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长高的方法
让宝宝长高的方法
多做垂直运动
18岁前,最好别让孩子练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能帮助长个的运动有:婴幼儿可做主动或被动体操;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等。
每天250~500克牛奶
食补是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钙的摄入总量不能超过2克。每天保证牛奶或酸奶摄入量250~500克;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维生素K对长个有好处;多食豆类食物,大豆异黄酮成分也有利长个。
影响宝宝长个的因素
宝宝长高吃好
想要孩子长高,日常饮食就要安排合理。不仅要满足日常需要,还要关注是否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其中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每天都要给宝宝提供优质且充足的蛋白质,主要来源有蛋类、鱼类、奶类及奶制品。
此外钙也是保证身高的必要营养素。大家都知道钙是组成骨骼的主要部分,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无机盐。所以长高高峰期一定要注意补充钙质,多喝牛奶等食物。同时,也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这样做才能促进钙的吸收。
宝宝长高要睡的好
充足的睡眠也是孩子长高的必要因素。因为生长激素一般在入睡后2个小时分泌最高,第3个小时才开始减少。在睡眠的其他时间,还会出现第二个高峰,而醒着的时间生长激素分泌的很少。所以想要宝宝长得高,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
宝宝长高要加强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宝宝的身高发育和运动也有很大的关系。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身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得骨骼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旺盛。孩子的个子就自然会长高了。跑步、打球、单杠悬垂、游泳等才对长高有益。但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促进长高,负重运动就不利于宝宝长高。同时,也要注意运动量,不要让孩子过于疲惫。
运动能让宝宝长高吗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由于改善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了骨细胞的生长能力,因而能使骨骼生长得更旺盛,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实,这样,宝宝的个头也就自然长高了。
根据医学专家调查研究,同年龄和同性别的少年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不爱运动的平均身高相差4厘米~8厘米,有的甚至更多。
少年儿童的四肢长骨,只有骨干部分比较硬,两端则由软骨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软骨会出现一个骨化中心,软骨也会逐渐变硬生长扩展,人的身高也就逐渐增加。
儿童长高的科学方法
户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在紫外线照射下促进宝宝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帮助骨骼发育。另外,婴幼儿时期可以让宝宝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学龄时期宝宝可以做一些向上跳的运动,例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运动。
想让宝宝长高,日常的奶类一定不能少!另外在饮食上要保证食物多样化,鱼虾肉蛋都要吃,尽量不要挑食。
生长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如果父母想宝宝有高个头的话,尽量要保证宝宝每天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为了尽早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宝宝在晚上10点之前可以入睡。
宝宝长期蹲着玩的时候,由于双腿长期处于弯曲状态,很可能会造成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骨骼还有可能会向外弯曲。所以,尽量少让宝宝长期蹲着。宝宝蹲着玩的时间久了,提醒ta转向其他游戏,减少长蹲的时间。
另外,坐椅子上时最好可以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可以让脊柱保持挺直的状态,这对宝宝塑造良好仪态也有帮助哦!
宝宝还在生长发育期,家长最好每个月就为宝宝测量一次身高。一般情况下,宝宝每年的生长速率低于4cm,并与同龄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家长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及早带宝宝到一些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测,例如骨龄检查、体内生长激素检测等方法寻找一下孩子长不高的真正原因。然后咨询一下专家的意见,尽快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宝宝一直长不高的时候,父母都很发愁,有的父母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所谓“增高助长”补品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让宝宝尝试。如果宝宝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
但是,正常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帮助骨骼发育,按照提示适量服用,加上日常活动,长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哦!
宝宝身高的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虽然不是每个宝宝都成为“高富帅”,但若是宝宝能够长高一点,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父母都是矮个子担心宝宝长不高?别担心,身高除了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的努力也能对它造成影响。小编告诉你三个秘密武器,让宝宝身高超越遗传影响!
宝宝身高主要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如果父母不高的话,宝宝很有可能也会是矮个子。那么到底有没有科学的方法可以让宝宝超于遗传的影响长高一点呢?当然是有的!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加上运动和睡眠,宝宝长高很简单。
宝宝长高必知的奥秘:
1. 在5岁以前,0-1岁是宝宝身高增长最为迅速的阶段。特别是6个月-1岁这个阶段,宝宝身高会增长20厘米左右;而1岁到2岁,身高才增长15厘米左右。
2. 宝宝身高主要取决于长骨(如手臂、大腿等四肢)两端骨骼生长板中的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而旧的细胞就会钙化为骨骼。当骨骼生长板愈合,骨骼就会停止生长,宝宝也就不会再长高了。
秘密一: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体中,钙有99%的含量存在于骨骼中。当身体中的钙质不足,就会影响骨骼的发育,有可能会导致骨骼发育不完全、骨骼脆弱,从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发育和身高。因此,想要宝宝长得更高的父母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足够的钙质,这样才能为日后长高打好基础。
选乳钙还是碳酸钙?
其实乳钙和碳酸钙都能为宝宝提供钙质,两者均有利弊,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挑选。一般来说,乳钙从牛奶中提取,较容易吸收,价格比碳酸钙高,但不适合对牛乳过敏的宝宝;碳酸钙含钙量高,价格较便宜。
秘密二: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很多人吧不明白补钙的时候为什么也要吃维生素D,其实这是与维生素D的作用有关系的。维生素D除了能够抗拘偻病,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人接受紫外线照射之后,体内的胆固醇能转换为维生素D。晒太阳之后维生素D增加,自然就能促进钙质的吸收,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说“晒太阳能补钙”的原因。不过在冬季日照时间短,希望通过晒太阳而增加维生素D似乎不太现实,而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营养品或者钙片补充更为实际。
选择维生素D3还是综合维生素好?
综合维生素的好处就是吃一片就补充了多种维生素,方便。不过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本身营养比较充足只是单纯地想让钙质更好吸收的话,选择单一维生素比较好。补充维生素不能过量,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身体也会吃不消的。
秘密三:不睡觉不运动,宝宝长不高
之前小编提到,长骨中的生长细胞分裂是人会长高的重要原因。生长激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这种激素约有80%在睡眠中分泌。如果宝宝晚上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就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自然就影响到宝宝长个。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的发育生长。白天多运动,晚上就自然睡得好,宝宝就更容易长得高。
新手妈妈错误喂养方法要避免
错误一:喂饭喂太饱了
想要宝宝营养充足,快高长大,很多老一辈都喜欢让宝宝再多吃一点。专家表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会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这可以刺激儿童骨骼生长。然而,宝宝吃得过饱反而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宝宝长不高。
另外,营养过剩还会让宝宝性发育期提前,造成性早熟。这样的宝宝在一定年龄阶段可能比同龄人要高,至少不矮,但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导致骨骺在生长发育期之前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
小编建议:家长要注意宝宝每顿饭只给他八分饱的量就够了,另外还要注意均衡营养,避免宝宝养成挑食、偏食的坏毛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要重视,同时也不要忽略了绿叶蔬菜和水果。
错误二:宅在家里不出门
现在很多家长到了周六日就宅在家里休息,以至于很多宝宝放假也多是呆在家中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事实上,阳光有助于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长期宅家里遮天蔽日,宝宝想长高也很难。
阳光中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线可以杀灭皮肤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加速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钙、磷代谢,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并能预防贫血和佝偻病。
小编建议:趁着假期,爸爸妈妈们赶紧动起来带宝宝多多到户外走走吧!科学的晒太阳既能够促进钙吸收,户外活动还能增加宝宝的活动量,跑跑跳跳多运动,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哦!建议选择早上9点和下午4点晒太阳比较好。
错误三:整天坐着玩玩具
宝宝都爱玩玩具,特别是家里买来了一大堆宝宝益智的玩具,希望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变得更聪明。但要注意咯,宝宝长期坐着一动不动,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呢!
运动时,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有助于宝宝长高。但如果宝宝长期不动,就有可能成为矮个子了。
小编建议:合理安排宝宝的活动,科学掌握好宝宝的运动量,对宝宝长高很有帮助。1岁以下宝宝:以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主动运动就是帮宝宝进行一些抬头、爬行或者翻身练习。被动运动是爸爸妈妈给宝宝做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也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1-2岁宝宝:多练习跑跳、拍球、双腿跳,有助于长高;2-3岁宝宝:跳绳、蹦床、单腿跳都是很好的长高运动,但要注意举重、长跑、哑铃等运动就不太利于长高了,看看运动会上这类型运动的运动员就明白了。
错误四:过早叫醒宝宝
家长早早要赶去上班,只能是早一点叫宝宝起床,能够帮宝宝尽快梳洗、吃早餐再送去幼儿园。但原来,过早地叫醒宝宝,扰他清梦竟然会影响到他的身高发育!
宝宝要长高个子,特别在春天,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每天至少确保8小时以上。因为生长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钟内明显升高,且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宝宝只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清醒时并不分泌。所以,不要以为让宝宝早睡就行,过早地叫醒宝宝,也是会影响宝宝生长激素的分泌的哦!
小编建议:不要让宝宝当夜猫子,宝宝晚上睡觉时给他营造一个好的睡眠氛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这样可以让宝宝入睡更快。让宝宝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尽量让他早上“自然醒”。
最常见的父母错误的做法就是盲目的给孩子补充钙质,白天带孩子去医院打钙针,晚上回来给孩子吃钙片。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确需要钙质的补充,而且钙也会影响骨骼的发育,不过,盲目的补钙反而不会让骨骼正常的发育,个子也就不能变高。因此,建议各位父母平时要注意,孩子不缺钙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盲目的补钙,这样会害了孩子,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健康。
抓住宝宝长高的时机
每个父母都想让宝宝健康成长,都想让宝宝长高些,想让宝宝长高,抓住宝宝长高的时机,经常多吃些宝宝“助长”食谱,调理好身体,让宝宝有个理想的身高。
他给自己的孩子这样安排饮食
作为营养师,同时也是位年轻的父亲,营养师给自己的孩子这样安排饮食:早餐把一片奶酪(孩子不喝牛奶)、三个核桃仁砸碎、一个茶鸡蛋夹馒头吃。中午基本是米饭,一个肉菜和两个时令青菜;下午放学后吃点水果,晚饭会有一个凉菜,如西兰花或黄瓜、西红柿、酱牛肉等,一荤一素,一碗粥(大米、山药、大枣、小米、薏米、百合、玉米、杂豆等,可随意搭配熬粥),晚饭不让孩子吃得过多,但要有营养。一周吃两次动物肝脏。
他向父母推荐助长佳肴
向年轻父母们推荐了几款简单的助孩子成长的佳肴:
1、三豆拌黄瓜:黄豆、黑豆、青豆用盐水泡6小时以上,煮熟,与黄瓜一起凉拌,清淡爽口。
2、干炸小鱼(虾):把小鱼(虾)先用盐、葱姜、料酒稍腌片刻,沥出水后,挂蛋清面糊,入油锅炸两遍,出锅撒椒盐或芝麻盐即可,鲜香可口,一定要让孩子连骨一起吃。
3、排骨炖山药:排骨选中排,山药最好选怀山药,切小块,开水焯后入锅炖,放葱姜调味,水开后换文火炖,在排骨大约七成熟时与山药同炖,八成熟时放盐即可。
4、鲫鱼豆腐汤:先把豆腐焯水,去除豆腥味,鲫鱼两面煎黄,倒入适量开水,汤滚约5~6分钟后放入豆腐,再炖5分钟左右放盐调味即可。
5、虾皮紫菜豆腐汤:虾皮和紫菜都要先冲洗浸泡一下,少许油爆香姜丝,放水,同时放虾皮、紫菜、豆腐,水开后小火炖一会儿,勾少许芡,放盐调味即可。
总之,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宝宝长高个。
宝宝吃饭七分饱更易长高
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的身高所受遗传因素影响占到了70%-80%,另外20%-30%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掌控的。父母只需注意喂养方式,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就能将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到极致。
宝宝喂养七分饱最好
对于宝宝来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较为有限,其中消化系统更是如此。父母在给宝宝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特以“七分饱”最佳,这样既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又不会吃得太饱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
否则,宝宝长期吃得过多,极易致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肥胖症,从而严重影响骨骼生长,限制宝宝身高发育。
Tips:避免吃过量妙招
1、给宝宝的喂食量要少于你想象的量,如果孩子吃完不够的话,让他自己再向你要。
2、当宝宝开始不专心吃饭,或说“不要”的时候,应拿走食物,不要迫使孩子多吃。
3、让宝宝慢慢进食,这有助于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并可调节进食量。
宝宝长高元素不可少
身为父母的你想让自己的宝宝长得高高的,那么下面这三点长高元素就不可少了:
首先,均衡饮食。肉类、谷类、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合理搭配,要避免和纠正宝宝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适当添加矿物质。要谨记没有绝对的长高食物,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和饮食多样化。
其次,保证睡眠。睡眠是使人体长高的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比平时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因此养成宝宝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才可以个子高高。
最后,多多运动。除了吃和睡,要让宝宝多多运动,这样能促使全身血液循环,保障骨骼肌肉和脑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促使骨骼变粗、骨质密度增厚、抗压抗折能力加强。
另外,运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骨骼、肌肉、大脑发育得更好。所以,应让宝宝多参加适宜长高的活动,如跳绳、跳皮筋等。
定期为宝宝测身高变化
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所以,父母应从宝宝0-3岁开始就持续跟踪记录其身高变化。小婴儿最好每3个月一次,一岁之后每半年到一年一次。
对于孩子的身高,家长一定要关心,一旦发现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就医,查明问题所在。若确定是矮小症等疾病引起的,则可尽早治疗,避免抱憾终生。