过的部位发生病变,乳房胀痛是常见症状。因此按摩肝经,使肝经通常了,乳房胀痛自然就缓解的,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和大敦穴,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缓解乳房胀痛的作用。

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怎么办 头中空痛按哪个部位

头中空痛,多是足厥阴肝经出现了问题,患者可以按摩肝经,肝经在凌晨1-3时的时候气血流注旺盛,但人又不可能在这个时间起床,那么可以在19时-21时的时候按摩手厥阴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21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按摩肝经的顺序 肝经主要穴位分布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有回阳救逆,调经通淋的功效。

行间:位于足背侧,在第1,第2趾趾间的趾蹼缘后方的赤白肉交际处,有清肝泄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的功效。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后的凹陷中,是太冲和足厥阴脉交汇的地方,有平肝泄热,清利下焦的功效。

中封:在足背侧,胫前肌腱和伸拇长肌腱之间。有清泻肝胆,舒筋活络,通利下焦的功效。

蠡沟:位于小腿内前侧,内踝上5寸处,在腓肠肌肌腹和胫骨内侧面的沟中。有疏肝理气,调经止带的功效。

曲泉:位于膝内侧,腘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后方,半腱肌,半膜肌终止端前方的凹陷中。有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的功效。

相关推荐

穴位按摩养肝方

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按揉此养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除了按摩养生穴位护肝外,男人还要防范肝的“天敌”

曲泉的作用与好处

曲泉属足厥阴肝经按摩这个穴位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带的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遗精,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髌肿痛,下肢痿痹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

按摩大肠经的好处 大肠经主要腧穴按摩

取合谷穴按摩,另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的边缘,屈曲按下来,拇指指尖所指的就是合谷穴。 按揉方法: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按压的力量需要较大,直至穴位出现酸,麻,胀,重,痛等感觉。甚至有窜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觉。 注意:对体质较差的病人,应斟酌减轻按揉力量,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孕妇不要按摩合谷,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养肝按摩哪个穴位

养肝主要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

肝斑按摩什么穴位

黄褐斑按摩什么穴位 黄褐斑也叫肝斑,主要为鼻梁两侧、两颊或前额淡黄色到深褐色的成片色斑,育龄女性较多。西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肾疾病、消化道疾病、盆腔炎、内分泌失调、妊娠等因素有关,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发生。 中医则将黄褐斑分为脾虚、气滞、血淤、寒凝等多种类型。其中血淤最常见,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多血块等,因此有“无淤不成斑”之说。那么按摩哪里可以治疗黄褐斑呢? 1、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2、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

按摩肝经有什么好处 肝脏脏腑特点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通过按摩肝经,肝脏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起到调畅全身气机,通利经络的作用,使脏腑组织的活动正常协调。 肝主藏血,意思是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肝所贮藏的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血液,既可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

肝经的作用 肝主宗筋

肝经与男性生殖器官连接密切,适当进行按摩肝经,可以帮助提高男性的生殖能力,具有一定肝主宗筋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好吃。

按摩穴位养肝补肝

1.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2.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

按摩这5个穴位可以养肝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饮食、睡眠、压力等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健康,中医认为,按摩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养肝的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肝的主要5个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

养肝按摩哪个穴位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